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生自由路
-
2 # 獨狼思語
雖然徐庶是司馬懿入曹營的推薦人,但是在三國鼎立的時代中,所扮演的腳色和所取得的成就影響等方方面面,兩者之間不在一個檔次之上。誰的兵法更厲害也就無法比較了。
當年劉備剛創業時,得到了毛遂自薦的徐庶幫助,出計佈局打贏了新野守衛戰。引到曹操另眼相看,並設計將其迫到帳下。這便是徐庶一生中最有人生價值的短暫時刻。還有一個可卷之點就是,徐庶臨別劉備之時,將好友諸葛亮推薦給了劉備。於是便有了三顧草蘆的故事,間接成就了諸葛亮的功業和劉備後來的霸業。
至於說到司馬懿,那就不是那麼簡單了。此人學識智慧之超群,韜光養晦耐力之卓越,審時度世眼光之久遠,在三國群雄中幾乎無人能及。在人才濟濟的曹魏集團中,每當外敵來犯,無將可敵之時,便是司馬先生臨危出關,拒敵安邦並屢建奇功。最後成就了三國盡歸司馬氏的蓋世之功。這樣的才能安是徐庶之流所能比肩的?
當然,後世對司馬懿的評價是盜取他人江山而加以貶低。但試問,曹魏的江山也不是竊取而來的嗎?江山美好,有能者居之不是正常的事嗎?
-
3 # 笑談古今中外天下事
說起徐庶,大家都會想到一句成語“身在曹營心在漢”,徐庶本是劉備的謀士,被曹操引誘到許都,雖然他人在曹魏集團卻發誓終生不為曹操獻一計一策,可是在徐庶後來離開曹魏的時候,卻給曹魏推薦了司馬懿,正是司馬懿導致蜀國北伐失敗,幫助曹魏統一了三國,可以說,沒有徐庶的推薦,三國結局尚未可知,那徐庶為什麼要想曹魏推薦司馬懿呢?徐庶是因為什麼改變心意了麼?
徐庶為人孝順,胸有良謀,因感於劉備愛才之名,主動來輔佐劉備,他幫助劉備在樊城大破曹仁的八門金鎖陣,讓屢戰屢敗的劉備集團聲名大振,後來曹操利用徐庶的母親,設計將徐庶引到許都,徐庶的母親明理高節,得知曹賊要利用自己的兒子後,當即上吊自盡,徐庶看到母親身死,對曹操更加痛恨,並且心中仍掛念著劉備,決心終生不為曹操獻一計一策。
徐庶雖然不願服務於曹魏,但卻和曹操的小兒子曹衝很是投緣,曹衝自小天資聰穎,勤學好問,小小年紀就在歷史上留下了“曹衝稱象”的典故,徐庶這種賢才自然是對聰明好學的小曹衝非常喜愛,曹操知道後,就讓徐庶做了曹衝的老師。可惜後來曹衝小小年紀便夭折了,徐庶失去愛徒,傷心不已,再也不願留在這毫無意義的曹魏,於是想曹操請求說,自己不願再沾染世事,想要歸隱山林了此殘生。
曹操擔心徐庶離開後再去輔佐劉備,一面假意答應他的請求,一面派出自己的兒子曹丕連夜追殺徐庶。但曹丕是個非常愛才的人,他一直很瞻仰徐庶的學識,不願殺掉徐庶,於是就向徐庶說明了情況,放走了徐庶。徐庶十分感動,他知道曹丕正在爭奪曹魏世子之位,十分需要人才,於是便向他推薦了司馬懿。曹丕後來在司馬懿的輔佐下,打敗自己的兄弟曹植,成功拿下世子之位,並且在統一三國之後,登基稱帝。
可是,除了感於曹丕的愛才之意,徐庶推薦司馬懿應該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他看出司馬懿是個有才幹也很有野心的人。一旦將司馬懿這頭冢虎放出,他不但會幫助曹魏成立霸業,還會對曹魏產生很大的威脅。果然最後曹魏政權敗在了司馬懿手中。這就是徐庶推薦司馬懿的原因了,大家對徐庶和司馬懿怎麼看呢?
