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楊139066966

    父母不在了,千里之外,年已七旬的我們難得回老家。

    有回家,住旅館,

    不麻煩親戚朋友。

    有聚會,在酒店,

    共同語言已不多。

    回老家,僅是舒解一下思鄉之情而已!

  • 2 # 翁明才779

    閱讀00

    剛剛

    沒想到《高港文藝》選登了我的小作品,又到過年的時候了,多少遊子想家想父母,可我沒有家了,沒有父母就沒有了家

    《其實我沒有家》

    今天下午突然接到《引江社群志》總編張和平的來電,兩點有車接我去老家引江社群參加區史志辦主持的《引江社群志》初稿初審會,我立即收拾材料入包等待車到,不到五分鐘車來了。車在市區幾分鐘進入鄉村,路兩邊的稻子收得差不多了,田間很少有人,幾分鐘就到了老家引江社群。從會議室後窗向西眺望,隱隱約約能看到我家的老房子,不!準確地講是弟弟家的房子,因為母親去逝已經20年了(父親去逝已經54年了),我現在也已經70古稀了,老家的一切都給了弟弟,母親不在了,我沒有家了,這20年我很少回去,因為弟弟一家已經定居蘇州,平時房子鎖著沒人住,只有春節時弟弟一家人才回老家過年,有時甚至不回來。在沒有父母的老屋,我只是故鄉的客人,左鄰右舍的老人認得我,我也認得他們,只要遇見總是親熱地寒喧,邀請我去他們家喝茶吃飯。年青的相互都不熟,連輩分他們都分不清了,偶爾回去相互都不知道怎麼稱呼,弄得都很尷尬。坐在引江社群會議室等待參會人員到齊開會,等待很無聊,玩手機又覺得不禮貌不妥當,突然想回老屋(老家)看看,可剛站起來倚窗遠眺老屋,去了看什麼呢?又沒有鑰匙,又沒有爸媽在,去了又有什麼意義呢?這時我才真正意識到沒有父母的家已經不是我的家,儘管我已古稀仍有戀(念)父母之情感,所謂老家只是個記憶罷了,人們歸納為鄉愁是多麼的確切。老屋,老家,其實已經沒有我的家了。你有老屋嗎?你有老家嗎?老家還有父母嗎?有父母就有家,沒有父母了就沒有家了,頂多算個客人。我倚立窗前,我有點恍惚,在不知不覺中又回到坐位上坐下來發呆。還是回憶。記得母親在時,我和愛人每週都要回去一次,送錢,送吃的,送穿的,送用的,有時也只是送藥去,有時什麼也不送不帶,就是回去看看,有時不打電話告訴母親,來個突然襲擊,樂得老人笑得掉淚,走時又大包小籃子裝滿瓜果蔬菜,有時候打個電話給母親說什麼時間到家,母親總是在門口的路邊等我們。年少不覺家鄉好,年老方知鄉愁長,思鄉,念親,人之本能!

    現在開會!會議主持人的聲音把我從回憶中驚醒!抬起頭,拿起筆,準備記錄。

    編輯

  • 3 # 匝莫匝莫

    我很幸福因為我的父母還很健康,但是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30多年前的一件事。

    30多年前,不到70歲的奶奶生病了,家人把奶奶送到了城裡的醫院,爺爺奶奶有五個兒子一個女兒,我的父母住在城裡,四個叔叔在農村老家。奶奶住院,爺爺也在城裡,方便去看奶奶,一天,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家人商量想把奶奶的送老衣服拿到醫院,一是想沖沖病魔,二是,如果奶奶真的如醫生所說,也要準備好。我就自告奮勇回老家取奶奶的衣服,去的時候已近傍晚,但是我並不害怕,我想不能連夜返回也有四個叔叔的家。回到老家,黃昏中,爺爺奶奶不在的老屋確實有一瞬間讓我害怕,是鄰居的一個大娘陪我包好了奶奶的衣服,幾個嬸子聽說我回去了都來打聽奶奶的情況,可是當天色已晚沒有返程的車的時候,一個嬸子馬上說,我拿的送老衣服,不能去她家,她是我平時最親近的嬸子,聽了她的話,真想連夜步行回城。最後我的小嬸說:沒事兒,去我家。那天晚上,我偷偷哭了好久,因為奶奶也因為那個嬸子,第二天天不亮我就去路邊等車……幾天後奶奶痊癒了又回到了老屋。可是那時我就想,爺爺奶奶百年後,老家只會出現在我的回憶裡,不會有牽掛的。現在,爺爺奶奶相聚在天堂,老家,老屋,真是太久遠的記憶了,越來越沒有回去的理由了。

