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琴劍主人

    老子的情懷用四個字概括就是悲天憫人。在老子的哲學裡從根本上否定了神的存在,也就否定了皇權對人民有生殺預奪的大權。“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統治者的禁忌越多,而老百姓就越陷於貧窮。“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人民所以遭受饑荒,就是由於統治者吞吃賦稅太多,所以人民才陷於飢餓。告訴統治者不要與民爭利。《道德經》還有大量的章節是反對戰爭的,比如“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至於小國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些,這是老子的降維打擊,諸侯之間互相征戰,那不如老死不相往來好了。所以人們說儒家入世,道家出世都是誤解,沒讀懂《道德經》罷了。“人們最厭惡的就是“孤”、“寡”、“不穀”,但王公卻用這些字來稱呼自己。強暴的人不得好死。”呵呵,強暴的人不得好死,這話就差大喊一聲大家起來把那個殘暴的統治者幹掉吧。所以老子並不是冰冷無情,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只是讓大家自救罷了。

  • 2 # 海邊拾貝丁邦清

    老子天下第一,你知道老子有“吉祥三寶”嗎?

    丁邦清

    經常有朋友說:給我推薦一本哲學書。

    你是想讀西方哲學還是中國哲學?如果是中國哲學的話,那麼我建議的第一本就是《道德經》。

    為什麼啊?

    你肯定知道“老子天下第一”這句話吧?那就對了。

    當然這是笑話,主要是因為老子的思想在中國古典哲學家裡是最深刻、思想性最強、啟發性最大的,而且沒有之一!

    這年頭,大家的時間都很稀缺,還能抽出時間讀書更屬不易,那更要用稀缺的時間讀最有價值的書。

    我們生活中時常用的成語:大道至簡、大智若愚、上善若水、以柔克剛、天長地久、自知之明、知足常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等都出自於《道德經》。

    道教、道觀、太極拳、養生都發軔於《道德經》。兩千多年過去了,時至今日,老子的很多思想還在暗地裡影響甚至指導著我們的思想、工作和生活。

    01

    《道德經》雖然只有五千言(不同版本都沒有超過5500字),但老子特別簡練、精闢、濃縮的語言讀起來並不輕鬆。很多道理他沒有闡述詳細、清晰、完整,預留了很大的空間,也就是“留白”,這需要讀者用自己的經歷、知識和體會去填充。

    大學二年級(19歲)第一次接觸《道德經》,那時讀了覺得很無趣的,一半沒讀懂。後來陸陸續續讀過很多次(當然是不同版本的),直到去年還在讀,每次讀都有新的收益,新的啟發,甚至越讀越有趣味。

    現在我看書上與網上的解讀,很多都是錯誤的,而且有的錯得很離譜,簡直就是誤導。

    《道德經》博大精深,給大家分享老子著名又實用的“三寶”:“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這也是老子思想裡最核心的寶貝。

    02

    “吉祥三寶”第一個寶——慈。

    這是“慈”字,上面是絲綢的“絲”,下面是心臟的“心”。意思是說心腸像絲一樣的柔軟,就是慈。

    老子《道德經》裡的“慈”這個寶,就是溫柔,包括善良與柔軟。

    慈,首先是善

    善良,與人為善,博愛、慈祥、溫暖、人道、寬容、疼惜生命、不殺生、不作惡、不好鬥。老子的思想洋溢著人性的光澤。他惜墨如金,但是就在五千言裡,對當權者反反覆覆嘮叨的就是善、行善、心善,出現“善”52次。

    他以水為例,“上善若水”,最高的善就象水一樣,因為水滋潤養育著萬物卻不與萬物爭利(潤物無聲),它總是處於人們所厭惡的(低下)地方,所以最接近“道”。最高的善人,象水那樣選擇低下的地方居住(處世低調謙卑),心地貴在善良,交往貴在真誠,說話貴在誠信……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這樣可使人人向善。

    同時,他指出慈善是最有力量的,“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仁慈,用來征戰,就能夠取得勝利,用來守衛就能鞏固。天要援助誰,就用仁慈來保護他。得人心者得天下。只有仁義之師,才能天下無敵,善者才最有力量。

