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888清清河邊草
-
2 # 樑老師讀書
勞動是貫穿人一生的主題,無論貧富,只要活著,人就要付出努力,小到買菜做飯,大到為人民服務。勞動不僅帶給人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心靈,更帶給人美好富足的生活。
勞動如此重要,但現實中,我們不得不承認許多人並不熱愛勞動,可以說厭惡勞動。農民地位最低、前一陣網上曝出有90後小夫妻因倆人都不做家務而離婚。究其原因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嚴重缺乏勞動教育。
我認為勞動教育要從小抓起,一以貫之,養成習慣。
一。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從孩子能坐著,用手把東西送到嘴裡開始,就訓練孩子自己吃飯;從孩子小手能夠到水管子開始,訓練孩子自己洗襪子;像做遊戲一樣,培養孩子做家務的好習慣。
二。培養孩子為他人、為公眾服務的意識。幼兒期的小朋友喜歡幫助家人,那雙拖鞋、拿把扇子,家長藉著這個機會,給孩子養成利他的習慣。使孩子願意儘自己的力量,幫助他人;進入幼兒園、學校等公共場所,孩子願意為了公共利益付出勞動。
一個熱愛勞動的人,在未來的生活中,不僅能很好地照顧好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而且會為了社會更加美好而奉獻自己,這樣的人自然會得到大家的尊重與追隨。
-
3 # 信主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我對孩子的要求是:不要坐等其成!要多參與!親身體驗勞動的快樂、與成就感!並且、不僅如此!一個辛勤勞作的人,會懂得珍惜他人勞動中所帶來的成果!累、並快樂著!勞動、並滿足著;唯有自己親身經歷過、才能真正體會、何謂:‘粒粒皆辛苦……’
-
4 # 吹燈一笑
在上世紀70年代長大的一代人中,特別是農村,有農忙季節,學生要回家幫助農忙。現在學校一般都開設了勞動課,勞技課,通過勞動可以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從另一個角度看,學生整天坐在教室裡,不活動、不勞動,肯定會垮了身體,眼睛近視,甚至經常感冒、發燒。勞動給人們帶來的好處真的很多。
-
5 # 奔跑的謝老師
勞動是人成為人的重要標誌,勞動教育非常重要,以前社會不發達,孩子們經常生活中勞動,現在社會發達了,許多孩子在生活中不需要勞動了,所以需要進行專門的勞動教育
-
6 # 有情懷的行者
前天,我看見有人在群裡說教育孩子,最讓好讓孩子去幹家務。這就是一種勞動教育,只是現在的孩子連做家務這麼一點強度的勞動也做不了。
我們注意了孩子的智力教育,也注意了孩子的身體健康,但是我忘記了 一點,我們人類從一開始,能夠發展就來源於勞動,現在的社會創造集合也是勞動,我說的勞動不是去地裡幹活,凡是參與到平時的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出去,只有這家我們作業是一個社會的人,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
-
7 # 梅東沒有西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離開勞動,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勞動教育決定著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價值取向和技能水平。但是目前情況卻是,一段時間以來,青少年中不珍視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比較突出。
其實,沒有比用雙手去創造生活更讓人感到欣慰和快樂的了。通過勞動教育,除了讓青少年學生在勞動中感受到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讓他們理解勞動價值,把握勞動精神。
-
8 # 樟樹病人
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認為大米是從樹上敲下來的,說明了勞動教育在當下已經是如何的缺失了。
適當的勞動教育可以讓孩子增強體魄。病懨懨的孩子成不了擎天柱、自以為美的偽娘終將被社會淘汰。
勞動教育可以鍛鍊孩子動手能力,增強他們的生存能力。一個人如果不會把生米煮成熟飯,既缺少了應急能力,又缺少了生活情趣。
勞動教育可以鍛鍊孩子的團結協作能力。很多勞動都需要集體協作,分角色完成,這些體驗對孩子將來走上社會後適應社會極為重要!
-
9 # 小郭親子閱讀
古人云,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
10 # 屆研究嗇
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最樸實最基礎的部分,以勞樹德,以勞開智,以勞健體,以勞享美,是青少年健康快樂成長中的必經之路,為身心健康成長奠定了基礎!
