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嘉1240嘉

    相信很多人都喜歡評歷史名將,例如我身邊很多人都會討論白起與李靖誰厲害,韓信和樂毅誰厲害等等。這種討論歷史名將的話題不止在現在有,在古代也有類似的。唐宋兩朝就對古今名將做出了一個大概的排名,設立了武廟。

    武廟是與祭拜孔子、孟子等儒家先賢的文廟相對應的,祭祀姜尚與歷代名將。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唐代的武廟定了下來,姜尚的封號也從武聖轉變為武成王。

    唐朝武廟

    唐朝的武廟以兵家鼻祖姜尚居中,武廟十哲分列左右,六十四名將在其下侍立。唐朝的武廟除了姜尚之外,祭祀總共七十四位名將。

    唐武廟十哲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漢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唐司空英國公李勣。右列: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郡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

    唐六十四名將范蠡、孫臏、 廉頗、王翦、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賈復、寇恂、馬援、皇甫嵩、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濬、謝玄、慕容恪、檀道濟、王僧辯、韓擒虎、史萬歲、尉遲敬德、蘇定方、張仁亶、王晙、王孝傑。管仲、田單、趙奢、李牧、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吳漢、馮異、耿弇、段熲、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王猛、長孫嵩、王鎮惡、吳明徹、斛律光、於謹、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裴行儉、郭元振、張齊丘、郭子儀。

    宋朝武廟

    宋朝武廟於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確定下來。宋朝武廟中,張良被尊為亞聖與姜尚一起位列武廟十哲之上。

    宋武廟十哲東側西向: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勣。西側東向:田穰苴、范蠡、韓信、李靖、郭子儀。

    宋六十二將東廡西向:白起、孫臏、廉頗、李牧、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慕容恪、 宇文憲、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蘇定方、王孝傑、王晙、 李光弼。西廡東向:吳起、田單、趙奢、王翦、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寇恂、賈復、耿弇、段熲、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濬、謝玄、王猛、王鎮惡、斛律光、王僧辯、於謹、吳明徹、韓擒虎、史萬歲、尉遲敬德、裴行儉、張仁亶、郭元振、 李晟。

    宋朝的武廟大體與唐朝相同,但還是有些區別。宋朝的武廟十哲把武安君白起與西河郡守吳起降為六十二名將,張良從十哲拔高至姜尚的地位,管仲、郭子儀、范蠡從名將行列上升到十哲之中。這是為何?

    宋太祖趙匡胤幸武成王廟,歷觀兩廊所畫名將,以杖指白起曰:“起殺已降,不武之甚,何為受享於此?”命人去之。

    運籌帷幄的張良從十哲入選亞聖,地位拔高;坑四十萬趙軍的白起與殺妻求官的吳起雖然軍事才能卓越,但其不符合宋朝的禮儀制度與重文抑武的風氣,自然被刷下十哲之位;增加的管仲、范蠡從嚴格意義來說與張良蕭何類似,不似白起王翦的統帥,郭子儀相對來說是儒將,這三人顯然更加符合大宋以文治國的價值觀。

    除了十哲的變化之外,在名將中,檀道濟、慕容紹宗、長孫嵩、張齊丘四人被去除,增加了李光弼、李晟兩人。

    三國時期被選入武廟的名將

    不論是唐朝還是宋朝的武廟,三國時期的名將入選的都是九人。

    魏國:鄧艾、張遼

    蜀國:關羽、張飛、諸葛亮

    吳國:周瑜、呂蒙、陸遜、陸抗

    其中魏國有兩人,蜀國有三人,吳國有四人,那麼為何會有這樣的差距?

    帝王不入選魏國的曹操與司馬懿憑著他們的軍事才能肯定是能夠進入武廟的,但是武廟是不能有帝王的,曹操被追封為魏武帝,司馬懿被追封為晉宣帝,都不能入選,魏國就少了兩個可以穩進武廟的人。

    時間觀看名將如果按照公元184年為三國的開端,那麼曹魏兩人,東吳四人,蜀漢三人沒有毛病。但是我們如果以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為三國的開端,那麼蜀漢的關羽(死於公元219年)就不能算作蜀漢的名將,只能算作東漢末年的名將;同理吳國的周瑜(死於公元210年)、呂蒙(死於公元220年)也只能算東漢末年的名將。這樣一來,魏蜀吳三國的名將都只有兩人入選了。

    結語

    在我看來,評定名將的標準其一受到當時的皇帝喜好影響較大,例如宋太祖覺得白起殺戮過重、吳起殺妻違背道德,於是白起、吳起就從十哲的行列掉了出去;其二,皇帝不能入選名將的標準限制了很多帝王式的統帥,例如曹操、司馬懿等;其三評定他是哪裡的名將也受到時間限制,像韓信生於秦朝,卻成名於漢朝,我們也只能把他定義為漢朝名將而不是秦朝將領。