    我會真心愛我的兄妹和夫家的弟妹,當我們只剩彼此的時候,我的家能給他們老家般的溫暖,他們的家也是我能回去的老家!

  • 4 # XY妖娥子

    身在海外的異鄉人,看到這個話題,心裡酸酸的,父親早亡,母親也在幾年前離世,那時母親在,每次回國都是迫不急待地先趕回家,老媽總是笑呵呵地說,快吃飯吧,都是你愛吃的,看著一桌子都是我愛吃的美食,"裕昌燒雞"、醬肉、素雞豆腐、狗不理包子、東北大拉皮⋯,滿滿一桌子好吃的,離家多遠也忘不掉家鄉的味道,看著我吃的美美的樣子,媽媽笑得臉上的皺紋都放光了。然後每天都會問的一句話就是:今天想吃什麼呢?只要說上想吃的東西,70多歲的老媽都會買來做給我吃,雖然在飯店也可吃到這些美食,但還是媽媽的味道最好吃。

    一晃,老媽過世這麼多年了,家還有哥姐,哥姐都非常熱情,回來就到我家住,爸媽不在了,這就是你的家。然後哥哥姐姐家也輪番去吃,也是滿滿的一桌我喜愛的美食,可是老媽不在,怎樣也是吃不出媽媽的味道,每到那時就想起老媽那皺紋都放光的笑臉,心酸、淚目,再也回不到那個日子了,心裡總是充滿內疚自責,沒能多陪陪她,遠方的遊子大不孝!

    如果時間倒轉、如果人生重來、如果的如果⋯,我會好好珍惜媽媽在的日子,不遠遊,好好陪陪她。 母愛的偉大就在於其它的愛所不能代替,那是寬大無私、默默地發自內心的愛!

