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不要完全隨著自己心思,教育需要學習!

回覆列表
  • 1 # 隨時讀書

    任何工具或方法都不是能解決一切問題的萬能手段,教育本無一定之規,因此,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便成了理念。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和孩子生活環境的不同,“棍棒出孝子,恩養無義兒”,已經不再適用。

    讀書學習,增長認知,更多的瞭解孩子,一定會對教育孩子起到更好的作用。

    一、多讀書,也是為了能從更多的角度並能有更多的方法多瞭解孩子的內心需求,不要把家長的意願強加給孩子,這比任何都重要

    能與孩子共情,比說教重要的多。傾聽和感受孩子的經歷和想法,並作出相應的迴應。

    孩子先天就有充滿對未知事物的探索慾望和激情,不要讓說教式的教育方式泯滅了孩子的天性。

    讀書,讓心靈得到昇華,更多的感受到愛與被愛的靈動。

    與孩子多建立共同的愛好,讓孩子感受到他不是孤獨的,通過對孩子內心世界需求的瞭解,找到孩子的燃點,讓後點燃它。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主角永遠是孩子,而不是老師和家長,,所以千萬不能本末倒置。

    《被忽視的孩子》《不吼不叫》《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養育男孩》《養育女孩》《叛逆不是孩子的錯》

    讀書,讓我在很多方面都有提升,但給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讓我知道如何更好的與人相處,讓我更懂得善良的初心對自己的感染力,讓我知道無論工作、學習、還是生活,讓你感受到幸福的從來都不是別的,而是擁有一顆保持正念的心。

  • 2 # 快樂的跋涉者1

    所有的母親都讀書,這是不可能的。

    所有的母親都大量的讀書,這更是不可能。

    所有的母親都讀很多教育孩子的書籍,這更是少之又少。

    這不是猜測,有事實證明。

    我女兒在讀初二的時候,有一次去給孩子開家長會。班主任老師在講到讀書的問題,老師介紹了一套好書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老師突然問了一個問題,問哪一位家長讀過這套名著?當時參加家長會的大概有六七十位家長,80%以上都是母親,因為父親們要去打工,要去掙錢,所以孩子的問題都是母親參與的。現場的回答結果大家能想象得到嗎?只有我自己讀過,並且一套三本書都讀了不止一遍,其他家長沒有一個舉手的都沒有讀。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呢?

    在農村,住在一個村裡,去別家串門的時候,從來也沒有發現哪個家庭有一個書架來專門存放圖書。有很多的家長,一輩子也不會為自己買上一本書來讀。如果老師讓孩子們買一些課外書的時候,家長們都不認識書店的門朝哪開。

    這說明90%以上的母親們是不讀書的。這是好幾年以前的事情了,那時候智慧手機在農村還不多見。現在人們人手一部智慧手機,就更沒有興趣,沒有時間來讀書了,都去刷抖音上快手了。

    農村的父母們,動不動就說自己沒時間,要掙錢養家餬口。書都不讀,更別說專門來閱讀一些枯燥的理論性的育兒書籍了。教育孩子只是憑著自己的經驗和感覺,總認為是學校老師的事情,家庭只是管孩子吃喝的飯店而已。

    城市裡的情況應該好一些,但是也不盡人意。我記得有一個新聞上說過,在中國城市的地鐵裡,所有坐地鐵的人都是在低著頭耍手機,而在國外地鐵裡,確實很多人都在低頭讀書。中國人有的就自嘲說外中國人沒有5G技術,網速慢,所以在讀書。

    整體來說中中國人讀書的情況不容樂觀。讀書的感覺就是看著那些文字,摸著紙質的書頁,人的靈魂能隨著書中描寫的文字心馳神往,能激發起靈魂與文字的共鳴,讓人感同身受,書中所描寫的情境。電子產品卻不能帶給人這種感覺,無論是在上面看娛樂新聞還是讀書,都有一種匆匆而過不能入境的感覺。

    腹有詩書氣自華。你讀過的書在你走過的路里,在你的言談舉止裡,在你的笑容裡。每個家長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為了自己的孩子,請多讀一點書吧。

  • 3 # 教育探索ing

    學習如何教育孩子的途徑有很多,閱讀是其中一種好方法。

    有很多家長從未讀過教育類書籍,也能把孩子教育好,這是為什麼呢?

