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老子》曰:“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請問:在一片混沌、比天地還先誕生的“有物”,指的是什麼呢?

21
回覆列表
  • 1 # 沁心禾

    從古至今,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人類從哪裡來?天地是如何誕生的?宇宙到底有多大?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以目前人類的認知範疇,我們的宇宙源於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後誕生了行星、恆星、星系、星雲等宇宙物質。那麼大爆炸之前的宇宙又是什麼樣的?

    古人把物質世界之前的狀態稱為“混沌”。

    混沌之初,天地還未形成,那這個時候有什麼呢?

    我們可以從古籍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一 盤古開天地

    中國的上古傳說《山海經》就有對盤古開天闢地的描述:

    當他終於孕育成熟後,睜開眼發現眼前渾濁不明,非常生氣,就用自己製造的斧子劈開了這混混沌沌的圓東西。隨著一聲巨響,圓東西里的混沌,輕而清的陽氣上升,變成了高高的藍天,重而濁的陰氣下沉,變成了廣闊的大地。從此,宇宙間就有了天地之分。

    那麼從《山海經》的描述中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未有天地之前的混沌之中,有一位盤古大神。

    當然,這位盤古大神未必是真實的,但卻表明了在物質世界誕生之前是先有一個精神體存在的。

    二 有道說

    用老子的話說就是先有“道”。那麼這個“道”到底是什麼呢?

    《道德經》第十四章對於道有這樣的描述;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這裡的道無色無味無形,沒有開頭也沒有結尾,好像天地生成之前就早已在那裡了。

    老子並沒有給道下定義,只是判定道是永恆的、本質的、普遍存在的宇宙真理。

    三 以太說

    古希臘時期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也同樣對於宇宙真理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在他看來,除了水、火、氣、土之外,還有一種居於天空上層的以太。他給以太下了定義:

    以太(Ether、Aether)、阿卡夏(Akashic)。專指:組成空間的、創造物質現象界時所創造的第一種最基本元素。物質現象界的萬物生存在其內。稱為五大基本元素之第一,主聲音。也是四大基本元素的創造者。亦經常作為“空間”的代名詞。在恆星與恆星之間,靈眼可觀察到空間是由一種暗紅色的流體狀意識流所組成,形成一種形狀較穩定的空間流體,此乃以太。

    可見這個以太是被稱作意識流的一種東西。

    綜上所述:天地誕生之前,一種精神體或意識體先於物質而存在,是他創造了宇宙萬物,我們人類一直都生活在其中,而與宇宙萬物相比,人類的歷史似乎顯得微不足道。

    誕生於星辰大海之間,我們生活的這個宇宙他的本源到底是什麼,還需要我們一代代人去繼續探究,畢竟“我從哪裡來”這個永恆的哲學話題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 2 # 紅塵法遠

    你好。其實這個問題,在經典開篇就已經告訴我們了。古時的經典通常都會先將立論設定,然後依次來詳細論述。《道德經》就是最為典型的例子。

    “道可到,非常道。”

    經典第一句就是立論,是全文的綱領。後面就是詳細來論述這個“道”的。

    因此,你的問題也是在一開篇就已經說了,這個“有物”就是道。

    先天地生的就是萬物之母:

    既然先天地生,自然就是天地萬物之母了,這個天地之母本無名,而世人不知道無名是什麼,所以勉強給它取一個名字,叫做“強名曰‘道’”。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這一句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道,就是先天無極之體,生天生地之母。

    天地萬物為道所生:

    這個先天地而生的“母親”就是無極大道,由無極而生太極,才有天地陰陽,就是萬物之母。道這個母,生出兩個孩子,一個叫無,一個叫有。而這個有、無不是兩個事物,而是一切事物的性相。無是萬法的本質,有是萬法的顯現,這兩者是一非二。

    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雖然從無生出有來,但有的本質就是無,這就是同初而異名。換句耳熟能詳的話說就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如何見到所問的“有物”:

    那麼如何能夠見到這個“有物”的天地之母呢?這個問題是幾千年來無數人為之嚮往的。

    《道德經》中其實也說的很明白了:“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無慾觀妙,有欲觀竅。宇宙間一切萬法都是道的所生,“有欲觀竅生萬有”;那麼修道的方法就是逆向而修,也就是“無慾觀妙成仙道”。

    在佛家來說,也將宇宙一切的運轉規律總結為“十二緣起”,一切眾生都是按照這十二緣起的規律在運轉。

    同理,順著十二緣起,就生滅流轉,六道輪迴,這叫“順觀流轉門”。逆而修之,就斷除無明,恢復跟佛一樣本具的圓滿智慧,也就是證道得道了,這叫做“逆修還滅門”。

    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德是道的動轉。世間聖賢所講述的都是這個道理。

    有物不是真的有“物”:

    無和有,妙與竅,無非陰陽靜動,一氣判二氣,二氣仍歸一氣而已。都是假名安立,並非實有。也就是“名可名,非常名”。

    只不過一般人都執著這個“有物”一定是有個“”的存在。其實所謂的“有物”就是空性,就是。它的性質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空有不二、真空妙有”。

