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音樂先聲

    很多人評價大衛林奇的電影,無非就是一種情況——看不懂。作為一名忠實又業餘的大衛林奇電影迷,單單一部《穆赫蘭道》就看了將近十遍,但是仍然有很多脈絡搞不清楚。但是今天我們避開劇情不談,講講我眼裡的大衛林奇.

    1、主題 《穆赫蘭道》雖然不知所云,但主題卻異常清楚,那就是對理想世界的追求。人都具有兩面性,貝蒂在現實生活中是一個渴望站在表演舞臺上的不得志的小演員,這是他想要極力逃脫的、不願面對的一面,而在夢魘中則轉變成了強大的被他人所依靠的好萊塢演員,而這就是他渴望變成的樣子。因此在審視自己的時候他將自己的兩面性混淆了,把自己的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混為一談並且顛倒,因而產生了影片中的夢魘情形,在審視自我的時候忘記了自我,所以當女主人公從夢裡醒過來的時候自己構建的理想畫面徹底崩塌,從而導致了她的自殺。而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身處在演藝圈的人們,還是做著普通工作的人們,都會有些許的懷才不遇的感受,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這正是《穆赫蘭道》的現實意義。

    2、光怪陸離的影像風格。在畫面上,大衛林奇的影像光怪陸離展現在敢於大膽刻畫人物性、暴力、醜陋的一面,給人以極強的視覺衝擊力。《穆赫蘭道》中貝蒂和麗塔同性的誇張的場面,充滿了罪惡、朦朧、不現實的質感,將張力的性愛場面赤裸的展現在觀眾面前,不斷的挑戰觀眾的極限。然而林奇也因此備受爭議,很多人批判他的電影沒有意義,只是一部低俗的黑色電影,但我認為正是他影像的大膽展現,才會讓影片人物本身更加生動,人物性格更加凸顯。

    3、多樣化的敘事手法。 第一,大衛林奇受弗洛伊德的影響最善於寫夢,喜歡透過人物夢魘的方式來敘事,用以強調精神層面的刻畫和展現。《穆赫蘭道》的前半部分大篇幅都在講述一個噩夢,而夢境這種非主意識流的東西本身就具有模糊混亂的效果,因此詭異的舞臺,神秘的藍盒子和鑰匙,腐朽的屍體等的呢個這些怪異畫面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而這些夢境都沒有被清晰交代,敘事時間被刻意模糊,觀眾以主流意識帶入現實場景,必然會打亂觀眾的思路,因此能夠看出大衛林奇敘事精妙之處

    敘述順序也是大衛林奇敘事上一個突出的特點。首先,正常的敘述順序應該是,人物在現實中發生了什麼事,從了產生了夢境,夢醒又回到現實。而大衛林奇則把整個順序完全顛倒,從總體的角度看,是先講述夢境再回歸現實的,而且具有真實感的夢境,會讓觀眾以主觀視角感受,藉此窺視主人公的內心,從而闡述影片的主旨。同時影片在非常規敘事順序下,還添加了兩重空間交叉敘述的方式,即夢境與現實的交叉,真實與虛偽的交叉,與諾蘭的《盜夢空間》的多重時空不同,《穆赫蘭道》一共在只有兩重空間,卻轉換了將近20次,再加上敘事時間上的模糊,前後內容的巧妙錯位,導致事件的因果和起承轉合不明確,僅用一個神秘的藍色盒子為線索,將原本影片相連的故事情節打亂,拼湊形成了一個新的似真實似虛幻的故事。而《盜夢空間》則僅僅是從一個時空轉入另一個時空,沒有交叉性。

    因此我認為,看林奇式電影的過程中產生不適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在主題精神上貼合人們內心,直戳觀者痛處。而看完電影后,雖然講不出大概的邏輯,但卻能夠有舒爽的感覺,大概是由於觀眾在精神層面產生了共鳴,透過影片慢慢解剖和審視,使我們得到心靈的釋放吧。

  • 2 # 讀者風明

    大衛林奇的《穆赫蘭道》不是很耐看,因為它太像一個謎題,謎底猜破之後,許多原來令人驚奇的地方就不再那麼有意思了(謎題因未知而彰顯魅力)。這部電影就像是一個智力遊戲,從內容到形式都是。其精巧、複雜就像一副精密的拼圖,只要一點細節對不上,整個就散了。所以創作這部作品難度是很大的,一切都要嚴絲合縫,不能有一點隨便的地方。拍這樣的電影,需要有高超的智力,而智力型的電影,往往會因為太過理性而缺少一些感覺、精神上的東西,諾蘭的電影即如此,大衛林奇了不起的一個地方就在於他的作品不但表現出強大、精密的智力,而且具有一種雖然詭異但是可以觸及內心的審美氛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最高處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