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僵木木
-
2 # 大漠史說
我認為唐玄宗隆基是歷史上最浪漫的皇帝,他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之孫,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稱李三郎,生性英明果斷、多才多藝。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
楊玉環原為壽王瑁王妃,玄宗驚豔於她的美貌,但礙於她是自己的兒媳而不能明面上示愛。他找藉口為太后祈福為由,讓楊玉環離開壽王府出家,幾年後,祈福已滿,便讓楊玉環還俗,封為貴妃,納入自己宮中。
楊玉環本是音樂才女,自幼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不僅機敏過人,才氣高,而且音樂方面的造詣也是極深。兩人一見如故,談天說地聊得火熱。他最愛的曲子是《霓裳羽衣曲》,而她偏偏就能憑著獨特的理解把它演繹得出神入化。每當貴妃翩翩起舞,玄宗定會擊鼓助興。為了討她歡心,徵用上千個民工為她修建宮殿。即使在那時荔枝是多麼難得,他也要命人千里迢迢,馬不停蹄地為她送來,只是討她一笑,“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由此而來。馬嵬坡上唐玄宗放棄了楊玉環,他從此遍訪巫師,想要將她帶回身邊,沉迷在“蓬萊仙境”的幻想裡無法自拔。依稀記得玉環最後說的這是唐玄宗的選擇,但卻不是三郎的選擇。《長恨歌》中“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怕是一個夢也是一位痴情帝王與愛人的希望長相廝守的浪漫結語。
-
3 # 忽說八道
想古代帝王,身重九鼎,言出為令,何等威風。
特別是一個男皇帝,在色的追求上可以說毫無障礙。三千佳麗,嬪妃如雲,各種口味,隨手挑選。
但唐朝的李隆基卻是個例外。面對後宮脂粉,他卻熟視無睹,惟獨對楊貴妃寵愛有加,形影不離。關於他們倆人的愛情故事一直通過文字,影視,音樂流傳至今,千古傳唱。
一種超越肉慾的愛才是摯愛。
一種輕江山愛美人的男子才是活出真精彩的漢子。
三毛編出了與荷西的沙漠之戀欺騙了我們的感情,
瓊瑤讓學生愛上老師意淫了我們怕愛情觀,
徐志摩朝三幕四的玩弄女性讓我們唏噓林暉茵和陸小曼的青春的被蹂躪。
太多的迷霧遮蔽了我們的雙眼,尋找愛情的眼睛茫然若失。
然而,唐明皇李隆基卻活出了一片灑脫的愛情海洋,他沒有疲勞,沒有厭舊,照理說唐朝是男女最開放的時代,但他和楊貴妃卻給我們結結實實上了一堂愛情課。
只為擁有,別無所求!
-
4 # 歐家小歐
歷史上最浪漫的皇帝大多數都是亡國之君,像周幽王為烽火戲諸侯只為博美人一笑、李煜詞曲大家、宋徽宗書畫大家等等。
-
5 # 垂簾看世界
關於這個問題,鑑於題主給的條件,基本上沒有什麼可選的 —— 秦始皇。
秦始皇之後有開疆拓土的漢武帝,威加海內的唐太宗,華夏威儀的明太祖,千古一帝的清聖祖等更有名,文治武功更強盛的皇帝。
但是,秦始皇對華夏民族的功績卻遠勝古今。
是他,設計和確立了實行兩千餘年的中央集權封建統治基本模式(稱皇帝,三公九卿,郡縣制);
是他,將大一統的理念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裡,把中國從此推向大一統時代(統一華夏,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長城,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行同倫,車同軌等等等等)。
尉繚:“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我布衣,然見我常身自下我。誠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為虜矣。不可與久遊。”賈誼:“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志,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盧生:“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並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主父偃:“秦皇帝任戰勝之威,蠶食天下,併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司馬遷:“自繆公以來,稍蠶食諸侯,競成始皇。始皇自以為功過五帝,地廣三王,而羞與之侔。善哉乎賈生推言之也!”《太史公自序》:“始皇既立,併兼六國,銷鋒鑄鐻,維偃幹革,尊號稱帝,矜武任力。”桑弘羊的論著中肯定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績是“功如丘山,名傳後世”。王莽:“功越千世!”班固肯定了秦始皇的一些制度是“施於后王”的制度,認為“三十七年,兵無所不加,製作政令,施於后王。蓋得聖人之威,河神授圖,據狼、狐,蹈參、伐,佐政驅除,距之稱始皇。”范曄:“漢承秦制”。