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誰和蒲公英有約定
-
2 # 山神工高
四大名著的創作,有不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三國演義有三國志作為基礎,水滸傳西遊記有說書藝人為基礎。以一己之力創作的曹雪芹,需要融匯三教,貫通百家,還要有深厚的生活積累。這樣才能寫出雅俗共賞的作品。他們成長的教育環境已經不存在。教育徹底世俗化。培養出來的作家只能更俗。還有,古人寫書不為賺錢。
-
3 # 劉聲90883005
巜水滸傳的語言》。
我們細看巜水滸傳》,這是一本描寫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故事。理應它的題材比較粗糙,理應寫不出什麼傳世之作的。如果你仔細地看幾章,便會發現作者真是一個語言大師。武松景陽崗打虎這一節,我在一本語文書上作為課文內容學習的。經行家指點,真正發現了施耐淹的文字功底深厚,在描述打虎過程中一招一式,以及老虎的吼、撲、剪幾招栩栩如生,武松是幾經波折才征服了老虎。
中國的四大名著,尤以《紅樓夢》最博大精深,也是在四大名著中最難啃的骨頭。巜水滸傳》是以英雄形象著稱,大秤稱金大塊吃肉,仗義疏財,拔刀相助的英雄豪傑氣概吸引著眾多人們的眼球。但是有一句誡言,少不可看《水滸傳》。而《三國演義》是一個叱吒風雲的大書,大變革的時代,湧現了很多人物,為後人津津樂道。孔明、曹操,趙雲,呂布、關羽、曹植…因為是引人入勝的小說,真正的權威巜三國志》問津的人較少。四大名著中最受到廣泛關注的是《西遊記》,熟讀之後,人們得出的結論五花八門的,孫悟空一路碰到的妖怪大部分有後臺的,是打不死的,也是不可以打的。西方取經的地方,也不是樂土淨地,辦理事情是要付出小費的,其實觀音大菩薩西土取經是很方便的,孫悟空完全可以一個跟頭到了西天取經,西遊記裡的工作效率太低。
我認為小涗就是取悅別人滿足自己而編造的故事。有人說,現在的人靜不下心來,寫出傳世佳作。我們可以看一下,上下五千年,誕生一部偉大的作品,是要有天時地理人和的諸多綜合因素。
所謂“四大名著”,只是在建國後,出版商們發現這四部書的銷量比較大,才給它們起的這個名字。
不過,在明清時期,倒是由文人們選出來幾組“四大奇書”。經過王世貞,馮夢龍等人的先後甄選,《水滸》、《三國演義》、《西遊記》和《金瓶梅》最終獲得了“四大奇書”的稱號。
後來,大約是乾隆年間,《紅樓夢》問世了,這才把《金瓶梅》這本小黃書給取代了。
在中國古時候,寫小說,甚至是寫詩詞和戲曲,對於文人來說,是屬於不務正業的情況。“學而優則仕”,才是他們的正經事兒。所以,小說這種文學體裁,雖然在明清時期就開始有人寫作了,但是整體的平均水平未必會有多高。
至於現在的文學作品,也很好啊。比如陳忠實,莫言等等作家的作品。只是他們的書要想被稱為“名著”,是要由時間來決定的。
好的文學作品,大多都是由時間選出來的,在當時,它們未必能有多被人們認可。比如寫《唐吉訶德》的塞萬提斯,作品出版後,並沒有改變他乞討的命運。寫出《紅與黑》的司湯達,當時有人甚至不承認他是作家,類似的例子不勝列舉,而且在音樂和繪畫方面也都一樣。
好的作品,大都是超越它所處的時代的,所以現在的作品能否成為“名著”,還是得由時間來選擇。
如果我們能坐上“時光機”,來到幾百年後,焉知不會看到現在的作品呢?那時我們是否會說“嗷,這本書成了名著了,嗯,當年我就看它不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