    但一般人對有與無的認知都在於二元的對立。凡夫常認為,東西在就是個有,東西不在就是無,這叫做“頑空”,不是佛、道所說的

    它的真相就是:真空非空,妙有非有。空是體性,有是現象。有、無,說的是一回事的兩個方面,本自一體,不可分。

    修真之法無不從此出:

    大道根源,無形無狀,不可思議。若要得道成聖,只有在靜坐修行時,靜極而動。

    當滅動心,莫滅照心,此即太極開基。須知此一覺中,自自然然不與感附,才是我本來真覺……自古神仙,無不從此一覺而動之機造成。——震陽子

    所有要修道、修佛、修聖的方法,無非是斷除凡夫的意識的時候:“玄竅一開,一眼虛定,一以直造無上根源,而成大覺金仙矣!”

    在佛家而言,就是禪宗所說“言語道斷、心性處滅”的時候,自然見到本來面目。那時一眼認定,便再也不會迷惑,也就是“見道”了。

    題主所問的這個“有物”就是道教所說的無極之“道”,在佛家就叫做“佛性”,儒家稱為“心性”。它的體性就是“能生萬法,而本性如如不動”的天地萬法之母。

    證到它,就可以成佛、成道、成聖作祖,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中國曆代儒、釋、道的修士莫不以此為圭臬。

  • 3 # 手機使用者52222765140

    無是解,單質不得其名,只作混沌,相結而生,天結在氣地結在物,天地相合萬物生,陽為虛,陰為實,天陽地陰,天主變,地主恆,天易變,地難動,天是液態,地是質態。

  • 4 # 明儀居士

    沒有人誰稱天地為天地,沒有天地誰是天地的人。人是天地的人,天地是人的天地。

    人說生天地之太極,人說太極源於道。

    道於何來?道源於無,即無中生有無源於何?無源於人。是人無中生有,妙!妙!!妙!!!

    有人才有了人認識的一切。無人,無天,無地,無太極,亦無道。

  • 5 # 了凡四訓234

    有物指的是一,盤古不知睡了多少年後睡來,要自己的一顆門牙。化作一把利斧,劈開有物的混沌,化成兩種氣,上升為天,下沉為地,道德經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抱陰而負陽。

  • 6 # 元守道

    先天地而生者“一”也,即道生一之一。“其中有物,其中有象”,即是混沌。因為道“不可見,不可說,不可聞。”混沌,則是可見,可說,可聞,即萬物的開端。混沌開,生陰陽,即為一生二。陰陽相推相合而生之良能即為三,故三生萬物。

  • 7 # 裘承信微讀道德經

    有物混成,表示至少有兩個東西。一個是寂兮,一個是寥兮,寂,是絕對的靜最高狀態。靜是真理的狀態,所以,兩個物裡面有一個是真理。另一個廖,廖是孤獨的意思,孤獨是能量的屬性。能量的名字叫善,所以,另一個物是善。真理獨立而不改。能量運動周行而不殆。

  • 8 # 郭城3點14壹伍玖

    老子道德經裡面沒有這一段。這是第一章的兩句話和第二十五章裡的兩句話“混成”的。

    道德經中,道,大概出現了77次,物,大概出現了37次(同時,萬物,出現了20次)。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其意指天地誕生之前,萬物是處於混沌的無序狀態。而天地的誕生顯然就是一個“大秩序”的出現,也可以理解為道的初步展現。此處的“有物”絕非是一個特指的概念或者其它什麼客觀存在物。天、地,既是萬物生長執行的時空,也是萬物存在的首要秩序。而作為認知和描述世界的概念,萬物、天地、道以及今天我們的時空觀念,都是並行的,都是一個語言體系的基本磚瓦而已。

  • 9 # 多年生草本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問個問題:

    我們的世界是什麼?

    如果沒文字,從古到今大家互不交流,各活各的,那我問你,你的世界是什麼?

    相信問一萬個人,會有一萬個世界。

    人們現在為什麼有同一個世界?

    因為有最早之人的命名:你是人,那個是天,那個是地,那個是山,那個是水……然後人們慢慢地形成共識,這樣教導下一代,就有了我們現在的天地。

    可以說,我們每個人的世界,只有極一小部分是自己所見所感,大部分是整個人類約定俗成世界。這個部分叫我們也可以叫做知識。我們生下來,就被知識包圍著。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天地是被人類認識到的,命名的,那先天地生之物是什麼?是未知的一切!

    被“名”的天地,是我們把認識的所有劃的一個圈。老子說的“有物”是圈子外的一切。

  • 10 # 觀覺心

    老子講“道”先天地而生,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就是在天地之前就有一種能量,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這種能量就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你不能說看不見就是沒有,道一直存在,周而復始,不停更迭,道蘊含在萬事萬物之中,主宰著整個宇宙自然。

    道的具體顯現和體現就是德,我們遵從道,順應宇宙自然規律就是符合道的。

    所以這裡的有指的是一種不可見的能量,但看不見不代表無,這也是現在大部分人只從有無來講問題而不能看見事情本質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克服自己看完恐怖片或恐怖小說後自己幻想所帶來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