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闊雜談
-
2 # 我愛祖國的碧水藍天
隆裕喜歡讀書,尤其是世界各國曆史。
辛亥之後,隆裕太后召集慶親王奕劻、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和國務大臣共商國事。她最後表態說:
你們都說沒有主意,要問你們,我全交與你們辦,你們辦得好,我自然感激,即使辦不好,我亦不怨你們。皇上現在年紀小,將來大了也必不怨你們,都是我的主意。這並不是說我家裡的事,只要天下平安就好,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清帝遜位詔書》最終呈獻給隆裕太后,隆裕太后閱未終篇已淚流面滿,袁世凱等人跟著哭啼,隨後隆裕交給軍機大臣世續,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軍諮大臣徐世昌蓋用御,清朝結束
可能隆裕太后常為失國無奈而悲慼,也為溥儀的成長而擔心,這份負荷是如此之重,僅僅一年就一病不起,最終撒手人寰。
民國政府給予隆裕太后的葬禮規格之高,規模之大,參與人數之多,舉世罕見。1913年2月22日,隆裕因病去世,年僅46歲。隆裕去世當天,民國政府下令全國下半旗致哀三日,這項待遇真是史無前例。
除了降半旗外,民國政府還下令,“茲逢大清隆裕皇太后之喪,議定各官署一律下半旗二十七日,左腕圍黑紗。自二月二十二日始,至三月二十日止,以誌哀悼,”
隆裕入殮後,梓宮從長春宮抬出吉祥門,由景運門進錫慶門、皇極門、寧壽門、至皇極殿停靈。而祭堂則設在了太和殿內,正門處還掛了“女中堯舜”的大匾。
黃興表示:辛亥革命爆發後不到三個月就實現了南北統一,“全賴隆裕皇后、皇帝及諸親貴以國家為前提,不以皇位為私產,遠追堯舜揖讓之盛心,遂使全國早日統一,以與法、美共和相比並。”
僅憑這一點,清朝皇室和隆裕太后是值得後人的尊敬。
孫中山也表示,“孝定景皇后讓出政權,以免生民糜爛,實為女中堯舜,民國有優待條件之酬報,永遠履行,與民國相終始。
”隆裕太后死後,遜位皇帝溥儀為其上諡號為“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
-
3 # 蕭郎讀天下
從標題中的“暴亡”來看,隆裕是死於非命,但並非如此,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隆裕是光緒帝的皇后,同時也是慈禧弟弟的女兒,光緒帝呢,又是慈禧親妹妹的兒子,所以說,隆裕和光緒是屬於近親結婚。
隆裕嫁給光緒是慈禧欽點的,1889年完婚,完婚之後,光緒並不寵愛她,而是寵愛珍妃,後來珍妃被慈禧推入井中而死,但隆裕依舊不怎麼得寵。
1908年,光緒、慈禧先後去世,僅相隔一天,在光緒駕崩後,慈禧便下詔讓溥儀繼位。溥儀繼位後,隆裕便被尊為了皇太后。
當然輔政這種事不可能只有隆裕一人,還有一個人就是溥儀的生父載灃。載灃的勢力遠比隆裕的大,所以很多事情都是載灃在作主,隆裕很少干涉。但她畢竟是太后,所以也是操了不少心,可即便如此,也是有心無力。
1912年,溥儀退位,隆裕淚如雨下,整個人都崩潰了,每日鬱鬱寡歡,久積成疾,最終染病。1913年時,隆裕過壽,來的僅有幾人,看到此景,隆裕感嘆往昔,悲痛不已,直接大病,不久後便病逝了。
由此看來,隆裕並不是“暴亡”,而是因為勞累悲痛久積成疾的重病而死。
-
4 # 歷史課課代表
在封建王朝,很多後宮嬪妃雖然位份很高,她們看起來很多風光,但是她們的生活究竟如何只有自己知道。在歷史上有很多看似榮耀但是生活鬱悶的嬪妃,有的後宮女子就算當上了太后也是一樣憋屈,就比如隆裕。對於大清來說,1912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因為這一年大清宣佈皇帝退位了,第二年隆裕就過世了,而是據說是暴亡,那麼隆裕為何會在皇帝退位的第二年就過世了呢?