    其實在我看來,張良更多的是出謀劃策,而其他的人都有帶兵打仗的經歷,後人推崇張良也是他的智謀過人,個人感覺張良應該入選文廟才是。

  • 2 # 青田視野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描寫了很多英雄人物,他們各具特色,例如曹操,是很典型的一代梟雄,例如劉備,是當時算是正統的劉氏皇族的繼承者。後世的人們對他們的評價也各不相同,也有很多後世的皇帝,或者當地的人們為他們修築廟堂去祭拜他們,武廟一共有七十二將,收錄了蜀漢兩個人,東吳三個人,曹操帶領的魏國明明有上千名優秀的將領,可是為什麼被收錄進去的僅僅只有兩個人呢?原因一共有三條。

    其一,受到歷史因素和時代限制的影響,帝王對前朝的評判有自己的標準。比如,在動盪的時代,那些想要爭奪權力卻沒有資格或者正統的人則會比較推崇曹操這樣的人物,他們稱讚曹操為一代梟雄,然後效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對於那些出身正統的人或者是一些思想非常傳統守舊的臣子們來說,他們就就會大力抨擊曹操,轉而去讚揚劉備,羅貫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其二,即使時代有著自己的審美選擇與評判標準,但是總會有相似的地方,歷史總會有重複的地方。例如,蜀國的諸葛亮就一直被帝王們,臣子們和百姓們所稱道。或許他們對於劉備,曹操,孫權這樣的主公有著不同的評判標準,因為他們自己身份的原因。然而就像諸葛亮,他是三國時期天下著名的謀士,對待劉備可以說是忠心耿耿,又為蜀國大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三國鼎立時期,他又將重心轉移到民生民業上來,根本就沒有什麼可以批判的地方,所以諸葛亮在廟堂中出現的比率則會比較高。

    其三,百姓們的思想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力。三國演義中所有的將領都有著自己的出身之處,無論他在歷史上的評價是褒是貶,他都是當地的有名人物。所以當地的百姓們都會選擇去祭奠他們。蜀國和東吳在歷史上的評價一般都是很好的,而曹操的魏國則經常被看作是亂臣賊子,帝王們自己欣賞曹操是可以的,但是將他拿到檯面上來誇讚則是不妥的,而帝王們有自己的考量,出於各種需要,也會選擇較少的魏國將領。

  • 3 # 江湖小曉生

    宋朝武廟72將當中,有9位就來自於三國時代。其中是這麼分配的,蜀漢佔了3位,東吳佔了4位,而實力最強的曹魏,卻也只佔了2位。

    蜀漢的3位分別是諸葛亮、關羽和張飛。東吳的4位分別是周瑜、呂蒙、陸遜和陸抗。至於曹魏卻只有2位,分別是張遼和鄧艾。

    曹魏的實力如此強大,戰將更是數不勝數,而且大一統的西晉王朝,就是基於曹魏的基業建立的,為什麼他們家只有2位入選呢?是宋朝人對曹魏有什麼意見麼?

    一、其實這要看你怎麼算三國的時間了。

    三國到底是從哪一年開始的呢?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記得有一年公考的題目是,誰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列舉了: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

    乍一眼這4位都是三國時期鼎鼎大名的人物,可是我們仔細一看就會發現,曹操還真不能算是三國時期的人物。

    因為在公元220年,曹丕篡漢以後,三國才正式開始,此後劉備、孫權陸續稱帝,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乃為壇於繁陽。庚午,王升壇即阼,百官陪位。事訖,降壇,視燎成禮而反。改延康為黃初,大赦。黃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內之山陽邑萬戶奉漢帝為山陽公,行漢正朔,以天子之禮郊祭,上書不稱臣,京都有事於太廟,致胙。---《三國志》

    如果是這麼算的話,那麼蜀漢就只有諸葛亮和張飛2位入選了,因為關羽死於曹丕稱帝之前,屬於東漢名將。

    而東吳也只有陸遜和陸抗能夠入選,因為周瑜和呂蒙也是死於曹丕稱帝之前。他們也應該算是東漢名將。

    這樣一來魏蜀吳三家可就平等了,因為曹魏也只有張遼和鄧艾2位名將入選,大家都是2位入選,這沒什麼好爭的了。

    可是很多人會把時間往前推,再往後移,這麼一來入選的人可就多了。如果從公元184年黃巾起義開始算起,一直到公元280年滅亡東吳一統天下截止的話,那麼入選的人又會有變化。