李世民:“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漢武驕奢,國祚幾絕。”司馬貞:“六國陵替,二週淪亡。並一天下,號為始皇。阿房雲構,金狄成行。南遊勒石,東瞰浮樑。滈池見遺,沙丘告喪。二世矯制,趙高是與。詐因指鹿,災生噬虎。子嬰見推,恩報君父。下乏中佐,上乃庸主。欲振穨綱,雲誰克補。”李白: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柳宗元在名著《封建論》指出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建立郡縣制,符合了歷史發展的客觀必然趨勢,所謂“秦之所以革之者,其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非聖人意也,勢也。”張居正:“三代至秦,混沌之再闢者也,其創制立法,至今守之以為利,史稱其“得聖人之威“周王道窮也,其勢必變而為秦,舉前代之文制,一切剷除之,而獨持之以法。西漢之治,簡嚴近古,實賴秦之驅除也。惜乎扶蘇仁懦,胡亥稚蒙,奸宄內發,六國餘孽尚存。因天下之怨,而以秦為招,再傳而蹙,此始皇之不幸也。”李贄在《藏書》中高度評價秦始皇:“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個世界。是聖是魔,未可輕議。祖龍是千古英雄掙得一個天下。”章太炎在1913年撰寫的《秦政記》也讚揚秦始皇,說:“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夏曾佑:“有為漢一朝之皇帝者,高祖是也;有為中國二十四朝之皇帝者,秦皇、漢武是也。”柳翼謀在《中國文化史》:“始皇時代之法制,實具偉大之精神,以一政府而統制方數千裡之中國,是固國家形式之進化,抑亦其時思想之進化也。”“蓋秦政稱皇帝之年,實前此二千數百年之結局,亦為後此二千數百年之起點,不可謂非歷史一大關鍵。惟秦雖有經營統一之功,而未能盡行其規劃一統之策。凡秦之政,皆待漢行之。秦人啟其端,漢人竟其緒。”呂思勉:“秦始皇,向來都說他是暴君,把他的好處一筆抹殺了,其實這是冤枉的。他的政治實在是抱有一種偉大的理想的。”,“秦人致敗之由,在嚴酷,尤在其淫侈。用法刻深,拓上不量民力,皆可諉為施政之誤,淫侈則不可恕矣。”翦伯贊:“在我看來,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統治階級中的一個傑出的人物。我說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統治階級中的一個傑出的人物,不是因為他是一個王朝的創立者,而是因為他不自覺地順應了中國歷史發展的傾向,充當了中國新興地主階級開闢道路的先鋒,在中國歷史上,消滅了封建領主制,開創了一箇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主義的新的歷史時代。“魯迅:德國的希特勒先生們一燒書,中國和日本的論者們都比之於秦始皇。秦始皇實在冤枉得很,他的吃虧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幫閒們都替新主子去講他的壞話了。不錯,秦始皇燒過書,燒書是為了統一思想。但他沒有燒掉農書和醫書;他收羅許多別國的“客卿”,並不專重“秦的思想”,倒是博採各種的思想的……但是結果往往和英雄們的豫算不同。始皇想皇帝傳至萬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農書和醫書,而秦以前的這一類書,現卻偏偏一部也不剩。陳登原《國史舊聞》:“始皇剛毅戾深,樂以刑殺為威,專任獄吏而親倖之,海內愁困無聊”梁啟超《戰國載記》:“秦始皇寧為中國之雄,求諸世界,見亦罕矣。其武功焜耀眾所共知不必論,其政治所設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並認為秦始皇在武功上和創建制度的規模上都不失為蓋世之雄主,而其失敗在於奢侈、專制、忌刻。漢代所撰成的史籍多敘述秦始皇的淫侈和暴虐,讀史者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不應被前人有所偏執的記載所左右,需要以客觀的態度作公允的評價。黃仁宇:“秦始皇的殘酷無道達到離奇之境界,如何可以不受譴責?可是他統一中國的工作,用這樣長遠的眼光設計,又用這樣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能不加仰慕?”程步:秦始皇不為暴君,如果搞一個暴君排行榜,秦始皇絕對進不了前十。毛澤東:1、秦始皇是個厚今薄古的專家。2、對章士釗講:你們講共產黨等於秦始皇,不對,超過一百倍。3、“要馬克思與秦始皇結合起來,民主與集中結合起來。”4、“殷紂王(通常稱之為暴君)精通文學和軍事,秦始皇和曹操全都被看作壞人,這是不正確的。”5、秦始皇不是被罵了2000年嘛,現在又恢復名譽。6、孔孟是唯心主義,荀子是唯物主義,是儒家的左派。孔子代表奴隸主、貴族。荀子代表地主階級。又說:在中國歷史上,真正做了點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說空話。幾千年來,形式上是孔夫子,實際上是按秦始皇辦事。