-
1 # 希望依然在
-
2 # 雅閣愛好者
人人都知道劉備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劉備死後,諸葛亮更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生為劉備的目標奮鬥著,不管是頂著多麼大的壓力和反對,他都毅然決然的六出祁山,把劉備興復漢室的遺願一直付諸於實踐,可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一個時代到了要覆滅的時候是任何人都挽救不了的。 一篇《出師表》感人肺腑,是為一代賢臣的標榜,這樣的話討論諸葛亮有沒有野心就略顯得對先賢不敬了。
-
3 # 丨為天地立心丨
諸葛亮是傑出的政治家,而非傑出的軍事家,隆中對中對天下局勢的認知足以見他過人的政治才華,而六出祁山則是他軍事方面不足之處的直接證據。
劉備死後,諸葛亮應該是沒有策反之心的,畢竟劉備對諸葛亮有知遇之恩,劉備三顧茅廬使其滿腹才華得以施展,況且劉備對他也是言聽計從,託孤之時劉備雖然對他有所防備,但畢竟是將軍政大權盡皆交付於他,他與皇帝已毫無差異只不過是名號上的不同罷了,不至於冒天之大不韙去篡權。
歷史上的諸葛亮,是一個忠心為國,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竭忠盡智,不惜犧牲性命的人。作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諸葛亮不像曹操有能力有野心,他雖然有能力但是他從來沒有過篡位之心,他生前確實是牢牢地掌握著權力,但這並不代表他要篡位,他是不放心把重任交給別人,這其實是他的一大失誤,但這也證明了他對蜀國的一片忠心。
他死後權力並不是像曹操一樣落在了自己兒子手中,這是關鍵。如果他要篡權或是他有私心,是不會這麼做的,而且他死無餘財,沒有給子孫留下什麼篡位的資本可見其心志高潔。
諸葛亮與曹操不同,諸葛亮更加註重精神上的享受,他能竭忠盡智輔佐一個王朝,讓他有成就感,這就是他輔佐劉禪的原因。而曹操則不同,他有私心,即使自己不稱帝,沒有皇帝之名,也要有皇帝之實,至於這個名什麼時候有,是自己還是兒子已經不重要了,關鍵的是曹家要掌握權力。這就是曹操和諸葛亮最大的不同,諸葛亮注重的是精神,而曹操注重的是實實在在的權力和好處。
綜上所述,在劉備死後諸葛亮沒有策反之心。
-
4 # 國風文化小棧
第一,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諸葛亮什麼人?忠於漢室的良臣,恪守信義的益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良!劉備什麼人?心懷天下的漢裔,愛民如子的主公,推心置腹的兄長,親賢遠佞的良君,不計個人得失的聖賢。劉備之於諸葛亮,只有無尚的尊敬,毫無異義的信任,和一無私心的重託:君之才十倍於丕。公子可輔,則輔之。如公子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何等的胸懷,何等的信任,何等的以天下蒼生為念!遇主如此,為其萬死又有何憾。
第二,劉備和諸葛亮擁有共同的信念——克復中原,恢復漢室。做不做皇帝只是維持這信念的副產品。諸葛亮只不過是接過了劉備遺下的重擔,擔負起了克復中原恢復漢室的責任,劉備至死也沒有拋棄信念。同樣,諸葛亮也永遠不會背叛這信念。所以本標題的假設就根本不成立!
第三,樓主還是查查策反是什麼意思吧?別到處亂用,會惹人恥笑!謀反還差不多能用!
回覆列表
諸葛亮是一個被神化的人,善於研究人心,文學,治理國家,後勤管理,行軍打仗弱了一些,非常忠心,劉備託孤就表明,若劉禪不行,可以取而代之,當時蜀國大小事情都是諸葛亮說了算,劉禪都是言聽計從,這種情況之下完全沒有必要造反。得不償失。個人觀點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