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哥於一

    一哥“俗眼看社會”之——

    也說廟會

    農村會場,一般是指農村地區歷史傳承下來的有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的一種物資交流貿易形式,因為兼具遊覽、走親訪友、文化娛樂等功能而深受廣大農民喜愛。當然最多、也最早的會場應該依附於人們的敬神、祭祀活動等。

    1、神仙廟會就是人們每年定期舉行祭祀時而帶動周邊發展起來的,比如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的淮陽太昊陵祭祀活動而興起的廟會,還有登封的中嶽廟會等。

    2、家廟會是祭祀某一姓氏先人時而形成的廟會,最大的如山西洪洞縣的各地姓氏尋祖祭祀、各地大族的家廟會等,是在其祠堂周圍進行的,密縣地區有嶽村的鄭氏家廟會、劉寨觀音堂的蔣氏家廟會、老城的魏氏家廟會等等。

    3、節令會,比如中原地區的小滿會上賣桑杈、立夏會送甜瓜回孃家等。

    4、農閒時間的物資交流會,又稱林佈會,這個是各地為繁榮經濟而在某一地段興起的。

    5、單雙日子會、星期(幾)例會、逢幾(如每月的初二、十二、二十二)會、村莊年會(每年固定一個或幾個日子)等。

    6、繩會(牲口交易)。

    這些會場大抵都是周邊村子按照傳統傳下來的。定時定點開市,當然各地都編有會譜用以指引外地商戶經營,據88年修的《密縣供銷社志》整理的“會譜”,密縣當時有大小“會”近200場,遍佈密縣城鄉。

    那麼,為什麼有的村子有會,有的卻沒有呢?這個也很正常。

    一是村子的發展史不一樣,有的村子雖小卻充滿了歷史沉澱,比如密縣有個李堂村,是幾百年的藥廟會,建有藥王廟有好幾百年的歷史,而且是古鄶國都城所在地,滿滿的文化感是其他村子不能相比的,還有嶽村有個中王廟,是天下鄭氏族寢所在,廟會規範可想而知;

    二是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密縣大隗鎮有個洪山廟,是藥師洪山上人成仙之地,出過名人的,廟會規模也很大。

    三是家族勢力使然,某些家族在當地出過名人、官員、富翁,建了家廟,起了會場的也不在少數。

    四是交通便利之地,比如密縣下莊河會,連個著周邊五個鄉鎮、輻射四個縣市的交通要衝,圖的是個便利。

    五是當地特產豐富、或有特色,外地是來採購的,比如各地的特色水果交易市場等。

    六是政府或有關部門組織興辦的,比如各類綜合或專業的交易市場等。

    會場是興起不興落的,因而各地起會是相當慎重的,有的地方盲目興起了某些自以為是的會場,結果卻無人問津,實在不好啊。

  • 2 # 一起去流浪哎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本人也是生活在農村,廟對於我們來說一點不陌生,小時候經常能在村莊裡看到。那麼現在為什麼越來越少了呢。主要現代社會已經沒有那麼迷信了,再加上現在每個城市都在發展,農村都在搞拆遷,都被拆掉了或者拆掉蓋在了其他地方。

    住在農村的朋友會知道,幾乎每個村莊的頭上都將有一座模仿古建築的方形小廟。寺廟走近,發現供奉著一個留著長髮的老人。事實上,中國古代就有這樣的寺廟存在,當時每個村莊都有專門的寺廟。後來,雖然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粉碎和摧毀,但許多這些小寺廟仍然儲存下來,因為它們深深地紮根於人的心中。事實上,它就是土地廟。

  • 3 # 相信明天的純蜂蜜

    有 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廟會起源於寺廟周圍,所以叫“廟”;又由於小商小販們看到燒香拜佛者多,在廟外擺起各式小攤賺錢,漸漸地成為定期活動,所以叫“會”。久而久之,“廟會”演變成了如今人們節日期間,特別是春節期間的娛樂活動。

    村落廟會能夠數百年甚至千年傳承,民間信仰起到了巨大作用。廟會上祭拜祖宗和神靈,既有敬畏自然、敬畏祖宗、敬畏神靈的成分,更有感恩自然、感恩祖宗、感恩神靈的情感表達。

  • 4 # 科農青年

    這是自由市場原理,就好比每隔幾個村就會有一個超市和餐館……廟會就是古代農村的貿易市場,是商業交易的場所,它的形成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以及普遍性!是商業發展的必然產物!

  • 5 # 途經美好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廟會是中國過年過節的傳統休閒娛樂專案,不但農村城市也是有的,廟會都是傳承下來的,所以這樣就會出現有的村子有廟會,有的沒有。而且廟會具有不同的特色,比如有的是各種老文化藝術的表演,有的是傳統美食,有的是娛樂專案。總之都是一種祥和的氣氛。希望可以繼續傳承下去。這是幾百年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呂布在虎牢關挑釁,公孫瓚差點被斬殺,趙雲為啥只觀戰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