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的競爭力越來越強了,那我們作為家長要怎樣引導才能讓她們漸入佳境,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一步一步的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現在本科生都沒什麼市場了,研究生一大片,所以將來都是科技的時代,沒有文化是萬萬不能的。
-
1 # 博雅室
-
2 # 順興4936
如何引導孩子學習這個問題,也是很多家長由於認知上的錯誤,以及忽視孩子心理和生理特點,對孩子學習採用很多不適當的方式
1、
對孩子過度關注的學習,有些家長不時過來看孩子滴水或食物,生怕孩子渴著餓著,這些行為會打斷孩子做作業的情緒,影響孩子注意力,使孩子養成一到學習就會左盼右護,容易分心血癌,養成拖延的習慣不易,形成孩子學習的獨立性
2、和學生在學習學習中,家長往往守在孩子身邊,可能家長手裡在做些什麼事情,但是眼睛一刻不盯著孩子的學習,一旦看到子出現錯誤,家長立馬給孩子指出,督促孩子改正過來,家長這才滿意的,甚至有些家長還會敲桌子,打黑板吹毛求對孩子言語攻擊,殊不知,這不僅會造成孩子學習上的壓力,每做一道題都會小心意,等待父母的人,只是生怕出錯,又被罵使孩子形成膽小怕事。不敢擔當責任,這樣變得孩子不能獨立思考,從而養成依賴性
3、所以我建議家長從小培養孩子,自己有責任擔當,獨立思考,從小有自律的習慣,對他以後的人生學習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切記讓孩子太過於依賴大人
-
3 # 教育隨想錄
家長在孩子學習道路上應該怎樣引導?我的答案是:家長只要培養出孩子三個好品質,就是對孩子學習最好的引導。這三個品質是自主、自律和堅強。
其次是自律性培養。這個並不複雜,首先從孩子遵守時間入手,生活作息都要規定時間,大人也要做出榜樣。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培養習慣就是孩子的行為管理,原則就是獎勵好的懲罰錯的,具體方法網上隨時可查,找適合你的用就行了,關鍵是心得硬點狠點,記住慣子如殺子這句話就行了。堅持做下去孩子的自律性就培養出來了,有了自律性,學習問題就不大了,基本會保證優秀。
第三是堅強品格。人沒有堅強好比沒有骨骼,是立不起來的。自律性本身就是一種堅強性,平時家長還要經常帶孩子參加一些鍛鍊意志的活動,比如登山游泳勞動等等,但是在過程中千萬不要呵護過多,保證安全就可以,小磕小碰不要表現誇張,要讓孩子知道沒什麼大不了,要鼓勵和表揚孩子的堅強表現。不要太在意孩子的冷和熱,凍一點熱一點沒什麼。總之對孩子不要過於呵護。這樣孩子就慢慢培養出來堅強的品格。
-
4 # 師訓無憂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家長究竟應該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很多時候,我們家長把孩子的事情作為自己的事情,越俎代庖,事必躬親。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學習、生活都是他自己的事情。作為家長,我們不能以“動作慢”“時間晚了”等理由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
家長應該讓孩子學會自我成長。因為,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你。家長和孩子相處的十幾年時間,就是一個逐步放手、不斷成長的過程。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不能理解為放任不管、聽之任之,而是一個引導、幫助的過程。
自 我 教 育
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說,有三種教育方法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它們分別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講道理是中國父母最推崇的教育方式,卻往往收效甚微。其實,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讓孩子學會自我教育。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主張,教是為了不教;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可見,自我教育在人的成長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幫助孩子開啟自我教育的能力。
所謂自我教育,就是孩子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監督自己,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控制。
把教育的權利賦予受教育的孩子,讓他們直接介入到他們原以為只有爸爸媽媽才能發號施令的教育過程中來,從而有效地調動其積極性和自覺自主性。
如 何 實 現
很多父母自詡非常愛孩子,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續。他們的標準是:如果是我遇到這件事,我會怎麼做?於是循循善誘、諄諄教導,不厭其煩地告訴孩子怎麼做是對的,怎麼做是錯的。
學校組織期中考試了,家長惴惴不安,比自己考試還要緊張;孩子成績考得好,家長得意揚揚,四處張揚,喜形於色;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家長覺得臉上無光,羞於見人……我們要求孩子給自己爭氣,當孩子不能為自己“長臉”時,不少家長就會抱怨。
然而,家長的觀點永遠代替不了孩子的想法。
家長在抱怨時,孩子不免會產生牴觸情緒。不如把時間還給他,把空間讓給他,把他的人生還給他,在心裡尊重他的存在,認可他是不同於你的新的一個人,認可他將展開一段完全不同於你的新的生命歷程。
這樣,孩子才能體會到自己的存在。一個能夠切實體會到自己存在的孩子,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對自己的責任心和擔當力就會自然產生。
-
5 # 快樂庭院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估計很多家長都有此疑問:我們到底要怎樣引導孩子?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作為家長,我想先需要弄清幾個問題:
到底要把孩子引向一個什麼樣的方向?你就是你培養教育的目標是什麼?