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學生。7、孔夫子有些好處,但也不是很好的。我們應該講句公道話。秦始皇比孔子偉大的多。孔夫子是講空話的。秦始皇是第一個把中國統一起來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統一了中國,而且統一了中國的文字、中國各種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後來一直沿用下來。中國過去的封建君主還沒有第二個超過他的,可是被人罵了幾千年,罵他就是兩條:殺了460個知識分子;燒了一些書。8、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9、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罵我是秦始皇,中國曆來分兩派,一派講秦始皇好,一派講秦始皇壞。我贊成秦始皇,不贊成孔夫子。因為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統一文字,修築寬廣的道路,不搞國中之國,而用集權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幾年一換,不用世襲制度。10、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根據考證,古印度稱中國為Cina,指的就是秦。這個詞也跟著絲綢之路傳入古羅馬,演變為Sinoa(見《舊約全書》),後來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據說均來自這個語源。在西方,人們常把秦始皇與羅馬帝王凱撒相提並論。
特獻上始皇帝祭文一篇:
千古一帝,大秦始皇。金戈鐵馬,橫掃六疆。熄盡狼煙,一統江山。廢除封建,集權中央。設郡立縣,政通令暢。書同文字,規範度量。鑄銅造幣,興牧揚商。車馬同軌,馳道寬廣。開拓嶺南,扶持農桑。萬里長城,鐵壁戍防。五巡天下,飲馬長江。雄才大略,威震八方。駕崩沙丘,舉國哀傷。鑿山築陵,龍臥泉鄉。八千兵俑,車馬金光。揚我秦風,萬世呈強。
-
6 # 魚辣辣
當然是唐玄宗李隆基 唐明皇與楊貴妃:長恨歌 楊玉環原為壽王瑁王妃,玄宗驚豔於她的美貌,但礙於她是自己的兒媳而不便明目張膽納入宮中,於是想出個讓楊玉環出家,脫離壽王,再以“楊太真”身份入宮的方法。 從此楊玉環“三千寵愛在一身”,並於公元745年被冊封為貴妃。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所謂“君王從此不早朝”,為了兩情歡愛,可以把國事先放在一邊;而從“一騎紅塵妃子笑”的賊後面,我們看到玄宗甚至動用了他手中的權力來取悅楊貴妃,這樣的做法出發點固然是為了愛,但皇帝畢竟是皇帝,他所做的一切並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必然要牽涉到政治的東西。這使得他們的愛情洽談室不可單純,並最終敵不過政治: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次年玄宗匆匆出逃,發生馬嵬兵變,楊貴妃被賜死,就算是皇帝也挽救不了自己心愛的女人的性命。他們的愛情雖以悲劇收場,但正如白居易所描述的那樣,“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他們的愛情,已經遠遠超出了一般皇帝與妃子之間的感情,上升到了真正的愛的層次,這也是後人廣為傳頌其愛情故事的原因。
-
7 # 白龍赤子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四五百位皇帝,無論有為還是無為,都留下了難以抹去的足跡。因為他們是中國古代最有權力和掌握金錢最多的人,擁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令世人羨慕!當然,他們的型別也是多種多樣的,那麼誰會是最浪漫的呢?我認為是唐玄宗李隆基。
眾所周知,唐玄宗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在諸多方面都有著非凡的造詣。除了皇帝的身份,唐玄宗李隆基還是梨園行業的祖師爺,在梨園行業的地位相當之高。這還不算,據說玄宗對音律、舞蹈都有精深的研究,達到了非常專業的程度,令當時的樂師們敬佩不已!
提起唐詩,人們想到的是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人,但少有人知道,唐玄宗也為我們留下了一些知名的作品,供後人欣賞,比如《送張說巡邊》:
端拱復垂裳,長懷御遠方。股肱申教義,戈劍靖要荒。
命將綏邊服,雄圖出廟堂。三臺入武帳,八座起文昌。
這是該詩的前四句,給人的感覺是大氣、豪放,不像是一個常年待在宮裡的人寫出來的。正是因為給人這樣的感覺,體現了唐玄宗是一個情感豐富的人。因為一個情感不夠豐富的人,又何談浪漫呢?
提起唐玄宗,還有一個女人是必提的,那就是楊貴妃。據白居易詩《長恨歌》所言:“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生”等等的語句,可以說明楊貴妃的傾國傾城之姿。同時,這個男主角就是唐玄宗,他們兩人的愛情是人們說不完的浪漫之事兒!
