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叔的大叔Lee
-
2 # 流沙愛分享
【我是流沙,職場行動派+務實派。職場生存套路我不是最懂的,但一定是務實的;職場溝通技能不一定是最華麗的,但卻是立竿見影的。職場江湖刀光劍影,我們一起成長】
看到這個問題,覺得很有緣分,我剛好從事相關工作近10年,分享一些我的心得,大約是這麼幾點:
1.對公司企業文化價值觀的精準把握。
一個企業的價值觀核心理念往往取決於創始人的核心價值觀,而創始人是決定戰略方向的關鍵人物。不管你是初入這個公司還是已經工作一段時間,要用所用辦法瞭解這個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可以查閱公司相關的新聞,內刊,參加公司的全員會議,新員工培訓,查詢內部的企業介紹材料,甚至可以透過觀察中高層領導的比較相似的行事風格來判斷。這樣確保你在做戰略研究的方向是和企業一致的。
2.對公司各業務及相互作用高度的熟悉。
戰略的目的是為戰術執行層指明方向,根植於創始人的價值觀,但卻落腳於各個業務部門。因此做戰略研究的大前提要把企業的主營業務,組織結構及各模組作用,相互之間如何發生作用搞清楚。這需要內部做大量的訪談,快速的行業學習,以及良好的溝通能力,確保把每一個環節都摸清楚去,才能發現優勢和問題所在。進行符合實際的戰略研究。
3.保持對同業市場的敏感性。
做戰略研究的目的無非是想讓公司在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因此對同業市場的關注必不可少,甚至要保持異常敏感性。可透過參加行業交流,自媒體學習,閱讀相關書籍,同行活動等方式實現。
4.和公司各管理層的良性互動。這點保證你對公司內部的各資源有更詳細的瞭解,同時管理層對公司動向、市場動向的敏感度也要比你高的多。經常和他們保持交流,能讓戰略研究既有高度,又切合實際。
5.高水平的PPT撰寫和展示能力。
這裡關於如何結構化你的思維和美化PPT不多說。重點想強調即使是戰略也有重點,你腦海裡掌握了大量的資訊,但是不可能全部展示在你的報告裡。所以在開始做研究之前弄清楚每次戰略研究的方向和目的,在這個基礎上去梳理你的架構,整合你獲得的一手二手資訊,寫出方向明確,重點突出的報告。這裡需要你學會一些戰略研究的工具,SWOT呀,波特無力呀,麥肯錫的一些方法論等,可以自行百度。
6.方案的落地和可執行性。很多人覺得戰略規劃很虛,那是因為戰略研究講了方向、概況、問題,可能在最後的指導性措施上給的比較少。那是因為戰略本來就是指明方向,在具體措施上就是要相關的業務部門根據戰略方向制定戰術措施。但是這並不代表方案就沒有改進空間。比如提出的方向除了符合公司文化、考慮公司資源外,還要考慮實施的節奏符合實際。同樣的架構調整,有些公司三四個月就能完成,有些複雜的集團可能要一兩年;再比如再給出幾個備選方向的同時,要有傾向性地選擇其中一個並說明理由,避免聽者迷茫,覺得你在羅列。
總之所謂有價值的報告不僅讓讀者聽者看了點頭稱是,還要對下一步行動有方向。畢竟這是行動指南,而非行業掃描。
回覆列表
其實這是兩個問題。行業研究報告,針對性較強,需立足本行業,結合行業屬性及領域近幾年國內外的相關資料分析制定的行業分析報告;企業內部戰略發展報告,需結合企業性質所屬行業屬性,主營業務等方面進行分析。同時,結合當下政策,國內國際經濟環境及未來國內市場發展趨勢等相關資料,透過有效的資料分析及輿情監測資料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戰略發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