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米悅微表情

    和你情況很像,可以理解你的感受。我爸也是沒辦法聊天的人,一說起話來都是他在輸出觀點,從來不會傾聽接受我的觀點。他表達輸出的觀點從來也就是那幾個大道理,都是做人要如何如何的,諸如要感恩別人,要讚美別人之類的。我回復說“那你有沒有讚美別人呢”,我爸就不高興了,我只是想問問他有沒有踐行自己說的這些大道理,結果他認為我在反問懷疑他。我讓他讚美一下我,他就會說出一大堆中國傳統中對子女不讚美而是貶低的道理來。所以我現在已經不怎麼期望能和他聊上天了。以前我也嘗試開誠佈公的說一下存在的問題,但是稍微提出我爸哪些行為不太好,他就會覺得我在數落他的所有錯誤從而對他進行批判,根本不願意正視問題。另外,你說的那種同學我也有,我也很羨慕,他們家裡大多是父母比較有文化,商量事情也比較民主,不會和我一樣,一堆人在討論在討論關於我的事情,唯獨沒人願意知道我的看法。所以我現在和家裡差不多就是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和我談話我一般不會回覆他們讓他們自己說,叫我做什麼如果是我不想做的我不會明確拒絕但也不會去做。看你標題裡說的客氣陌生,如果能保持感覺也比我好一點。

    有個回答裡說到的父母都是為了子女好這一觀點我是十分懷疑的,因為父母所謂的都是為了子女好只是他們眼裡的為了子女好,實際能不能達到這一結果是十分不確定的。我爸說起我的內向性格還覺得是因為小時候對我太好和打罵不夠導致的,他看到那些被打罵的孩子性格外向就覺得打罵能讓人變得性格外向,這是很搞笑的。他甚至說起之前少年跳河的新聞也覺得是打罵不夠導致,打罵夠了就不跳了。說實話面對精神壓力,有時候我甚至願意多接受一些身體上的疼痛。父母對我的瞭解都還不夠,又怎麼配得上說是處處愛我為我好的那個人?

  • 2 # 手機使用者73562225440

    孩子真心喜歡跟父母聊天相處的真的是少數,兩代人的代溝實在很難收笮,各不相讓也是現今社會的現狀,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也許會好一點,想要改變必須要有很多寬容理解的心和大愛的情神,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問題多找些對方喜歡的話題來聊天,總之心大一點什麼事都可以一笑置之。萬幸我跟父母孩子都是這樣子相處的有聊不完的話題,所以大家都非常開心

  • 3 # 173號渡老師黃仰玲

    這是一個社會的普遍現象,也是正常規律。

    小孩出生之後,會漸漸建立自我,和父母的依戀關係也會漸漸疏遠,因為我們會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脫離父母的依戀去完成自己的事情,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所以,人長大之後,和父母的關係沒小時候親密這個符合正常的規律。

    和父母有陌生感,我們可以嘗試著歸因。

    向外歸因

    是否因為住得比較遠,因為分割兩地,聯絡減少,導致疏遠?

    是否因為某件事情,導致彼此心中存在了疙瘩?

    是否因為父母是比較寡言的人,比較少對子女進行表達?

    …………

    向內歸因

    是否因為自己工作,家庭原因,比較少主動和父母溝通交流?

    是否因為自己平時比較少主動關心父母的身心健康情況?

    …………

    正確歸因之後,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多和父母談心,營造好自己的家庭氛圍。

    作為子女的,在特定的節日裡多點儀式感,比如父親節,母親節,父母的生日。可以為父母親寫上一封感恩拜訪信,相信每個父母收到子女這樣的表達都會非常地開心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發現上局排位敵方的坑貨在這局排位中成了你隊友時,你有什麼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