所以,唐玄宗李隆基是一個感情豐富之人,又是一個對音樂、舞蹈頗有研究的人,充分體現了他的浪漫。最重要的是,他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更是永遠說不完的浪漫之事兒。
-
8 # 談話說歷史
唐玄宗李隆基
唐明皇與楊貴妃:長恨歌 楊玉環原為壽王瑁王妃,玄宗驚豔於她的美貌,但礙於她是自己的兒媳而不便明目張膽納入宮中,於是想出個讓楊玉環出家,脫離壽王,再以“楊太真”身份入宮的方法。 從此楊玉環“三千寵愛在一身”,並於公元745年被冊封為貴妃。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所謂“君王從此不早朝”,為了兩情歡愛,可以把國事先放在一邊;而從“一騎紅塵妃子笑”的賊後面,我們看到玄宗甚至動用了他手中的權力來取悅楊貴妃,這樣的做法出發點固然是為了愛,但皇帝畢竟是皇帝,他所做的一切並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必然要牽涉到政治的東西。這使得他們的愛情洽談室不可單純,並最終敵不過政治: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次年玄宗匆匆出逃,發生馬嵬兵變,楊貴妃被賜死,就算是皇帝也挽救不了自己心愛的女人的性命。他們的愛情雖以悲劇收場,但正如白居易所描述的那樣,“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他們的愛情,已經遠遠超出了一般皇帝與妃子之間的感情,上升到了真正的愛的層次,這也是後人廣為傳頌其愛情故事的原因。
-
9 # 鳴戈
漢宣帝劉病己:南園遺愛,故劍情深!
漢宣帝是漢武帝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史皇孫劉進之子,西漢王朝的第十位皇帝!
公元前87年,漢武帝病重,聽聞長安監獄有天子氣,隨即便下令郭穣(rang)將監獄中人全部處死!
夜晚,郭穣來時,廷尉監邴吉道,“皇曾孫關在這裡,豈能隨意殺害!”
他守在門前一夜不讓郭穣進去,後者只好回稟武帝,而武帝劉徹也在人生的彌留之際對這個素未蒙面的曾孫動了惻隱之心,喃喃道,“這是上天安排的吧!”
隨即大赦天下,劉病己雖逃過了一劫,但他卻並沒有享受到皇室子弟該有的待遇,出獄後的生活非常貧寒!
直到十五歲時他娶了許平君,之後的兩年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兒子劉奭(shi)出生,本以為人生會這樣一直平淡下去時,上天卻賜了他一場造化!
當了皇帝后,他心知鬥不過霍光所以事事忍讓,但唯獨在立後的事情上有了矛盾!
霍光欲立自己女兒為後,但宣帝卻在早朝上發了一道奇怪的聖旨:我在貧寒的時候,曾遺失了一把愛劍,哪位愛卿可以幫朕找回來!
滿朝文武哪個不是聰明人,聞言無不感慨,上奏皇帝,當立髮妻許平君為後,霍光眼見大勢不可違,也就應了下來!
這也是歷史上著名的典故:南園遺愛,故劍情深!
-
10 # 巫西西西西
我想對於愛情及婚姻的浪漫的皇帝要算上明孝宗朱祐樘吧。朱佑樘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年號弘治,廟號孝宗,諡號敬皇帝。作為一名至高無上的皇帝他罕見的施行一夫一妻制度,與皇后張氏的感覺非常之好,如同尋常百姓家的夫妻一樣,每日同起同居,朝夕與共。而明孝宗與張皇后只有一個孩子長大成人,即明武宗朱厚照。
明孝宗朱祐樘的童年非常坎坷不幸。他的生母紀氏在公眾邂逅憲宗,憲宗見紀氏美貌聰敏,就留宿了一夜。事後,紀氏懷孕。紀氏在萬貴妃的陰影下,於冷宮中偷偷生下了朱祐樘,萬貴妃得知後又派門監張敏去溺死新皇子,但張敏卻冒著性命危險,幫助紀氏將嬰兒祕密藏起來,每日用米粉哺養。被萬貴妃排擠廢掉的吳皇后也幫助哺養嬰兒。萬貴妃曾數次搜查,都未找到。就這樣朱祐樘一直吃百家飯長到六歲。
