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從不穿靴子的貓

    的確不合常理,他們最後得以成全,完全是香港淪陷的功勞。

    範柳原從開始就沒打算娶白流蘇,他想要的不過是一段時間的露水鴛鴦罷了。而流蘇是美的,離婚的身份也合適,這樣的女人非常適合做情婦,膩了的話,用錢就可以抽身。

    同樣,白流蘇也不愛範柳原,她幻想的是最好釣上這個金龜婿,藉以逃離孃家的白眼。當然能結婚是最好,不能的話,流蘇也認的,畢竟孃家是待不下去了的。

    他們之間有默契的,這默契絕不是範柳原說的“此生契闊,地老天荒”的話,這默契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這一場患難,換來了彼此的一點真心,也換來了流蘇最終想要的婚姻,這樣的結果流蘇非常滿意了,滿意到她不會在意他把俏皮話省下來說給誰聽了。

    就像張愛玲的說的:“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

  • 2 # 私家書評

    愛情是區分時代的。在古代儒家背景下的愛情故事多是封建禮教作祟,有情人難成眷屬;而在現代愛情故事中,物質和慾望成了愛情的絆腳石,所謂的愛情也不那麼純粹和單一。

    民國時代夾在封建禮教與現代物慾之間,既有禮教對人性的扭曲,也有現代社會物慾橫流之端倪初現。《傾城之戀》只會發生在戰亂與動盪的民國。文章伊始就點明白流蘇離婚後想自謀獨立而不得,既有經濟束縛也有禮教制約,受制於哥嫂的屈辱。範柳原本質不壞,只是有花花公子的做派,這樣的身世若放在現代社會,妥妥的富二代人格。“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白流蘇其實是要感謝戰爭的。在民國背景下她這樣出身的女子很難有好的結果。中產之家高攀不上,自降身價心有不甘。若非戰爭中的同甘共苦患難與共,以及對未來的悲觀預測,讓範柳原寂滅了花花公子的心,心甘情願與白流蘇白頭偕老。

    任何脫離時代背景的愛情故事都是單薄的。時代既能毀掉一段愛情,亦能成全一段愛情。

  • 3 # 大先生的故紙堆

    不是,我認為,白流蘇和範柳原的結合是合理的,只是不是愛情。

    故事的一開始,白流蘇就因為離婚回孃家被孃家人集體嫌棄,母親也不站在她這邊,只顧躺在床上裝病和稀泥,可一聽說有人給流蘇的妹妹寶絡說親,病也好了,馬上跳將起來,中氣十足。

    所以,白流蘇的日子是很難過的,她這個時候遇到範柳原,心態裡有三分倔強不服輸,有五分找個碼頭靠岸。

    這個時候的相遇,在白流蘇這邊,是有目的性的,從開始和範柳原跳舞,一支並一支地跳,隨後立即答應和範結伴去香港旅行,她心裡早就做好了打算。

    範柳原也並不是毫無機心,本身範柳原是一個浪蕩公子,嫖賭吃喝,樣樣都來,獨獨無意於家庭幸福。初遇白流蘇,也只是獵奇,之後偏偏發現白流蘇和他遇到的那些“妖豔jian貨”不一樣,並不為他妥協,並不願意白白無名無分付出,反倒捨不得起來。

    白流蘇走了,她並沒有把握範會不會再找她,她在孃家苦苦熬了一個多月,終於等到了範柳原撐不住認輸的電報。

    兩個人這樣試探再試探,各懷心事,終於走到了一起。這個時候,戰火瀰漫到香港,在隆隆炮火聲中,兩個人正式結為夫妻。

    “他不過是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

    這樣充滿計算的結合才是人生常態吧,就像是很多婚姻一樣,需要考慮經濟、出身等等,要達到雙方的利益最大化,但是,這樣不是愛情,愛情是沒有條件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易經裡的理象數是什麼意思?最好比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