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一起看看公孫九孃的故事:
公孫九娘是一個女鬼,一個非常漂亮又性情溫婉的女鬼,蒲先生原文裡面對她的描述是“笑彎秋月,羞暈朝霞,實天人也”。她死於清朝初年的於七之亂,當時她和母親雙雙被兵丁押解,因不堪忍受兵丁之羞辱,母女二人雙雙自盡了。
後來在機緣巧合之下,她認識了自己的情郎“萊陽生”,在新婚的當夜,她向自己的“夫君”講述了自己的遭遇,一段時間下來,夫妻兩人感情已非常深摯,但九娘擔心自己的情郎再繼續跟自己一起待下去,怕是會被鬼物之陰邪所染而送命,因此儘管萊陽生非常不願意,她還是忍痛讓夫君離開了自己。只是在離開前,她請求萊陽生幫她辦一件事,那就是幫她把自己的墳塋移到萊陽生的祖墳裡去,這樣也能讓自己有個依靠,不至於永遠成了孤魂野鬼,萊陽生,答應了。
可是等到萊陽生回到家裡想立即籌辦這件事情的時候,才忽然想起來,自己竟然忘了檢視九孃的墓表了!這樣千墳萬瑩間如何能夠找到九孃的墳呢?他驚慌失措,趕緊想回去找,卻無論如何也找不到了,因為當時是寓居在濟南,他又找了一段時間,最後只能無限落寞又悔恨地離開了濟南,先回萊陽老家。
半年後,他始終對於這件事情無法釋懷,於是又策馬來到了濟南,寄希望於這次老天能夠垂憫有所收穫,於是在萬千墳塋間他又不斷地尋找,卻還是始終無所收穫。正當他失望的又要離開時,忽然!他發現不遠處的一個墳塋上站著一個女子,那女子的神態樣貌實在是太像九娘了!萊陽生大喜,趕忙衝上去去拉這女子,定睛一看,果然是九娘!
可是公孫九娘呢?這時卻不理他,反而拿起衣袖遮住了自己的面龐,萊陽生心痛地大呼道:“九娘!”可就隨著這一聲的呼喊,公孫九娘,也化作一縷青煙,就此飄散了。
這就是整個故事的脈絡,但也由此引出來一個問題——“為什麼公孫九娘不理書生呢?”這的確令人困惑,按道理說公孫九娘和萊陽生那是恩愛夫妻,兩人都想著能夠朝朝暮暮、白頭偕老才是,即使不能夠白頭偕老,半年多的時間夫妻沒有見面,也應該相互一訴相思之苦而不應如此冷漠才對。那為什麼公孫九娘如此狠心的不與書生說一句話呢?難道是在怨恨他沒有幫自己完成之前的囑託嗎?
其實這個問題應該還是蒲老先生解答的最好,因為他是作者嘛,最能體察每個人物的內心,這個問題在原文的最後作者解答道:
“公孫九娘,豈以負骸骨之託,而怨懟不釋於中耶?脾膈間物,不能掬以相示,冤乎哉!”
翻譯過來就是:
“公孫九娘啊!她豈是因為自己的夫君辜負了自己的骸骨之託而心中怨恨不能釋懷嗎?不是的啊!只是她對情郎的那份柔情蜜意不能長久地向其敞開,她恨的是這個,人鬼不能長相守,公孫九娘,實在是冤啊!”
公孫九娘是鬼,不是人,即使在最後見到萊陽生的時候她與情郎柔情蜜意了一番,兩人依然還是不能長久,而之前她所託付的那件事,既然萊陽生因為疏忽沒有辦成,被冤而死的她也就此認命了,但是,對於自己何以如此命苦?她實在是想不透!
