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綠色龍0219
-
2 # 愛上三句半
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於舞臺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不同行當的臉譜,情況不一。“生”、“旦”面部妝容簡單,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潔面”。而“淨行”與“醜行”面部繪畫比較複雜,特別是淨,都是重施油彩的,圖案複雜,因此稱"花臉"。戲曲中的臉譜,主要指淨的面部繪畫。而“醜”,因其扮演戲劇角色,故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
1、紅色臉譜:一般表現忠義、英勇,如三國武將關羽。偶爾也會有反面人物勾上紅色,這是一種暗指諷刺,如明朝大太監劉瑾,但這種情況不多。
2、黑色臉譜:一般表現公正廉明,如宋朝清官包拯。
3、白色臉譜:一般表現陰險、狡詐,三國奸臣曹操。
4.紫色臉譜:一般表現威嚴果斷,有正義感。如戰國末期趙國名將廉頗
5.黃色臉譜:一般表現彪悍殘暴,如隋朝大將宇文成都。
6、粉紅色臉譜:一般表現比較正直的老人,如東漢名臣蘇獻。
7、金、銀色臉譜:一般都是表現各種神怪,比如西遊記裡的神佛,都會貼上金銀粉。
8、藍色臉譜:一般表現勇敢有謀,如清朝好漢竇爾敦。
9、綠色臉譜:一般表現魯莽暴躁,如隋唐時期的程咬金。
-
3 # 視界la麼大
關於舞臺臉譜的起源有幾種說法,公認的一種是源於中國南北朝北齊,興盛於唐代的歌舞戲,也叫大面或代面,是為了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舞,說的是蘭陵王高長恭,勇猛善戰,貌若婦人,每次出戰,均戴凶猛假面,屢屢得勝。
人們為了歌頌蘭陵王創造了男子獨舞,也帶面具。戲曲演員在舞臺上勾畫臉譜是用來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點,相貌特徵,身份地位,實現豐富的舞臺色彩,美化舞臺的效果,舞臺臉譜是人們頭腦中理念與觀感的諧和統一。
臉譜的發展跟中國戲曲的發展是不可分隔的。起源於歷史上的“代面”。據《舊唐書》記載,大約在南北朝時期,就有“代面”即“假面歌舞”的出現,這應是臉譜的鼻祖。
淨、醜是採用臉譜作為面部化妝的主要角色,部分生、旦角色也使用臉譜。臉譜是用來表明戲中人物的面容,性格特徵,以豐富舞臺美術色彩,強化演出效果。臉譜是種象性美術創作,是舞臺美術整體中的固有組成部分。
臉譜是把由思想構成的眉目口鼻花紋和臉膛顏色組織起來,塗畫在演員臉上以使人產生美觀感知的圖案。臉譜是隨戲的形成而產生的。
各種人物大部分都有自己特定的譜式和色彩,臉譜藉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具有“寓褒貶,別善惡”的藝術功能,使觀眾能觀其外表、知其心胸。京劇臉譜是在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京劇形成後,逐漸形成的。
京劇臉譜是戲曲臉譜中用色最多的劇種,所謂臉譜色彩是指臉膛的主要色彩而言,有紅、紫、黑、白、藍、綠、黃、粉紅、褐、赭、金、銀等色,各具秒用,以豐富想象和誇張的手法,突出劇目中複雜的人物形象,出現於舞臺上。
紅色的代表忠勇、正直;黑色的代表勇猛、直爽;白色代表奸詐、狠毒、陰險;油白色代表自負、跋扈;藍色的代表剛強、驍勇;綠色的代表頑強、俠義;黃色的代表凶暴、沉著;灰色的代表老年梟雄;紫色的代表智勇剛義、剛正威嚴;金銀色代表神、佛、鬼怪、精靈。
-
4 # 半個南山人
何謂“臉譜”?
臉譜又稱“花臉”,它是中國戲曲藝術的重要特徵之一。臉譜主要用在淨、丑角色各種人物上,生、旦角色很少用。
臉譜分為淨角臉譜和丑角臉譜兩種,丑角臉譜出現得較早,而淨角臉譜是戲曲成熟之後,由民藝人逐步劍作出來的。最早的淨角臉譜出現於元代,當時元雜劇中出現了一些性格豪放、粗獷、嚴正的正面角色,但是當時沒有適合於表現他們性格和精神的化妝形式,於是戲曲藝人就根據劇本的描寫,創作出了淨角臉譜的雛形。
隨著戲曲的不斷髮展,戲曲角色的不斷增加,為了更好地突出角色的性格特點,戲曲臉譜也更加精緻,多樣。
臉譜的譜式?