其實隆裕太后的一生非常的可悲,她和很多出身高貴的女子一樣,因為有著顯赫的家世而被選入宮廷,她們入宮之後自然可以得到很好的位份,但是能不能受到皇帝的寵愛就要看自己的造化了,而隆裕就是一個可憐人。隆裕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因為有這一層親戚關係,所以慈禧太后才會執意讓她入宮,這樣就可以多一個眼線,也可以掌握光緒皇帝的生活和行蹤。隆裕在入宮時只有二十歲,她一入宮就成為了皇后,雖然身份高貴,可是光緒皇帝根本就不喜歡她,所以在光緒在世的時候隆裕的日子不好過。她夾在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中間,慈禧讓她儘量去討好皇帝,可是光緒卻一直對她冷眼相待,所以隆裕這個皇后很難當,也沒有機會給光緒皇帝生孩子。
在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繼離世後,大清這個爛攤子就落在了隆裕太后的肩上。雖然隆裕太后和慈禧不同,但是她沒有什麼政治野心和見地,可是她還是要盡心輔佐年幼的溥儀,雖然有攝政王,可是後來攝政王被袁世凱給擠走了,當時隆裕太后沒有可依靠的人,處境非常的艱難。與此同時,大清正在走下坡路,而且還要受到列強的威脅,所以對於隆裕太后來說,當時她已經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在1912年,隆裕太后宣佈了皇帝退位,也表示封建王朝徹底終結。這一次隆裕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因為大清是在她手中葬送的。
在宣佈皇帝退位之後,當時皇宮就迅速變得淒涼起來,本來春節過後就是隆裕的生日,每逢這個日子會有很多王孫貴族進宮來慶賀,但是這一年卻非常冷清,隆裕太后看到這樣的情況心中是非常悲涼的,加上經年累月的心理壓力,讓隆裕一病不起,在1913年時因病離世。
-
5 # 我家的貓叫皮蛋
隆裕是大清的末代太后,按照史料記載她的身體一直不錯,但是在退位讓國後的第二年就死去了,年不過46歲,所以對於隆裕太后之死,還是有一定爭議的。
一、隆裕其人
隆裕是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名靜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統葉赫那拉·桂祥之女,是光緒的表姐。
隆裕的長相很不出眾,甚至可以說是醜,但是她是慈禧的內侄女,慈禧也希望自家人去當皇后,在當時表姐和表弟結婚又是可以的,所以光緒十四年(1888年)隆裕被慈禧太后欽點與光緒帝成婚。
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1889年2月26日)在這個欽天監選好的黃道吉日,隆裕正式嫁給了光緒,成了皇后。
但是光緒對這個包辦婚姻很不滿意,光緒帝只寵幸珍妃,和隆裕之間感情很不好。而慈禧太后之所以會挑選她為光緒帝之皇后,也是希望由自己的親侄女來監視光緒帝的一舉一動,因此光緒帝對她多有所防備。她姿色並不出眾,且性格柔懦,身為皇后既不得寵,在宮中也得不到慈禧太后的歡心,平日與諸命婦王妃見面時也不太有威信。
總的來說隆裕關鍵還是長相問題,要是個大美女,不信光緒不寵愛。
二、垂簾聽政的隆裕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帝在南海瀛臺涵元殿駕崩,依慈禧太后遺命由宣統帝即位。
宣統帝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溥儀,他是道光帝旻寧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長子,宣統帝登位時年僅三歲,因此由太后撫養宣統帝。同時隆裕太后也實行垂簾聽政,和攝政王載灃(宣統帝生父,光緒帝之胞弟) 共同主掌風雨飄搖的清王朝。
隆裕不善交際,能力也一般,雖然垂簾聽政,但是權勢明顯不如當年的慈禧,朝政主要被攝政王載灃把持,兩人也時有矛盾。不過隆裕性格懦弱,在和載灃的爭鬥中落於下風,所謂垂簾聽政都是一句空話。