憲宗得知自己唯一的兒子朱祐樘的存在後,驚喜不已,立即命令去接皇子。當憲宗皇帝第一次見到自已那因為長期幽禁,胎髮尚未剪、拖至地面的瘦弱的兒子,不禁淚流滿面,感慨萬千。當天召集眾臣,說出真相。次日,頒詔天下,立朱祐樘為皇太子。憲宗的母親周太后擔心萬貴妃會對太子下毒手,就親自將孫子抱養在自己的仁壽宮內,才使太子安全地生活在宮中。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萬貴妃病死,憲宗也因悲傷過度於八月去世。皇太子朱祐樘於九月壬寅日繼位。
朱祐樘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史稱“弘治中興”。雖末年寵信宦官李廣,但是立刻改過自新,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張氏因姿色出眾、又知書達理,性格開朗,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被選為太子妃。同年九月,太子朱祐樘登基,即明孝宗。冬十月丙子,立太子妃張氏為皇后。孝宗篤愛妻子,不立妃嬪,兩人共處如民間百姓夫婦,張皇后生下二子一女,即朱厚照、朱厚煒、太康公主。因為張皇后的緣故,優待外戚,追封岳父張巒為昌國公,妻弟張鶴齡為壽寧侯、張延齡為建昌伯,為張皇后建立的家廟也十分壯麗。張皇后放縱家人肆為奸利,朝臣時常進諫,孝宗因為張皇后之故,從來不約束外戚。
孝宗後宮只有張皇后一人,孝宗和張皇后是患難之交,一對恩愛夫妻。從接受的教育看,他也很早就懂得若想當個好皇帝,就不能愛美人廢江山的道理。兩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臥,讀詩作畫,聽琴觀舞,談古論今,朝夕與共。作為一個三妻四妾合法化的古代,又是擁有至高無上權利的帝王,能夠一生忠於一個伴侶,我想是相當浪漫的事了吧。
-
11 # 慧說歷史和自然
說實在的,對於普通人來說,浪漫是一種情調,而對於皇帝來說,浪漫卻往往是災難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引褒姒一笑,卻讓西周滅了國;唐玄宗一騎紅塵妃子笑,卻致安史之亂;溫莎公爵不愛江山愛美人,最終一生漂泊在外。
而“浪漫”一詞應該是每個人心中夢幻、美好的代名詞。因浪漫而造成災難,這樣的皇帝還是不推薦也罷。在這裡,推薦一位真正既能控制局勢,又浪漫到底的皇帝,他就是——漢光武帝劉秀。
劉秀少年之時便鍾情於當地富戶陰家千金陰麗華,曾於長安求學期間放言:娶妻當娶陰麗華。可以說,劉秀努力進取,發展事業,一部分原因也是為了陰麗華。
終於,在與王莽軍隊的昆陽之戰中,劉秀以少勝多,一戰成名,戰後迎娶了陰麗華,得償所願。但是,新婚不久,劉秀被派往河北招撫割據勢力,他與陰麗華的情感磨難至此開始。
由於兵力欠缺,招撫困難,為了能得到真定王劉楊的協助,劉秀不得不親赴真定王府迎娶了劉楊的外甥女——郭聖通,完成了一次政治聯姻,而陰麗華此時還在老家獨守空房。
此後的劉秀一路凱歌,於第二年(公元25年)六月在河北稱帝,並於當年十月專門派兵將陰麗華接到身邊,夫妻二人終於團聚,但此時劉秀身邊已多了一個女人並且已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兩人雖然相聚,心情卻也是五味雜陳啊。
劉秀本想立陰麗華為皇后,但當時郭聖通既為他生了兒子,又有家族勢力支撐,四周強敵環伺,各方面的因素再加上陰麗華也堅決辭讓,最終劉秀立郭聖通為皇后,陰麗華為貴人,時間是公元26年六月。
但劉秀對陰麗華寵愛更甚,陰麗華也連續為他生下5個兒子。到了公元41年,也就是陰麗華甘做貴人十五年之後,國家全面安定,政權穩固,劉秀終於可以完成自己的心願:讓郭聖通退出後位,立陰麗華為後。至此,劉秀對陰麗華的浪漫之旅,終成正果。
劉秀從一介小民,一步步走上帝位,又平定各方完成統一,而他的心中卻始終對陰麗華一往情深,雖然期間形勢所迫,不得已作了幾次讓步,但最終搞定一切,完美收官,真不愧為最浪漫的皇帝啊!
