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脫歷史

    大部分人都認為秦昭王沒有的到。史記記載公元前228年,秦滅趙,和氏璧才落入秦國手裡。此時已經是秦始皇執政第十九年。(但是此為野史傳聞,關於和氏璧什麼時候落入秦國,怎麼來的,史無記載)

    和氏璧作為歷史上最具神祕色彩的寶貝之一,甚至傳說被皇室家族作為傳國玉璽世代流傳,但是最後一個皇帝溥儀手上的卻不是用和氏璧造的,那和氏璧究竟在哪裡?

    為此小墨特地查閱了相關資料了,發現幾處疑點。請繼續往下看。

    楚王得到玉石後,命名為“和氏璧”,後來“和氏璧”被獻給攻打魏國有功的昭陽。有一天,昭陽在赤山舉辦一個活動,中間呢,有人提議昭陽把楚王賞給他的寶貝“和氏璧”拿出來給大家開開眼。正當大家看的開心的時候,突然山下面的湖裡大魚小魚全部從水裡往水面跳,瞬間就把大家的目光從寶貝上移開,大家被這等奇觀驚的分不開神,一直到活動結束,突然發現“和氏璧”不翼而飛了。野史傳聞後來的秦國丞相張儀就是因為被昭陽懷疑偷了“和氏璧”差點被打死,“和氏璧”就在這個時候不知所蹤。

    但是野史傳聞50年後“和氏璧”流落到趙國太監寥賢手裡,據說是他花了五百金買的,要知道夏無且救了秦始皇的命才被賞了二百金。不得不說,當時的太監真有錢(有點跑題了,一提到錢小墨就控制不住),所謂財不外露,他也不藏著,後來被趙惠文王連哄帶騙拿走了“和氏璧”。

    公元前283年,親昭襄王聽說趙國有“和氏璧”,就想佔為已有,這才有了《完璧歸趙》故事。

    那麼趙王手裡的“和氏璧”究竟是不是楚王的那塊?“和氏璧”失蹤了五十年,又突然被太監得到不得不說這是很大的疑點。

    每一個朝代的皇帝都號稱自己手上擁有傳國玉璽,自己才是真正的天子。這顆玉璽經北周、隋、唐,一直傳到五代的後唐。後唐末帝李從珂為石敬瑭圍困自焚後,這顆玉璽也下落不明瞭。北宋趙匡胤開國後,就未見有傳國玉璽的記載。北宋哲宗時,一位農夫在耕田時發現了傳國玉璽,送至朝廷,經諸大學士一舉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是始皇帝所制的傳國玉璽。等到了金兵破汴梁,玉璽又失蹤了。

    1924年馮玉祥進北京攆走了溥儀,溥儀走的時候就帶走了這個傳國玉璽,後來溥儀帶著玉璽到了偽滿洲國,後來又到了蘇聯,最後回國,就把這塊玉拿出來獻給了國家了。政府部門一鑑定,不是那塊傳國玉璽,這是當年王昭君和親時候的玉璽。

    那麼秦始皇那顆玉璽去了哪裡?還是說秦始皇沒用和氏璧製作玉璽?

    1921年,地質學家章鴻釗老先生在《石雅》一書中,肯定和氏璧是產於荊山地區基性巖的月光石,即日長石,認為“和氏璧為寶石性質的日長石,具有碧綠和潔白的閃光,轉動一定方向,方能出現”。

    藍田玉表面色好,但無“色碧”和“色白”變化(變彩),質較脆。而月光石(拉長石)表面光澤較差,“多為璞”(即玉外包有泥土或石頭),經打磨後,Sunny照射下可折射多彩,質不脆。

    所以說用和氏璧製成傳國玉璽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的。

    目前有兩種推測:第一種推測認為和氏璧被作為隨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墓內,並沒有作為傳國玉璽流傳後世。另一種推測認為和氏璧可能在秦末戰爭中丟失或者被項羽掠奪而去。秦末,項羽率兵進攻咸陽,焚燒秦宮殿,挖掘秦陵墓,掠奪寶物、美女,和氏璧可能就在其中。但隨後而來的楚漢戰爭中,項羽兵敗,又使和氏璧下落不明。玉璽或許藏在項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蘇徐州),或者遺落在項羽敗死的垓下(今安徽固鎮)。