三、退位讓國及死因之謎
宣統三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12月6日,載灃奉隆裕太后懿旨辭去監國攝政王的職位,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成為即將終結的大清王朝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和終極責任人。
此時大清覆亡已經不可挽回,12月28日,全國各地要求清帝遜位的呼聲越來越高,隆裕太后召集慶親王奕劻、袁世凱等王公貴族和國務大臣共商國事。她最後表態說:“頃見慶王等,他們都說沒有主意,要問你們,我全交與你們辦,你們辦得好,我自然感激,即使辦不好,我亦不怨你們。皇上現在年紀小,將來大了也必不怨你們,都是我的主意。”說到這裡她放聲大哭,袁世凱等王公大臣也一同大哭。哭過之後,隆裕太后進一步表示:“我並不是說我家裡的事,只要天下平安就好。”清帝遜位的大政方針,至此已經初步確定。
民國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宮之一的長春宮病逝,享年46歲。
隆裕在下詔遜位後不過一年多就去世了,年齡也不大,所以一直有陰謀論,說隆裕是被毒死的,實際上隆裕應該是病死的,原因有三:
原因一:史載隆裕下詔遜位後,心中難以釋懷,鬱鬱寡歡,終至染病。這個是很有道理的,畢竟是在隆裕手中頒佈的下詔遜位書,這口氣隆裕肯定是咽不下去的,古往今來氣死的人也是不是的。
原因二:隆裕去世後,時任民國總統的袁世凱隨即下令全國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員穿孝二十七日。參議院除下半旗外,於2月26日休會一天。2月28日為祭奠之期。不唯如此,袁世凱還親自臂戴黑紗,舉哀致祭。當時的軍政要員紛紛致電名義尚存的清室,對隆裕的病逝表示哀悼。從當時政要們的表現看,對隆裕也很尊敬,毒死說很難成了。
原因三:北洋民國時代對前朝勳貴都沒有搞過殺戮,即使是馮玉祥也只是將溥儀一干人驅趕也未加害,所以性格懦弱的老實人隆裕也不會有人會去加害的。
隆裕是病死的應該異議不大。
-
6 # 冰哥聊史論古今
在滿清滅亡的時候,當時朝廷真正的最高人物是隆裕太后,隆裕太后是光緒皇帝的皇后。因為光緒皇帝沒有兒子,所以過繼了醇親王載沛的兒子溥儀為新的皇帝,而隆裕太后垂簾聽政主持大局。
-
7 # 史不知味
隆裕並非暴亡,畢竟“暴亡”二字背後總會給人以一種陰謀論的感覺,但是隆裕並非死於陰謀。
不過,隆裕死亡的時間確實有點耐人尋味,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溥儀於1912年2月12日宣佈退位,她則在1913年2月22日病逝。
當時距離溥儀退位和清朝滅亡,僅僅過了一年零10天。
當時距離隆裕的生日,僅僅過去了19天。
這幾個湊巧又耐人尋味的時間點湊到一起之後,便引發了陰謀論,但只要稍微想一想便能夠知道隆裕之死的背後,並沒有陰謀。
當時的隆裕一無政治智慧和政治手段,二無政治權力,除了對宮中那幾個太妃或許是個威脅和絆腳石之外,幾乎對誰都沒有威脅。
她活著,對北洋政府、革命黨沒有一點威脅。
她死了,對北洋政府、革命黨也沒有一點好處。
所以,不論是北洋政府也好,或是革命黨也罷,沒有誰會為了一個無權無勢的隆裕興師動眾地弄一出所謂的陰謀。
隆裕之所以會死在1913年,應該說是身體疾病和心理疾病雙重打擊之下的一個必然結果。
我們先從隆裕嫁給光緒,也就是她入宮的時候開始說起。
隆裕的身份並不簡單,她出身於葉赫那拉氏,她的姑姑是慈禧太后,這也是她能夠成為光緒的皇后的原因。
倘若沒有這個出身,也沒有這層身份的話,以隆裕的容貌應該說幾乎沒有成為光緒的皇后的可能性。
慈禧之所以讓她嫁給光緒,也是為了在光緒身邊安插一個耳目,這一點註定她不可能會得到光緒的寵愛。
隆裕入宮的前一個月,紫禁城太和殿太和門突然失火被燒燬了,這是她作為皇后嫁入皇宮所必須經過的一扇門。
什麼時候燒起來不行,偏偏要在她嫁入皇宮的當口燒起來,這豈不是在說她是一個不祥的女人?
