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鹹魚談歷史
-
2 # 人中之龍白玉京
西涼主要是指涼州一帶,下面有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西海、西平、西郡八個郡,其中六個分佈在甘肅省,剩餘分佈在寧夏和青海。
透過觀察中國地理地圖,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地方完美錯過了黃河,所以沒有水軍存在的必要性。
為何東吳是以水軍作為主要戰力?因為它牢牢佔據著長江天險,也讓江東子弟兵從小熟悉水性。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西涼涼州地處漢、羌邊界,民風剽悍,擅長騎兵作戰,隴右精騎更是橫行天下,史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所以董卓才會肆無忌憚地進駐長安、洛陽擾亂漢室;這也就是為什麼即使強如曹操,在與馬超作戰的時也要先避其鋒芒,任馬超如何挑戰也堅決不出戰,最後使用賈詡離間之計才大破之的原因。
-
3 # 濤說精彩歷史
恕我孤陋寡聞,沒聽說過"西涼水軍";且從降水量、地形、軍事沿革等方面分析,西涼也不具備發展水軍的條件。1、西涼,主要是今天甘肅省,其降水量、地形,都不具備水軍發展的條件。
眾所周知,中國降水自東南向西北遞減,甘肅大部屬半溼潤至半乾旱的區間,據估計,甘肅年均降雨量僅300毫米(40——800毫米),少雨多沙;更麻煩的是,甘肅省還處於西北內陸,大多數地區黃土覆蓋、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很大面積屬於乾旱地區,不具備水軍發展條件。
(甘肅降雨量稀少)
另外,甘肅南部雖然降水量稍多,超過400毫米,但是山多,譬如隴南山地;在西北大山建立水軍,感覺沒“蒙古國海軍司令”靠譜。
(甘肅南部山很多)
一句話概括,甘肅是“有水的地方多山,沒山的地方沒水。”
2、軍事沿革上,自古甘肅的重點在“設關設卡”,沒有發展水軍2.1 兩漢三國時期
歷史上,甘肅發展的黃金時期在“漢代——十六國”,但其初期脈絡,也多是“設關設卡”的軍事重鎮:因為它是著名“絲綢之路、河西走廊”必經之地,護衛中國側翼安全。
譬如《漢書·西域傳》記載:
其後驃騎將軍(指著名的霍去病)擊破匈奴右地……初置酒泉郡,後稍發徙民充實之,分置武威、張掖、敦煌,列四郡,據兩關焉。即著名的“列四郡,據兩關”:兩關是指玉門關、陽關,由漢朝重兵把守,西漢、東漢基本因襲。這關卡可都是險峻之間的黃土關卡、陸上關卡,真沒聽說過還專門配置水軍的……
(陽關)
(陽關遺址)
2.2 十六國時期,“五胡入華,晉朝衰微”,大量中原難民西遷。涼州在軍事重鎮的身份之外,還多了“西北文化重鎮的身份”,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就修建在十六國前秦時期;既然是洞窟,也體現了甘肅的氣候、地形特點,真不適合發展水軍。
-
4 # 歷史都付笑談中
西涼軍沒有水軍,這是由地理環境決定的。
俗話說“西涼鐵騎,殺汝片甲不留!”西涼地處邊陲,羌漢雜居,民風彪悍,生產高頭大馬,所以西涼兵以鐵騎為主。
三國時期,董卓、馬騰、馬超、韓遂等,都是西涼的傑出人物,馬超、韓遂統率的西涼大軍,曾經給曹操造成了極大的困擾,渭水一戰,差點生擒曹操,可見西涼軍強悍的戰鬥能力。
回覆列表
西涼沒有水軍。西涼軍有兩支,一支是涼州軍閥董卓的部隊(涼州政府軍),董卓死後由部將李傕率領。另一支是馬騰、韓遂的部隊(涼州起義軍),後馬超繼任西涼軍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