    一、父母的人格魅力。教育孩子的首要任務就是教做人,言傳身教是最好的辦法。誠信、勇敢、勤奮、樂觀、感恩、尊老愛幼、堅持不懈等等,這些優秀的道德品質,只能靠父母的親自踐行對孩子耳濡目染才能形成。

    但是閱讀教育書籍一定要注意選擇,哪些書籍是真正有用的,不能什麼書都拿來看。市面上有很多關於家長個人培養孩子成才的案例書籍要謹慎選擇。因為每個家庭,每個孩子是獨特的、唯一的,適合他家的做法不一定適合您的孩子。

    所以,選擇一些客觀性、普適性的專業的教育理念、教育研究結果是很靠譜的,還有一些國內外知名的經驗豐富的教師、教育專家、心理學專家發表的著作也值得一看。

    例如:《理解孩子的成長》、《你的N歲孩子系列》、《兒童的一百種語言》、《育兒百科》、《正面管教》、《教育心理學》等,這累書籍都是經過大量的實驗研究作為理論支撐的,揭示的是孩子成長的規律性問題,有很多家長認為的問題其實是孩子正常的發展中會出現的常見問題,你知道了就不會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總是焦慮。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方法論的教育書籍,裡面介紹的方法要辯證運用。一旦使用了之後發現問題就要停止。例如:盛行一時的“哭聲免疫法”,其實是在破壞孩子的安全感,並不是好方法。

    總而言之,不論是閱讀還是其他方法,只要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和孩子一同面對,一同成長,都是很好的。

  • 4 # 曉嚶聊育兒

    母親是否需要大量閱讀教育孩子書籍?

    我覺得“大量”倒不用,可以讀一些經典書籍。不管是教育方式還是愛的表達,都需要通過學習來科學和孩子互動。

    想要學會愛孩子,可以讀《關注孩子的目光》。想要了解孩子,可以讀《你的N歲孩子》,想要知道一些教育方法,可以讀《正面管教》等。

    其實,讀書是一方面,有可以一起探討的人更重要。因為我們自己讀書容易有理解偏差,反而影響對孩子的教育。

    盡信書不如無書。比如我的一個朋友,看過《愛的五種語言》後,就往她老公身上對照,結果發現他老公對她別說五種了,一種愛的表達都沒有!

    想到這些她傷心透了,跟我抱怨了很長時間。我問她:你老公平時會怎麼表達愛你,關心你?她說:他就不愛我,怎麼關心我。我又問她:那你們平時都做些什麼?他會做什麼?

    隨著不斷地提問,她逐漸“回憶”起老公對她的好。

    媽媽們也是這樣,不要刻板地按照書上寫的去對照自己的孩子,也不要認為經典的管教方式在你家孩子身上就一定有用。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真遇到問題,還是要個性化對待。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也不需要完美的媽媽。

  • 5 # 青蛙找媽媽

    有一類人是幸運的,他成長的時候,得到了滿滿的愛,從而能自然而然的表達愛。而也有很多父母,他自己成長過程中有這樣那樣問題,成了心結,在自己育兒的時候,不知不覺就暴露出來了,如果自己沒有意識到,那就等於把自己小時候的經歷在孩子身上再來一次歷史重演。父母應該多讀書,讀點育兒書,主要就是增加教育基本常識,不能讓自己完全的,原生態的憑感覺操作。那樣很可能不知不覺就做了自己不希望發生的事。

    看書,學育兒,能讓我們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知道他現在的這些行為到底是正常的還是不正常的,從而即時發現親子關係中的問題,及時解決。父母學習,也能讓我們用更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引導孩子成長,規劃學習路徑,避免過渡焦慮或者過於放鬆。

    都說育兒先育己,也是如此,你知道孩子的問題很多時候是反應父母的問題,孩子是面鏡子。那我們多看書,有時候就可以跳出那個框,站在局外觀看親子關係,去解決自己的問題,認識應該如何更優質的陪伴孩子成長,讓他身心健康地成長。

  • 6 # 木子匆匆

    首先,像我們老一輩的由於條件限制,大多都沒上過學,連字也不認識。我的婆婆就是這樣的,家裡重男輕女,女孩沒有上學的機會。年紀小小地幹起家務照顧哥哥家的孩子,到現在只知道簡單數字的加減。她自己也有點遺憾,但心有力而力不足。

    其次,第一次為人母,很多人都比較怕自己各方面做不好,這時候就需要看些書來提升自己。我就是這樣的,從懷孕開始買書看書。先是一本懷孕生子指南從頭看到尾,當時被我媽一頓笑話,畢竟對於她來說這實在太另類了。雖然書上的內容不見得所有都適合自己,看了起碼心裡有底了。生完後不知如何撫養又買了崔玉濤醫生全套書籍。孩子一天一天長大,書也緊跟著不落後。看了尹建莉老師寫的兩本書,寫的很不錯。強烈推薦寶媽們去看下。樊登老師推薦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和(不吼不叫),讀書的作用不再於立馬見效,而是經過時間的洗禮,在某個瞬間徹底迸發出來。

