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習慣而已,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只是正式場合出現這種情況,就會給人一種非正式場合的感覺了。不過對於常人來說,那有什麼大雅之堂的正式場合呢?非正式場合的親朋好友聚會,閒暇時間的聊天,就沒必要在乎這些小事了。除非兩個本來就有過節的人,看到對方這麼做時,心裡會很在意的。與旁邊的人交頭接耳時,東家長西家短的議論,大都會涉及這些現象的。
回想起來,小時候坐在自家的土坑邊上,有意無意的抖腿,也沒記得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只是覺得雙腳吊在空中,稍微用力往前一伸,返回時鞋後跟與土坑牆的撞擊力的反彈,形成了一種往復迴圈的慣性,依靠這種慣性,不用多大力氣的情況下,可以輕鬆的延續著這麼一種運動,就是覺得一種好玩的感覺。大人們發現時會予以制止的。記得祖母和母親制止時所用的話語,口氣都是一樣的:不要踢了!長大會沒福氣的。那時候是不懂什麼福氣不福氣的。為了不惹大人們生氣,是會立馬停止那樣的運動的。現在想來,那樣的晃動會讓一旁的大人們,眼花繚亂的。大人們規勸的本意,恐怕與福氣不福是沒有多大關糸的吧?
大人們的抖腿又與小孩子的抖法是有很大區別的。坐在沙發凳子上的人們,抖腿時腳是著地的,純粹是一種抖動引起的震顫,敲起二郎腿時,是一隻腳著地的,抖動時周圍的人是可以看得見那種輕微的抖動的。同一沙發旁邊的人也是會感覺到那種抖動的,身體也會引起別人注意不到的微小的抖動的。一旁的別人視角,感覺上都很不舒服的。上不了大雅之堂的說詞,是否是由此引申出來的呢?會不會由於不自信,緊張引起的哆嗦?這麼說來,喜歡抖腿的人們,還是不抖為好的。(圖片來源網路)
個人習慣而已,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只是正式場合出現這種情況,就會給人一種非正式場合的感覺了。不過對於常人來說,那有什麼大雅之堂的正式場合呢?非正式場合的親朋好友聚會,閒暇時間的聊天,就沒必要在乎這些小事了。除非兩個本來就有過節的人,看到對方這麼做時,心裡會很在意的。與旁邊的人交頭接耳時,東家長西家短的議論,大都會涉及這些現象的。
回想起來,小時候坐在自家的土坑邊上,有意無意的抖腿,也沒記得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只是覺得雙腳吊在空中,稍微用力往前一伸,返回時鞋後跟與土坑牆的撞擊力的反彈,形成了一種往復迴圈的慣性,依靠這種慣性,不用多大力氣的情況下,可以輕鬆的延續著這麼一種運動,就是覺得一種好玩的感覺。大人們發現時會予以制止的。記得祖母和母親制止時所用的話語,口氣都是一樣的:不要踢了!長大會沒福氣的。那時候是不懂什麼福氣不福氣的。為了不惹大人們生氣,是會立馬停止那樣的運動的。現在想來,那樣的晃動會讓一旁的大人們,眼花繚亂的。大人們規勸的本意,恐怕與福氣不福是沒有多大關糸的吧?
大人們的抖腿又與小孩子的抖法是有很大區別的。坐在沙發凳子上的人們,抖腿時腳是著地的,純粹是一種抖動引起的震顫,敲起二郎腿時,是一隻腳著地的,抖動時周圍的人是可以看得見那種輕微的抖動的。同一沙發旁邊的人也是會感覺到那種抖動的,身體也會引起別人注意不到的微小的抖動的。一旁的別人視角,感覺上都很不舒服的。上不了大雅之堂的說詞,是否是由此引申出來的呢?會不會由於不自信,緊張引起的哆嗦?這麼說來,喜歡抖腿的人們,還是不抖為好的。(圖片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