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洋網
-
2 # 趣味搞笑發源地
在番禺沙灣,有一座嶺南建築藝術的集大成者那就是寶墨園,清幽瑰麗,古色古香,園中老樹蔥鬱百花吐豔,湖水澄碧,環境優雅舒適,是一座集合了清宮文化、嶺南古建築、嶺南園藝、珠三角水箱特色、古今藝術珍品於一體的大型園林。2002年被評為了國家4A級旅遊景區。
這個景點還是很推薦去一下的第一個及具特色的便是嶺南水鄉建築
然後是寶墨園泳池是免費開放的乾淨又清幽
然後小孩子一起去的還有兒童玩耍的撈魚區
還有那驚世之作的清明上河圖
這些都只是寶墨園的冰山一角,個人覺得寶墨園,確實園如起名是個寶地非常漂亮,甚至漂亮都無法形容,更多的來說那個地方就是一個世外桃源吧。
作為窮屌絲的我是很想去的只是可惜兜裡沒錢肚裡沒墨,卡里沒存款甚至連女盆友都木有啊,好啦作為一個窮屌絲我該默默去搬磚了
寶墨園不僅風景優美,還有很多有趣的楹聯。
“三月紅邀妃子笑;增城綠掛尚書懷。”此聯鑲嵌在寶墨園荔香亭上,品來鐃有情趣。像如此耐人尋味的楹聯,寶墨園景區比比皆是。
番禺著名的旅遊景區——寶墨園,是嶺南地區珠三角水鄉大型仿古藝術園林。她兼具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綜合了古今南北文化,正是“文墨涵濡草木秀”。園內鳥語花香,湖光瀲灩,錦鱗游泳,樓閣亭臺,楚楚有致。人移景換,一景多變。遊人至此,無不心曠神怡,騁思遐想。建園之初.園方高瞻遠矚,廣納賢才,厚積“寶墨”文化,豐富園藝內涵。他們曾禮賢下士,誠邀番邑文人雅士,為園中景點題名撰聯,舒箋揮毫。經多年雕琢,已顯貴生輝,令人讚歎不已。尤其園中楹聯,幾成一絕。全園楹聯有130多副,所撰聯文,文采斑斕,趣味雋永,意韻深邃,展示了番禺人豐富而高雅的文化內涵。
坐落在園中荔島,有一座別緻的小亭,名曰“荔香亭”。它掩映在80多棵6個品種的荔枝林中,枝繁葉茂,四季常青,幢幢翠蓋,島上蔥蘢。每當春夏之交,蟬噪枝頭,香荔凝丹,一片“霞樹珠林”,“朱實離離間葉濃”(屈大均句),景色幽雅迷人。尤其亭上的兩副楹聯,匯聚精華,成點睛之筆,與美景相映成趣,妙不可言。聯文其一是:“勸君莫效楊妃笑,啖果應憐居士才”(秦雨、甘蔭村合撰)。其二是:“三月紅邀妃子笑;增城綠掛尚書懷”(何品端、朱甜、屈慎寧合撰)。撰聯者巧妙地嵌入了“妃子笑”、“尚書懷”的荔枝品名和化用了相關典故。聯中一語雙關,雙璧互見,令人叫絕。
相傳唐明皇(玄宗)的妃子楊貴妃喜食荔枝,每年從四川翻越川陝邊境(一說是從廣東高州)驛道,千里飛騎,馬死無數,不惜代價,急送香荔,以滿足愛妃嚐鮮。由此可見“妃子笑”的背後,不知隱含了多少人間血淚和帝王極盡奢華的腐朽!
據說,南宋四川尚有荔枝種植,後氣候變化,荔枝才絕跡。現在,荔枝就成為南方(僅兩廣和福建的南部,約北緯30°以南)特有的果珍。自古南來廣東的文人墨客,都與荔枝結下不解之緣,且推崇備至。其中宋代文豪蘇軾就寫下膾炙人口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與唐代詩人杜牧筆下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同為詠荔的千古名句。
荔香亭的兩副楹聯,活用了這些典故。聯中的“邀”是謀求的意思,“居士”指的就是蘇軾,別號東坡居士。詩聯創作,用典恰到好處,豐富內涵,寓意深刻,收到文情並茂的藝術效果。
荔枝品種甚蕃,有三月紅、妃子笑、增城掛綠、尚書懷……增城掛綠更是荔枝珍希,曾被列為朝廷貢品。而“尚書懷”的由來,恐怕知者寥寥。據《增城市志》載,明朝尚書“湛文簡公昔從楓亭懷核以歸,所謂尚書懷者也”。文中提及的湛文簡公,即湛若水(號甘泉,諡號文簡)。他是明代嘉靖年間(1522~1566年)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官至吏、禮、兵三部尚書。就是他,把福建遊仙楓亭的良種荔枝核帶回家鄉增城沙貝(今新塘鎮),交給鄉人到四望崗上培植。十年樹木,成林掛果,荔枝清甜爽□,遠近馳名,鄉民不忘賜種的湛恩公,故將荔名叫做“尚書懷”。
撰聯者將三月紅、妃子笑、增城掛綠、尚書懷嵌入聯中,別有—番意趣。楹聯的作者均是番禺文化界的前輩,對聯體現他們集體的智慧和深厚的功力。
兩副楹聯,一聯活用典,一聯巧嵌字;各具特色,真可謂“並皆佳妙”了。
(番禺日報 陳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