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樗丘閒居客
-
2 # 觀眾席上的黃忠
我覺孔子不論在哪個朝代都做不了宰相,也當不好宰相。
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他只是一名學者,而不是政治家,在政治上沒有什麼建樹。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內容是"禮"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
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於民,嚴格了等級制,把貴族和庶民截然劃分治者與被治者。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一條重要界限。
他的治國理念非常適合統治者禁錮人民的思想,而不利於國力的提高。
“孔子不飲盜泉之水”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孔子這個人比較迂腐,重視名聲,比較愛惜自己的羽毛,這樣的人根本不適合做官。
相反跟同一時代的法家思想到時非常適合治國,秦國當時就是採用法家的治國理念,走上了強盛之路。
-
3 #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儒家思想之所以會被後世歷代的統治者所推崇,實際上是從儒學家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併為漢武帝所採納所開始的。
但要清楚一點,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儒家思想早已不是孔子時期所倡導的儒家思想,而是摻雜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神化封建王權,維護封建統治秩序,因而受到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推崇,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統和主流思想。
而孔子的哲學思想積極提倡“仁義”、“禮樂”、“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為體”,主張“為政以德”,認為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一套思想在春秋時期便不為國君所重視,到了封建社會鼎盛時期的唐朝,就更不會被統治者所重視。
而且宰相是朝廷中的最高行政官員,不僅要有治理國家的能力,更要有處理官員關係的能力,說白了就是做人要懂得八面玲瓏,要懂得變通,更要懂得如何用人而將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如果孔子在唐朝,他做不到宰相,甚至能不能考中科舉還是個未知數。
-
4 # 無聲談歷史
孔子如果活在唐朝能不能做到宰相得分兩個方面說,如果在唐朝的和平時代做到宰相是綽綽有餘。如果在唐朝的戰亂時代孔子作為宰相能力不足,會誤國。為什麼這麼說呢?有兩個原因:
孔子的治國能力很多人認為孔子只是一個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專業在於教育,其實這是不對的。我們先來看看歷史上的孔子在魯國為官時的政績就能知道孔子並不是一個一無是處的書呆子!
魯國當時的國君魯定公聽聞這件事後立馬請孔子做中都宰。相當於現在的市長。孔子上任後把中都治理的井井有條,一年後魯國各地紛紛效仿孔子的辦法。由於政績斐然,孔子連升兩級,由中都宰升司空,隨後再由司空升大司寇。孔子能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從一個白丁升為魯國國內第五大的官員,這在整個中國史上都是很少見的。可見孔子的政治才能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低,反而很有治理國家的能力。
那為什麼在唐朝的戰亂年代孔子做不了宰相呢,因為在戰亂年代宰相不止要治理國家內務,還要處理大量的軍政事物。孔子雖然在戰亂橫行的春秋戰國時期把魯國治理的很好,但是不要忘了孔子為官的時候相對於來說魯國國內的政治環境還是很穩定的,有利於孔子施展自己的理念治國。
一旦國家陷在戰爭中,孔子的那套仁政理念根本不合適,如果孔子繼續以他的理念在戰爭中處理事物的話很可能會起到反作用!這也是為什麼後期孔子離開魯國後各國國君雖然禮待孔子卻沒有重用的原因了。
-
5 # 秋葉翁