  • 5 # 0大木瓜0

    老爸老媽相繼走了,哥嫂發話:“過年都到我們這兒過。”於是,我們就像回媽家一樣,回家過年。

    回家過年,哥家有媽家一樣的瓜子毛克花生大棗,還有媽家沒有的美國大腰果和開口榛子。

    回家過年,哥家有媽家一樣的紅包春聯鞭炮燈籠。還有媽家沒有的家庭影院和可以撒歡的大方廳。

    回家過年,哥家有媽家一樣的歌聲笑聲和嘰哩哇啦的家鄉話。還有媽家沒有的鋼琴曲和孩子錄製的熱鬧的抖音。

    回家過年,哥家有媽家一樣的酸菜白肉血腸、紅燒肉燉寬粉、小野雞燉蘑菇和媽媽的拿手菜——蘿蔔餡炸丸子。

    回家過年,哥還沒忘了老爸老媽愛吃的大蔥蘸大醬、蔥花香油拌芋頭絲兒和老爸的炒花生仁。

    回家過年,有時搞不清是回了哥家還是回了媽家,吃的是哥做的菜還是媽做的菜。

    如今,國家經濟強大了,咱百姓的日子富庶了。老爸老媽很多東西沒見過,很多東西也沒吃過。但是,我相信:他們一定會看到我們的幸福、快樂和安康。

  • 6 # 雲外傳錦

    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

    父母不在了,自己的配偶和孩子在的地方才是家。

    姑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讀了書分配到距離老家50裡外的一個縣城工作。

    剛開始,逢年過節,姑姑和姑父都是騎自行車回奶奶家。

    後來有了兒女,他們一家大小就坐公交車回來,八九十年代,縣際班車少,也沒有直達車,他們一家人來來回回頗費周折。

    後來,表哥參加工作,給領導開車。逢年過節可以借用一日車輛的時候,就會開車帶著父母回來看望奶奶。

    後來爺爺奶奶相繼離世,姑姑年紀越來越大,身體也不太好了,基本上就不回來了。

    如今,我也在故鄉的千里之外安家。

    有時候偶爾跟姑姑聊天,談起故鄉,說起一些關於爺爺奶奶陳年往事,或者村裡的老樹老屋老井,姑姑總是熱淚盈眶。

    她說,沒有了父母的家鄉就再也不想回去了,人去屋空,物非人非,心底的淒涼和感傷常常壓得喘不過氣。

    我應該高興的,我的父母五十多歲,健健康康地生活在那裡,只要我時間允許,隨時可以回去,推開木門,喊一聲爸媽,總有人喜出望外地迎接我回應我。他們給我準備著熱騰騰的飯菜,熨帖著我漂泊流浪的心靈。

  • 7 # 真誠永恆

    回答“父母都不在了,回老家該去哪兒,兄弟姐妹的家是不是你的家?”

    其實,既使父母不在了,該回老家也應該回老家。雖說由於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都已成家另過,但是,兄弟姐妹情,手足情深,每個家,也可以視為你自己的家。

    特別是遠離家鄉外出發展的兄弟姐妹,更應該逢年過節回老家與之相聚。

    如果對兄弟姐妹的感情持懷疑態度,只能說明你自己見外,沒能把兄弟姐妹情看的很重。

    一、兄弟姐妹情,打斷骨頭連著筋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說明真正遇到關健時刻還是親兄弟最管用。

    兄弟姐妹情,都是“一奶同胞”,也是所有直系親屬中最近的人,每個人身上都流淌著父母的血,每個人身上都有父母的遺傳基因。

    雖然這種親情平時很少能顯現出來,但是,如果其中的一個兄弟姐妹捱了欺負,其他兄弟姐妹一定會“揭杆而起!”

    維護好兄弟姐妹情,是你親情中的根基,一方有難,眾兄弟姐妹很少能有人見笑聲而不出手相助?

    如果長久沒回家的你,應該視所有兄弟姐妹一樣親近,不應該分出薄厚彼此。

    三、兄弟姐妹情永遠不能忘記,只能越處感情越深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代: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在古代時,人們對兄弟姐妹的手足情,看得更重,王維的憶山東兄弟僅為本文的代表作,由於篇幅所限,不便更多的摘錄。

    所以,無論你走遍天涯海角,這份難忘的兄弟姐妹情也將銘刻於心,不能忘記。

    春節幾天的假期,如果兄弟姐妹多,可能你還來不及過多時間的相聚,所以,你不必猶豫,應該立即起程,回家與你的兄弟姐妹團聚。

  • 8 # 一切皆有可能46783

    在外打工有二年了,在老家和公公婆婆過年也有27年頭(兒子26歲)去年唯一健在的公公也去逝(享年97歲)。若大農村家園,沒有了父母,像是缺少立足根基(現大哥大嫂住家看房子)也不太想回去。以往的年圍繞父母轉,一個大家庭的歡樂好像也是為父母的在世而歡聚…父母在,每一個年的臨近都匆匆往家趕,提看大包小包往回趕,看著健在的雙親,心裡就有股暖流住上湧,四周圍牆的纏繞的枝枝蔓蔓的藤條,泛著青黃,看著慈祥眯縫著眼的雙親,期盼望著我們的眼神,這就是要回家過年的理由。父母都不在了,今年的年過起來有點惶惑,習慣了在一個大家庭歡樂,相比鼠年過年,一個小家缺少了父母愛,缺少了小孩子們哭吵鬧聲,是近靜了耳根,可終歸是少了東西。奔在路上的我們,雖逐漸老去,但還是讓自己歡欣鼓舞……感謝父母若即若離的愛,帶給我們快樂的時光,雖您們已離子女而去,但我們的生活還要繼續下去。把小家的年過成歡樂年,生活一樣一樣幸福快樂的!!

