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禽病課堂之小田講畜禽

    詳解肉雞腺肌胃炎防控之道肉雞作為集約化養殖品種,在裝置完善和飼養管理水平較高的養殖場基本實現了工廠化的生產模式,他們依託強大的飼養管理能力和資料的分析能力對 肉雞的一些疾病做到了早發現早治療,將疾病對雞的生產的效能影響降到最低的限度。

    雞腺肌胃炎已經成為肉雞常發和普發的疾病,對我們肉雞的生產養殖帶來較大的影響和降低了我們的投入產出比,當我們飼餵的肉雞得過腺肌胃炎之後,最直接的就是我們單位面積產肉量的下降,最明顯的是整個養殖過程的料比會比正常飼餵的料比高出許多,往往得過此病的雞群抗病能力較差成為易發和易感的動物群體。目前對於雞腺肌胃炎的症狀表現及病理變化和治療方案現在有很多,我不做過多的詳談,今天我們就站在飼養管理的和保健的角度來分析和預防此病的發生。

    一、首先我們從雞群的變化分析

    1、雞的採食量是每天增加的,第一週雞的平均採食量增幅為每天4克。在第一週喂料的時候一定要做到精準飼餵,記錄每天的飼料量,當雛雞感染此病時,第一反饋的就是採食量增長不達標,或者出現採食量不增長的情況。

    2、觀察糞便顏色和形狀。雛雞進舍後第一天胎糞基本排洩完畢,腸道經過一天的適應後小雞排出的糞便基本成型,成團。在第三天的時候腸道基本就適應了,這個時候我們觀察雞群消化能力最佳的時間段是在晚上熄燈雞群安靜後,進入雞舍觀察雞的糞便情況,感染腺肌胃炎的雞會排出橘黃色的稀糞或者是成長條狀的糞便且糞便感官發乾,當出現這樣的糞便之後透過我們的觀察大概能得出異常糞便所佔的一個比例,判斷大群感染雞隻的一個大概數量。

    3、透過雞的長勢判斷:如果我們進的雞是非鑑別雛雞,從第三日齡起公雛和母雛的採食差異就會顯現出來,第三天開始就能看出公雛與母雛的發育差異。從正常的生長過程來說小母雞長羽毛的速度快於公雞。但是當雛雞感染腺肌胃炎病毒之後包括公雛在內的雞羽毛的長勢明顯要快特別是尾羽的生長速度。再有感染此病的雞長勢弱,雞的體型呈現細條狀(感官雞縱向發育沒有橫向生長)往往此雞在群內較為活躍。

    4、飼養管理控制。第一週特別是開口料的新增工作,一定要遵循少加勤添。第一週雞舍溫度高溫高溼的情況下飼料容易黴變,第一週雞的內臟器官比較脆弱,毒素代謝能力較差,特別是對黴菌毒素敏感。雞舍環控控制要保持一個溫度的平穩,不要出現溫度波動幅度較大的現象。

    二、從雞體自身免疫能力和保健分析

    腺肌胃炎的發生是一個綜合性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其中體內毒素蓄積是主要的一個誘因。所以我們從增強雞自身的體質分析

    1、促進卵黃吸收,雞舍溫度一定要設定合理,合適的溫度有利於雞卵黃的吸收,卵黃吸收的程度決定了雛雞得到母源抗體的一個水平。

    2、保肝。肝臟是機體最重要的器官是體內最大的代謝中樞和體內最大的化工廠。其主要功能就是分泌合成膽汁酸促進脂肪吸收,同時膽汁酸也能起到代謝肝臟內毒素作用;肝臟也是體內的解毒工廠,代謝和分解體內的有毒物質。雛雞肝臟功能較弱,只有成年雞功能的14%,對機體有害物質代謝能力差,這就是為什麼小雞容易毒素中毒的原因。

    針對第一週雛雞肝臟發育特點新增龍昌膽汁酸,2-6日齡飲水新增,起到保肝排毒提高肝臟發育程度從而提高機體免疫力。加強肝臟排毒的能力,促進肝臟分泌稀薄的膽汁酸可將體內蓄積的黴菌毒素等透過膽道排出肝臟代謝到體外,大大降低因為黴菌誘發腺肌胃炎的機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19版的《封神演義》劇裡,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喜歡姜子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