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習習清風生
-
2 # 憨老頭賞石
大的有大的難處,做一把大壺,要做到完美細節上更需要用心和細緻,否則很容易露怯,小一點的可能好一些。
但是,無論做大做小,想要做的完美,都需要,從選料到拉坯到製作到燒製一絲不苟的完成,再加上獨特的創意,精湛的畫工或者雕刻才能做出一把上檔次的紫砂壺。
大的提樑壺大氣上檔次,小的西施壺一樣精美絕倫!
致敬,偉大的手工製作大師們,他們把不起眼的石頭變成有生命的紫砂壺。
-
3 # 紫砂壺韻
其實這個問題相對來說不夠準確,首先一把壺想要做好、做精,大小紫砂壺都是需要工藝師付出心血,所以就做好而言,兩者都不易。但是如果說細分一下,這個問題還是需要從幾個關鍵點來看。首先說一下大小,其實紫砂作品大小隻是物體的一個展現形式,至於製作難度而言,還是主要體現在泥料和製作工藝上,因為不同的泥料和壺型對於紫砂壺製作而言,有著不同的難度係數,比如紫泥類的泥料和朱泥一類的泥料,相對來說紫泥類的泥料製作要更加容易掌握一些。同樣不同的壺型對於製作工藝而言,也有著不同的製作難度,所以說就紫砂壺製作難度而言,不能以大小一概而論。但是紫砂壺的大小也有難度體現,這個體現在於後期的燒製,一把純正的原礦紫砂作品,同樣的泥料、同樣的壺型,大壺相對於小壺來說,成品率更加低一些,也就是大壺燒製的時候,更加的容易出現問題。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重點就是“純正的原礦紫砂泥料”,這一點是需要朋友們注意的,那些有新增的泥料,就不能相提並論了,各種化學元素的新增,不僅使紫砂泥料品質發生了改變,成品率也是提高了很多。關於泥料新增這裡就不做細述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我之前的文章,都有詳細講解。透過上文所述,我們也瞭解到,原礦泥料其實是很難燒的,朋友們平時比較常見的,都是成品紫砂壺的各式各樣的形態與魅力,很少有見過紫砂壺有多難燒的吧?這裡我付一張原礦紫砂壺出窯照,不為別的,就為朋友們能夠了解和知道:原礦很難燒的。一把壺經過少則十幾天多則幾十天的精雕細琢,出窯後就這個樣子了,看著都令人痛心。所以說:制壺不易,且用且珍惜,同時在這裡,致敬匠人精神。
-
4 # 紫盟紫砂壺直購社群
各有難處!小壺的難處是內部難處理、需要製作特殊的工具、大壺的難處是紫砂你的張力有限太大的會裂開、製作週期長泥料的乾溼度難把控,成品率低!
-
5 # 摶砂問道
關於和這個問題,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其實這個問題是模糊的,因為沒有給出泥料、器型的要求,包括具體多少算大,多少算小。
1.一般來說,大壺,即400cc容量往上的,都比較難做;小壺200cc往下,比較難做。
因為泥料會有收縮,在製作大容量的器型時,要對形體有很好的把握,其次要考慮到燒製的收縮,這都是非常考驗功夫的。
2.小壺,全手工拍打身筒收口、底都比較小,對手指對拍打形體的把握要求高,是細活,同樣考驗功夫。
3.最後是泥料,不同泥料來說大小難度也不一樣,例如朱泥的收縮非常大,要製作250cc往上的中品都是非常難的。
回覆列表
想做好,都比較難,相對來說,做細節容易一些,做細條的和順,搭配的協調,再往上做韻味,做味道那就是一點來去,相差甚遠……所以沒辦法有個具體答案……大壺容易一眼看出不協調,小壺相對來說,不那麼一眼看的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