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晉唐風骨

    正月十五,元宵節有很多習俗,如吃元宵、戶外觀燈、猜燈謎等。最熱鬧就屬觀燈了,看著五彩繽紛各式的燈,猜著燈謎,既賞心悅目又傳承了文化。

    觀燈是元宵佳節期間的傳統民俗。起源於漢明帝永平元年,這一年佛教正式傳入中國。因漢明帝提倡佛法,又聽傳法僧人說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眾僧雲集瞻仰佛舍利,是佛教的良辰吉日。於是漢明帝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廟“放燈禮佛”。此後,隨著佛教的興盛,元宵放燈的習俗就流傳到民間。

    大唐盛世,國力強盛,在皇帝的倡導下,將戶外放燈發展成了盛況空前的燈市,最多時放燈五萬多盞,絢麗奪目,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辦燈會,比唐朝的燈市規模和精美程度都要高,且加入了很多民間活動,有很強的民族特色。同時將燈會的日期延長,在唐朝上元前後各一日的基礎上,改為正月十六後又增加兩日。

    明朝繼承了前代所有元宵節習俗的同時,更將燈會的時間延長到十天,由正月初八開始直至正月十八結束。

    清朝時取消了宮廷燈會,並將民間燈會時間縮短為五天,保留所有習俗直到今天。

  • 2 # 寶財78

    謝邀!元宵節戶外放燈,是一種中國傳統節日風俗。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故稱元宵。據史料記載早在漢代就有慶賀元宵之俗,到了唐代規模更為盛大,放燈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驅災辟邪、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關於元宵節放燈的起源我看到的是這樣的記載:放燈起源於漢武帝。當時有一名宮女叫元宵,正月過後想念家中父母,奈何皇宮規矩眾多嚴禁外出,那怎樣外出和家人團聚呢?她有幸告訴了當時足智多謀的名臣東方朔。東方朔得知後很同情,便設計成全她。他先散佈謠言說火神君將派員火燒長安城,於是城裡宮內一片恐慌。看到出效果後,便向漢武帝獻計,到了十五晚上宮廷內人員一律外出避災,大街小巷,滿城百姓都掛上紅燈並且放飛紅燈,好像滿城大火,以騙過天上觀望監視的火神。汗武帝答應後,宮女元宵趁機與家人相會。從此,每逢正月十五都要放燈。 大家看到或聽到的還有什麼起源嗎

  • 3 # 月貴香雜談

    謝謝邀請,元宵節在戶外放燈賞燈的習俗早在2000多年前的唐朝就已經開始有了。因為元宵節恰逢正月十五,正是月亮最圓的時候。古時候的人們文娛活動比較少,所以每到節日就會很隆重的,張燈結綵的慶祝,更何況是元宵節如此重大的節日,更是要任性慶祝一番了。

    原本正月十五因是月圓之夜,古時候也稱為上元節,不論是帝王家,還是尋常百姓家,都要祭月和賞月的,但是一個月亮不夠啊,有的時候碰到陰雨天氣還沒有月亮出來,怎麼辦?於是聰明的人們就想出這樣的方法,自己製作一“月亮”出來,掛在屋子裡,祭拜欣賞等,再也不需要跟大家擠在一起去廟裡或其它地方祭祀。可以自娛自樂了。

    然後,這樣的方法,就一傳十,十傳百,則很快的在民間實現了普及,最後連帝王將相之家都爭先效仿。後又演變成,大家把自己的作品集中到某一個指定地點,供所有的人欣賞和評論了。同時也因為燈火類的東西,存於室內著實不方便,且會有安全隱患,更何況室內空間有限,所以最合適的地方就是戶外人煙稀少的廣場處,這樣放燈,賞燈,評燈最安全,地方也足夠大,能容納很多的人。然後這一模式再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和完善,內容變得越來越豐富,就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形式規模了

  • 4 # 庭前屋後

    答,元宵節為什麼會戶外放燈呢,因為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承傳,戶外放燈是代表了中華五十六個民族,也是代表了五顏六色相聚放光彩。也是五十六個大家族聚會在一起團團圓圓,象湯圓一樣這麼圓,才會產生元宵節來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多少食材可以做成鹽菜?怎麼炒比較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