至少放在那個時代,人們絕對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她很不祥,這是光緒不會對她有好感的又一個原因。
隆裕既然得不到光緒的寵愛,那麼能否得到姑姑慈禧的關係呢?實際上,慈禧也沒多少功夫關心她。
慈禧讓她入宮是打著讓她給自己充當監視光緒一舉一動的耳目的主意,可是隆裕卻沒有起到這個作用。
因為隆裕太過軟弱,又生性孤僻,想讓她監視光緒的一舉一動?這太難了。
慈禧是個功利主義者,既然隆裕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那麼她也就懶得再去親近和關心隆裕了。
不論怎麼說,隆裕也是個皇后,至少她在皇宮裡的生活肯定能夠錦衣玉食,所以慈禧並不用過多擔心。
更何況等將來慈禧一死,隆裕當了太后,身份會變得更加尊貴,到了那時候能不能愛怎樣就怎樣,那隻能看隆裕自己的能力了。
所以說,隆裕自從入宮之後一直過得很不開心,然後又感到寂寞孤獨了,那怎麼辦呢?除了繼續有事沒事嗑瓜子之外,那就抽抽鴉片煙好了。
鴉片煙抽多了會怎樣?她會變得更難看,然後就會越感到孤獨,再然後就越依賴鴉片煙,最終身體就會一步步垮掉。
1908年11月14日,隆裕迎來了人生中第一次致命的打擊——她的丈夫,光緒皇帝在這一天死去了。
光緒帝一死,雖說慈禧將溥儀過繼給了光緒,但是在只有慈禧、沒有光緒的情況下,那隆裕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甚至於是多餘的人。
當時隆裕在心理和精神上所遭到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好在這個打擊還沒有過去,她的姑姑慈禧也在光緒死後的第二天死了。
她是該笑,還是該哭?
隆裕應該是哭笑不得,哪裡笑得出來呀,光緒和慈禧先後死去,她立馬成了皇太后,溥儀才3歲,她該拿清朝怎麼辦?
她不知道,那就讓攝政王載灃看著辦好了,所以她還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除了身份尊貴之外,貌似確實沒什麼存在的必要。
這得多悲哀呀!
1911年底,隆裕迎來了她人生中第二次致命的打擊——辛亥革命爆發了。
當時載灃引咎辭職,隆裕原本認為袁世凱可信,所以也小有野心地出來主持局面,誰知道卻被耍得團團轉。
袁世凱告訴她清朝沒救了,要玩完了,趕緊早做打算,是要優待條件,還是什麼也不要,給清朝陪葬?
隆裕一聽,又急又怕,哭得淚水嘩啦啦地流。
清朝要沒了,她該何去何從?
她當時才43歲,小皇帝也才6歲不到,真的要給清朝陪葬?算了,孩子是無辜的,要個優待條件罷!
於是,隆裕作主以溥儀的名義給溥儀頒佈了退位詔書,兒呀,這天下咱不坐了,哀家實在守不住呀!