-
12 # 縱觀看世界
當然是唐玄宗李隆基,唐明皇與楊貴妃:長恨歌 楊玉環原為壽王瑁王妃,玄宗驚豔於她的美貌,但礙於她是自己的兒媳而不便明目張膽納入宮中,於是想出個讓楊玉環出家,脫離壽王,再以“楊太真”身份入宮的方法。 從此楊玉環“三千寵愛在一身”,並於公元745年被冊封為貴妃。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所謂“君王從此不早朝”,為了兩情歡愛,可以把國事先放在一邊;而從“一騎紅塵妃子笑”的賊後面,我們看到玄宗甚至動用了他手中的權力來取悅楊貴妃,這樣的做法出發點固然是為了愛,但皇帝畢竟是皇帝,他所做的一切並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必然要牽涉到政治的東西。這使得他們的愛情洽談室不可單純,並最終敵不過政治: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次年玄宗匆匆出逃,發生馬嵬兵變,楊貴妃被賜死,就算是皇帝也挽救不了自己心愛的女人的性命。他們的愛情雖以悲劇收場,但正如白居易所描述的那樣,“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他們的愛情,已經遠遠超出了一般皇帝與妃子之間的感情,上升到了真正的愛的層次,這也是後人廣為傳頌其愛情故事的原因。
-
13 # 文史趣評
歷史上最浪漫的皇帝,前面有提到漢宣帝劉洵劉病已(一生心屬許平君),明孝宗朱佑樘(一生心屬張皇后)。
這裡補充一個光武帝劉秀,歷史小說愛好者親切稱呼他為“位面之子”。
根據南朝范曄的《後漢書·皇后紀》記載:劉秀去長安求學時,在街上看到執金吾走過,場面甚是壯觀、闊氣,大為感嘆,發出了:“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的感慨和嚮往。這句話廣為流傳,日後成了千古名言,無數男兒立下類似的志願。劉秀與陰麗華的愛情故事也因此被千古傳頌。
一見傾心:
少年劉秀去長安求學時,途中順路到新野拜訪姐姐劉元,並與姐夫莫逆相交。陰麗華的母親姓鄧,是劉秀姐夫兼好友鄧晨的本家親戚。劉秀在姐姐家聽說了這個小姑娘的美貌和孝行,或許也曾見過面。
陰家是當地的望族,陰麗華的父親陰陸在她七歲的時候去世了,小麗華守孝哀痛,絕食多日,被族人譽為孝女。而長到十歲時,就已經美名遠播,是當地無人不知的美女。劉秀也是幼年喪父的孩子,對這個品貌絕佳的女孩子一見傾心。
再見傾情:史書上記載說劉秀是聞其名而愛慕之,念念不忘好多年,然後遣媒說合,娶其為妻的。但為何才貌絕佳、美名遠揚的名門閨秀陰麗華到了十九歲“大齡”還沒有嫁人呢?而劉秀這樣一個家世不俗、品貌一流的帥哥,在流行十三、四歲就結婚的時代居然在二十歲以前完全沒有留下一點緋聞韻事。想到後面兩人之間深厚的感情,二人應該通過雙方共有的親戚鄧晨的介紹,相識相知相戀,雙方默許終生,定下了海誓山盟。劉秀在起義之前的幾年時間裡頻頻到新野拜訪姐夫家,在出行不便的古代,對於少年劉秀來說,最大的動力莫過於去見陰麗華了。
作為那個時代的一個世家子弟,在娶陰麗華之前完全沒有納妾收婢的紀錄,整個婚戀史清白得不可思議。劉秀對陰麗華的初戀是如此純潔、浪漫而執著,以致他成為中國史上帝王晚婚晚育的先進代表。
終成眷屬在昆陽之戰後,新莽的敗局已定,“更始帝”猜忌劉秀兄弟,並殺了劉秀的哥哥。劉秀為了降低更始帝的猜忌,閒居在家表示恭順。有了空餘時間,劉秀於是決定把深愛多年的美女娶來,畢竟兩人都小了:劉秀29,陰麗華19,有情人終成眷屬。新婚久別
更始帝看到劉秀這麼安分,就放下了猜忌,想到他的才能,就重新起用劉秀並派他去洛陽。小夫妻結婚才相處三個月,就不得不分離,劉秀把陰麗華送回了新野孃家。
後來劉秀在河北各地鎮慰時,為了搞定兵強馬壯的真定王劉揚,不得已接受了劉揚的政治聯姻要求,娶了他的外甥女郭聖通。有了劉揚的支援,後來劉秀順利平定了河北並最後清除了更始帝的勢力,兩年後稱帝,建立東漢。
別後重逢
入主洛陽後,劉秀立即派兵去新野迎回陰麗華,並立其為貴妃,和郭聖通一樣。兩年多的時間,雙方一直沒有聯絡,對於陰麗華來說,早已物是人非。昔日的夫君不但已登基稱帝,身邊還多了一個她不曾相識的女子,而且這個女子還有了他們的骨血,陰麗華當時的心境無從推測,劉秀的心情更是難以言表,二人相對,恐怕難免命運無常的心酸與感慨。
辭讓後位