孔子作為中國的“聖人”,似乎在歷朝歷代都應該能夠發揮作用,因為在中國的古代的 大多數時間裡,孔子的思想都是作為正統的思想的,於是有人提出,假若孔子在唐朝,會做到再宰相嗎?要回答這一問題,需要了解釦孔子的思想都有什麼?唐朝的社會環境是否需要孔子的思想?這兩個問題解決了,孔子能否在唐朝做到在宰相的問題就有答案了,而用不到我們去瞎猜了。
那麼孔子的思想都有什麼?是如何產生的呢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bai字仲尼,英文名字:Confucius。在家排行第二du,故也有人稱為孔二,春秋後期魯zhi中國人,漢dao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二十七日)生於魯國鄒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魯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國貴族,大約在孔子前幾世就沒落了。孔子年輕時做過幾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從事教育,相傳收弟子多達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孔子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任魯國司寇;後攜弟子周遊列國;最終返魯,專心執教。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尊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
-
6 # 千鳥說歷史
天不生夫子,萬古如長夜。如果沒有孔子,有沒有唐朝都另說,即使是有,如果孔子出生在唐朝,也做不到宰相。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
就孔子所生存的社會環境而言,正是處在“禮崩樂壞”的時代的春秋晚期。春秋晚期,周王室漸漸衰微,無法控制各大封國,周王朝的禮樂制度,分封的等級制度已經名存實亡。各諸侯國中常常有破壞禮樂等級而徇用周天子禮樂的事情發生,如魯國貴族季氏使八侑之舞於庭就是公然的越禮行為,這種本應是重罪的行為在當時周王室衰微的情形下已經被人習以為常。動盪和變革的激烈變得的社會環境,諸侯相爭,生靈塗炭,民眾惶惶不安,治權岌岌可危的局面以及當時活躍的知識界,良好自由的學術氛圍均是讓孔子得以思考世事治亂的條件。
如果沒有孔子將會是什麼?如果沒有孔子,那麼之後支撐中國核心思想的會是什麼呢?讓我們把目光回到春秋戰國時期,流行的學說主要是道德家以及法家,至於墨家由於其本身組織制度問題,更是曇花一現。唯一變數在於孟子,他可能會拾起《墨子》,將“兼愛”改良成“仁愛”,孟子通過改良墨家思想形成“孟家”。再然後秦朝奉法家,西漢初期奉道德家即黃老之術。到了董仲舒時說不定又會“罷黜百家,獨尊孟術”。然後孟子改良版的墨家思想成為時代主流,但是這已經和孔子最開始主張的儒家不一樣了。
如果孔子回到唐朝,大概率會發現這個時代已經不再需要他了。帝國的疆域空前盛大,遠在大洋彼端的國家都因仰慕中華文化而一批批派人來學習,老百姓安居樂業。那個年代沒有煩惱,適合吟詩,所以孔子大概會成為一名和李杜齊名的詩人。
-
7 # 路尋漫漫走古今
這個問題,腦洞也太大了,比如是唐代哪個時期?孔子的定位又是什麼身份?他是活這麼長的還是突然復活了?他的學問是否流傳於世?
不過孔子作為至聖先師,其思想學術主要是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而宰相大多是國家層面的施政決策者,想要做好一個宰相,是需要很多要素的。
其一,要有為國為民的道德觀念和非凡的勇氣,要處處以國家為重,以蒼生為念,不被金錢,權力各種誘惑或威脅所擊倒,始終朝著自己認定的方向而前進;其二,要眼界開闊,有大局思維,要深入基層認真調研,切身體會政令之長短,民生之疾苦,而後方能對症下藥,合理科學施行為政之策;其三,要合理協調處置上下級以及各方勢力之間的關係,防止政鬥黨爭導致地位難保,政令被廢。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徒”。總之,一個想做成事的宰相,始終要牢記自己的初心,不管做什麼?做的對或錯?違心不違心?都是為這件事而服務的,只要能使國家富強,黎民安康,就無愧於心,無愧於國家民族。
-
8 # 方圓樂山
應該不能
孔子治國主張的最大的特點是實施仁政,他曾說過“苛政猛於虎”,孔子提倡治國以禮,主張用禮教制度來管理國家,理想狀態是人人知禮守禮,人人都安分守紀,國家才能安定發展。這與法家治國思想截然相反,對各官員甚至君王的利益造成威脅,後世的統治者普遍儒法並用,平衡利害,“外儒內法”就是這個體現.