這麼一來,溥儀退位,清朝滅亡,隆裕成了清朝的罪人,雖然她死後有人將她稱為“女中堯舜”。
這時候的隆裕陷入了深深的自責當中,再加上一直以來的孤獨和壓抑,心理不出問題那才怪了!
極度抑鬱的心理造成了她的心理疾病,長年吸食鴉片造成了她的身體疾病。
當心理疾病加重了身體疾病,再和身體疾病一同壓到隆裕的身上的時候,隆裕的身體不出所料地被壓垮了。
沒了精氣神,身體一垮,人也就去了。
-
8 # 叨說歷史
隆裕太后,1913年在長春宮去世,享年45歲。按道理來講,隆裕正值中盛年,身為太后,生活條件優裕,又沒有什麼大病,怎麼會突然暴亡呢,有這種想法的只能說明你沒有深入瞭解隆裕太后的生前的事情。
首先我們來排除隆裕太后死於人為的因素。隆裕死於1913年,距離隆裕頒佈《清帝遜位詔書》,才僅僅過去了一年的時間。是不是像民間傳說的猜測,有什麼陰謀呢?
但是我們來分析一下當時的情況,雖然有很多人對清廷仍心存幻想,但在國內“共和”已成定局的情況下。隆裕是死是活,已經根本不重要了,根本改變不了當時局勢的發展。如果袁世凱真要徹底扼殺清廷死灰復燃的希望,應該做的是把退位的小皇帝溥儀解決,而並不是隆裕。
我們來看隆裕太后的一生主要三個階段,就會明白隆裕太后突然死亡的根本因素:
一、初期多年心中鬱結,不受光緒和慈禧待見隆裕太后本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二十歲被慈禧太后選中,成為了大清帝國的皇后。她能夠嫁給光緒皇帝,原本就是帶有政治目的。慈禧太后的目的:把自己的親侄女安插在皇帝身邊,就可以牢牢地對皇帝進行監視。
光緒皇帝對帶了政治目的這個皇后很反感,原因很簡單:裕隆不是他的菜,他只喜歡珍妃。光緒皇帝對這位皇后冷漠無視,她根本就沒有機會接觸到光緒。嫁給皇上二十餘年,未曾留下一個子嗣,
如此一來,慈禧太后交給她的任務,也就無從完成;完不成任務,慈禧太后自然也不會待見她。作為了政治工具人的隆裕皇后。兩邊都不討好,多年心中鬱結從這裡開始,一直都在皇上和太后的陰影壓迫下渡過。
二、隆裕開始掌權,毫無主見,聽任他人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僅隔一天相繼去世了,這對於隆裕無疑是天大的好訊息。
按慈禧的生前安排,醇親王載灃3歲的兒子溥儀,被過繼給無子的光緒,繼承了帝位,隆裕則被尊為皇太后。由於溥儀年幼,慈禧規定載灃擔任攝政大臣輔佐溥儀,在處理重要的事情需要參考隆裕的意見,其實是為了牽制載灃的權利。
但是隆裕,既沒有政治親信,又沒有前朝的政治根基,面對載灃的專權,對隆裕只能一再退讓,她只能一心一意的撫養溥儀,保住自己的皇太后之位。
武昌起義爆發。載灃眼見大勢已去,怕背鍋,辭去了監國攝政王的職位。這時軍政大權重新回到了隆裕手中,她成為了大清王朝的最高決策者。
但是面對勢如破竹的革命軍,完全沒有辦法的隆裕。這時袁世凱的北洋新軍在與革命軍作戰的過程中,幾次報捷。認為袁世凱才是拯救清王朝的末世英雄,隆裕希望寄託在袁世凱身上。
但她萬萬沒想到,袁世凱是個私慾極強,毫無忠誠可言的投機分子。袁世凱背地裡卻為了撈到實惠和革命軍多次談判,最終以只要他能讓清王朝退位下詔,便許他國民大總統職位的條件談妥。
