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喵運算元

    講鬼故事 — 古人納涼的絕招

    對比現代人,古人的腦洞也是開的不小,並且各種展現。

    歷史上,早在漢代便有了夏天高溫的記載,而乾隆八年,北京地區夏季高溫,據當時的西洋傳教士記載,白天溫度達到了42度,京城地區因中暑而死的,約有八千人。活活熱死的,悲催。

    那麼古人在夏天的炎熱高溫下,如何降體溫,又能入睡的呢?

    古人的一個“納涼偏方”,就是聽鬼故事。

    華夏大地歷史悠久,各種鬼怪傳說,鄉野怪談比比皆是,村村都有。

    在夜晚,酷熱難耐,無法入睡的時候,左鄰右舍就會聚集在家門口的空地上,幾個人圍坐在一起輪流講鬼故事,大家從古到今,把能知道的各種妖魔鬼怪,恐怖事件都繪聲繪色的娓娓道來。

    聽者無不毛骨悚然,渾身雞皮疙瘩,不寒而慄,更有膽小的,哆嗦成一團,哪還再感到酷熱呢?

    哈哈哈,古人是不是也挺有趣?

  • 2 # 關河南望

    在那個沒有冰箱、沒有空調的年代,古人是如何避暑的呢?

    一、搖扇子納涼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扇子的國家,最遠可追溯到遠古的虞舜時代。在夏天酷暑難耐的時候,古人最常用的就是用扇子扇風。老百姓家裡的扇子多是用竹編的,簡單實用造價低。富人家多用絹帛製成的扇子,質量好、重量輕,搖起來輕鬆點。

    二、冰塊與冰水

    不要以為在那個沒有電的時代,古人就嘗不到冰水,古人的智慧絕對超乎你的想象。在周時期,上層社會的人們就已經開始使用冰降溫了。冬天的時候官府將天然的冰雪貯藏在冰窖中,來年夏天就可以拿出冰塊或雪放在居室中降溫,不光製冷效果好,還能增加空氣溼度。後來,冰窖開始慢慢普及。到了南宋時期,街上小販賣的冷飲多達十多種:荔枝膏水、五味渴水、深香水、紫蘇飲等,都是透過冰塊來降溫解暑的。

    三、空調井

    夏天地面氣溫高,地下氣溫低。為了能讓廳堂氣溫適中,人們在廳內或房間挖一口深井。上面蓋著蓋子,蓋子上鑿一個孔。這樣地下的涼氣就湧了上來,如此涼風系統是不是比空調系統更健康環保。

    四、涼棚

    用竹子做骨架,用席子做棚頂,在院子裡搭建出一個高高的遮陽罩。這樣強烈的Sunny就無法直射到牆壁上,保證了室內和院子地面的涼爽。為了不影響採光,還可以把整個席子切割成很多矩形小塊,拴上長長的繩子,等太陽剛升起或落山的時候就把席子拉開,光線和涼風就都可以進到室內了,這種移動式遮陽席像不像今天的百葉窗。

    五、冰鑑

    青銅冰鑑是戰國時期發明的“生態環保冰箱”,真正的節能環保無汙染。鑑,其實就是一個方形大盆,內層是可以放酒、漿、水果等,外層或上面放上冰,起到冰鎮的作用。合上蓋子沒多久,“冷飲”就製成了。看著精緻美觀的冰鑑,還有其科學合理的一面。內部冰水不會侵蝕木質的箱體,但卻會從底部的小孔滲出,不影響水果和酒漿的保鮮。

    夏天雖然酷熱難耐,卻也極大地激發了古人的創造慾望。在那個工業技術不發達的年代裡,人們發明的一系列降溫避暑方法既實用又環保,甚至跟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很相符。有時候想一想,古人的智慧真實無窮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跟女朋友認識幾個月了,她家庭條件不怎麼好,我想給她錢,這樣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