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融融118

    古代不是這樣。

    1.古代的酒,度數低。

    古代酒是糧食酒,用谷,大麥,高粱等釀製的,純米酒,度數低,相當於現在的啤酒度數,一般不會超過10℃。而且口感不好,所以需要下酒菜。

    你看《水滸傳》裡的英雄好漢,都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一個個好酒量,顯得特別豪氣。景陽岡上的“三碗不過岡”,武松喝的店家酒,度數可能高點。

    李白愛喝酒是出了名的。他的《示家人》: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雖為李白婦,何異太常妻? 表達出因自己沉溺酒鄉而對妻子的愧疚之情。杜甫寫他: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這裡寫李白能喝一斗酒。他喝了酒才能寫出好詩。

    2.古代的酒,有錢人喝的。

    古代釀酒的原材料都是糧食,大部分的酒精都被消耗了,做酒特別的浪費。所以在當時酒都是給權貴們或有錢人喝的,平常老百姓一般是喝不到的。

    陶淵明歸園田居後,沒有糧食釀酒。所以,只要有人請他喝酒,他一定開懷暢飲,大醉而歸。

    3.古代的女人,喝酒的不多。

    古代普通的女人,一般比較賢淑溫柔,家務繁多,上有老,下有小,基本沒時間喝酒,或者喝不起酒。

    歷史記載,一些女文青愛喝酒。

    宋代的李清照,自己在詞中寫道:“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她喝醉了酒,昏昏沉沉的,把船划進藕花深處……“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香”,丈夫在外,自己獨守空閨,寂寞難耐,只好借酒澆愁了。

    魚玄機,唐代女詩人。她常常借酒消愁:“旦夕醉吟身,相思又此春。雨中寄書使,窗下斷腸人。”她愁思綿長,為了忘卻這愁思,就不分晝夜地喝酒,以酒澆愁……

    所以,古裝電視劇的男女動不動就喝酒,而且還沒菜,古代真不是這樣。這可能是根據劇情的需要,導演安排的吧。

  • 2 # 野史小達人

    其實這種問題主要還是看導演!拍戲之前有沒有備過課,你說你拍一個清朝時期的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那就是真的厲害了,因為哪個時候的制酒技術基本和現在差不多了,大多采用蒸餾。釀酒時又是"掐頭去尾"只要中間那一部分,釀出來的酒最高可以達到50度。所以能大口喝的怕是到了現在那都是大哥。

    但是! 如果再往前那就不怎麼厲害了,像元朝時期雖然也已有了蒸餾技術,但是最高也就20度。宋代就更低上天了也就10度,所以當年武松的三碗不過崗,放到現在可以理解為喝了三碗"菠蘿啤",那他喝的18碗換成今天的白酒也就才6兩左右,所以像筆者這樣的過去都能幹一箱。

    如果再往前,唐朝!就現在而言那就不叫酒了,那時候酒都不是用蒸餾的;而是將醪糟放到水裡煮過之後的醪糟水。又叫濁酒,頂多一度,嗯基本理解為"涼白開"就可以了,而且味道也並不怎麼好。

  • 3 # 極光傳予

    原因有兩點:一是古代酒的度數沒有現在的高,況且喝酒能夠展示灑脫的形象。二是製作電視劇成本有限,弄一桌子菜當道具真心太奢侈。

  • 4 # 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

    肯定不是,古時的酒,有區分的,一種是市井常見的酒,度數不高,常喝的是一種習慣,和現代人喝飲料汽水一樣。另一種是相對高度的,正式宴席上用酒。

  • 5 # 天宇涯

    拍電視劇要經費,碗裡只裝水不要多少經費還容易喝,要真是酒的話拍幾十條都NG的話演員都醉昏了還怎麼拍電視說臺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L的茅臺有收藏價值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