  • 9 # 吃貨一枚流浪街頭

    1992年父母不在了,那時候我剛結婚還沒有孩子,最大的姐姐也才三十七歲,我們兄弟姐妹六個,父母去世之後舅舅來我家給分家,父親臨去世時候把他所有存款都繳納了黨費,沒有什麼存款,只有七間房子。哥哥我還有最小的姐姐三個人分。最後舅舅走後,哥哥姐姐把房子都給了我。27年了,我們兄弟姊妹孩子都大了,可是基本沒分家,不管誰家有事都是集體拿錢。現在他們都在外地,只有我還有最小的姐姐在老家,我們家的家風就是節假日都要在一起過。每年春節提前一個月我就開始採買各種美食。26口人,一週的吃喝。春節我們家就是孩子歡樂的海洋,是全家最願意回來的地方。

    有人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其實真正跟我們在一起最久的還是兄弟姊妹。

    父母不在了,只要全家人的心在一起,不管離家多遠,也不管離家多久,老家也永遠是溫暖的港灣。猶如一隻風箏,不管飛得多高,總有一根線牽著,心裡是安定的,相信總會平安回家。

  • 10 # 柳七公子

    若有一天,父母不在了,我們真的無家可回,兄弟姐妹的家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家。

    父母在,家在,我們的根基在

    漂泊在這個世界上,行走在喧囂的都市裡,自從我們揹著行囊離開家那一刻起,家,就成故鄉,成了老家。

    不管多忙,逢年過節,我們總愛說,要回家看看。我們說的回家看看,其實就是回去看看父母。父母在,家在,我們的根基在,我們都是有家的娃。每當我們在外面活得累了疲憊了,總會給自己留下後路那就是,實在不行了,混不下去了,就回老家。

    我們總愛說,等不忙了,有空了,就回家看看

    這些年,我們打拼在外面,無論混得好與不好,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平時,一週兩週給父母打個電話,有節日十有八九都是回不去。

    我們總愛說,等啥時不忙了,有空了,就回家看看;我們總愛安慰自己,等啥時自己不忙了,混得有錢了,能衣錦還鄉,給也父母增光耀臉,長點門面。

    可是,忙忙活活地,一直也沒有等到這一天的君臨,我們沒有變成鉅富,還是活得忙忙碌碌,平平常常,父母卻在視訊裡一天天老去。

    等我們打拼多年,好不容易在異鄉站穩了,立住了腳根,又忙著成家生孩子照顧孩子。除了結婚生孩子父母來幫幾過年忙,孩子長大讀書後,我們也都能自己接送了。父母認為他們的任務徹底完成了,收拾行李執意回家了。

    而我們,比以前更忙了,一年到頭,除了春節那三兩天,也鮮有時間回去陪陪父母。慢慢地故鄉、老家成了記憶中的一個符號,父母成了遠方我們最放不下的牽掛。可現實裡無奈的牽絆太多,我們,依然稀疏了回家的腳步。

    但只要一回去,父母總是歡天喜地地忙著忙後,平時捨不得吃的用的全拿出來讓我們享用,臨走再大包小包塞滿後備箱。

    父母在,我們兄弟姐妹就都還有家

    只要父母還在,我們兄弟姐妹就都還有家,無論相隔多遠,逢年過節,我們都會回到有父母健在的家,吃吃喝喝說說笑笑,我們都還是一家人。

    若有一天,父母都不在了,兄弟姐妹就都成了蒲公英,散落在天涯。我們再也找不回,回家看看的感覺,再也沒有人在村頭望穿雙眼盼兒歸,再也沒有人站在村口目送我們離開。

    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就會變成親戚,感念一母同胞情份的,還有來有往,一些關係不好的,也都不念親緣血緣,老死不相往來。縱然兄弟姐妹的家再好,也都成了親戚家。你有情我有意,有來有往,無情無義的生如陌路。