只是簡單的讀一個好大學嗎?或者有一份好工作,高收入?還是有更多的內容?
我想這些都不是全部,也不能確切的表達我們的目標。
孩子到底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是我們家長說了算的嗎?是我們家長可以引領到的嗎?
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的人生使命。家長的願望固然是好,可是我們是按我們的願望去引導,還是尊重孩子自己生命的成長規律呢?
再有一個,我們自己是否具備引導孩子的能力呢?
家長這個身份,沒有經過任何的考試,也沒有任何的資格證書,我們自己是否是一個合格的家長?只有孩子長大之後,用事實去回答的。在孩子年幼的時,我們就說到引導孩子,我們的底氣是否足呢?
說實話,我自感是沒有足夠的底氣的。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過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之中,需要家長不斷的去成長,學習著用成長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去陪伴孩子的一起成長。
說的對孩子的引導,我想如果家長不具備一定的視野和能力,在具體的小事上也許能給予孩子一定的引導,從孩子的成長大方向上,最好還是遵從生命的成長規律,去幫助孩子讓他成為更好的他自己!這也是最高智慧的引領,也是非常高明的引導!
第三,要知道,學習不僅僅是功課的學習,學習可以說是充斥著生活的每一天,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每一個伴隨著生命的成長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所以對於學習,家長一定要放開自己的眼界,不要死盯著讀書作業成績之類。
總之,家長不斷地聚焦自我,讓自己走在學習的道路上,陪伴著孩子一起成長,孩子一定錯不了!
-
6 # 夢姐姐吖2365
孩子學習道路上,作為家長最重要的就是將孩子培養成才,但是我們家長要用怎樣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呢。總結了以下幾點供家長朋友瞭解。
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是成長中的人,是發展中的人,他跟我們大人一樣,同樣享有大人的權利,所以我們應該平等對待。孩子在嬰幼兒期大腦和神經發育非常迅速,家長要極其關注這一時期,讓孩子這個階段得到較為均衡的營養,同時還要注意孩子的各個敏感期,尤其是語言方面的發展,錯過這個時期,孩子的行為有可能會出現異常的表現。因此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了解孩子的身體是如何發育的,生理上有什麼變化,這樣也能夠更好的“對症下藥”,甚至可以做到提前“預防”不良問題的發生。
其次家長說話辦事一定要謹言慎行。家長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答應孩子的事情也一定要做到,並且一定不要威嚇孩子“讓壞叔叔把你帶走”這樣的言論都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影響,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他們會無條件的相信你,你的無心之語可能讓孩子忌憚很久,因此父母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
最後,要特別注意親子關係的培養,這將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這時期的培養應從出生後就極為關注,父母再怎麼忙都應該陪孩子一起度過這一關鍵期。
最重要的是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也要和諧,家庭成員之間應和睦相處,父母關係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父母之間若常常吵架也會引起孩子的不滿,等孩子逐漸長大成人,會與父母吵架頂嘴,最終成為了父母眼中的“叛逆”典型,這種雙方互不理解的模式就會造成矛盾的不斷激化,所以家長一定要及時改變自己的教養方式,用不同的教養方式去幫助孩子學習直至學會如何融入社會。
父母的教育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走向獨立,而不是把他們一直當成一個“嬰兒”,所有的事情都要牽腸掛肚。
-
7 # Quick原視角