    小墨個人還是比較傾向第一中,如果以後秦始皇陵墓重見天日,我們說不定還有機會一睹和氏璧的風采。

  • 2 # 弦驚起舞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美玉,最早見載於《韓非子》,說的是楚中國人卞和三獻玉璧給三任楚王的故事,最終楚文王得到了美玉,命名為“和氏璧”!

    完璧歸趙這個著名典故講述的正是春秋戰國時期,秦昭王獲悉趙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就帶信給趙惠文王說願意以秦國的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當時秦國強盛趙國較弱,趙惠文王有心換吧,怕秦昭王不會真的付出城池,有心拒絕吧,也怕秦國藉此出兵攻打趙國,左右為難之際,宦官繆賢推薦了藺相如,日後的趙國名相藺相如因此出使秦國,他巧妙運用自己的機智勇敢對付秦昭王,幫助國家奪回和氏璧並完整的回到趙國邯鄲的故事,此事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有詳細記載。那麼秦昭王最終得到了和氏璧嗎?

    關於和氏璧後來的下落史書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有一種說法是秦始皇得到了和氏璧後,命玉工將宰相李斯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鳥蟲形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作為皇帝的玉印,從此成為傳國玉璽。

    當然,這只是傳說,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和氏璧是被統一六國的秦始皇所得,史書記載: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李斯在上《諫逐客書》中提到:“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當中提到的“隨、和之寶”就是當時最著名的寶物“隨侯之珠”與“和氏之璧”,和氏璧在秦始皇手中也是非常合理的,憑著秦國的強大,秦始皇想要得到和氏璧輕而易舉!

    所以,和氏璧最終還是被秦王所得,不過秦昭王沒有得到,得到和氏璧的是始皇帝秦王嬴政!

  • 3 # 遼天鶴

    得到了,但不一定是那個秦王得到的。藺相如完璧歸趙的秦王是秦昭王,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用和氏璧做成了玉璽,但是和氏璧具體什麼時候落到秦國手裡的歷史上沒有記載,至於傳說中的玉璽也早就見不到了。

  • 4 # 線上靈童

    老子說:‘’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其意思是貪圖難得的貴重物品,人的思想或行動就會出現障礙。那麼為什麼貪圖難得的貴重物品,人的思想或行動就會出現障礙呢?這主要是因為當人的思想專注於‘’難得之貨‘’後,其精神或思想都會被‘’難得之貨‘’束縛。如果人的思想一旦被束縛,那麼他就無法顧及其他事情。現在我們話題轉回到《完璧歸趙》。《完璧歸趙》把藺相如描寫得很有謀略很英勇;而把秦昭王描寫得很窩囊很無奈。其實,在《完璧歸趙》潛藏著一個讓人難以發現的伏筆。這一伏筆就是:‘’難得之貨,令人行妨‘’的闡述。也是說明秦昭王不強奪和氏璧的最明智的解釋,同時也是為什麼秦昭王能統一六國的最理想的說明。為什麼?因為秦昭王的思想沒有被‘’難得之貨‘’束縛。也就是說,秦昭王沒有被和氏璧迷惑心智。因為如果秦昭王一旦得到和氏璧,那麼秦國馬上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此其一,其二,其人品也受人懷疑。所以秦昭王非常明白,得到和氏璧就等於為統一六國設定障礙。再說,假如能統一六國,那麼和氏璧照樣是自己的。所以秦昭王不取’‘難得之貨’’實在是高明中的高明。可以說擁有此等謀略,才是真正的無敵。

  • 5 # 梅溪沐雪客

    一、關於“和氏璧”名字由來的傳說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人相之,有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為,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視之石也,忠貞之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寶焉,遂命曰“和氏璧”。

