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多學科多門類,人們有一種迷之自信,覺得終歸會有一天,科學將解放人類所有智慧,科學將把所有問題所有現象解釋清楚。
我是盼著這一天到來,後來就迷上了科幻小說,闖進科幻世界中經歷人類的悲喜交加。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易經》,心中多少有一些疑惑,難道這就是那些給人指點前程街頭擺卦攤搞的學問?
我開始以為這是一本講迷信的書,專門給迷信的人打發時間的。讀了《易經》之後,有點頭昏腦脹,我曾自信我的數學天賦很強,結果還是敗在《易經》上。但我終於把《易經》從迷信的漩渦中打撈出來,在思想中清洗晾乾,發現《易經》的核心概念:象、數、理。在我看來,象就是事物的外觀、形式、意向、表現等,一般是我們感知就能接觸到的,比如我們到了蘋果園,指著前方說那裡的蘋果結的真多,又大又紅。
我們的眼睛往往分不清很多微小細節,有時分不清真象、假象。這時就需要定量來判斷推導。然後我們又做了別的判斷,問果園主人說:這裡得有五百棵蘋果樹吧。最好的這顆是不得有50多個蘋果呢?
當然這麼猜的蘋果數、果樹量會有差異,這就是蘋果的數,所謂數就是尺度、數量級、資料等定量性的。
在易經中,數是有陰陽差異的,不是單純的阿拉伯數字。比如9就是最大的陽數。這種數的體驗,在中國很早的河圖、洛書傳承中就有明確的規範。
不要看不起這種陰陽數概念,這是用數來對自然現象的產生進行推演。所以易經又有先天之數的理念。有了數和象,就有了不被假象蒙弊的根據,產生了理的推演。
你可以比較形式邏輯以及黑格爾的辯證法就會知道,易經的邏輯更接近高維的層次。為什麼?是有生命力的。
這也是我要說的,我對易經的理解:西方的科學,是從注重精細的試驗開始的,不斷細分化地研究世界。有時也難免陷入盲人摸象的怪圈。《易經》呢?它看起來很不切實際,想要搞定整個宇宙!
最早記載《易經》占卜的是一些專職人員,他們 不斷記載天象、國家軍事行動等等,來驗證《易經》的各種卦象和理念。透過不斷的象數理整合推演,宇宙的根本就掏出來了,就是陰和陽的互動變化,也是體現出陰數和陽數的各種量化過程,也是萬事萬物性格的互動互補的永珍生髮、更新、衰老、死亡過程演化。
我曾經看到一句話:書是讀不完的,不如用心來寫書。
古人一定也這麼想:自然是解析不完的,不如建立一個有活力的微縮宇宙模型來應對各種新事物新變化,並慢慢提純完善。然後透過給出區域性象數透過易理推導得出有用的結論。
比如看到樹上掉下鳥蛋,推導一下為什麼會反常,看明天會發生什麼。
以上就是我的理解,首先就是把宇宙看作是陰陽合一的整體,以象數理為依憑,然後模擬它任意區域性動態變化。這個很厲害的,所以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能人都想用易經來推導未來世界各種變化……
科學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多學科多門類,人們有一種迷之自信,覺得終歸會有一天,科學將解放人類所有智慧,科學將把所有問題所有現象解釋清楚。
我是盼著這一天到來,後來就迷上了科幻小說,闖進科幻世界中經歷人類的悲喜交加。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易經》,心中多少有一些疑惑,難道這就是那些給人指點前程街頭擺卦攤搞的學問?
我開始以為這是一本講迷信的書,專門給迷信的人打發時間的。讀了《易經》之後,有點頭昏腦脹,我曾自信我的數學天賦很強,結果還是敗在《易經》上。但我終於把《易經》從迷信的漩渦中打撈出來,在思想中清洗晾乾,發現《易經》的核心概念:象、數、理。在我看來,象就是事物的外觀、形式、意向、表現等,一般是我們感知就能接觸到的,比如我們到了蘋果園,指著前方說那裡的蘋果結的真多,又大又紅。
你看看,又大又紅的蘋果,就是象。我們的眼睛往往分不清很多微小細節,有時分不清真象、假象。這時就需要定量來判斷推導。然後我們又做了別的判斷,問果園主人說:這裡得有五百棵蘋果樹吧。最好的這顆是不得有50多個蘋果呢?
當然這麼猜的蘋果數、果樹量會有差異,這就是蘋果的數,所謂數就是尺度、數量級、資料等定量性的。
在易經中,數是有陰陽差異的,不是單純的阿拉伯數字。比如9就是最大的陽數。這種數的體驗,在中國很早的河圖、洛書傳承中就有明確的規範。
不要看不起這種陰陽數概念,這是用數來對自然現象的產生進行推演。所以易經又有先天之數的理念。有了數和象,就有了不被假象蒙弊的根據,產生了理的推演。
你經過蘋果象、蘋果樹判斷出對你有利的資訊,然後對果園主人說了,我看你這五百棵樹,明年我全包了準備發到外地銷售去。當然你這麼想還要判斷未來的天氣變化市場等因素。你可以比較形式邏輯以及黑格爾的辯證法就會知道,易經的邏輯更接近高維的層次。為什麼?是有生命力的。
這也是我要說的,我對易經的理解:西方的科學,是從注重精細的試驗開始的,不斷細分化地研究世界。有時也難免陷入盲人摸象的怪圈。《易經》呢?它看起來很不切實際,想要搞定整個宇宙!
最早記載《易經》占卜的是一些專職人員,他們 不斷記載天象、國家軍事行動等等,來驗證《易經》的各種卦象和理念。透過不斷的象數理整合推演,宇宙的根本就掏出來了,就是陰和陽的互動變化,也是體現出陰數和陽數的各種量化過程,也是萬事萬物性格的互動互補的永珍生髮、更新、衰老、死亡過程演化。
古代華人開始就沒打算面面俱到把一切都分析清楚再生活,而是由現有所知一切建立一定包容性的理想模型,然後由此來解釋和推斷整個宇宙的萬事萬物。不管是自然還是人事,都要與之合拍。我曾經看到一句話:書是讀不完的,不如用心來寫書。
古人一定也這麼想:自然是解析不完的,不如建立一個有活力的微縮宇宙模型來應對各種新事物新變化,並慢慢提純完善。然後透過給出區域性象數透過易理推導得出有用的結論。
比如看到樹上掉下鳥蛋,推導一下為什麼會反常,看明天會發生什麼。
以上就是我的理解,首先就是把宇宙看作是陰陽合一的整體,以象數理為依憑,然後模擬它任意區域性動態變化。這個很厲害的,所以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能人都想用易經來推導未來世界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