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無憂草2775

    中國醫學淵源最早起於三皇五帝時代,公元前2200年。有炎帝神農氏嘗百草,岐伯修醫的傳說。以現有資料記載,在春秋列國時代,約公元前五百年,以馬王堆三號墳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其次(內經)也是同時代的醫學典書。(內經)分為二大醫學理論闡述:(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素問,至真要大論)。有經絡,臟腑,八綱論述。載有方劑十二首,湯丸膏酒等製法齊全。(內經)有醫學理論闡述,以此為據,春秋列國時代,是中國醫學理論形成的最早時代。

    東漢早期的醫學文物武威醫藥簡版(治百病方),記載有內科,外科,婦科,五官科藥方30多首,用藥超百種,湯丸膏散酒滴栓劑型齊全。

    東漢未年,張仲景總結漢代以前的知識與經驗,促使中國中醫學,藥學更上一層臺階,(傷寒論),以六經論證。(金匱要略),是他的代表作。至後代醫家奉為經典。不盡詳述。

    至清代早期,葉天士,王孟英,吳鞠通等醫學家,創立完成(溫熱病)醫學理論,以衛,氣,營,血,論證。至此,中國的醫學理論基本完成。在其中,也有各派醫學家理論。

    從春秋時代(內經)的臟腑經絡理論,八綱辨證,至東漢末期的(傷寒論)理論,再至清代前期(溫熱病)理論。這是中國中醫學理論,歷經二千六百年,或更長時間,創造完成的三部曲。

  • 2 # 長坡厚雪fish

    春秋戰國時期,中醫最早的一部典籍是《黃帝內經》

    總結了春秋戰國以前的醫療成就和治療經驗,確立了中醫學的獨特的理論體系,成為中國醫藥學發展的基礎。

    而《難經》是秦越人所著,成書於漢之前,補充了《黃帝內經》的不足,成為後世指導臨床實踐的理論基礎。

    兩漢時期,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在《黃帝內經》《難經》理論基礎上,進一步總結,成書《傷寒雜病論》,即為《傷寒論》《金匱要略》。

    中醫的理論基礎

    唯物觀

    人稟天地之氣而生:把生命看作是一個陰陽對立統一,運動不息的發展變化過程。

    形與神俱,不可分離:形神統一觀,是養生防病,延年益壽,以及診斷治療的重要理論根據。

    疾病可知,又可防治:中醫學對疾病的發生,不但從自然界去尋找治病根源,更重要的是從機體內部去尋找致病根源,以說明病理變化,從而對生命、疾病和健康的內在聯絡作出了唯物主義的說明。

    辨證觀

    中醫學不僅認為一切事物都有著聯絡,各個事物是互相聯絡,互相制約的。

    例如:精神意識對機體健康的反作用。認識到精神活動和生理活動之間的關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等。

    中醫治療學也包含辨證觀點

    標本緩急:就是說疾病的標本,反映了疾病的本質與現象,原因,結果,原生,派生等幾方面的矛盾關係。

    正治反治:如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藉以幫助機體恢復平衡狀態。

    異法方宜:中醫學認為疾病的種類和病人的條件是複雜多樣的。同一疾病,由於氣候,地域,季節,生活,環境,職業,體質的不同,所以治療就有所區別。

    病治異同:不同的病症,在其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相同的病機變化時,也可採取相同的方法進行治療。

    中醫學包括萬物,要把它說清說細,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中醫是中國的瑰寶,大力發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考研培訓哪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