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韶華傾夢
-
2 # 青田視野
三國,可謂各具千秋:曹魏地盤最大,但是大部分時間卻被蜀漢主動進攻;蜀漢是基本盤最弱的,但是,卻是逆襲程度最大,而且發動主動進攻最多的一方。吳國雖然不如曹魏那麼地大物博,也不像蜀漢那麼連年征戰,但是,吳國是三國中笑到最後的一個政權:把曹魏和蜀漢全都熬死了。事實上,西晉建立十五年以後,才滅亡吳國。而三國中,有三位英雄之死最為可惜:因為這三人如果不死,可能改變當時的局勢。
郭嘉
第一個則是郭嘉。郭嘉足智多謀。曹操勢力最低谷的時候,最拿不定主意該不該討伐袁紹的時候,是郭嘉給曹操出謀劃策,並且還不費一兵一卒,挑撥了袁紹家族和遼東方面的關係。曹操錯失統一中國的機會,在於赤壁之戰的失敗。如果赤壁之戰曹操贏了,歷史會是另一個走向:北方和江東成為一體,而後曹操可以逼迫漢中、益州的勢力投降。曹操也曾表示,如果郭嘉沒有英年早逝,自己斷然不會在赤壁之戰中失敗,因此認為,郭嘉還在可以消滅江東集團。
第二個則是周瑜。孫權奪得荊州的時候,周瑜早已去世。其實孫權在世的時候,曾多次對合肥發動進攻——畢竟只有攻下合肥,孫權集團才能考慮高歌猛進,進攻曹魏的腹地。無奈孫權陸戰能力太差,因此沒能取得成就。但是,如果周瑜當時在世的話,這種情況就不會發生了。周瑜的才幹不輸給諸葛亮。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間點上,如果周瑜還在世的話,吳軍趁機北伐,必然能滅亡曹魏。
關羽
第三個是關羽。關羽如果沒有被孫權勾結曹操殺害的話,關羽劉備擁有荊州和益州,其實力將僅次於曹操集團。而且,只要將這個局勢維持到曹丕去世那年,蜀漢荊州益州兩路大軍北伐,斷乎可以收復中原,但是,關羽之死,非但意味著這個局面永遠不會存在,而且還導致蜀漢連自身立足都難。並且,即便荊州丟了,但只要關羽還在,蜀漢就還有翻盤的希望:畢竟,蜀漢集團缺乏戰將。關羽如果還在,在諸葛亮北伐的過程中,必然可以獨當一面——最起碼失街亭這種錯誤不會發生。
不過,歷史是不能假設的。因此,這三位豪傑的去世,只能說讓人深感惋惜和無奈。不過,如果三位豪傑都沒有過早去世的話,相信笑到最後的是曹操集團——畢竟,赤壁之戰的時候,劉備和孫權屬於險勝。
-
3 # 豫北老崔
三國時期出現了很多文韜武略的人才,他們獨擋一面,甚至可以關係到三足鼎立的平衡,乃至一個政權的存亡。
通過以上我們可以看出,他們三人的死直接改變了歷史走向,關羽不死可以救蜀,郭嘉不死曹魏必定能克吳,周瑜不死東吳絕對能滅魏與蜀漢爭奪天下。
-
4 # 風雲166368429
這都是胡吹出來的。時勢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時勢。個人能力再強,沒有不可能改變時局。劉邦如不是趕上天下大亂,誰知道有劉邦這個人。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龐統哪個統一了天下。諸葛亮以益州之力想推翻曹魏九州之地,最終也無能為力。傳說中的魏冉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也不過當了三年皇帝最終被殺。人人都說司馬懿隱忍奸詐,更主要還是他命長呀。曹丕比司馬懿小先死了,曹睿更年輕,可死的比他爹還早。但凡有他爺爺那樣的壽命,能有司馬懿什麼事?這樣的例子很多,不要迷信一個人的能力可以怎樣怎樣。主要還是時事使然。
-
5 # 唐古看今
“時勢造英雄”,在三國這樣的亂世中,出現了很多出類拔萃的英雄,武有關羽,趙雲,典韋……這些以一敵百的猛將,文有諸葛亮,荀彧,周瑜……這些定國安幫的能臣。然而在這些文臣武將中,很多人卻因為英年早逝,從而讓人扼腕嘆息,如:周瑜、郭嘉、龐統……,而在他們中,有些人如果能多活些時日,可能還會改變本國的命運!
可救蜀的法正!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之一,在這一戰中,劉備傾全國之力攻打東吳,然而在這一戰中,劉備卻以慘敗告終。而他這一敗不要緊,讓本就不強大的蜀漢從此一蹶不振,最終導致了滅亡!