    再次,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衣食無憂。我們不可能還像自己父輩那樣教育孩子。我曾經的同學學習成績優異,但升到高中後沉迷於網路遊戲。老師幾次把他父母叫到學校,結果後來沒過多久我同學就失蹤了。這麼多年了還沒找到,每次從他家門前路過,看著他父母頭髮越發越白了。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就這樣失蹤了。本也到結婚生子的年齡,父母怎能不痛心呢?怎麼會不後悔當初對待孩子的方式呢?可這世上沒有後悔藥,真是追悔莫及。教育孩子不能簡單粗暴,也要講究方式方法。

    因此,雖然並不是所有的母親會大量閱讀教育孩子的書籍,還是建議多讀書沒壞處。讓孩子敞開心扉,拉近和孩子的心裡距離。平等對待孩子,不再做高高在上的媽媽。

  • 7 # 珍紐倍羊奶粉

    “我們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為愛,而是出於害怕”,我們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各種營養品,各種興趣班、早交班一哄而上,卻忘記了每個孩子出生就自帶的天賦,我們怕孩子走錯路,所以一門心思直到孩子,教他們知識,糾正他們的過錯,卻忘記了親子關係才是存在的重要元素。

    從媽媽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難;難得的是媽媽會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我們是一樣的生命,我們彼此尊重,我們一起成長。就像安安說的,安安快樂,媽媽快樂;媽媽快樂,爸爸快樂——多麼簡單樸素的家庭真理啊!

    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成長為一個勇敢、善良,具有責任心的人。光有愛是不夠的。好的父母需要知識和技巧,如何獲得並利用這些溝通技巧,閱讀書籍是最便利的方式。

    當今孩子出現的問題,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程度上,都比過去多且嚴重,而絕大多數父母面對這些問題時會不知所措。傳統方法很多都不適用,那又該用什麼方法呢?迫切需要新的方法來解救千千萬萬的家長們。

    多閱讀,多陪伴,多耐心,孩子教育是個長期工程。

  • 8 # 皮特一家的幸福學堂

    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分兩個部分來回答:

    1、 母親是否要有閱讀的書籍的習慣?

    2、 母親應該閱讀哪類教育孩子的書籍?

    一、母親的閱讀習慣

    長久的良好閱讀習慣,能幫助頤養性情,增添知識,增加理解周圍事件的廣度和深度,保持自己的思辨力。作為一個母親,每天不得不“日理萬機”,大家都懂得。每天忙完工作、忙完孩子後好不容歇下來的一點點閒餘時間裡,如果有我們喜愛的書本陪伴,一杯清茶或牛奶,一點點背景音樂,在忙碌的生活節奏中找一找自己的身影。被書本佔了時間,可能就少了一點時間計較不必要的家長裡短,我們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可能是10分鐘的小聲朗讀,也可以是摘抄一小段優美的文字。你可能會說有這個心境當然不容易,所以,是在養成習慣的基礎上,才不會讓拿起書本本身就變成是一種負擔。

    二、讀哪類書籍有助於教育孩子

    言傳身教,“身行一例,勝似千言”,家長有閱讀的習慣,家裡有閱讀的氛圍,孩子也能更好地接受閱讀啟蒙和保持這一習慣。讀文史類可以明智,讀詩歌類使人嚮往,工具類能幫助工作,小說故事類放鬆心情,藝術欣賞類提升美感。家庭的閱讀習慣本身就是對孩子的一種教育,不管是在心境上,還是在親子互動上。這一點,也不僅僅說是侷限於母親的角色,父親一樣可以,而且男女通常關注的書籍不一樣,對孩子也會有不同角度的啟發。正兒八經的育兒書籍有很多,你可以聽過著名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崔玉濤育兒百科》等等,開啟購書網站也是琳琅滿目,百花齊放。讀這些書籍,並不意味著完全依賴書籍的內容能解決我們遇到的所有育兒問題,而且很多書籍是國外的例子直接翻譯過來,比較生硬,且讓人有種紙上談兵的感覺,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很獨特的個體,並且在不同階段都有不一樣的變化。但哪怕我們能從一本書中得到一個有效的建議,那我們的廣泛閱讀就是有意義的。在翻閱了很多本育兒書卻覺得只是泛泛而談之後,最近遇到一本很實用的工具書。就是這本《正面管教A-Z》,它除了羅列一些育兒教養的技巧,更多是一針見血地闡述書中給出的建議背後的原理。第一部分是正面教育的核心理念,第二部分像字典般地展開多種具體育兒場景,並舉關聯例項進行思路擴充套件。多讀一些兒童文學讀物,能比正兒八經的育兒工具書更好地讓我們瞭解孩童的世界,什麼樣的事情會逗得他們開懷大笑,他們有時只是因為大人無意中的一個皺眉表情而被觸怒,大人覺得無聊的無厘頭蹦跳和喊叫,他們是因什麼而卻樂此不疲。此外,共同讀一本書,讓我們和孩子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溝通交流更順暢,瞭解他們對書中情節的看法也會給我們提供很多資訊。最近跟孩子一起讀了瑞典“永遠的童話外婆”林格倫女士的《淘氣包埃米爾》,給孃兒倆都帶來了好幾天的歡樂,不僅被書中埃米爾的各種出發點是有愛、但卻每次陰差陽錯變成烏龍的行為逗得哈哈大笑,也感動於埃米爾的媽媽從不受周圍人認為“埃米爾無時無刻不淘氣”的意見影響、堅定地相信他是個最聰明的孩子,此外我們還搜尋了下作家林格倫女士的其他作品以及她對兒童文學獎項的影響力,打開了一篇延伸閱讀的大門。