    結語:

    只要父母還活著,無論我們年紀多大了,我們都是有家的孩子,因為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下歸途。我們就都成了無根的遊子,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所以,無論多忙,都要勤給遠在故鄉老家的父母打個電話,有空帶著孩子常回家看看。父母在家,當珍惜,當及時孝敬他們,別等到有一天,子欲養,而親不待。

  • 11 # 陳思物妤

    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如果成家了,看看彼此好不好相處,如果好相處可以在那裡住幾天,給小輩紅包或者買年貨給他們,如果相處的一般,回老家如果沒有自己的房子就住賓館,拜年該走動的還是走一下。這都看感情深淺的。

  • 12 # 渭水三農人

    我老家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父母不走,兒不大。也確實是這樣,父母在的時候,女兒永遠覺得是有依靠的,是有家的地方,但當父母那一天走了,所有的事情壓在你身上了,那你也就真正的長大了。

    父母不在了,回老家該去哪兒,兄弟姐妹的家是不是你的家?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自己嫁出去了,家裡的兄弟姐妹成家了,那就是人家的一個新的家庭,這個家庭裡也就沒有了你的地位,這在有些農村是很明顯的事兒。

    就拿我媽媽來說,我媽媽姐妹兩個,我媽那時候調皮,也是老大,我姥爺就想著把我媽嫁出去,我姨比較乖,留下來伺候他,可後來發生的一些事情,氣的我姥姥得了腦溢血去世了,我姥爺她現在也不管了,一直一個人生活著,就只有我媽媽隔三差五的去看看我姥爺,洗漱做吃的管理一下,不然真的就沒人在一起管了。

    真的覺得嫁出去的女人是挺難的,婆家你是外人,孃家你還是外人,一家人和睦,兄弟姐妹和睦,那還覺得這個生活是有意思的,如果自己的家庭不合,兄弟姐妹不合,鬧翻天的那種,也真就覺得生活是一個灰色的世界。

    總結

    父母去世以後,兄弟姐妹的家還是不是自己的家,這個關鍵還是取決你的兄弟姐妹,如果人家還認你,覺得你還是他的親人,那麼他的家也會把你當自己人一樣,如果人家不情願,不願意和你來往了,那麼你兄弟姐妹的家也就不是自己的家了。

  • 13 # 靈子

    我媽媽已經走了十幾年了,很慶幸我還有老爹,每次回家都要給老爹收拾衛生。老爹年輕的時候很愛乾淨的一個人,可是老了以後,他不那麼講究了。今年五一節期間,我和女兒一起回老家,把老爹的屋子又裡外打掃了一次,床上換上了乾淨的床單,沙發套趁著好天氣也直接洗乾淨了。閨女拍了視訊發給兩個舅舅看,舅舅說姥爺的小家煥然一新了。為了慶祝老爹的家“舊貌換新顏”,我們決定晚上大家湊在老爹家裡搓一頓。

    我們老家這邊有個習俗,就是結了婚的閨女都要在正月初三回孃家,給父母拜年。如果父母不在了,關係好的姊妹們,也會選擇在正月初三去哥哥或者弟弟家裡去。但那不是自己的父母家,那是哥哥弟弟的家。關係再好也不能跟去父母家一樣,想怎麼躺就怎麼躺,想什麼時間起床就什麼時間起床。哥哥弟弟家還有嫂子和弟媳,不能太隨意。

    父母親都不在了,兄弟姐妹的家是不是你自己的家?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每個人的心裡可能不太一樣。有的人可能把兄弟姐妹的家當成自己的家,進出自由。可也有很多的人,沒有辦法把兄弟姐妹的家當成自己的家。就算是關係再好,也始終不是父母的家不是自己的家。表面上或許可以把別人的家當自己的家,但心裡的那種感覺肯定是有所不同的。

    假如有一天我老爹也不在了,我還會經常回老家嗎?其實父母都不在了,就已經沒有老家了,哪裡還需要回家?