郭嘉被譽為三國時期的“鬼才”,他善使奇謀,幫曹操平定了北方之亂,然而也就在這一過程中,郭嘉早亡,讓曹操痛惜不已!
-
6 # 洛水清風
三國是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如果三個英雄不死,中國的歷史就很可能改寫。那麼這三個能改變中國歷史程序的英雄究竟是誰呢?他們分別是魏延、郭嘉、關羽。
後來,魏延多次跟隨諸葛亮北伐,曾在陽溪大破魏國大將郭淮。並打算效仿韓信,率領奇兵出子午谷取關中,與諸葛亮會師潼關。如果諸葛亮採納魏延的計策,很可能第一次北伐就成功了,遺憾的是遭到諸葛亮的反對。諸葛亮死後,魏延與長史楊儀不和,倆人矛盾升級,魏延在爭鬥中失敗,最後被馬岱斬殺。魏延與姜維相比,能力只在姜維之上,不在姜維之下。如果魏延不死,即使曹魏伐蜀,魏延也有能力讓魏軍折戟於漢中,蜀國豈能滅亡。
如果郭嘉不死,就不會出現曹操在赤壁的大敗。以郭嘉謀略,肯定會對曹軍與東吳實力的優劣進行深刻分析,曹操就不會驕傲輕敵,還有黃蓋的詐降也不會得逞,以曹操20萬大軍對付東吳區區五萬人馬,孰勝孰負,不言而喻。難怪曹操赤壁大敗後,會捶胸頓足發出如此感嘆:“若奉孝在,絕不會使我有此大失,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假如沒有東吳的突襲,曹操勢必遷都鄴城。這時劉備會出兵漢中,取長安,和關羽會師洛陽,曹操可破 魏國必滅。
歷史自有他發展規律,我們無法改變也不可能改變。在此坐而論道,只不過表示一下對那些死去的英雄緬懷與追思罷了。
-
7 # Tz龍泉塔影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所謂時也,命也。我認為能救蜀的是龐統。鳳雛戰略很在行,伐蜀作為根據地比荊州更穩妥。可惜在取蜀過程中鳳落落鳳坡。能伐魏也只有武侯諸葛亮,可惜天時地力都佔便宜
,最後累死在五丈原。假如能添夀幾年或有轉機,但歷史沒有假如。最後可破吳當屬羊詁,可惜在最後關頭推薦了杜佑,而後者也不負眾望。一點拙見,領請指正。
回覆列表
所謂時勢造英雄。面對著動盪不安,民不聊生的東漢末年,眾多英雄豪傑趁勢而起,他們相互兼併,不斷擴張,最後成就了一番事業。
而在這波瀾壯闊的時代下,也有一些正逢人生事業發展前途正好而突然逝世的英豪。其中有一些人,更是能夠對一些局勢起到微妙的改變作用。譬如,郭嘉、周瑜、法正、龐統,以及關羽,等等一大批人。
法正,原先跟隨的是益州牧劉璋。但是,在曹操攻漢中,劉璋軟弱無能而向劉備求援之後,以張鬆和法正為首的一批益州派官員開始暗中投靠劉備,為了劉備後來的入川作戰和奪取益州起了很大的作用。
而除了在軍事上的貢獻外,法正還為蜀漢的發展定下了一些發展策略。當時,因為江東孫權對荊南的侵奪,再加上曹操進兵漢中,劉備不得不在荊南和漢中兩地做出選擇。而在湘水之盟之後,蜀漢和江東平分了荊南。
所以,如果法正沒有逝世那麼早的話,他就算勸服不了劉備,也能夠在劉備伐吳的時候適時的提出一些建議,減少蜀漢的損失。
孔明回至成都,怏怏不樂,顧謂眾官曰:“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東行也。”
無論是在助曹操平呂布,還是在官渡之戰中提出“十勝十敗”以定軍心,亦或是定河北、滅烏桓、以及定遼東,等等一些重大戰役中,郭嘉都有著不俗的表現。而且,郭嘉並不像荀彧和程昱那般對曹操很敬畏,他能夠和曹操談得來。兩人之間,雖說是君臣關係,但亦像是亦師亦友的關係。
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絕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而相對的,東吳最強的就是水軍。在以劣勢來攻擊優勢,曹操當然會處於下風。但是,當時曹操損失的大多數是荊州的士兵,而且對其北方根基沒有動搖。所以,周瑜根本滅不了曹魏。
所以,關羽也不可能滅的了曹魏。而且,關羽的生死,只是進一步地影響到蜀漢對荊州的掌控程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