孔子作為儒家創始人,對儒家思想肯定堅信不疑,不會做出任何改變的。肯定無法勝任唐朝宰相之位。
雖然儒家的仁義禮智固然能夠教人做人做事,但終究還是帝王用來統治人民思想的枷鎖。朝廷為孔子奉上了一個大大的尊號,文宣王,還是可以的。
-
9 # 文史趣評
顯然做不到。宰相需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需要權謀和變通。
孔子在自己母國魯國不受重用,為了找到一個能夠認可自己學說理念的國君,從55歲到68歲,孔子帶著他的若干親近弟子,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在魯國周邊遊歷。大致走了衛國、曹國、宋國、齊國、鄭國、晉國、陳國、蔡國、楚國等地,一一受到冷遇。68歲時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魯國,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儒家成為顯學之後,儒家裡面著述講學的大思想家都沒能當宰相。
-
10 # 環球新媒
這個也有可能
首先宰相作為正式的官制名稱,第一次確定是在秦統一六國之後。而孔子是春秋時期的人
唐代承襲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度,一般中書省管決策,門下省管審議,尚書省管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中書省長官稱中書令,下有中書侍郎、中書舍人等官職;門下省長官稱侍中,下有門下侍郎、給事中等官職;尚書省長官為尚書令,下有左右僕射等官職。
回覆列表
孔老夫子的拼多多。
做不到,做個小官還可以。
說句實話,孔老夫子不太適合到唐朝來生活,尤其是做官。別看他頭上有一大堆嚇人的光環:“聖人”,“大成至聖文宣王”,“萬世師表”,“世界十大文化名人”等等。但這些都是後世追封的,當然能得到這些牌匾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好比登天,可是在唐朝光有這幾塊牌匾還是不夠的,有些事情還需要老夫子去拼一拼的,而且需要拼的事情還不少。
一、拼考試
在唐朝,科舉考試是朝廷選拔人才的主要途徑和方法。對大多數人來說,想要當官尤其是當宰相之類的大官還是要走科舉考試這條路。
讓老夫子參加科舉考試,確實是難為他老人家了。不過扛著幾塊牌匾就想免試,我想主考官也不敢自做主張。
唐朝的科舉考試主要是“明經”和“進士”兩科,而且“進士”一科非常難考,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一說。所以讓老夫子拼考試真是一件挺殘酷的事情。
二、拼背景
如果不拼考試,或考試拼不過別人,還可以走“皇帝垂青”和“官員舉薦”這兩條路,也就是拼背景。
不過我覺得老夫子和唐朝高層之間有著很深的成見。
首先老夫子看不慣唐朝的高層,他強調“仁政”,推行“德治”、“禮治”。但唐初發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死了自己的親哥哥太子李建成,逼自己的父皇李淵退位。這種不仁不義,違背君臣、父子關係的事,肯定會讓老夫子怒火中燒。
對於武則天,老夫子更要氣衝斗牛了。武則天本是李世民的妃子,也就是李治的小媽,卻成了李治的皇后,嚴重違背了倫理道德,並且武則天“不守婦道”當了女皇,殺死自己的兒子、女兒、孫子,十分的凶狠殘暴。
還有楊貴妃,本是唐玄宗的兒媳婦,卻成了唐玄宗的貴妃。她把朝廷折騰的烏煙瘴氣,天昏地暗。她哥哥是著名的奸相,她還收了個歲數比她還大的乾兒子安祿山,最後開元盛世變成了安史之亂。這讓老夫子徹底無語了。
這些都嚴重的超過了老夫子的底線。
並且唐朝的高層尤其是武則天、楊貴妃之流也看不慣老夫子。老夫子那句“唯女子和小人為難養也”,肯定會讓她倆心裡十二分的不爽。
老夫子要在唐朝站穩腳跟實在是不容易。
三、拼才華。
這也拼不起。唐朝的能人名人太多,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王白居易、詩鬼李賀,唐宋八大家中的柳宗元、韓愈、唐初四傑駱賓王、王勃、楊炯、盧照鄰、王維、元稹等等,雖然老夫子的才華不輸給他們,但要跟他們打擂臺,一是太累,二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勝出。
四、拼財產。
當官還有一條路“獻賦求仕”,就是拼財產。不過這條路也是死路,老夫子收學費收的那點束脩(臘肉),自己吃還行,要想買個官那就差的太遠啦!
最後,老夫子只能走“進入幕府”這條路了,詩聖杜甫當年就在嚴武的幕府中做過參謀工作。這個工作不用拼什麼,容易得到,卻太委屈老夫子了。
咳,實在不行,老夫子還是幹老本行繼續辦私塾吧!
朋友,你們誰能給在唐朝的孔老夫子指點一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