    西方有一則寓言也是講述這個道理,“你看下面那位穿著外套的人,我打賭可以比你更快要他把外套脫下來。”說著,風便用力對著老人吹,希望把他的外套吹下來。但是它愈吹,人愈把外套裹得更緊。後來,風吹累了,太陽便從去後走出來,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沒有多久,老人便開始擦汗,並且把外套脫下。太陽於是對風說道:“溫和友善永遠強過激烈狂暴。”

    老子抨擊當時的統治者,不善待天下黎民蒼生,驕奢淫逸、橫徵暴斂、好大喜功、勞民傷財,“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竽。非道也哉”!

    還抨擊“春秋無義戰”的諸侯窮兵黷武、四處征伐,其實是以殺人為樂。“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

    這些都是不善,而且也不道、無道、失道。不要貪得無厭,不要愛地、愛權、愛財、愛物勝過愛人。“今舍慈且勇,死矣。”丟棄了仁慈而追求武力強暴,結果是隻會是自尋死路,走向滅亡。老子始終堅持只有“仁者無敵”!

    03

    慈,其次是柔

    慈的第二層含義包括溫柔、柔軟、謙和、低調、包容、示弱、韜光養晦、虛懷若谷、以弱勝強。

    柔弱的東西里面蘊含的內斂往往富於韌性,孕育潛在的力量,生命力旺盛,有極大的發展餘地。相反,看起來似乎強大剛強的東西,由於它的顯揚外露,往往失去了發展的前景,因而不能持久。在柔弱與剛強的對立之中,老子斷言柔弱的呈現,勝於剛強的外表。

    他還是以水為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潤物無聲、柔軟無骨的水,水滴可以穿石,溫柔最有力。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了以後身體就變得僵硬。草木生長時是柔軟脆弱的,死了以後就變得乾硬枯槁了。所以堅強的東西屬於死物的一類,柔弱的東西屬於活物的一類。

    以柔克剛,不要太強硬,不要太剛性。“見小曰明,守柔曰強”——能夠察見到細微的,叫做“明”;能夠持守柔弱的,叫做“強”。“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狂風是刮不了一個早晨的,暴雨是下不了一整天的,都是短暫而不能持久的。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踮著腳想站得高一些,反而站不穩;邁大步去走,反而走不遠。兩者就是好高騖遠,前者是好高,後者是騖遠。

    他還以舌頭與牙齒為例說明柔弱勝剛強。牙齒比舌頭強硬無數倍,可是到了後來,牙齒很快就壞掉了,舌頭還是好好的。你沒有聽說過誰老了,舌頭沒了,牙齒還是好的吧?所以柔軟比剛強有長久的生命力。

    慈包含著謙虛、包容、不要自以為是、不要剛愎自用。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不功,自矜者不長”——固執己見反而看不明白事物;自以為是反而是判不清是非;自我誇耀表功反而沒有功勞;自高自大反而不能超過人。

    四自:自見、自是、自誇、自高都是反自然的,反而不會成功;自見就是自障、自是就是自非、自誇就是自毀、自高就是自低。四不主義——不要:固執己見、自以為是、自吹自擂、自高自大。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滿招損,謙受益。謙謙君子,固步者自封,自滿就會退步。不能自以為是,不能自我膨脹,不能剛愎自用,不能驕傲狂妄,不能專橫跋扈。

    如今的網際網路時代,越來越多強調善良和情懷的力量、向善和誠信的原則,包容試錯的創新。

    示弱比逞強有價值,軟實力可能比硬實力重要,低調接地氣比高冷端著有效,柔性的管理比僵化的手段有效,溫暖的溼營銷比干巴巴強迫灌輸有效等,這也許就是老子的第一寶對我們當下的啟迪。

  • 3 # 逸缺堂竹溪

    《道德經》分為道經和德經兩部分,共81篇。

    老子《道德經》的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他告訴人們為人行事要遵循自然規律,不可任意妄為。

    《道德經》有言:“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

    颳風下雨是天地使然,而天地尚不能使其長久,何況人乎?