一年後,到了冊立皇后的時刻,劉秀想立陰麗華為後,但她堅決推讓,認為自己不夠資格承擔皇后之位,將後位讓給了郭皇后。東漢初年的功臣宿將,除了少數幾人在劉秀去河北之前便跟從他,均是劉秀離開洛陽之後,從各地慕名追隨而去的,只知皇帝身邊有一位身世顯赫的郭聖通,而不大清楚原配陰麗華。
陰麗華雖佔有原配名分,又有劉秀的推重,但無論從出身、資歷、子嗣、對政權的作用和對朝臣的價值等各個方面上來說均無法跟郭聖通相比,在劉秀建國過程中也沒有起到任何作用,故立陰氏為後,實眾心難服且中宮正位,身負管理後宮之責,以陰麗華的資本也很難超越出身高貴且育有子嗣的郭聖通,所以她堅決辭讓,始終不肯接受後位。
寵愛益盛
劉秀為了和陰麗華朝夕相伴,哪怕在征戰行軍也要帶著已經懷孕的陰麗華,並在途中剩下了劉陽。為了照顧孕婦,行軍速度極為緩慢,額外耗費的糧草,對於初立的東漢來說,負擔是非常大的。這也算是劉秀的任性了吧。
劉陽在剛一出生時,便得到了父親的特別喜愛,劉秀見這個孩子顏色紅潤、豐下銳上,認為其像聖君堯,並且以皇朝國運所繫的赤色為之命名為劉陽。
陰麗華越來越受寵愛。 之後又相繼生下劉蒼、劉荊、劉衡、劉京四子。
終成皇后
東漢初期,各地還沒完全平定,陰麗華的母親和弟弟不幸被強盜殺害。陰麗華十分悲傷,劉秀為了安慰她常伴左右。
為此,劉秀還下詔給大司空說:“吾微賤之時,娶於陰氏,因將兵征伐,遂各別離。幸得安全,俱脫虎口。’以貴人有母儀之美,宜立為後,而固辭弗敢當,列於媵妾。朕嘉其義讓,許封諸弟。未及爵土,而遭患逢禍,母子同命,愍傷於懷。《小雅》曰:‘將恐將懼,惟予與汝。將安將樂,汝轉棄予。風人之戒,可不慎乎?其追爵諡貴人父陸為宣恩哀侯,弟欣為宣義恭侯,以弟就嗣哀侯後。及屍柩在堂,使太中大夫拜授印綬,如在國列侯禮。魂而有靈,嘉其寵榮!”
在立郭聖通為後七年之後,劉秀再次舊事重提,詔書很直白的說擁有“母儀之美”的陰麗華才是皇后的最佳人選,而郭皇后能成為皇后,完全是貴人陰麗華“固辭”的結果,也是在暗示,給陰家的一切待遇都是陰麗華理所應當、不容置疑的。
又過了九年,那時天下總算徹底平定,最終廢郭後立陰後,廢劉疆立劉莊(劉陽改名),劉秀終於給了陰麗華母子他最想給的名分。因為經過多方準備,手段溫和,廢后異儲的負面影響比較小,做到了“無令天下有議社稷”。
郭聖通因過失遠遠小於前代廢后,在被廢之後即被封為中山王太后,移居皇宮北宮居住。劉秀給了郭氏一個“王太后”的身份而不是將她廢為庶人,並且給其孃家諸人封侯,賞賜他們大批金錢,親自蒞臨郭府,後來又給郭聖通的兒子們增封。
相守一生
陰麗華入主中宮以後,端莊賢淑,不喜言笑,有母儀之美。劉秀一生信任陰麗華,全靠她的輔佐而無後顧之憂,專心國事,這才出現了“光武中興”的時代。劉秀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使後漢成為“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毛主席評價劉秀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
後來,相伴走過三十四年以後,年長十歲的劉秀先過世了,諡號光武。陰麗華的長子劉莊繼任皇帝。陰麗華當了七年太后,然後也過世,諡號光烈,和光武合葬於原陵。
劉秀和陰麗華之間的感情,是古代宮廷史上始終如一的典範,像劉秀這樣人品和帝品俱佳的在歷史上鳳毛麟角。
陰麗華死後十年,在拜謁原陵的前一夜,劉莊做了一個夢,夢見父親劉秀和母親陰麗華在陵畔漫步,恩愛之情一如自己從小就看熟的景象。從夢境中醒來,五十歲的漢明帝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哭得死去活來。悲傷的劉莊下詔,在祭殿兩邊種下二十八棵柏樹,代表“雲臺二十八將”守護父母的平安。兩千年歲月已過,原陵仍然屹立,邙山邊黃河畔,他們相攜相伴的身影仍然清晰可辨。”
-
14 # 保定府陽陽