  • 14 # 喜歡南飛的大雁

    1.父母不在了,想回老家該怎麼辦,要看跟兄弟姐妹們的關係怎麼樣,如果跟兄弟姐妹們關係非常的好,也可以回老家去看看,畢竟是最親的親人,如果關係好的話應該不會排斥,但是也要把握那個度,畢竟父母已經不在了。還要看兄弟的老婆他們的態度,如果她們不歡迎,去了也沒意思,徒增不開心,還讓關係搞僵了,對彼此都不好。

    2.父母不在了,又想回老家看看,但是兄弟姐妹們關係好像不太好,兄弟的老婆們不太歡迎自己去住,也可以回去,多帶點禮物,禮多人不怪。當然,可以吃一兩餐,但是最好不要在那裡住,畢竟他們不太歡迎,那樣會搞僵了關係,如果想在老家多呆一段時間,可以去附近找旅館或者酒店住下來,不要去勉強住在兄弟姐妹的家裡,畢竟人家也有自己家事,雖然自己也是親人,但是住在別人家裡還是多有不便。

    3.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們的家還是你的家嗎?這就要看兄弟姐妹們的態度了,還要看他們的老婆的態度。如果兄弟們歡迎,他們老婆不歡迎,也是沒有用的,去了也會搞得很尷尬。如果兄弟和他們老婆家人很歡迎,那可以是自己的家。如果他們不歡迎,那就不是自己的家了。畢竟沒有父母在,為自己撐腰了。

  • 15 # 元青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遠離故鄉,在外奔波多年。雖說已在他鄉買房落戶,可是,在心裡,從沒有把它當做自己的家。心中的家,永遠是父母的那幾間小平房,還有那個承載著歡笑和淚水的小院。

    當快要走到院門口時,大黃狗會嗖的一下,竄入家中,它要去報信了。站在朝思夢想的家門口,朝著院裡,喊一聲娘。無論年齡多大,一聲娘喊出口,想家的心,才算落了地。聽到動靜的母親,已經在大黃狗的帶領下,滿臉笑容的迎了出來。母親接過我手中的揹包,就像迎接遠方來的客人。

    屋裡的一切,永遠是那樣的親切,不曾陌生過。熟悉的味道,慢慢氤氳開來,顛簸的心慢慢平靜,我又回到了夢中的港灣。晚上,躺在炕上,聽母親說著家長裡短,睡得從來沒有那麼香甜。

    每次的回家,都是那麼的短暫。母親雖有萬般不捨,但又無可奈何。離別的惆悵,就在母親包的那一盤盤餃子中,緩緩流淌。進城餃子出城面。母親必定要給我放上一盤餃子,讓我在路上吃,多年都未曾改變。

    最近幾年,母親年齡大了,我把母親接到了城裡。對家的思念,不再那麼強烈。果然是有孃的地方,才是家!

    其實,母親現在和我住一起,我反而沒有趁機回家看看的欣喜。不過,也好長時間沒回去了,回去看看也好。

    可是,在我下車的村頭,再也沒有等待我的大黃狗。嫂子前兩年生了二胎,認為家裡養狗不衛生,就自作主張把大黃狗賣掉了。想起來,不由得生氣和心酸。當初,既然不能陪它善終,又何必將它帶入家中?手中早已準備好的火腿腸,讓我扔入了路邊的河中。

    由於母親不在家,哥哥嫂子搬到了正房居住,方便照看屋子。雖然哥嫂只是暫住,我卻感覺換了主人,沒有了從小就熟悉的味道。哥哥不在家,我拿出給小侄子買的玩具車,陪他玩了一會。客戶派來接我的車,在外面鳴喇叭。我拿出水杯遞給嫂子說,嫂子給我灌杯水吧,我馬上就走。