雖然教育部門這幾年一直在說要為孩子們“減負”,但現實情況是,想減卻減不下去。不論大中小學,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要求都與過去不一樣了。尤其是現在的小學教育,很多時候家長的壓力比孩子大多了。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新業態的不斷產生,我們面臨的社會的競爭力越來越大,就業形勢與就業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很多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便開始操心孩子以後的發展,無形之中給孩子增加了額外的壓力。雖然有些家長並不操心自己孩子的學習,但絕大多數家長還是十分重視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歡學習、好好學習。
然而,在孩子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中,很多家長並不知道該如何正確地引導和鼓勵孩子,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孩子不小心犯下的錯誤,從而走向極端:要麼放任不管,要麼步步緊逼。
恩威並施,這是比較有效且必要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學習和教育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孩子的學習和教育確實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但絕對不僅僅只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同樣也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及作用。現在已經是二十一世紀的二十年代了,“不打不罵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如今最重要的是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和鼓勵。
大部分孩子都是比較聽話懂事的。當孩子在學校獲得老師表揚、考試獲得較好成績時,家長應該適當給與獎勵與鼓勵,給孩子買點孩子想要的東西,去吃一頓好吃的,或者一家人出去親子游。這樣不但可以鼓勵孩子,使孩子的小心靈得到鼓勵與滿足,還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如果孩子表現不好時,家長千萬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脾氣,言語上可以嚴肅一點,以此樹立父母的威嚴,但是絕對不能動手打孩子。如果動輒就是打孩子、罵孩子,甚至是威脅、恐嚇孩子,那麼就會給孩子弱小的心靈留下傷痕甚至是伴隨一生的陰影。這樣不但沒有起到教育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使得孩子厭惡學習、懼怕學習,甚至是叛逆,從而會編造一些謊言來欺騙家長和老師。此時家長應該做的是,和孩子一起認識錯誤、彌補錯誤,適度引導,幫助孩子一起避免同樣的錯誤再次發生。
雖然話是這麼說,恩威並施,但是很多家長卻無法做到二者兼顧。所以,在孩子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家長也要學習。
教育孩子是門學問,家長也要學習怎麼正確教育孩子?這真的是一門不小的學問,也是很多家長的煩惱。孩子們在慢慢地成長,家長們也要摸索著前進。
重視家庭教育的家庭的孩子學習成績一般都很好。大家是否見過或者聽說過這樣的例子:夫妻雙方都是教師或文化程度較高,其孩子的學習成績在學校一直名列前茅,後來考上了重點大學。夫妻雙方都受過高等教育,文化程度較高,那麼他們對自己孩子的學習就會格外重視,對於怎麼正確地教育和引導孩子也有比較專業且有效的方法。孩子從小到大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成長,學習能力、言行舉止、思維視野都與普通家庭的孩子具有一定的優勢,也更有益於以後的發展。
所以說,父母應該言傳身教。父母不一定需要有多少文化知識,但是最重要的是為孩子創造一個熱愛學習、有利於學習的環境。家長應該要幫助孩子明確是非黑白,形成正確的意識和觀念,防止孩子走彎路,在學習上適度的進行引導,但是不要過度地參與孩子的學習,除非您本身也是老師。此外,家長還應充分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發掘孩子的發展潛力,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興趣愛好也是對學習的有益補充。
必要的時候,家長應該適當的閱讀家庭教育方面的專業書籍,或者諮詢家庭教育專家,亦或是向家庭教育比較好的親戚朋友取取經,從而找到合適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導孩子的學習,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
8 # 中考物理易課堂
您好,孩子的學習是全方位的!當今社會,是一個很浮躁的社會。我覺得,首先要給孩子灌輸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也就是對待生活的態度,和對生命的敬畏!然後咱們再談怎樣引導孩子在學業上有所成就!