由於高考指揮棒,忽略了孩子的勞動教育,以致學生不會洗衣服做飯等日常生活自理活動。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勞動教育模式勢在必行,使之相互融合,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立德樹人中的主導作用,發揮家庭的基礎性,調動社會一切資源,讓學生的成長不在跛腳,實現全面發展!
-
11 # 英語提分營
馬克思說“勞動創造價值,也創造了人本身”,勞動教育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毋庸諱言。但長期以來,由於各種原因,大中小學生勞動機會減少、勞動意識缺乏,勞動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出現了一些學生不會勞動、輕視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象。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以勞動托起中國夢”。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把勞動教育再次放與“德、智、體、美”並重的位置。不可否認,在現行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成績和升學率,成為衡量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標準。因此,出現了不少學校追求學生的文化成績及學校的升學率,而忽視了對學生思想品德、生存能力及勞動技能的教育,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有知識、有化、有思想,卻失去了勞動的熱情和生存的本能,有的孩子甚至“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因此,就需要全社會深入思考勞動教育的價值,思考現代社會的勞動教育問題,特別是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問題。
大中小學要開足勞動課堂,弘場勞動精神,組織學生實實在在地勞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接受鍛鍊,煉意志,強化責任擔當,切切實實地感受、體會到最光榮、最崇高、最偉大、最美的勞動價值,進而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崇尚勞動。
強化勞動教育,開展勞動教育,應成為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第一課”。首先,必須從義務教育階段開始,將勞動教育納入應試教育體系,納入學校日常教育教學計劃,成為學生的“必修課”。特別是,將勞動教育課納入中考、高考“必考課”,並提高勞動技能佔中考、高考總分的比重。使學生從小就真正把勞動當作一種自覺,並通過這種自覺,喚醒孩子的責任擔當,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勞動者。也只有這樣,才能倒逼地方政府、教育部門、學校及家庭,更加重視勞動教育和學生體質健康,不再“重文輕勞”。
長久以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始是找國的教育方針.勞動教自是德智體美教自最肥沃的土填。陶開了勞動,德智體美的教自就成無根之花,縱然一時綻放,也無法扮一個春天。勞動教育應該是一個人成長重要的必修課,不能缺失。勞動教育,應是“中國夢”的底色。
綜上累述,我們希望勞動課,不僅僅是作為一門教學課程,更能成為一門人生課程,是一種傳承,更是一種信仰。
-
12 # 大鵬老師vlog
勞動教育在一個人的成長中是至關重要的。我結合一下自己的成長經歷說一下這件事情。
我出生在江西上饒的一個農村。是一名80後。家中還有一個哥哥。父母都是農民。那個時候大家都知道生活條件普遍都不是很好。家裡四口人種了六七畝地水稻田。每到暑假時候。我爸我媽我我哥哥都要到田裡面去勞動,先是把水稻收割。打穀機去打。得到穀粒,打鼓機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是那種用腳踩帶動一個輪子,把稻穀打下來。給我打下來之後,要拉到晒穀場西晒。亮晒稻穀也不是那麼簡單的。要中間要不斷的波動,以及把那個稻穀液清理出來,非常的累人吶,麻煩。做過的就知道。在晒穀的同時馬上又要打田打田,我們孩子是不需要參與的。等把田你好了,我們就要去下田插秧。插秧之前還要把秧苗從秧田裡摘出來。挑到田裡面去摘。插秧也是挺累的如果你做過就知道那個要一直要彎在水田彎在水田裡。一天下來腰都酸了。
因為夏季要趕時間。因為馬上就要栽秋季到。為暑假是非常累的,我們每到暑假就叫苦連天吶!為了躲避夏日的太陽,我們早一般早上六點多就出去了。還要帶一點粥和鹹菜到田間去吃,因為體力勞動,消耗量太大了。
收割秋季到的時候就要從容一些,因為冬季不用那麼趕。而且也要舒服一點,因為冬,秋季,秋季到收割的時候田裡面是比較乾的。不像夏季到會下雨,田裡面非常的溼陷在裡面。
現在好了,有收割機了,這些繁重的體力勞動都已經沒有了。感謝國家,感謝科技的進步啊!