因此在最後作者為她用了一個“冤”字來進行了表達,的確是很貼切。那造成公孫九娘人生之悲劇的根源又是什麼?她是一個善良溫婉的大家閨秀,也沒有得罪什麼人呀?這裡面或許也有作者在明清沿革時對於整個社會大背景的沉思。
先來一起看看公孫九孃的故事:
公孫九娘是一個女鬼,一個非常漂亮又性情溫婉的女鬼,蒲先生原文裡面對她的描述是“笑彎秋月,羞暈朝霞,實天人也”。她死於清朝初年的於七之亂,當時她和母親雙雙被兵丁押解,因不堪忍受兵丁之羞辱,母女二人雙雙自盡了。
後來在機緣巧合之下,她認識了自己的情郎“萊陽生”,在新婚的當夜,她向自己的“夫君”講述了自己的遭遇,一段時間下來,夫妻兩人感情已非常深摯,但九娘擔心自己的情郎再繼續跟自己一起待下去,怕是會被鬼物之陰邪所染而送命,因此儘管萊陽生非常不願意,她還是忍痛讓夫君離開了自己。只是在離開前,她請求萊陽生幫她辦一件事,那就是幫她把自己的墳塋移到萊陽生的祖墳裡去,這樣也能讓自己有個依靠,不至於永遠成了孤魂野鬼,萊陽生,答應了。
可是等到萊陽生回到家裡想立即籌辦這件事情的時候,才忽然想起來,自己竟然忘了檢視九孃的墓表了!這樣千墳萬瑩間如何能夠找到九孃的墳呢?他驚慌失措,趕緊想回去找,卻無論如何也找不到了,因為當時是寓居在濟南,他又找了一段時間,最後只能無限落寞又悔恨地離開了濟南,先回萊陽老家。
半年後,他始終對於這件事情無法釋懷,於是又策馬來到了濟南,寄希望於這次老天能夠垂憫有所收穫,於是在萬千墳塋間他又不斷地尋找,卻還是始終無所收穫。正當他失望的又要離開時,忽然!他發現不遠處的一個墳塋上站著一個女子,那女子的神態樣貌實在是太像九娘了!萊陽生大喜,趕忙衝上去去拉這女子,定睛一看,果然是九娘!
可是公孫九娘呢?這時卻不理他,反而拿起衣袖遮住了自己的面龐,萊陽生心痛地大呼道:“九娘!”可就隨著這一聲的呼喊,公孫九娘,也化作一縷青煙,就此飄散了。
這就是整個故事的脈絡,但也由此引出來一個問題——“為什麼公孫九娘不理書生呢?”這的確令人困惑,按道理說公孫九娘和萊陽生那是恩愛夫妻,兩人都想著能夠朝朝暮暮、白頭偕老才是,即使不能夠白頭偕老,半年多的時間夫妻沒有見面,也應該相互一訴相思之苦而不應如此冷漠才對。那為什麼公孫九娘如此狠心的不與書生說一句話呢?難道是在怨恨他沒有幫自己完成之前的囑託嗎?
其實這個問題應該還是蒲老先生解答的最好,因為他是作者嘛,最能體察每個人物的內心,這個問題在原文的最後作者解答道:
“公孫九娘,豈以負骸骨之託,而怨懟不釋於中耶?脾膈間物,不能掬以相示,冤乎哉!”
翻譯過來就是:
“公孫九娘啊!她豈是因為自己的夫君辜負了自己的骸骨之託而心中怨恨不能釋懷嗎?不是的啊!只是她對情郎的那份柔情蜜意不能長久地向其敞開,她恨的是這個,人鬼不能長相守,公孫九娘,實在是冤啊!”
公孫九娘是鬼,不是人,即使在最後見到萊陽生的時候她與情郎柔情蜜意了一番,兩人依然還是不能長久,而之前她所託付的那件事,既然萊陽生因為疏忽沒有辦成,被冤而死的她也就此認命了,但是,對於自己何以如此命苦?她實在是想不透!
因此在最後作者為她用了一個“冤”字來進行了表達,的確是很貼切。那造成公孫九娘人生之悲劇的根源又是什麼?她是一個善良溫婉的大家閨秀,也沒有得罪什麼人呀?這裡面或許也有作者在明清沿革時對於整個社會大背景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