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海心蔚藍

    全唐詩裡張若虛一生只寫過兩首詩一首《代答閨夢還》不被人熟知,一首《春江花月夜》寫得真好,語句唯美精溢好喜歡這一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經典之句。

  • 2 # 亳州風雪夜歸人

    古代一生只寫兩首詩的詩人是唐朝的詩人張若虛。

    張若虛只有兩首詩傳世,巜春江花月夜》便是其中之一,可謂是流芳百世的佳作。張若虛也因此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詩的前八句是寫景。春江潮起與海面相平,好像是與大海相連一樣。明月出海上,一片月光灑下,波光粼粼,廣闊無垠的大海上一片銀光,景色非常壯美!而詩中的“生”字用得十分傳神,使明月和潮水顯得富有生命力,生動逼真。月光隨春江流淌,每一處都覆蓋著月色,熠熠生輝。江水百轉千回,繞過田野,月亮也將銀色的月光灑滿流過的花草樹木,彷彿一層白霜。在這美好的月光下,天空中的“流霜”、河岸上的“白沙”,都像消失了一樣。

    詩人的描寫細緻入微,將月光的顏色之美、廣闊之美傳達得淋漓盡致。所有的景物都染上了一層月色,整個世界如同沉浸在銀色的海洋中,安靜而優美。

    接下來的八句是詩人看到這樣美麗景色後的思考。這樣的春江月色,是誰最早欣賞到江邊的明月?這明月又是從何時開始灑遍大地的?在漫長的歲月中,人類一代一代的傳承和發展,而明月卻一年又一年的圓缺輪迴,不曾改變一點點。不知道明月是不是在等待什麼人,但在她眼下也只有這川流不息的滾滾江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以下四句,承接上文的景色,描寫離別思念之情。眼前的白雲緩緩飄過,令人不禁想起離家的遊子,在這曾經送別的江邊,憂愁思念濃濃的。是什麼人乘著一葉扁舟漂泊異鄉?而人們的思念之情就只能夠寄託於明月樓之上嗎?

    後面的詩句分開敘述留在家中親人的思念之情和遊子的思念。

    “可憐樓上月徘徊”以下八句寫家中婦人的思念之情。詩人將月亮擬人化,月亮登上了明月樓,並且久久徘徊不肯離去。月光落在捲簾之中,怎麼卷也難以除去;月光落在曾經為愛人搗衣的衣砧之上,即使用手掃去了它卻仍然回來。仰望明月,想到自己與愛人同在一輪明月的照耀下,卻難以互訴衷腸,只盼能隨月光去到愛人身邊。天上大雁飛過,然而終究飛不出月光所照之地;水中魚兒躍出水面,卻只能激起條條漣漪,那又有什麼用呢?所有這一切,更襯托出了婦人深切的思念。

    這首詩的最後八句是描寫在外的遊子渴望回家的思鄉之情。

    遊子昨夜夢到家鄉的美麗景色——清澈潭水,落英繽紛,良辰美景,這些卻無親人共賞。青春年華如同江水一樣川流不息,一去不返,明月懸掛於空中,淒涼寂寞。海上升騰的霧氣隱沒了落月、碣石,更隱沒了歸鄉的道路。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這首詩將各種詩歌的精妙之處融為一體,使這篇長詩集百家之精粹,改掉了其他詩歌的不足之處,不似寫景詩的浮華,它沒有愛情詩的矯揉造作,更杜絕了一般離別詩的酸腐不堪,它是全唐詩歌中的上乘之作,更開創了詩歌表現手法的先河。

    這首詩歌寫景細緻,富有活力四射的動感。

    全詩寫月寫江,寫朋月初生,照耀大地,後徘徊樓上,斜掛枝頭,最後落下,絲絲入扣,一點不亂;寫江水漲落,月下流淌,江邊樹木,江上扁舟。整篇江月交錯,美景盡收眼底,離愁別緒愈濃。

    這首詩歌層次分明,景色繁多而不亂,主題明確,一氣呵成,感人肺腑,讓人讀後,思緒萬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蒲松齡赴宴給人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