    人們要順乎自然,承天而為,四時有序,春種夏長秋收冬藏。

    農時種豆,“豆豆四五六”,為什麼要四五六?因為少了不行,一個豆一株苗,長不起來,沒有相互扶持照應的,稍有風吹草動便會夭折。多了也不行,假如一墩有20多個豆20多株苗,太密集也很難長好。合理密植就是“道”!

    類似甚多,不一一例舉!

  • 4 # 浮_生_若_夢_

    老子故里鹿邑縣,是老子的出生地,我有幸也在這個人傑地靈、有著悠久歷史的地方出生。下面我會用心回答您的問題。

    老子,千古一人,其濟世情懷,青天可鑑。然現今很多人仍然認為老子思想是消極遁世的,真是千年誤解,悲夫!

    儒道同為中華文化源頭,一直以來,人們視道學為遁世之學,目儒學為入世之學,這種誤解,嚴重影響了優秀文化的傳承,乃大謬也。

    人們之所以認為道家為遁世之學,概因為《道德經》中的“無為”一說。一些人望文生義,認為,無為者,乃無所事事,無所作為也。更多人前赴後繼,人云亦云,以訛傳訛,於是謬種流傳,迄於今日。

    對“無為”的誤解即是對老子的誤解;對老子的誤解,即是對中華文化主要源頭的誤解。不正本清源,真貽害無窮也。

    老子的史蹟略近於無,老子的思想遺存就是那唯一的5000言《道德經》。

    因此,考訂老子“無為”的真實意思最可靠辦法就是依據文字,依據僅存的5000字《道德經》。

    啃讀《道德經》,我瞭解到,老子的“無為”並不是對普通人的行為要求,而是對最高統治者即國君的建言。所謂“無為而治”,乃是指治國,一般人是沒有資格的。《道德經》第十章有言:“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即是說,治國能採取無為的辦法嗎?

    什麼是“無為”的辦法呢?《道德經》第2章說:“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鹿邑縣老子故里太清宮

    何謂“處無為之事”?

    處事即行事;如果無為是指無所事事,無所作為,“處無為之事”就意味著行事而無為,即做事就是不做事,或用無所事事做事。怎麼說都是自相矛盾。你想,老子千古智者,會說這樣荒謬不經的糊塗話嗎?因此,說無為就是無所事事乃是滑天下之大稽。

    然則,老子的“無為”究為何意呢?

    “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可見,老子教導我們處事要向自然化育萬物一樣,自然無為。

    鹿邑縣老子故里老子文化廣場

    自然如何化育萬物呢?答案:自然日月輪迴、四季變幻,下雨、颳風、出太陽,如此而已,好像什麼事也沒有做——無為。然而,萬物依靠自身的生命力求生存求發展,動物自然繁衍,生龍活虎,植物欣欣向榮,青翠茂盛,造就出“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大千世界。此刻,自然則袖手旁觀,聽任萬物自己生長而不加干涉,自然生養萬類而不據為己有,化育萬物而不自恃己能,大功告成也不自居。這是大自然做事的方法,老子認為治國也要效法這種方法,用他的話叫“道法自然”。

    無為之意,錢鍾書的一句話解釋的最為簡切精到,即:“盡人之能事以效天地之行所無事耳。”

    鹿邑縣老子故里太清宮

    可見,老子“處無為之事”並不是讓人不作為,而是教導人們做事要效法自然,像自然一樣下雨、颳風、出太陽,給物件提供必要的環境和條件。爾後,任物件按自身的內在要求自由的發展,而不加干涉。一句話,無為就是按客觀規律行事,不妄為,不強為。這應該就是老子“無為”的含義。

    然而,不妄為、不強為的“無為”被不少人誤解成無所事事,無所作為,並廣為傳播,形成世俗偏見。硬生生把老子積極入世的思想轉換成消極遁世的學說。這是對老子思想的一種嚴重誤解。

