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育兒奶爸說

    首先不介意指責孩子,孩子搶玩具這本來就是一個時期,是他對一種事物的好奇心,一種探知,孩子喜歡這種東西,又不知道怎麼得到,只能透過搶。

    我覺得正確的方法是給孩子說:“你叫哥哥或姐姐把玩具分享給你玩一下好不好?”這樣和孩子說,一方面鼓勵孩子說,明一方面是徵求對方的同意。

    如果對方願意把玩具分享出來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哪孩子自然不會搶,如果經常培養,哪孩子下次便不會搶了。

    如果對方不願意把玩具分享出來,哪就要給孩子說:“哥哥或姐姐不願意把玩具分享給你玩,我們等他玩完了我們再玩。”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等待意識。

    總之,每個孩子都會經歷搶玩具的時期,我們不能因為搶玩具而指責孩子,而應該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

  • 2 # 未說育兒

    小孩子爭搶玩具是在所難免的,孩子喜歡那種爭搶,追逐的遊戲,他們認為這樣更有意思,這樣才更好玩,越是有人爭搶,越是顯得這個玩具很有魅力,而孩子從一出生就有競爭意識,如果一個玩具放在一旁沒人玩,那麼所有的孩子都不會去玩。

    當孩子稍微大一點了,就得讓他們學會自己分享玩具,或者找到兩個人之間的相處方式,要交朋友,一起玩才會更有意思。但是對於自己的孩子爭搶別人的玩具時,一定要告訴自己的孩子,別人的東西,你需要經過別人同意才能玩,不能用爭搶的方式去獲得。

    否則孩子從小養成喜歡爭搶別人的東西的習慣,就會沒有朋友,也沒有人願意跟他一起玩,讓孩子從小分清楚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讓他切身感受一下自己的玩具被別人搶走的滋味,這樣他便會記住為什麼不可以去搶其他小孩的玩具。

    但別人搶自己孩子的玩具時,自己的孩子去搶回來,這樣就沒有必要制止,這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種保護自己行為意識的培養,否則孩子被其他小孩子欺負的時候,自己卻只知道在一旁哭,任別人欺凌。這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

    所以,小孩子爭搶玩具是否應該制止,也是需要分清楚當時的情況的,畢竟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覺得很委屈,要一時忍讓別人的孩子,這樣造成孩子懦弱的性格。

  • 3 # 媽媽充電屋

    我覺得要遵守一定的規則,不能為了面子委屈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偏袒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從小就樹立規則意識。

    1、玩具是誰的,誰享有支配權。

    幫孩子樹立歸屬意識。

    幾個孩子一起玩,會各自帶著玩具。如果要交換,分享,要尊重孩子的意見。

    別人搶了自己的玩具,孩子再搶回來是不應該過分斥責的。可以明確的告訴孩子,你想要回自己的玩具是對的,媽媽支援你。但硬搶回來不太文明,你可以好好跟小朋友說,如果他不給你,你去告訴媽媽,或者小朋友的媽媽。如果還不行,就可以搶了。要先禮後兵。

    如果是孩子搶別人的玩具,是肯定要說的。明確指出搶東西是不對的,可以鼓勵孩子拿玩具去和小朋友交換玩,如果被拒絕就只能想別的辦法,無論如何都不能搶,因為是小朋友的玩具,他可以決定讓誰玩不讓誰玩。如果實在特別喜歡,可以等可以買玩具的時候買一個。

    2 公共場所的玩具,誰先到誰有支配權。

    遊樂場,機構等地方的玩具,按照先後順序,誰先到誰先玩,排隊等待。當然可以用點別的小辦法,比如問問小朋友能不能一起玩,或者交換個別的玩具。還是那句話,決定權在孩子手上。大人只能提供建議,不要干涉。

    讓孩子懂得遵守規則,學會等待。他會自己判斷該怎麼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給女朋友告白哪種更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