當一個孩子,有了對事情是非曲直的判斷能力後,灌輸正確是非觀念,是很重要的。這樣的孩子,就不會太以“自我”為中心,感覺什麼都是理所應當,更不會感覺時間可以揮霍,金錢可以揮霍。1.好多孩子,各種的問題,都是慣壞的,甚至是非觀念都沒有,生活中的隨意行為,就會帶到學習中。比如:拖拖塔塔,沒有時間觀念,學業效率低下;再比如:必須要買手機,必須要玩電腦;這些都對孩子學習有及其嚴重的形影響。所以,平時家庭教育方面要多引導,多歷練。
2.最為重要的是,是非曲直判斷,對人的行為態度,一定要道德約束,否則孩子長大後,在工作中,社會上與人相處中,必然使人反感,阻礙成功!
那麼怎樣讓孩子的學習有所成就呢?要想讓孩子主動、努力學習,必須要讓孩子知道學習的意義和必要性!1.讓孩子體會底層百姓的酸甜苦辣,體會沒有太多文化的人的掙扎。當孩子親眼所見,必感觸所深,為之觸動。
帶孩子去三個地方走走,公交站,火車站、飛機場,看看形形色色的人有什麼不同嗎?
2.多讓孩子關注國家的科技發展,多參加科技館活動,有機會能到智慧工廠參觀更好。沒有機會,多讓孩子看一些此類視訊也行!一個是,激發孩子學習興趣,一個是觸動孩子淺薄思維,未來沒有文化,可能農民都不好當!
主觀意識上,孩子有了動力後,再談談怎麼激發孩子的潛能1.大多優秀孩子,都是鼓勵出來的,千萬不要對孩子,動不動耳提面命,大聲訓斥,甚至嘲諷。那樣會徹底摧毀孩子信心,抹殺孩子興趣!興趣,有時候,並不是生來具有!
2.你反感孩子沉浸遊戲,同樣也要想到:自己不要沉浸工作,多抽點時間,陪陪孩子,出去玩玩,散散心,順便了解孩子的心態,孩子的學習問題,然後及時處理,及時解決!這樣,孩子學習就會一路暢通,否則問題越攢越多,成為老大難,成為求學路上的老賴。
-
9 # 麥田裡拾麥穗的人
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學習成績優異,所以生活中會想盡各種辦法來幫他提高成績,比如報各種補習班,每天給孩子輔導作業等,但是發現效果並不是很理想。想讓孩子提升學習成績是好事,但也要講究正確的方法,否則可能會有反作用。
面對當前中國的教育環境,家長在孩子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在孩子的學習道路上,家長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要成為孩子的欣賞者。我認為,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不是批評出來的。一個經常批評孩子的家長,一定是不懂教學藝術的家長。每天看到孩子那麼多的優點,家長也感覺愉悅,讓孩子在家長的欣賞中一步一步變得更加自信,學習變得更加快樂。
一個孩子的成長就是不斷犯錯誤並不斷改正錯誤的過程。這個階段,孩子的情緒上波動比較大,是孩子最危險的期間,也是家長最應該注意學會體諒、學會換位思考的時候。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些問題有些錯誤是很正常的,這樣去想就釋然了,孩子也釋然了。這樣讓孩子們學習的道路越走越寬,從而愛上學習,做學習的主人。
-
10 # 知否青年說
部分家長對自己孩子的學習不重視,他們認為那是老師的事情,以為把孩子交給老師自己就沒有責任了,觀念陳舊,只關心孩子的分數高低。有的家長忙於賺錢,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學習也只是喊叫。還有的家長過分溺愛孩子,過分管教,致使孩子對學習數學不感興趣,厭學。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同樣影響著學生的發展,讓家長認識到新理念,打罵時代已經過去,說教也越來越不管用,犧牲點時間對孩子進行各方面的輔導,發現孩子的優點及缺點,從而定下切實可行的目標。還有的家長過分溺愛,沒掌握好教育方式,過分干涉,也不可取。
家長引導孩子的具體方法:
1.孩子表現不自信時,不露聲色地讓他(她)做一下以前做過的題。從愛學的功課入手,有助於攻克不擅長的功課。把所有精力集中到一門功課上,體驗滿分感覺。
3.使用提議式而不是命令式。
4.留意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平時散步、購物、訪友時都可以學到很多知識。
-
11 # 牧野夢語
