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腦梗昏迷,送到急救中心,下胃管後,會有個用聽診器聽注射器打氣的動作,我母親被連續打了4注射器的空氣進胃裡,就是要給4個實習的醫生增加臨床經驗,但是這樣病人會不會難受?有沒有考慮過在旁邊陪護的家人的感受?
-
1 # 普外科王主任
-
2 # 一個小醫生的科普
首先恭喜你選擇了一個好醫院
一般來說有臨床帶教的醫院肯定都是當地比較有名的公立醫院,也是大學的附屬醫院,這種醫院一般都是當地的龍頭醫院。
所以你選擇這個醫院肯定沒有錯,這個醫院肯定也對的起你的選擇。
教學醫院肯定是個好醫院。
你這種情況病人肯定不會難受根據你的描述你母親是腦梗昏迷,然後下胃管,在這種情況下,你母親肯定是不難受的,因為她已經昏迷了,對於外界的事物基本已經沒有感知了,因此肯定不知道難不難受。
還需要知道的就是這種操作對你母親無害,其實下胃管後給胃打空氣是為了驗證胃管在胃裡,因為會有一個氣過水聲。
而胃裡打氣其實就是喝可樂是一樣的,這個氣體很快就會排出的,因此對你母親無害。
希望你可以支援教學工作個人認為社會應該支援三甲醫院的教學工作,因為現在的醫學生就是未來的醫生。
有可能未來當你躺在病床上的時候,就是現在這群醫學生在幫你看病,因此你肯定希望他們的技術可以好一點。
而對於醫學來說臨床經驗是很重要的,只有不斷的積累臨床經驗才能成為一個好醫生。
因此我們希望所有在教學醫院的病人,可以支援我們的教學行動,這是在培養未來的醫生。
他們的水平高低直接決定病人的安危。
我們希望他們可以得到最好的臨床機會,也希望病人以及家屬支援。
-
3 # 全科園醫生
首先您母親做的這個下胃管操作,用注射器往裡面打氣是要 聽聽胃管是不是真插到了胃裡,還是誤插到了氣管裡,往裡面打氣並不會有多不舒服,更不會帶來傷害。正因為如此,可能醫生沒能向您做好解釋工作。
我很能理解您當時的想法,您的母親病情危重,而你焦急萬分,但是您的主治醫生不能驚慌失措,得先做好您母親的診療工作,另外,還得給他的學生做好臨床教學工作,這兩者是並不衝突的,如果有衝突,您的主治醫生也就不會那樣做,我所見過的醫生都是以病人安全為第一位的。
作為病人或其家屬,也是可以拒絕這種帶教方式的,但是,您想想,如果每一個病人都拒絕實習生操作,那麼,未來還會有醫術高超的醫生嗎?
一個好的醫生,不僅要有紮實的理論知識,還要有熟練的動手操作能力。醫學本科為什麼是5年,其中有將近一年半的時間是用來見習、實習的,見習、實習的時候,就是要跟著帶教老師,走到病人身邊,親手參與實踐操作。
臨床臨床,就是得走到病床邊,親手操作,一點一滴才能熟能生巧,得心應手。
再牛的專家也是從實習生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多給實習醫生、護士一些機會,他們的成長離不開你們的理解和支援,而大家的這種支援就是對祖國醫學發展的一份貢獻,感謝大家!
-
4 # 大河向西
我是醫生我來回答。
你說的這個問題如果屬實,可以向主管醫生或科主任提出來,同一個操作不能為了練手而反覆操作的,損害病人或增加病人痛苦的教學違反醫學倫理,這一點不容置疑。但您所說的情況,4次向胃管注氣,我很難判斷了,因為這個操作是確定胃管是否在胃腔內的規範動作,必須做,4次注氣可能是因為不確定胃管位置。氣體注入胃腔,10幾毫升問題不大,胃裡本身也有氣體,多幾次都是允許的。所以我覺得您還是不用太擔心。
然後再說說臨床教學,臨床醫學實踐性非常強,一定要在病例上教學,這在每家醫療單位,甚至診所都必不可少,首先是教學物件,這個絕不是大家理解的,就是醫學生才是教學物件,幾乎各層級醫師都是教學物件,就是主任醫師,碰到不懂的都要學,老師可能是外院會診醫師,也可能是本院的同事,甚至下級醫師,層級越低,接受教學就越多。
其次是教學原則,務必遵守醫學倫理,不可能說為了練手在病人身上試的,一定是有老師守著的,我們有句話叫:“放手不放眼”,其實下級醫師出問題,所有上級都得負責,實習生的責任由帶教負全部責任,實習生不負責。所以很多操作,別說家屬不肯,老師多數也不肯冒險,能讓實習生做的,老師必有百分百把握。
教學內容有操作的,與用藥一樣,有副作用的,都要事先向病人或家屬說明,獲得知情同意權後方可施行,哪一級操作大都有準入制度,也就是哪一級別的醫務人員只能進行該級別的操作,或者由相應級別醫師指導下進行,違規操作導致的問題屬事故,就不是差錯了!