    鹿邑縣老子故里生仙台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萬物是道所生,是德所養。“虛其心,實其腹。”“為腹不為目。”其實人類的生存目的,不外乎“心”和“腹”,本質上是為“腹”。餓死了。心也不存在了。所以“德”,就是得,可以是自然的獲得,也可以是由此而產生的經驗,認識。既是物質營養,也是精神營養。德就是人們對待賴以生存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態度。

    群居是人與自然鬥爭的選擇。人既沒有尖牙,也無厲爪。人與其它動物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思維。是自然環境的逼迫,使人們團結在一起與自然作鬥爭。群居自然是非多得多,群居首先面對的就是食物的分配,也就是勞動所得的分配。沒有群居,人類戰勝不了自然。處理不好勞動所得,群居必然解體。群居產生了社會。由此,產生了社會行為規範,即德。德就是人民對待賴以生存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態度,是維護人類生存的行為規範。也就是今天的社會規範,社會道德。

    要說老子有什麼情懷,我覺得老子有道德情懷、濟世情懷、赤子情懷……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請指正。

  • 5 # 半個南山人

    老子有什麼樣的情懷?

    這還得有老子來回答,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老子解釋說:“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成器長。今舍其慈,且勇,舍其儉,且廣,舍其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為之。”意思就是說,保持柔慈,就能夠勇武,保持儉約,就能夠大方。不與天下人爭得利之先,就能成為群體的首領。如果捨棄柔慈而妄逞勇武,捨棄儉約而追求大方,捨棄謙讓而爭先,那是行不通的。保持柔慈,投入戰爭就能取得勝利,用於防守就能鞏固。天如果要救助誰,就會用柔慈來得護他。

    大家看,慈、儉和不敢為天下先,被老子視為自己的“三寶",它即是老子的三種處世之道,也是老子的一種人生情懷。

  • 6 # 李海燕奇門遁甲

    老子的道德情懷

    世界表面一片繁榮,實際潛在有巨大的危機。有環境的危機,核武器,轉基因等被不當使用的科學危機,經濟危機,政治危機,更有道德的危機。這一切危機的本質是人類的生存危機。尤其是今天,人們從來沒有生活的如此舒適,但也從來未有今天如此複雜而深重的危機。隨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短,一旦大的危機爆發,較之地理大發現以前的危害不知要大多少倍。這一切危機中最重要的危機是道德危機,這是擺在今天世界人民面前的最大危機。處理的好,人類社會繼續繁榮昌盛,處理不好,人類將面臨巨大的災難。返樸歸真,讓我們回到兩千多年前,去看看老子的道德情懷,或許能夠給今天的人們以巨大的啟示和裨益。

    一,老子的道的情懷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夫物芸芸”,”萬物並作”。老子的道是生生不息的道。

    就個體的人來說生存是第一性的。就家庭來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血脈延續是第一性的。就人類來說,生生不息也是第一性的。沒有生命這個載體,所謂富貴名利皆沒有意義。

    “天之道,利而不害。”天道是有利於萬物的生長,並不妨害萬物。

    “萬物負陰抱陽,充氣以為和。”道是和諧的,平衡的。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道是迴圈往復。

    “天之道其尤張弓乎?高者下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天之所以亙古以來,執行億萬斯年,因為天道是平衡的。而人道則恰恰相反。人間只有得道者才能依天道而行。人們要想社會平穩執行,就應該依天道而行。

    “天長地久。”(第七章)人們要像天地一樣長久生存。”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天地不為自己而生存而生,所以天長地久。人也應效法天的做法,才能地久天長。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是四大之一,人有著與天地道一樣的本事。”人發殺機,天翻地覆”(陰符經)。只要人的延續無限,人的思維是無限的。人的主觀能動性一旦發揮出來,人們會有無窮的創造力,它可能給人帶來巨大的好處,也可能是巨大的危害。所以人必須有所限制,人必須自覺自律。必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行為只有在自然規律的範圍內做事,才能與天地共存,因為人是可以逆天的。“無為”,就是不逆天,“無不為”,就是隻要不逆天,任何事都可以做。