每個家長都關注自己孩子的學習,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異。要實現這一美好的願望,確實需要家長用心引導。
對孩子學習的引導,常常是孩子上了小學以後,家長才重視。實際上,對孩子學習的引導,應該在三歲前就開始。三歲以前的孩子,會無選擇地接受整個世界。你對孩子的學習引導,也最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對任何一個三歲前的孩子來說,這個時段的學習都會出現奇蹟。如果這個時間段沒有被重視,把問題帶到了幼兒園,解決起來的難度,比3歲以前要大。如果帶到了小學,解決起來會更困難。更不用說到了初中、高中,要想引導學生在學習上取得優秀成績,引導工作會難上加難。
三歲前的孩子,不就是吃好、睡好、玩好就行了嗎?怎麼讓孩子學呢?三歲以前的孩子不要把玩和學對立起來。玩就是學,學就是玩兒。讓孩子感覺不出來是在做遊戲還是在學習。讓孩子感覺到學習就像做遊戲一樣有趣。當然,這種玩兒,不是漫無目的的玩兒。是在科學教育思想指導下,有引導作用的玩兒。正如詹姆士所說:“播種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孩子兩歲時是語言能力發展的敏感期、高峰期。有引導意識的家長,會利用這個敏感期,每天固定時間與孩子之間進行語言的溝通。給孩子講故‘事,讓孩子背詩詞。讓孩子複述繪本中的故事情節。有意識地增加孩子的詞彙量。培養孩子對書籍,對閱讀的興趣。如果有一天沒有陪孩子讀繪本背詩詞,孩子會吵著鬧著讓你陪她,這就達到了孔子所說的,“少若成天性,習慣如自然。”孩子對學習的態度是積極的,情感是愉悅的,動力是發自內心的,這種引導效果,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小學生的學習生活與學前的孩子相比,學前的孩子是遊戲中內含學習。小學是學習為主但還是要有一定分量的遊戲。對小學生的學習引導。要從遊戲的角度入手,消除孩子的抗拒心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指導孩子的學習方法。鼓勵孩子自立、自我、自主安排學習。一定要避免一味的指責或者是包辦代替。
對中學生的學習引導,重點放在四心——自尊心、責任心、自信心、爭勝心的調動上。讓孩子認識到學習不好是一件很丟人的事兒:作為一名學生,他所承擔的責任就是把學習做好:遇到學習上的困難和暫時的挫折,有信心能克服困難,迎頭趕上;無論在生活中或是在學習上,都有超越他人的堅定信念,並有爭先創優的行動。
對孩子學習引導的路很長,而關鍵在於前幾步。但是在引導效果最好的前幾年常常被人們忽視。等到後面出了問題後,不得不費更大的氣力進行引導。這種狀況需要家長、老師、家庭、學校和全社會共同努力,加以轉變。
對於孩子的學習,家長怎樣去引導呢?這應該是很多家長想了解的。對於這個問題,我根據自身從小學到博士的學習經歷,總結以下幾個關鍵點供家長們參考!
1.保持與孩子經常溝通,從溝通中瞭解孩子的在學習方面遇到的問題,這樣你才能有方向的對他(她)開展引導。一定不要盲目的僅僅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指導或者要求孩子應該怎樣做,這樣反而會有相反的效果。
2.參與孩子的學習,儘量做到在孩子學習方面每天都互動。
3.在瞭解孩子遇到的問題後,以建議的方式與孩子分享,在說完自己的想法之後,一定要詢問一下孩子的意見或者他(她)的想法,家長在引導的時候一定不能以命令的方式進行。
4.孩子成績不理想時,很多家長會責罵孩子,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這會導致孩子越來越厭學,越來越不自信,對於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長都會產生負面影響。所以,一定要以鼓勵的方式刺激孩子進步,鄧超主演的《銀河補習班》,其中的教育和引導的方式就是非常值得借鑑的。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案例是挺多的,孩子學習一開始非常不理想,最後考入了非常好的名校,我想這和家長邊引導邊鼓勵是分不開的。
5.記住:在給孩子報補習班的時候,一定不要盲目跟從報班,另外不要報太多。
6.一定要引導孩子學習時候的專心,不能邊學邊玩,學習時間和娛樂時間分開,且都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