  • 9 # 楓然ly

    其它地方的媽媽不敢說,就我們這個五線小城市來說,很少有愛看書的媽媽,更別說看育兒類書籍了。

    從事教育工作二十餘年,真心感覺很多家長都缺乏正確的育兒觀。大多數家長的育兒方法非常原始,都是從祖輩一代代傳承下來的。他們遵從“棍棒教育”、“在孩子面前要樹立父母權威”等傳統、守舊的方法來教育孩子。

    這些父母跟孩子缺乏良好的溝通,他們管教下的孩子,往往在長大些有了獨立意識後,會顯得非常叛逆。這時候,這些父母們會覺得孩子不像小時候那麼容易控制,不再聽他們的話了,愛“頂嘴”了,所以他們會覺得孩子的管教問題非常讓人頭痛。

    好一些的家長,會主動去跟老師溝通,求教管教方法,或是看一些微信公眾號上的育兒文章從中學習;但大多數家長都是跟孩子對著幹,繼續使用家長特有的“權威式”教育來鎮壓孩子;只有極少數的家長會去買一些教育類的書籍來學習一些科學的育兒方法。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負責任的說,父母們要想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除了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傳承良好的家教家風外,真的有必要買一些育兒類的世界名著來看看。

    很多家長都把管教孩子的希望寄託在老師身上,然而其實最好的育兒專家就是你自己。因為孩子要“因材施教”,只有你自己才最瞭解自己的孩子。

    並不是一個成功的育兒案例就適合所有的孩子,那些如尹建莉般的育兒“大咖們”,都是從世界育兒名著中吸取優秀的育兒方法,再結合自己的家庭氛圍、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等方面的因素,在育兒的過程中不斷摸索,總結出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把孩子培養成才。他們在成就了孩子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

    所以,我要在這裡強烈地呼籲,媽媽們真的要多看看優秀的育兒類世界名著,學會用科學、智慧的方法去育兒。

  • 10 # 大板牙說教育

    其實媽媽真正需要學習的不是看了多少書,學了多少家庭教育的方法,而是如何把母親的心量放大,胸懷方法,能包容的媽媽,就會引導孩子教育孩子,而一個面對孩子的一點小錯誤都要生氣的媽媽是教育不出來優秀的孩子的,這樣的孩子也許成績優秀,但是在為人上過於計較。

    因此,面對孩子的教育,修的就是一顆“平常心”,修的就是“心平氣和”。媽媽有多大的胸懷度量去容納孩子的過失,孩子的人生高度就到哪裡。拿學習來講,有的媽媽不在乎孩子的成績多少,只在乎的是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在乎的是孩子定力的養成,在乎的是孩子自律習慣的養成,可是這樣的孩子往往成績卻是很優秀的,因為成績只是前面的這些習慣顯現出來的結果而已。

    而一個只注重成績不注重習慣養成的媽媽,孩子一考試不好就大動肝火,對孩子各種管教與要求,導致了孩子對學習恐懼,對考試恐懼,最終成績越來越差,學習壓力越來越大。

    因此,所有母親需要學習的應該是“人生”這個課題,如何從容的去面對人生中的每一件大事小情,尤其是親人之間。能從容,能做到心平氣和,孩子就能教育得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說你的人生低谷,又是怎麼走出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