當然是唐玄宗李隆基 唐明皇與楊貴妃:長恨歌 楊玉環原為壽王瑁王妃,玄宗驚豔於她的美貌,但礙於她是自己的兒媳而不便明目張膽納入宮中,於是想出個讓楊玉環出家,脫離壽王,再以“楊太真”身份入宮的方法。 從此楊玉環“三千寵愛在一身”,並於公元745年被冊封為貴妃。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所謂“君王從此不早朝”,為了兩情歡愛,可以把國事先放在一邊;而從“一騎紅塵妃子笑”的賊後面,我們看到玄宗甚至動用了他手中的權力來取悅楊貴妃,這樣的做法出發點固然是為了愛,但皇帝畢竟是皇帝,他所做的一切並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必然要牽涉到政治的東西。這使得他們的愛情洽談室不可單純,並最終敵不過政治: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次年玄宗匆匆出逃,發生馬嵬兵變,楊貴妃被賜死,就算是皇帝也挽救不了自己心愛的女人的性命。他們的愛情雖以悲劇收場,但正如白居易所描述的那樣,“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他們的愛情,已經遠遠超出了一般皇帝與妃子之間的感情,上升到了真正的愛的層次,這也是後人廣為傳頌其愛情故事的原因。
-
15 # 靠譜的歷史
歷史上最浪漫的皇帝是誰?
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過400多位皇帝,提到皇帝怎麼也不會和“浪漫”二字聯絡到一起吧!皇帝都是三宮六院72嬪妃,後宮所有的女人都屬於他,皇帝從來不是“個人”的存在,他是天子“上天之子”,他不可能作為一個“丈夫”存在,都說是“最是無情帝王家”有的只是永無盡頭的“爭鬥”,“宮鬥戲”輪番上演,多少悲劇都發生在深宮中,但是有這麼一位皇帝,他一生只有一個女人,他的後宮沒有爭鬥,他就是“明孝宗朱佑樘”。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 ,朱祐樘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史稱“弘治中興”。
孝宗一生僅娶妻孝康敬皇后張氏一人,沒有其他妃嬪。明孝宗朱佑樘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只有一個老婆的皇帝。孝宗和張皇后是患難之交,一對恩愛夫妻。兩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臥,讀詩作畫,聽琴觀舞,談古論今,朝夕與共。
一生只有一個女人,難道這不是浪漫嗎?我們提到皇帝一定首先想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絕大多數人都不會知道朱佑樘,更不會知道這個皇帝一生只有一個女人,這是一個被遺忘的偉大帝王,雖然他和張皇后的愛情故事記載不多,我們無從知道更多細節,但是和自己的女人廝守終生是不會改變的,他是一個好皇帝,也是一個好丈夫,這是歷史上所有帝王都沒有做到的,在我看來“和自己的愛人,終生廝守”這就是浪漫!
回覆列表
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國出了一千多位皇帝。
要說最浪漫的皇帝,我覺得是李廣。李隆基和楊貴妃因為馬嵬坡兵變的事情,我並不覺得那叫愛情,所以更談不上浪漫!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再難得。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乃後人杜撰,旨在遷延禍國的根源。中國歷史自古都如此,國家昏亂敗亡,歸罪於女人。褒姒、妲己、楊貴妃之流,不過是歷史的背鍋者。
窮奢極欲啊!但是確實浪漫!
楊廣最後一次下江南,在江都的離宮跟蕭皇后坐在星空下,仰望天穹。楊廣突然對蕭皇后說:外間大有人圖我,然我不失為陳叔寶,卿不失為沈後(陳叔寶的皇后),且共樂飲耳。
歷史上有幾個皇帝能在知道大難臨頭之時,這般灑脫、這般浪漫的?
人心是最不能直視的東西,危亡之際項羽還能關心虞姬,將死之時楊廣尚且共樂蕭後。而歷史上那些愛美人、愛江山的皇帝如果遭逢大難,那麼馬嵬坡之事想必不會少!
其父楊堅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傳統在當時的大環境下,可謂獨樹一幟。但是楊堅這個人十分節儉,夫妻感情在深厚,我也不會往浪漫這方面想。
浪漫是一種情懷,是一種氛圍。
有時候固然要燒錢,但是還必須有符合當下的意境“妙招”。
它可以是一句應景的話,也可以是應景的事。
所以我認為楊廣是最浪漫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