教學內容更多的是病例分析,在床邊在辦公室在門診隨時進行,但絕不會損害病人的隱私權,有嚴格的醫療保護制度。內部資料也不會洩露的。
所以臨床教學在醫院無處不在,但各項制度保護了病人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
5 # 永吉25
說個親身經歷的事。我媽媽在北京的醫院做了四個心臟瓣膜和一個搭橋手術。一年時間後感覺不舒服,去我們當地醫院掛急診檢查。一個年齡較大的男醫生很積極的樣子,讓我在外面等下,過了一會兒來了一大群年輕的男男女女的白大褂,好久人都走了,包括那個年齡大的男醫生。之後就沒人理了。再之後還是去了北京的醫院。自從上學懂的人心,到現在孩子也上了學了,和醫院打交道太多了。住院佔床位送紅包,生孩子送紅包,做手術送紅包,請主治醫生護士長吃飯。記得那次送媽媽進手術室,護士讓給媽媽帶上面包和水,和媽媽一起放在推車上。推車下層放火腿腸,飲料,點心都是成箱的,這是給大夫和護士的。下班時看著他們用黑色的垃圾袋裝著大箱小箱回家了。最近還發現一個現象,醫院裡面或者門口附近的小超市都有賣信封的,我問過店老闆這是幹啥的?笑而不語。不是沒有好大夫,只是我沒碰到。
-
6 # 神乎醫技
這最正常不過了,一般都是在很有把握,不會對患者造成危害的前提下才教學的,胃本來就和外界相通,打氣是沒關係的。
-
7 # 說盡天下不公
當然需要考慮,但臨床教學也是治療的一部分,醫學是一門經驗性科學,如何讓醫學傳承下去,只憑書本知識,根本看不了病!不過現在很多醫院醫生也敗給了極端利己主義者!儘可能不在病人及家屬面前教學!
-
8 # 安之若素上善若水
醫患關係是相互的。去到醫院要信任醫生,配合醫生。三甲醫院都有教學任務,遇到實習生就難免的,實習生操作時帶教老師都會在場指導保證操作無誤,所以病人及家屬不要有顧濾。現在不培養醫學人才以後怎會有好醫生呢?面臨疾病災難之時,我們國家會需要很多醫務人員。所以要多理解包容我們的醫生。當然醫生能在之前跟病人及家屬溝通徵得同意後操作更好。
-
9 # 一針三指
這個是很常見也是很必要的一種醫學教學手段。大多數情況下醫生都會和病人以及家屬溝通的。至於會不會讓病人難受,肯定不會的!
-
10 # 距離學霸很遙遠
臨床教學醫院和附屬醫院有義務培訓實習生、規培生、進修生。所以患者去這些醫院之前或多或少都意識到這種情況。而非教學醫院沒有這些問題。所以如果大家心有顧慮,可以考慮去非教學醫院。教學之前,醫院會徵求患者同意,我就遇見過患者拒絕的,作為床位醫生也會充分理解患者的感受,不安排見習教學。實際上很多患者願意接受見習的安排,原因是見習過程中,可以從老師和學生對話中深刻認識自身疾病的診療依據,診療過程和療效,從而更好的配合治療痊癒出院。作為不願意參加教學活動的患者不需要擔心醫院會不會不盡心治療,因為醫院存在的意義就是治病救人。
作為一名外科醫生和帶教老師我很高興回答你提出的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患者的訴求,患者在我科住院,因為需要我給他做手術,所以,不好意思提這樣的問題。這對我們的臨床教學工作是有益的,我們以後在教學時要多加註意,多考慮考慮患者的感受。謝謝你!
與其它專業不同,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科學,學生在課本上學的知識必須要與病人病情實踐相結合才能掌握,對一些病才能做到會診斷、會治療。作者對此有深刻體會,近40年前實習時見到的病一輩子也忘不了。所以,醫院的臨床教學非常重要,不可替代。
大學附屬醫院、教學醫院、三甲醫院等,它不但承擔著治病救人的重要職責,同時也承擔著重要的教學任務,它是培養臨床醫生的基地。它承擔著醫學生實習教學、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進修醫師指導、碩士及博士培養等一系列教學任務。這些任務也納入到對科主任和帶教老師的績效考核當中(醫、教、研)。
對醫生的培養相對於技能培訓基地裡的模擬模型,真病人的症狀和體徵的教學效果最好。這是因為每個病人不會都一樣,病也不會按照書本講的長。通過對病人的問診和查體,就會培養學生個體化診療的思維邏輯,提高對疾病的診治水平。
考慮到患者或家屬的感受,醫院教學部門或科室都會選幾個非常配合的經過標準化培訓、能準確描述病情、症狀和體徵等實際臨床問題的正常人或患者作為教學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簡稱SP),又稱為模擬病人(Simulate Patients,SP),來配合我們的臨床教學。
但標準化病人數量有限,也不能保證隨叫隨到,所以,大部分的教學演示是需要住院病人配合的。我們拿病人教學時每次都要徵得患者甚至家屬的同意。說實話,絕大部分患者是不介意的,甚至是歡迎的,他認為拿他的病來教學說明主任對他的重視,隨便還可以聽一聽自己的病的治療方案和其它有關知識。
也可能有“敢怒不敢言”的情況,這需要我們帶教老師注意,另外,也要注意在教學過程當中充分尊重患者、愛護患者。因為,患者無聲當中為醫學、為醫生後繼有人做出了貢獻。再次感謝這些患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