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間惆悵客211

    普通民眾已經被“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話洗了腦。我就拿基金這個詞對不懂得人來說感覺就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其實我們迴歸本質來看,這就好比你的鄰居某某說他炒股賺了錢,讓你拿錢給他,他幫你炒炒贏了他拿一半,炒賠了算你的,這看上去有些白痴的說法確實事實般的存在,有些基金打著最近十年年利化率百分之二十幾的口號,第一眼看上去很不錯的樣子,其實平均每年也就百分之二點幾,銀行的定期存款利息都比它高,我們一直在被假象所迷惑。

    投資理財有風險但最大的風險是你的無知,投資理財一定要投資那些自己搞得清楚規律的東西,不要別人說搞這個賺錢搞那個賺錢就跟著投,看緊自己的錢袋子比盲目投資更重要。

  • 2 # 財經螺絲釘

    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可以肯定的說,一定是先有理,後有財。理財的終極目標是為了讓自己的財富不斷增加!

    即使自己再窮,需要靠舉債來度日,也要進行理財規劃。

    因為從本質上說,如何以更低的利率借錢就是在理財,其目的是為了後期可以少支付利息。

    甚至即使你只有100元,你也需要考慮是將其放到銀行卡,還是將其存入餘額寶,雖然二者的利息差距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但這就是一種理財思維!

    不是說等你有100萬,1000萬再去規劃如何配置資產,連100,1000都不會最大化產生收益的人,你如何指望其能更好的配置100萬,1000萬?

    因此,理財不分財的多少,錢財太少沒必要理,那一定是藉口,一定是要有理財的意識。

    每一片沙漠都是由一粒粒沙子組成的,同樣的不要小瞧1分錢的利息,因為再多的財富都是由無數個1分錢組成的!

    請時刻牢記一定是先有離,後有財!

  • 3 # 財經札記

    理財,理在錢,財在後。這個詞是個動詞,偏向理,但是沒有財,你理個什麼玩意?

    所以,正解就是:先有理財思想,在思想的驅動下獲得財,再利用獲取到的財進行理財。

    我把理財通俗一點理解就是:

    先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一隻雞,然後並不是向窮人懶漢思維一樣將雞殺了燉一鍋鮮美的雞湯,然後繼續熬苦日子,守株待兔,期待著哪一天能再意外獲得一隻雞。

    有理財思維的人是:養好這隻雞,慢慢的等這隻雞下蛋,積累到一定的雞蛋後,將雞蛋賣掉再買一隻雞,這時候就變成兩隻雞下蛋,這樣無限的經營下去,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擁有了一個養雞場。等到這個時候,什麼時候想吃雞還是雞蛋,對於你來說都是常態化的事情。

    這個案例放到現實生活中就是個人對於財富的處置方式。

    當你手中有1萬塊錢時,你是考慮除去旅遊一把享受下,還是購置一套讓人羨慕的行頭,在眾人面前出出風頭,無論怎樣,換取的只是一時的心理上或者是肉體上的享受,但是這種享受只是短暫的。

    理財思維是分三部分:先掙錢——存住錢——錢生錢。

    理財最先改變的不是你財富的多少,而是你思維的改變。

    他會讓你在生活和工作中充滿目標感,心態更加積極,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等著天上掉餡餅。

    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理財是現有理財的思想,有了財富之後,再進行理財行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大年初一一定要穿新衣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