    在客戶那裡忙了一天,吃過晚飯,客戶問我晚上在哪裡住。我說我就住在縣城,不回家了,太折騰。洗漱過後,躺在床上,想到近在咫尺的家,不禁黯然神傷。

  • 16 # 阿竹讀書

    父母都沒了,在外的人,也就真的成了外人。

    從此和故鄉之間永遠隔著不知道多遠的距離。

    我父母都是80多歲走的,自從父母走了,我就開始遙望村子。

    各種原因,我們的工廠搬到了我們村子附近,以前在市裡上班的我,回到家鄉上班。

    村子和我們工廠一路之隔,我卻一年也不曾踏進村子幾次。

    父母走了,之前住的老屋子被兄弟們佔用,再也沒有父母以前居住的模樣,再回家,看到被他們佔的屋子,莫名心痛。

    父母的屋子再老舊,都是在外兒女落腳和心屬的地方。

    有時候,一閉眼,腦子裡就是父母在時屋子的樣子,母親在灶臺前做飯,父親在一旁幫他忙。

    我們回家的時候,父親會早早在院子門口的石頭上坐下來等著,我們走的時候,母親會在門口站很久……

    這一切都沒有了,成了永遠的記憶和深深地回憶……

    一開始也有兄弟在過年時叫我回去過年,漸漸地,就淡了。

    有一次哥哥給打電話說回來過年吧,年跟前二十八過。

    我帶著孩子老婆去的時候,發現嫂子並沒有準備飯,後來說去我三弟家吃,三弟變現得很勉強。

    從此以後,我就不回家過年了。

    每逢清明,我都自己去父母墳上燒燒紙,和他們唸叨我的生活和工作瑣事……

    小時候打打鬧鬧的哥兄弟,怎麼就變得疏離和陌生了呢?

    所謂家,父母在時,叫家,父母都走了,就沒有家了,哥兄弟,姊妹家,那是他們各自的家,不是你要找的那個家!

    父母在時,多和他們在一起待會,嘮嘮家常吧,這樣的時光,是有限的!

    多想在某一個上午,再接到母親的電話:老二,你啥時候回來呀……

  • 17 # 蘭舟獨上西樓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在,人間暖。

    無論你身處何方,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有一個溫暖的港灣在等待你。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會有一個永遠屬於你心靈的牽掛。無論你是活的轟轟烈烈還是寂然無聲,父母永遠都會在哪裡為你守候。沒有父母,也就沒有了最後的守望。沒有父母,故鄉的眷戀就少了一份最溫馨的情感。沒有父母,就少了一份最幸福的叮嚀。沒有了父母,故鄉也只是披著一副軀殼而以。沒有父母,這世上就少了最後一根幸福的羈絆。

    沒有父母的家,你就成了故鄉的過客。願在有父母的日子裡,幸福安穩,健康喜樂。

  • 18 # 上海華雅健身操廣場舞

    親戚只能長走不能長留,回老家還是回到自己的房子裡,可以走走親戚,兄弟姐妹家,但是不能長期居住,再好的親戚,都需要保持空間

  • 19 # 劍梢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走了,再親的親人也變成了親戚,本人身有體會,不是兄弟姐妹不好,味不同了,現在那是他們的家,我在他們眼中已成外人,眼溼了,想爸爸媽媽了,奉勸天下游子父母在時多回去陪伴下,不留遺憾?

  • 20 # 真誠143859311

    兒女的家就不是父母的家,何況兄弟的家?!父母不在了,回老家在兄弟家小住幾天可以,但是親兄弟也得明算賬。

    兄弟的美好回憶止在童年,各自成家立業以後,就成了競爭對手。上陣親兄弟,也只是礙於兄弟情分的虛情假意;"打仗父子兵"才是生死與共,脣齒相依,情真意切!

    "玄武門之變"是兄弟為利益之爭的典範,連四十多個姪嬰幼兒都不放過一一慘遭殺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鹼性的食物和零食有哪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