-
4 # 水泊之聲
我認為徐庶的兵法水平較高。
為什麼這麼說?
《孫子兵法·謀攻篇》:“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由於徐庶的戰績並不多,我們就從這其中來分析一下。
徐庶,本名徐福,《三國演義》中化名單福,延康元年(220年)徐庶以徐福之名列入曹丕的勸進表,魏國史書《魏略》中為徐庶作傳時依舊採用了他的本名徐福。
那麼說完他名字的故事,就要提到正事了,他在兵法上和戰爭上的成就:
1、第一戰交手二呂(呂曠、呂翔),戰前分析會上說道:“既有敵兵,不可令其入境。可使關公引一軍從左而出,以敵來軍中路,張飛引一軍從右而出,以敵來軍後路,公自引趙雲出兵前路相迎,敵可破矣!”
孫子兵法雖然將伐謀和伐交列為了上等,但曹劉雙方實力明顯不對等,且雙方老闆有著英雄識英雄的見識,談和不會去做考慮。
因此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徐庶深諳兵法,既然躲不過,就不會放在自己的地盤上打,主動出擊,將戰損減到最少,這就是“其次伐兵”。
2、第二戰緊跟而來交手曹仁,在第一戰後料到了後續的發展方向,破八門金鎖陣,將計就計埋伏劫營,趁勢取樊城,一整套操作下來,行雲流水,打得曹軍丟盔卸甲。直接偷家,要是曹仁沒後臺,後面會直接被打的投降。
可以說將“伐兵”發揮到了一個高點。
3、歸曹後,再次出現是在樊城之戰,徐庶展現了兵法中的“其次伐交”,但是並不是為了曹軍,而是為了劉軍,點明瞭曹操的假仁假義意圖,雖然孫子兵法的本意肯定是幫助己方,但元直的反向助攻可還行?
4、《三國演義》最後一次露臉,赤壁之戰前夕,點破了苦肉計、詐降計、連環計,唬的龐統心臟撲通撲通的跳,在這裡也運用了“伐交”的兵法和心理暗示,就是為了尋求一個脫身自保之術,最終也得到了龐統的幫助,可以說這次“伐交”的運用也是很成功的。
司馬懿,在各個文學作品中出現很多,而且褒貶不一。
但在我看來,司馬懿在兵法上的高光時刻體現在第九十四回“剋日擒孟達”之中,將攻其不備,出其不意,閃電戰發揮到了極致。
二戰時期德國的閃電戰我懷疑就是三國演義傳入西方軍事系統的結果。
直到最後的高平陵兵變,雖然看起來像是臨時起意,但不難發現已經準備好久。
總結:
在兵法上,我認為元直天賦高(棄武從文),實際行動能力強(幾次戰爭),但看人和政治工作比較薄弱(後期被打發到輔佐楚王曹彪,遠離政治中心)
司馬懿老謀深算,體現在對人心的把控和大局觀上面(主動中空城計),在兵法上略學元直一籌。
-
5 # 擺最大的龍門陣
謀士徐庶一生推薦過兩個人,一忠一奸,這二人左右了三國的程序。這個人就是徐庶。
徐庶早年在劉備帳下效力,為她出了不少謀略,新野之戰,讓曹操南下得到了極大的困擾。而後,曹操便扣押了他的母親。在萬般無奈之下,徐庶才拜別了劉備,來到了曹操的帳下。而臨行前,他推薦了一個和他十分要好的朋友。那就是大才諸葛亮!這是徐庶為劉備推薦的一大忠臣。
而徐庶來到許都之後,被曹操所重用,但他卻不願意為曹操獻一謀出一計。這讓曹操很無奈,於是把徐庶留在許都,成了曹操兒子曹衝的老師。只是曹衝早早的就夭折了。曹操見徐庶不能為自己所用,與楊修商議,想要殺掉他。
於是讓曹丕出手,幹掉徐庶。此時的曹丕正在和曹植爭寵,擁有楊修當老師的曹植略佔上風。而曹丕愛才,不忍將徐庶就這麼殺掉。於是洩露訊息給徐庶,讓他趕緊逃走。
徐庶誠惶誠恐,逃走後便感恩曹丕的大恩大德,於是將司馬懿推薦了給他。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三國後期兩方所有的主要人物。諸葛亮為蜀漢北伐大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司馬懿呢,雖然他在對抗諸葛亮的時候,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此人城府很深,一直窺探曹魏的勢力,他在韜光養晦多年後,終於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如願以償的奪取了魏家江山。不可謂不是大奸臣啊!