三、下詔遜位,大清亡於她之手,抑鬱而終想著隆裕和溥儀這對孤兒寡母,真不值得動用武力。連蒙帶騙最後逼著隆裕宣告了《退位詔書》。1912年2月22日,隆裕雖宣讀了《退位詔書》,但她並不以為亡了國。
宣讀詔書的次日,她依舊穿戴周整,帶著溥儀坐在養心殿上,等待眾臣覲見。然而,卻不見一個人來。她覺得這情形不對呀,於是問太監,怎麼了?今天都不用上朝嗎?太監說,袁大人說了,以後就不用上朝了。
隆裕突然意識到,邊流邊喃喃說道,大清國難道是亡於我之手? 反對退位的皇親貴族,天天找說理,罵她昏庸和愚蠢。隆裕不堪其擾,只得閉門不見。但是自覺是清王朝的罪人,天天鬱鬱寡歡,漸漸積鬱成疾。雖經太醫診療,但時好時壞,不能根治。
次年正月初十,是隆裕45歲的生辰。唯有袁世凱派了個手下前來祝賀。結果那個手下不行跪拜之禮,只以外國使節的禮儀對她。此情此景,想起往常王公大臣早就擠擠一堂,讓隆裕再次悲從心頭起,不久便病倒了。無半分氣力的隆裕太后,硬撐半月有餘,最後撒手人寰。
總之,隆裕太后為何會在1913年暴亡,根本原因在於心中多年鬱結,從初期慈禧和光緒都不待見她,到後面為政遭遇多方掣肘,最後下詔遜位這導火索,讓隆裕覺得大清亡於自己之手,加上45歲生辰情景,最後抑鬱而死。
-
9 # 莫地方
隆裕太后,慈禧的侄女,大清王朝的終結者,她在1912年2月12日,代替年幼的溥儀頒發了退位詔書,隆裕太后的這一次決定代表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的結束,同時也代表大清王朝的滅亡。
隆裕太后作為慈禧太后的侄女,有幸成為了光緒皇帝皇后,光緒皇帝原本跟慈禧太后就有一定間隙,光緒認為隆裕是慈禧安排他身邊的一個耳目,光緒雖然和隆裕有夫妻之實,無夫妻之名。
隆裕知道慈禧不喜歡她,他也很小心,就怕走錯一步,引起滿盤皆輸的局面,他知道光緒肯定是不會幫助她的,能幫助她的只有自己,他必須小心謹慎,這樣才可以保住自己的安全,她對慈禧謹慎小心,對光緒也不管不問,她只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隆裕原本就是個比較悲劇的人物,她無論在後宮還是朝中都沒有什麼親信,也沒有任何根基,她只是有太后知名,真正有權利的只有載灃,隆裕為了自保只能對載灃進行退讓,一方面是為了皇太后之位,還有就是他希望可以好好撫養溥儀。
隆裕太后雖然作為大清帝國最有權勢的女人,可是誰都知道她只是個擺設,袁世凱就是利用了隆裕太后沒任何權勢在加上愚昧,最終騙取了《退位詔書》,隆裕太后知道自己是大清王朝的罪人,她退位後誰也不見,她知道自己對不起大清王朝,她是大清王朝的罪人,導致他鬱鬱寡歡,越來越痛苦,最終導致了身體越來越差,最終太醫救治無效後病逝。
-
10 # 小太陽D
說暴亡的話,可能並不太準確,抑鬱之死也許更為恰當吧。
隆裕太后的一生,其實幾乎都是在鬱鬱寡歡,甚至是悲慘中度過的。她的本名叫做葉赫那拉·靜芬。至於她為何會在年僅46歲就身亡呢?我們一起來走近她的一生了解一下吧。
