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益生菌對寶寶真的有益無害嗎?
6
回覆列表
  • 1 # 阿斌小戈戈

      益生菌可謂當前健康養生界的“熱詞”,其實關於益生菌的記載,早在公元前的西方就有了。希臘語的益生菌原意為“賦予生命”的意思;在羅馬時期,就有人用發酵的乳製品來治療胃腸炎。

      

      1857年,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研究了牛奶的變酸過程。他把鮮牛奶和酸牛奶分別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它們都含有同樣的一些極小的生物——乳酸菌,而酸牛奶中的乳酸菌的數量遠比鮮牛奶中的多。這一發現說明,牛奶變酸與這些乳酸菌的活動密切相關。

      1899年,法國巴黎兒童醫院的蒂賽率先從健康母乳餵養的嬰兒糞便中分離了第一株菌種雙歧桿菌,他發現雙岐桿菌與嬰兒患腹瀉的頻率及營養都有關係。

      1917年,德國的阿爾弗雷德教授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士兵的糞便中提取了一株大腸桿菌。這名士兵在一次嚴重的志賀氏菌大爆發中沒有發生小腸炎。在抗生素還沒有被發現的那個時代,阿爾弗雷德利用這株菌在治療腸道感染疾病取得可觀成果。

      1930年,醫學博士代田稔博士在日本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的微生物學研究室首次成功地分離出來自人體腸道的乳酸桿菌,並經過強化培養,使它能活著到達腸道。這就是後來被稱為養樂多菌的益生菌。

      1965年, 莉莉和史迪威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益生菌—由微生物產生的生長促進因素”中最先使用益生菌這個名詞來描述一種微生物對其他微生物促進生長的作用。

      1977年,微生態學由德華人沃爾克·魯斯首先提出。他在赫爾本建立了微生態學研究所,並從事對雙歧桿菌、乳桿菌、大腸桿菌等活菌作生態療法的研究與應用。吉利蘭對腸道乳桿菌的降低膽固醇作用進行了研究,提出了乳酸菌在生長過程中透過降解膽鹽促進膽固醇的分解代謝,從而降低膽固醇含量的觀點。

      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形形色色的“益生菌”類保健品風靡了整個世界。與此同時,“益生菌”的研究也成為國際上的熱門研究課題。

      

      目前,大多數益生菌產品是以食品形式出現在人們面前,食用這些產品對人們的腸道健康以及提高身體素質有一定的幫助。

      作為藥品上市的“益生菌”類產品被稱為微生態藥物,臨床上運用最多的則是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兩大類益生菌,其主要用於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由腸道菌群改變引起腸炎、以腹瀉腹脹為主要症狀的腸道功能紊亂等症。

      “是藥三分毒”,微生態藥物也會有一些不良反應的發生,儘管有些藥品說明書中記載的並不詳細。根據近年來的研究,微生態藥物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現在增加細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方面。

      作為可以影響其他微生物生長的微生物製劑,有一些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果服用不當,可能會導致細菌或者真菌的感染;其他不良反應還有罕見的菌種基因轉移和發生有害代謝反應等。可見服用微生態製劑也要權衡利弊,做到因人而異、因病而異!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多家店鋪被處罰單,社交電商為何頻觸傳銷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