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歐堡地產
-
2 # 琥珀想想
說明一點,目前,地鐵外部投資主體是中國鐵建,中國中鐵,中國建築,中國交建,中國電建這些以工程施工為主的中央國有企業,它們佔據了九成的地鐵投資訂單。而它們很難歸為民間資本。
地鐵如果光靠票務收入很難盈利,而中國大部分地鐵在廣告,門面租賃,地產開發等又開發不足,所以虧損是常態和大面積化,僅有北京,上海幾條線路盈利,其它全虧損。所以,一些地方地鐵建設被髮改委叫停,因為要考慮經濟效益和金融風險。
1,目前,地鐵基本採取政府和企業合作的ppp模式進行。這個方式非常受建築類央企歡迎,因為要攬活,這種模式下,可以把投資,設計,施工,材料供應整個鏈條的活全盤接下,而且利潤不低。運營這塊出現的虧損,會有可行性缺口補助的回報機制,說白點,就是地方財政兜底。
2,一些地鐵學習香港地鐵採用‘‘地鐵+物業’’的運營模式,地鐵沿線的一些物業回報給地鐵的運營。像深圳地鐵成為萬科股東,綠地投資南京地鐵均希望由此開拓。
-
3 # BoBoxxx
虧本是回報低於投資
那麼,在地鐵建設大潮中,誰賺誰虧呢?
賺錢:
銀行,按利息收錢;
勘查單位,按量收錢;
設計單位,按圖收錢;
建設單位,按量收錢;
運營單位,按量收錢;
老闆工人,賺大錢和小錢;
虧錢:
政府,短期虧錢,回報週期過長。但地鐵周邊地價增值快,足以彌補。
所以,地鐵是槓桿,以小博大。
基礎建設,既能帶動經濟,又能解決就業,還能解決民生,比直接送錢給窮人帶來的效果明顯多了。但前提是要地價要不斷升值才能良性迴圈,一旦土地價格崩盤,整個體系將崩潰,可能政府就破產了。
-
4 # 始寧郡主
隨著城市化程序加快,中國大城市的交通堵塞問題日趨嚴重。如何化解矛盾,極大多數城市都發展公共交通來解決這個問題。其中地鐵發展是首先,地鐵軌道交通建設成本高,每公里造價3–6億元人民幣。但由於其運量大、速度快、安全、全天候、環保等特點,地方政府還是願意投巨資建設。
從公共服務考慮,地鐵票價普遍較低,一般來說都是虧損執行,那麼如何吸引民間資本進入地鐵建沒和運營呢。
一是補貼政策和回購政策。透過ppp、BT等模式,引進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和投資,政府透過一定年限的運費補貼政策、經營管理權回購操作吸引民間投資。對民間投資而言,現金流強,收益雖不高,但是穩定又保障。
二是綜合經營模式。把地鐵線上的廣告,地面的一部分土地、物業管理等都交給企業,透過綜合開發利用來彌補地鐵自身經營的虧損。尤其是站內,站面的商場和住宅租賃業務效益可觀。
三是票務系統服務開發。結合網際網路發展,將地鐵流量APP對接變現,將公共交通互聯互通,實現利益最大化。
所以民間資本從安全性、穩定性等考慮,還是願意投資地鐵。
回覆列表
如果單獨投資地鐵,回報基本都收不回來,更不用說有收益。那為什麼還有資本願意參與?答案在地產!以香港為例,香港政府授予地鐵投資方一定的沿線地產開發權,在物業開始建設時,投資方按地鐵建成以前的地價水平向政府繳付地款。當地鐵建成後,投資方享受沿線的物業升值這一部分的收益,再去補貼地鐵專案。將地鐵與地產綜合考慮,互補共贏,有效地利用土地資源,也促進地鐵客流效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