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費玉山

    弱冠翩翩美少年,

    知書達禮孝親前。

    懸樑刺股燭光伴,

    金榜題名展笑顏。

  • 2 # 吳鉤001

    偉大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璀璨而豐富,多彩又炫目。

    她不僅有使多少文人墨客陶醉的唐宋詩文,漢賦楚辭,就連人們各年齡段的稱謂,也富有詩意,別具情致。

    男女幼童,從出生到十二,三歲,稱為襁褓,孩提,垂髫,總角。

    男孩從十三到二十歲,又稱作舞象,束髮,弱冠。

    女孩從十三到十八歲出閣前又稱為舞勺,豆蔻,及荓,待宇。

    成年以後,又各有稱謂。

    三十歲一一而立之年。

    四十歲一一不惑之年。

    五十歲一一天命之年。

    六十歲一一花甲之年。

    七十歲一一古稀之年。

    八十歲一一皓首之年。

    九十歲一一黃髮之年。

    一百歲一一期頤之年。

    人們把青春少女的年齡稱為芳齡,對青春少男的年齡應該稱為束髮或弱冠吧。

  • 3 # 宛如清揚

      年齡這個事情呢,無論古今人們都比較講究,放現在,你隨便問人“芳齡”,不一定會說,放古代,那更是不能張口就來,尤其是女子,生辰八字是和名節一樣重要的東西了,包括閨名之類的,在理學昌盛的時候,可不敢亂問亂說。

      當然了,既然生而為人,總有個年齡,也總有個親疏,陌生人不得問,比較相熟問一問也不是什麼大事,年輕女子可以問芳齡,年輕男子的年齡怎麼說呢?

      一般來說,初次見面,可以問“春秋幾何?”——可以在初步判斷兩人基本同齡時用,如果自覺眼力不是很好,或者要保險起見,用“貴庚”比較合適。這個詞是比較文雅的,貴字一字,體現出對對方的尊敬,而庚則是對年齡的提問,這個詞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大家通用,比提問者大或者小是男是女,都可以當作是尊敬,相當安全。

      比如明無名氏的《鳴鳳記》裡就有:請問鄒兄貴庚?(此前可搭兄臺貴姓?)回答:學生二十有三;

      比如《碾玉觀音》:虞侯又問:小娘子貴庚?待詔應道:一十八歲。

      再如柔石在《二月》裡,問蕭先生,“今年的貴庚呢?”

      以上,都是合適的參考。

      咱們碰上年紀很大的,也可以用“高壽”——長壽是好事,在平均年齡不過半百的時代這麼問人家,估計還挺有成就感的。當然了,碰上個青春年少的,你問人高壽,牙不知道能保得保不住。

    附上部分相應的年齡稱謂:

      0至1歲孩提襁褓2至3歲孩提或提孩7歲至8歲垂髫總角或童齔9歲九齡10歲黃口(10歲以下可以通稱)也可稱幼學之年;

      女 12歲金釵之年,13歲豆蔻之年,14二七之年,15及笄之年,16破瓜年華,碧玉年,18歲二九之年,20桃李年華,24花信年華,30徐娘半老……

      男 13至15歲男舞勺之年15左右也可稱束髮,成童,15至20舞象之年,20弱冠七尺什麼的都有,至於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等,大家都非常清楚了,不多說了……

  • 4 # 巧巧207663997

    古代妙齡少女:請問姑娘芳齡,〈今年多大了〉,回答:小女子今年年芳十八,尚末許有婆家,⋯⋯⋯。請問小子:今年貴庚,〈今年多大了〉,回答:剛滿二八,尚末婚配。⋯⋯⋯。問到年齡大老者。老人家今年高壽。老人回答:八十有三。啊啊!好福氣,好福氣。〈二人對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才能把賭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