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誠緣愛心

    文字書法,通常稱書法,這是中國一門獨特的藝術,也可能是全世界唯一的文字書寫藝術形式,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歷史長河中的瑰寶。文字書法其藝術性是多方面的,其藝術性表現在形體上對稱而自由,多姿多彩而又整體統一,內在神韻回味悠長, 讓人產生審美聯想和審美愉悅。篆體厚重古樸、 隸書莊重、楷書精美、行書流暢秀美、草書瀟灑、天馬行空、自由豪放。

    為什麼古代重視書法,這要從中國文字的產生、發展、書寫的淵源說起。中國文字是像形字,字形與表稱的物件一致,是物、事的形象化表達,最初的文字字形與物件相似度很高,見字就明白指稱何物。後來文字逐步發展,筆畫和字形減少而變得簡潔,但其字形還是有相當體量的形體,這是中國文字所特有的。形體本身就有審美品格,也就是形體美,這是中國文字的美學本質所在。最初的文字是刻而不是寫,刻在龜甲上,鑄在青銅鼎之類有器物上,鑄刻出來是相當難的。後來發展到用毛筆在竹簡上,絹帛上,到最後才是在紙上書寫。大致是在中古時期,文字書寫基本固定下來,就是用毛筆在紙上書寫,這樣一直流傳兩千年直到今天,這是書法的大致脈絡。那麼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書寫是一項比較艱難的事,是需要透過練習才能掌握的技藝。在春秋時期,書寫就是小六藝之一。因為有難度,所以被看重。又因為文字其形體有美與不美之分,所以就有了藝術,越是用功的人其書法越美,越得到稱讚。科舉制度開啟,書法也作為考試內容之一,這就將書法與做官聯絡了起來,所以,中國古代非常重視書法。琴棋書畫四門藝術,書法列為其一,文人書法拿不出手是一件沒面子的事。我們知道許多古代文學家同時也是書法家,像宋朝的蘇東坡,歐陽修,王安石等都是,其書法作品與他們的詩文一起成為後代欣賞的藝術精品。

    中國的書法藝術從魏晉時代開始,東晉王羲之被譽為書聖,後來唐宋元明清時代書法繼續發展,產生了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頫)楷書四大家,書法藝術發揚光大,流芳不絕,成為中華文化瑰寶之一。到了近現代,我們的書寫方法有了變化,平常人們通用鋼筆書寫,今天人們又有了新的書寫方式,電腦打字,根本不用筆了。用毛筆寫字脫離書寫工具性而獨立出來成為專門的藝術形式。這樣一來,人們也就自然地舍難就易,不用毛筆寫字了。只有少數人將書法作為一種藝術來練習。藝術當然不會輕易地就能學成,要學有成果,成為欣賞的藝術品,只有經過長時間的規範練習,經過艱苦的磨鍊才行,這就是為什麼今天人們沒有古代人重視書法的原因所在。當然,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人們娛樂方式無有窮盡,不必諱言社會上也存在功利性,物質主義,享樂傾向,一般人都願意下工夫來從事艱苦的書法。

    書法在今天沒有在古代重要,這是歷史的必然。但不是說今天的書法就沒有成就,當代也有許多大書法家,書法的藝術性,書法的審美一點沒有減少。書法對於個人心性修養,修身養性也有重要作用。所以我們要大力倡導書法,鼓勵人們學習書法,從事書法藝術,繼承和發展中華傳統文化,讓書法藝術永遠流芳。

  • 2 # 楊周彝

    因為古代把寫字作為科舉和各級官員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一個人字寫不好,根本與仕途無緣,只能做販夫走卒、“引車賣漿者流”了。古代沒有鬻字為生的書法家,無論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職業都是政府官員。到現代,除了小學生學寫字,絕大部分成年人都把鍵盤當成寫字工具了。因此,書法落寞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如果今後考公務員和讀博考研加考書法,寫字又會成為人們競相練習的必修課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洋河是如何不惜代價雕琢,不遺餘力來打造綿柔型白酒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