之所以說這麼多細節,是想說記憶中的勞動真不容易呀!那麼這些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有什麼作用呢?我覺得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就是讓孩子非常珍惜讀書的機會。
我現在是一個老高中老師,我現在的很多學生啊!都沒有什麼奮鬥精神,對對讀書不上心。我覺得他們大部分這個一大部分原因都可以歸結為沒有體會過體力勞動的心酸。如果他們知道體力勞動有多累,那麼現在應該會更加努力的學習吧。
我爸從小就告訴我,他說你現在知道。種田有多累了吧?你要不要好好讀書,你自己看著辦,你如果不能好好讀書,你以後長大了連一袋谷都扛不動。(因為我的個頭比較小,不像我哥哥,他比較高大。)我從小就牢牢的記著爸爸的這句話。非常珍惜讀書的機會,一定要心裡告訴自己一定要擺脫田地勞動。
這個是大的勞動,小的勞動,我們幫家裡洗碗吶,掃地呀,打掃燕子啊!幫媽媽煮飯的時候架柴火呀,等等這些都是。會做的。小時候的這些經歷鍛鍊了我們強勁的筋骨和不怕苦的精神。現在剛剛過而立之年才覺得這些有多麼的重要。
現在生活好了,但是我覺得也要適當的讓孩子參加勞動。培養孩子的刻苦精神,拼搏精神,奮鬥精神。這對於孩子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是非常有幫助的。
回覆列表
勞動教育在一個人成長中關聯是必要的。
現在大多數孩子出生在90後與零零後,成長過程中缺乏勞動教養。
比如:90後的孩子二十大幾歲了,肩不能挑,臂不能扛,一擔水挑不動,一袋穀子扛不起來。
這個現象在我們農村出生的90後的孩子就是如此,更不用說零零後,大.中城市的孩子。
大城市的孩子,連稻穀苗.小麥.苗.韭菜苗放在一起,有幾個能處別開。
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知識青年要下放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不要養成四肢不健,五穀不分的寄生蟲的號召是必要的。上句話對現在的孩子依舊是一面鏡子。
比如說:幾年前,我最要好的同學阿香對我說:想將她的寶貝兒子送到我生活的農村,吃吃農村的飯菜,看看農民伯伯阿姨的生產生活,讓她孩子認識與瞭解農民的疾苦日子,杜絕叛逆,鞭策孩子要邊勞動.邊學習。其實阿香孩子很聰明,七年前考取了北大。(本來我同學的老公是教育局的局長)。
城市的孩子都是溫室的花朵,根本不知道一粒米飯怎麼樣到餐桌的。它是需要摧芽,播種,澆灌.施肥.農藥.生長.收割.儲存.加工(碾制)、運輸.
現在孩子們豐衣足食,住著樓房,穿著時髦衣服,吃著可口飯菜,幸福來得太容易了。不知道幸福生活是父母、爺爺奶奶們給予的。
比如:一幢樓房,在農村自己做,至少也要30萬人民幣。30萬是需要父母多年辛苦勞動積贊下來的。不是大水衝來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手機網上誰誰誰給的。
更有甚者,嫌自己父母沒有買像富二代家豪華的車.多處豪華的房,每天只知道攀比,而不檢查自己不作為,想不勞而獲,唾手可得。這樣的孩子難道不應該反思嗎?養成這樣的壞毛病難道不應該貶棄嗎?不勞而獲,坐亨其成,啃老族的大有人在。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就是從90後的這批孩子大多數沒有參加過勞動生產,不知道農民口朝黃泥背朝天,也不知道工廠裡的工人是怎樣夜以繼日地加班加點。父母們用多年來默默無聞勞功換來幸福生活,把最好的都給自己的孩子,卻忽略了對孩子的勞動教育,造成孩子自私.自利.絲毫不知道知恩圖報,只知道無休止地索取。
上述壞現象一定要引以為戒,家長和學校要教導孩子們要邊學習,邊勞動,倡導勞動最光榮的理念,在勞動中學到實踐知識,知識是從實踐中來,實踐出真摯。
從勞動實踐中可以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本領.技術,勞動伴隨我們每一天。
勞動創造人類世界,勞動也將創造美好的未來。讓人人熱愛勞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