    這個悲壯的故事發生在2000多年前,楚中國人卞和在荊山砍柴時發現一塊璞玉,他覺得這麼好的東西,一定要讓天下的人知道它。於是把這塊璞玉獻給了楚厲王,厲王讓人鑑定,得出的結論竟然是一塊普通石頭的結論,厲王覺得自己被忽悠了,盛怒之下下令砍去卞和左腳。待到楚武王登基,卞和向楚武王獻上這塊璞玉,武王再次找人鑑別依然給出是普通石頭的結論,悲劇再次上演,卞和被砍去了右腳。待到文王登基,卞和懷抱寶玉在荊山腳下哭泣,哭了三天三夜,眼淚乾涸以血代之。文王就派使者詢問緣由,卞和說“我不是為自己所受的酷刑而悲傷,而是悲傷寶玉無人能識別”,於是文王讓人開啟玉石,發現裡邊果然是塊稀世寶玉,並取名“和氏璧”。二、完璧歸趙的來龍去脈秦昭襄王聽說魏國有“和氏璧”後,表示願意用15座城換取“和氏璧”。魏王怕秦昭襄王食言,左右為難,藺相如表示: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交給秦昭襄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藺相如到了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襄王大喜,但是沒有用15座城換取“和氏璧”的意思。藺相如看出了秦昭襄王的意思,假說玉上有一小疵點,拿回了寶玉,說到:“我看大王無意要給趙國十五座城,所以我又把它取回來。如果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頭現在就與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提出要秦王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答應。藺相如猜測秦昭襄王雖然口頭答應齋戒,必定違背信約,不會把15城給趙國,就安排他的隨從喬裝打扮,懷揣那塊璧,從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趙國。此後秦國沒有給趙國城池,趙國也始終沒有把和氏璧給秦國。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和氏璧被秦國擁有

    李斯在上《諫逐客書》中提到:“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隨、和之寶”,即指“隨侯之珠”與“和氏之璧”兩件當時著名的寶物。

    但後來,和氏璧還是被秦國擁有,至於何時、如何被秦國擁有,史無記載。有一種說法是魏國畏懼秦國的強大,將和氏璧送給了秦國。

    “和氏璧”輾轉流轉後來,劉邦滅秦得天下後,子嬰將御璽獻給了劉邦,漢末董卓之亂,御璽先後落入孫堅、袁術之手,再傳魏、晉,五代時,天下大亂,流傳的御璽不知所終。 有一種說法是“和氏璧”最後是在五代後唐最後一個皇帝李從珂手上,公元936年後晉石敬瑭攻陷洛陽前,李從珂和后妃在宮裡自焚,把貴重的物品統統都燒了,從此,“和氏璧”神祕失蹤,關於它的下落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綜上所述

    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就後世流傳的玉璽是不是趙國那塊”和氏璧“,是不是同一個東西。鑑於古代沒有照相機,當時也沒有相關的繪畫文字留下來,所以關於“和氏璧”的樣子只是後世人們的猜測加想象。

    古裝電視劇裡面經常貴重東西都不放家裡,就在院子的一棵樹下挖一個坑,把貴重東西埋在坑裡,然後在上面種上花花草草,根本看不出來地裡面有東西,所以才會有一個說法是,掘地三尺,也要把它找出來,看來古人真會藏。萬一當時”和氏璧“也被某些人這麼做了,發現可能性就降低了,這些都是猜測。沒有真憑實據的情況下,大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只能等待考古界專家們有更加權威的發現和考證。

  • 6 # 天晴愛睡覺

    秦昭王最終沒有得到和氏璧。但是和氏璧最終還是歸於秦國了;

    秦始皇揮兵攻破趙國都城邯鄲得到了和氏璧,在掃滅六國後,加號為“皇帝”,以和氏璧為基礎,讓李斯以秦國小篆雕刻傳國玉璽,上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和氏璧由此成了皇帝政權合法性的物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床車自駕遊是半導體制冷冰箱還是帶壓縮機制冷冰箱更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