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亞特

    喜歡上一個人是生物、社會屬性的一種基本需求。

    為了生存和繁衍後代的需要,我們會尋找伴侶相伴餘生。

    而我們選擇什麼樣的伴侶,往往在我們生命的早期就埋下伏筆,那個TA很多時候有我們異性父母的影子。

    尋找那個TA的時候,我們跟自然界的動物一樣,透過外貌的打扮,內在的修煉去吸引對方,甚至透過去付出,做很多事情來俘獲對方的心,換取對方的愛。

    這是自然界生存的法則,贏得優質的配偶,才有機會繁衍存活率更高,更具適應性的後代。

    人生來是孤獨的,往往又有一種幻想,以為找到靈魂的伴侶,就可以不用面對孤獨。

    對陪伴的渴望,生存、繁衍的需要,讓我們在尋找那個TA的時候很努力。

    喜歡一個人可以為他做任何事,是把對方的重要性放在自己之上。

    當遇到自己喜歡的人的時候,我們往往會使出渾身解數,為對方噓寒問暖,牽掛對方的一舉一動,為對方的所有下一個行動準備充分,把自己所能做到的做到無微不至。

    在付出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照顧自己和親人之外的另一個人的時候,照顧自己的時間就少了,甚至自己的需求還不見得所有都會去滿足。

    舉個例子,自己的手不小心受傷了,也許擦點外傷藥就應付過去了,在對方身上的待遇就高出幾級了,讓對方好好休息,所有事情都不要做,也許還煲上雞湯慰勞一下。

    “我覺得你需要”,所以我付出,不管是不是你真的需要。我付出才使我感覺自己對於你來說,是有價值的。

    為你做任何事情,包括把自己修改為你喜歡的風格,模樣。

    為你做任何事,如果得不到你認可,我覺得自己是沒有價值的,只有把身體弄傷,才可以緩解內心的痛苦。

    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你好了,我就好。把自己的價值跟對方捆綁在一起,用對方的價值提高自己的地位。

    卻忘記了,自己才應該是最該被關愛的那一個,無論你是否付出,對方喜歡的是自然狀態的你。

    喜歡一個人可以為他做任何事,是一種控制。

    有些人為對方做任何事情,潛意識可能包含以下幾種:

    我不斷為你付出,你收穫的比你對我的付出更多,你應該有虧欠感,你的回報就是把自己整個交給我;

    不斷為對方付出,自己成為了對方生活無所不在的所在,荒廢了對方自我獨立的能力,模糊了自己的邊界,就成為了自己的依附品。

    看似虔誠的付出和寵愛,其實是一種交換。

    一旦不能如願,得不到期待的回饋,很有機會走向愛的另一面,怨恨。

    很多以愛為名的付出,都是一種控制。

    比起無盡的付出,不如在感情裡做更好的自己。

    剛認識蔡少芬時候的張晉,女強男弱,沒錢沒名沒作品。

    蔡少芬美貌有名氣有作品,在TVB穩坐一姐的寶座。相識6年後舉行了婚禮,婚禮的簡陋令幾乎所有的媒體都用了“下嫁“一詞。大家不看好的婚姻一走就是十多年,張晉也從替身成長為武打巨星,實現完美蛻變。

    感情裡最美的樣子,是你很好,我也不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同學晉升為男友,是美好愛情故事的開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