嫁過去的隆裕太后並沒有得到嚮往的生活,因為光緒並不喜歡這門親事,從來也不跟靜芬親近,之後甚至因為光緒和慈禧鬧矛盾而將氣憤都發洩到了她的身上,因此自從嫁到皇宮之後,靜芬就沒有開心的笑過。整日的陪伴在慈禧身邊,謹言慎行,一點多餘的動作都沒有,完全不是一個二十歲剛出頭的少女應該享受的生活。
戊戌政變發生之後,光緒被軟禁在中南海,作為妻子的靜芬想的是,希望憑藉自己的安慰能夠讓光緒開心一些,幫助他分擔痛苦,於是就搬進了中南海和光緒作伴。令她沒想到的是,好心搬進來得到的不是感謝和愛護,確實抑鬱好久的光緒的拳腳相加,甚至還會抓著她的頭往牆上撞,十分害怕的靜芬只好搬到另一個院子住下。
^上圖為載灃
光緒死後,靜芬也成為了太后,本來以為生命中的枷鎖消失,自己可以恢復一些原本該由的生活和權力,但是沒想到慈禧緊接著就封了攝政王載灃,把靜芬當做空氣一樣,多年的隱忍和委屈在慈禧去世之後爆發了出來。
^宣統退位詔書
宣統三年,起義爆發,在袁世凱的壓力之下,載灃自願退位,不在擔當攝政王,隆裕太后靜芬也非常高興的答應他了,沒想到還沒等到自己放手去做一些事情,就又被迫簽下《退位詔書》,簽完之後,也表示著大清在她手中葬送了。
自此之後,整日鬱鬱寡歡,以淚洗面,民國成立之後,隆裕太后也帶著年少的溥儀過上了關起大門不問時事的生活,儘管如此,在宮中的生活也不好過,因為她親手簽訂了《退位詔書》,甚至連公宮中的太監宮女,都對他甩臉子。
十八天後,躺在床上的隆裕太后,努力的睜開眼睛,對年紀尚在7歲,在一旁玩耍的溥儀說“孩子,你生在帝王之家,但是還沒有懂事就已經亡國了,現在媽媽也要死了,你卻也茫然不知何意,如今已經到了我離開你的時候了,今後的路只能靠你自己走了。”
說完,隆裕太后垂下了無力的手掌,閉上了早已哭腫的雙眼,永遠的離開了人世間。之後,溥儀尊隆裕太后的諡號“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
結語隆裕太后,葉赫那拉·靜芬的一生,真的是悲苦的一生,因此在1913年,鬱鬱寡歡,沉悶去世。可悲可嘆。
回覆列表
隆裕,葉赫那拉·靜芬,小名喜子。是悲劇式的人物。因為特殊的身份,慈禧是她的親姑姑,據說從小慈禧就告訴她的弟弟桂祥喜子不要嫁給別人。後來在慈禧的一手安排下,隆裕和光緒成婚,而光緒也不是外人,是她另一個姑姑也就是慈禧妹妹的兒子,隆裕和光緒是親表姐弟。
但是這門親上加親的婚姻並不幸福,隆裕的長相併不漂亮,面板不好,痘痕斑斑。光緒寵愛的是珍妃。後來珍妃被慈禧沉井。
光緒死後,慈禧安排的是溥儀接任皇位,隆裕垂簾聽政。她顯然沒有她姑媽慈禧那等手腕和野心。辛亥革命爆發後,她很快就接受了清帝退位的條件,頒下《清帝退位詔書》,所以隆裕是清帝退位的最高決策者。
因為隆裕並沒有進行頑固的抵抗,使得推翻清朝的代價沒有那麼慘烈,因此隆裕得到袁世凱和孫中山等人的高度評價,“德至功高,女中堯舜”。
隆裕在清帝退位第二年就去世了,其實也很正常。第一,她這一輩子都是鬱鬱寡歡,悲劇的人生,不可能長壽。第二,畢竟清朝是由她親手終結的,自責,悲傷的等情緒難以避免,另外清朝的遺老遺少的辱罵責備她也得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