徐庶的才華應該在司馬懿之上的
-
6 # 轉世輪迴追夢人
兵法就是先不勝,然後勝,謀勝算定而動,依勢而動,不動如山,動如疾風,攻其無備,正相對峙,奇出攻破,兵之詭道,千變萬化,謹慎而行,上下同欲,泰山斗移。
-
7 # 詩酒雙廢
其實這兩者想比,頗有些關公戰秦瓊的意思,比較牽強。
徐庶:徐庶的具體才能沒有過多體現,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幫助落魄的劉備守住了新野,擊敗了曹操。後期因為種種原因,在曹營無所作為。
司馬懿:這就不用過多闡述了吧,晉朝的實際奠基者,一生功績無數。
總結:從新野之戰來看徐庶,應該是頗為出色的人才,但中後期無亮點,冒昧的定為戰術性人才吧。
司馬懿,應該可以上升到戰略家、軍事家、政治家的高度上予以褒獎。
-
8 # 武道玄樞
徐庶的才華應該在司馬懿之上。有經天緯地之才,只是沒有施展的機會而已。荀彧說,徐庶的才華勝他十倍乃至數十倍,曹操說不可能有這麼厲害的人,很多地方足以說明,徐庶和司馬懿不是一個時代的人。當然不能相提並論。司馬懿是厲害的。
-
9 # 美之星暖通
徐庶和司馬懿,所擅長的都不是兵法。
和吳起、白起、韓信、孫臏、岳飛、戚繼光這些專業的兵法家比,要被虐成渣了。
三國演義,把三國時代的人,捧得太厲害了。比如諸葛亮,他擅長外交和內政,軍事是短板,如果碰到25歲的韓信,不出一個月全部擺平。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群星薈萃,後面還有劉淵、桓溫、劉裕、石勒、苻堅呢!
回覆列表
因此。。看到了樓上兩位對司馬懿的評價,我想在這說說我知道的徐庶。
徐庶後來作為曹軍謀士,表面上看基本是沒有任何作為的一個人。他最為出彩的地方,應該就是在新野幫助落魄的劉備擊退曹軍,曹仁的攻擊了。
但其實在我看來,無論對諸葛亮還是司馬懿來說,徐庶的作用都是很大的。首先,說說諸葛亮方面,諸葛亮提出安穩天下、維持和諧最好的方法就是三分天下,那麼三分天下的關鍵就是赤壁大挫曹軍,臥龍鳳雛聯手的計策並不是瞞過了曹軍所有謀臣,如果郭嘉在世,結果難料,同時也別忘了,如果徐庶這個無口軍師開了口,赤壁之戰的結果也未必會是這樣。但是徐庶沒有張嘴,為什麼?因為曹操害死了他的母親?我認為不是。。徐庶應該早就把母親的死歸罪在自己頭上了。 我認為他是為天下百姓著想,為了實現三分天下之計。在只要開口就能得到重用的時候,徐庶選擇了大局。 我認為這是隻考慮自己的司馬氏所不能比的。
回頭,再說司馬懿方面,還是赤壁大戰,赤壁之戰之後,曹軍的謀士沒有幾個還能把話說進曹操耳裡了,正是這時候,司馬懿出現了。他難道不該感謝在赤壁影響了戰局的徐庶麼?
我作為一個偏愛司馬懿的人,是認為徐庶比司馬懿偉大的,但是,司馬懿有著讓我更為欣賞的小地方。。這就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