    首先72將中的皇甫嵩是要入選的,他歸屬於東漢集團,強行算的話,歸屬於曹魏。還有就是滅亡東吳的名將羊祜、杜預以及王濬等人,也要算進去,也可以歸屬於曹魏一方。

    這麼一來曹魏就有6位名將入選,而蜀漢依舊只有3位,東吳依舊只有4位。由此可見,宋朝人並沒有怎麼偏袒蜀漢和東吳,反倒是偏袒了曹魏。所以說時間點很重要。

    二、曹操和司馬懿都成了帝王,他們不可能入選武廟。

    曹魏集團其實還有兩位大神級別的人物,那就是曹操和司馬懿。曹操縱橫天下數十年,在戰場上的戰績可謂是神乎其技。

    整個曹魏的基業就是曹操打下來的,而且他還給《孫子兵法》做註解,弄得有模有樣的。這樣的人如果連武廟都進不來,這是不科學的。但是很可惜的是,曹操生前已經稱王,死後更是被追封為皇帝。

    九月庚申,葬於河陰,諡曰文貞,後改諡宣文。先是,預作終制,於首陽山為土藏,不墳不樹。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設明器,後終者不得合葬。一如遺命。晉國初建,追尊曰宣王。武帝受禪,上尊號曰宣皇帝,陵曰高原,廟稱高祖。---《晉書》

    試想一想,皇帝怎麼可能進入武廟72將裡面呢?這不是自降身價麼?同時期的司馬懿也是遇到了相同的困惑,他生前雖然沒有稱帝封王。

    但是這位老兄奪取了曹家的權柄,此後他兒子司馬昭稱王,他孫子司馬炎稱帝。司馬炎稱帝后,把司馬懿也追封為了皇帝,這麼一來司馬懿也不能入選武廟了。

    否則以司馬懿南征北戰的戰績,想要進入武廟72將,那是綽綽有餘的。不過話又說回來,三國也不止有這兩位君主比較委屈。

    蜀漢的開國皇帝劉備,那也是征戰天下三十多年的老將,他佔領了荊州、益州、漢中,戎馬一生,戰功赫赫,如果不做皇帝,入選武廟72將,是妥妥的事情。

    同時期的孫堅和孫策兩父子,那就更是英雄中的豪傑。孫堅是東漢末年戰鬥力最強的諸侯,董卓誰也不怕就怕孫堅。孫策憑藉一己之力,打下了江東基業,所以也能夠入選。可惜孫堅也被追封為皇帝,而孫策雖然只被追封為長沙桓王,可是誰又能不承認他的帝王之位呢?

    三、武廟的選拔,還是帶有個人喜好的。

    任何一個朝代的任何一本史書,都是作者帶有自身偏見所寫成的作品,完全沒有例外。甚至連司馬遷的《史記》裡都會根據個人好惡,抹黑劉邦,抬高項羽。

    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因為人都是感情動物,寫史書最公正的司馬遷,尚且如此,更何況後世那些沒什麼史學職業道德的作者們呢?

    比如《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他必須要拍司馬家和曹魏的馬屁,因為他成了曹魏和司馬家的臣子。同樣的道理,在宋朝選擇武廟72將的時候,也是帶有個人感情做出選擇的。

    我們看戰國時期,非常著名的名將白起,在唐朝的武廟十哲中,他是有一席之地的。可是到了宋朝就只把他列為72將之一,沒有入選武廟十哲。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白起是個屠夫,他靠著天才的軍事能力,斬殺了超過100萬人,這和宋朝重文輕武的思想,是有很大出入了,不應該被過分宣傳。

    同樣的,殺妻求將的吳起,也從武廟十哲中被擼掉了,這哥們忒不地道了,完全不把老婆當人看,自然也不能過分宣傳,為了目的不擇手段,這是帝王乾的事,將領們這麼幹,怕是要謀反吧?

    同時像管仲、范蠡這樣的文臣,居然被提拔進入了武廟十哲當中,可見宋朝人重文輕武的思想究竟有多深了。

    總結:武廟只是參考,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標準。

    其實說到底,每個人心裡對武廟十哲和武廟72將的理解,都有不同的看法。畢竟每個人接觸層面不同,所以不管你怎麼選,都會有人提出異議。

    比如說過去封建統治時代,大家都尊劉抑曹,因為需要褒獎忠義的思想,所以清朝以前的人,會覺得蜀漢入選的將領太少了。

    可是到了現代以後,專家們偏偏要搞出點新花樣來,忠義思想也不值得推崇了,所以不少人為曹魏叫屈,認為曹魏的夏侯淵、夏侯惇、曹仁等等名將都應該入選。

    這就是現實,時代的侷限性,限制住了我們每個人的評判標準。其實我覺得心裡有把尺就好了,沒必要讓全天下的人,都認可你的選項,你也做不到的。

    參考資料:

    《三國志》

    《晉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象棋主播,在現實比賽裡沒有他們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