臉譜有各種譜式名目,最早的臉譜形式比較單一,整個臉上基本都塗一種顏色,只在眉眼的位置上作重點化妝,直到清朝初期才開始出現多種多樣式的譜式。比如京劇,就有如下幾種:
整臉、三塊瓦臉、十字門臉、花十字臉、六分臉、元寶臉、碎花臉、歪臉等。
-
5 # VLOGO
1,在十ニ、三世紀,宋雜劇金院本的演出中,就已經創造出以面部中心有塊白斑為顯著特點的丑角臉譜。
2,到十七、八世紀,淨角已能扮演很多不同性格的正、反面形象,化裝藝術也多樣化了。
3,京劇是在十九世紀初期形成的,它的勾臉藝術又有了進一步提高。
五彩繽紛的京劇臉譜這種造型藝術,不是一般的面譜,更不同於面具,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獨具風格的藝術形式。它同京劇的唱腔、音樂、舞蹈、服裝的藝術造詣一樣是很深堪的。
臉譜體現人物性格、特徵,不能千人一面,一個模樣。
二,京劇臉譜多達幾百種。每個臉譜都有一種主色,以構成人物的基本色調。
1,紅色表示忠勇、正義;
2,黑色表示剛直、果敢;
3,白色表示多謀、狡詐;
4,黃色表示勇猛、殘暴;
5,藍色表示堅毅、勇敢等。
這種主色也是自然膚色的藝術描繪,主要誇張眉、眼、嘴、鼻和腦門五個部位。構圖式樣分整臉、三塊瓦臉、六分臉、碎花臉等多種。
譜式以不同人物的形貌特徵為依據,即使同一譜式,不同人物,各部位的線條勾畫和色彩處理也不同。各人臉型不同,勾畫也不一樣。
1,李連的臉譜要整臉,不要碎臉,才能完整體現出他特有的既善良正直,又帯粗魯的性格;
2,張飛是蚓蝶譜大花臉的形象,表現豪爽通達的性格:
3,楚霸王是壽字眉,魚眼改寬,通天眉一直拉下來,象徵英勇無敵,不可一世,又有垂喪感。
京劇臉譜的特點是用象徵和誇張的方法,表現人物並有美術感。
早在50年代,周總理在一次審查劇目時說:“京劇臉譜是表現人物的一種性格、一種象徵,它是京劇中不可缺少的藝術之ー。”
-
6 # 北暮影歇
臉譜起源於面具,但為了表達更為複雜豐富的觀念和表情,發展為舞臺臉譜,起源有幾種說法,最可信的是源於中國南北朝北齊,說的是蘭陵王高長恭,勇猛善戰,但太過貌美,每次出戰,均戴凶猛假面。
臉譜分兩類:
一類是工藝美術性臉譜。這類臉譜是作者根據自己的思維想象,在石膏材質的臉形上,用繪畫,編織,刺繡等手法制作出形態各異,色彩圖案變化多樣的臉譜製品,這類臉譜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另一類是舞臺實用臉譜。這類臉譜是根據劇情和劇中人物的需要,演員用誇張的手法在臉上勾畫出不同顏色,不同圖案和紋樣的臉譜。戲曲演員在舞臺上勾畫臉譜是用來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點,相貌特徵,身份地位,實現豐富的舞臺色彩,美化舞臺的效果,舞臺臉譜是人們頭腦中理念與觀感的諧和統一。
-
7 # 田園閒人383
臉譜的由來有傳說是:源於中國南北朝 北齊,興盛於唐代的歌舞戲,也叫大面或代面。是為了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物。傳說是蘭陵王高長恭,勇猛善戰,貌若婦人,每次出戰,均戴凶猛假面,屢屢得勝。人們為了歌頌蘭陵王,創造了男子獨舞帶面具。戲曲演員在舞臺上勾畫臉譜是用來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點,相貌特徵,身份地位等,實現豐富的舞臺色彩,美化舞臺的效果。臉譜是人們頭腦中理念與觀感的諧和統一。
京劇臉譜是在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京劇形成後,逐漸形成的。京劇臉譜在形成過程中吸取了很多地方戲曲劇種的臉譜。在地方戲曲臉譜的基礎上加以取優廢劣。經過幾代著名演員和戲曲藝術家的不斷探索、研究、改革,形成了現在的京劇臉譜。
京劇臉譜也是至今戲曲舞臺上臉譜最多、最完整的臉譜體系。
-
8 # 篆隸君
臉譜的追溯,可上至“儺”。中國古代的儺文化曾盛極一時,儺主祭祀,祭祀時多伴以舞蹈和音樂,通常指祭文和祭祀舞蹈,更重要的為了增加神祕感,祭祀者常以面具示人。儺文化在古代社會中多由宗教祭祀人員掌握,因此在傳播上具有一定的侷限性。
唐時,文化交流和融合發展較為密集,坊市的開啟一方面促進了唐朝的發展壯大,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坊間文化的形成。宋以後,尤其是元代,戲曲的發展,使得表演形式逐漸豐富,妝容和臉譜化的表演形式開始形成和發展。固話下來的表演形式也逐漸形成傳承體系。
至於臉譜源於儺文化的推測,有學者在今天楚文化的研究中也有表述。
一家之言,如有誤請方家校正。
回覆列表
臉譜藝術的發展與中國戲曲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約在12至13世紀的宋院本和元雜劇的演出中,就出現了面部中心有—大塊白斑的丑角臉譜。淨角臉譜相傳在中國戲曲發展之前,南北朝和隋唐樂舞節目裡就有了“假面歌舞”,這假面具就是臉譜的鼻祖。《舊唐書·音樂志》裡有齊人表演蘭陵王戴面具擊故樂舞的記載。
但隨著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戴面具演戲越來越不利於演員面部的表演,藝人們就用粉墨、油彩、鍋煙子直接在瞼上勾囤,這樣就逐漸產生了瞼譜。當時,戲班以露天演出為主,離戲臺較遠的觀眾往往看不清演員的面部表情,勾上臉譜使觀眾在遠處就能一目瞭然。
為適應露天演出,所勾臉譜一般只用黑、紅、白三種對比強烈的顏色,強調五官部位、膚色和麵部肌肉輪廓,如粗眉大眼、翻鼻孔、大嘴岔等。這種原始的瞼譜是簡單粗糙的,隨著戲曲藝術的發展逐漸裝飾化了。
到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京劇逐漸形成相當完整的藝術風格和表演方法後,京劇瞼譜也在吸收各地方劇種臉譜優點的基礎上,經幾代著名演員和戲劇藝術家的不斷探索研究,加工提高,創新改革,得到充分的發展。
圖案和色彩愈來愈豐富多彩,各種不同人物性格的區分也越加鮮明,開創造出許許多多歷史和神話人物的臉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化妝譜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