    道法自然就是人為的作用不要違反自然的發展要求,最後影響到自身的發展。通俗地說就是人要順天而行,不能逆天而行。人們要尊重自然規律,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永續地利用自然,生生不息地發展自己。老子的道的情懷就是人們尊重自然規律,達到自然與人類的和諧發展,最大限度地滿足人類長久的生存需要。

    道是人們必須遵守的自然規律。循道而行就是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人應該是自然的人,而不是逆天的人。但今天環境破壞,物種大量滅絕是逆天的,核武器是逆天的,轉基因不是自然的,也未經自然驗證,或許是逆天的。人類或許已經面臨萬劫不復的深淵。

    二,老子的德的情懷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萬物是道所生,是德所養。“虛其心,實其腹。”“為腹不為目。”其實人類的生存目的,不外乎“心“和“腹“,本質上是為“腹“。餓死了。心也不存在了。所以“德“,就是得,可以是自然的獲得,也可以是由此而產生的經驗,認識。既是物質營養,也是精神營養。德就是人們對待賴以生存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態度。

    群居是人與自然鬥爭的選擇。人既沒有尖牙,也無厲爪。人與其它動物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思維。是自然環境的逼迫,使人們團結在一起與自然作鬥爭。群居自然是非多得多,群居首先面對的就是食物的分配,也就是勞動所得的分配。沒有群居,人類戰勝不了自然。處理不好勞動所得,群居必然解體。群居產生了社會。由此,產生了社會行為規範,即德。德就是人民對待賴以生存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態度,是維護人類生存的行為規範。也就是今天的社會規範,社會道德。

    自從人將老虎獅子關進籠子裡,成了珍稀保護動物後後,人成為所謂的萬物之靈。人與自然的矛盾大量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急劇增加,社會進入另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急需全人類遵守的新的行為規範,以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這種矛盾最激烈的解決方式。新的社會行為規範的建立,迫切地擺在人類的面前。唯其如此,方能避免激烈的,暴力的方式。今天的地球人面臨的道德問題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廣大,艱難,複雜。利益更加難以調和。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少則得,多則惑。”況且“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人不能貪得無厭。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為嗇,是為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根深固柢,長生久視之道。”人不能奢侈過分,人應該節約積德。節約積德,自然和社會資源消耗和生產才能平衡,才能天長地久。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俢之於鄉,其德乃長;俢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德是人們的修養行為。

    德就是人們必須遵守的社會行為規範。是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的自覺遵守標準和規範。

    三,老子的善

    老子說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善與不善是同時產生的。

    四大之一的人類,由於思維的無限性,具有無窮的發展創造能力。無數的人間奇蹟被創造出來了。老子深深懂得人的這種能力,今天的世界,人類的慾望,好像是填不滿的黑洞,藉助科學的發展,人的能力得到巨大的釋放。人對自然的掠奪和毀壞,已經破壞了自然的平衡,影響了人類的生存。貧富兩極分化加重,也加深了不同階層之間的矛盾。食物中的激素和毒藥,已經對人的健康造成了危害。科學研究已經表現出毀滅人類的端倪,核武器是可見的毀滅,非自然的,未經過自然檢驗的轉基因食物極有可能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潛在的危害。

    這就是人為什麼要善良。如果人的貪慾,私慾極端膨脹,不受限制,後果是人的自我滅亡。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最好的善就是象水一樣的善。人心應該像水一樣。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第二十七章)人們的善應該是發自內心的自然流露。就像“上德不德。”從不把德掛在嘴上,表現在形式上。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第四十九章)真正的蒼生大愛是無差別的愛。

    善應該是每一個個體發自內心的,對萬事萬物的愛。唯有發自內心的善,才是道德情懷的基礎。唯如此,人才會自覺地像水一樣,甘於處於都不願呆的低處,永遠利益萬物,而不與萬物爭利。否則,人類的不善無限,則“不道早已。”很快會自取滅亡。

    四,老子的道德情懷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第四十九章)老子關心的是天下的蒼生,心裡裝的是天下蒼生。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是宇宙的總綱領,是人類的行為總則。天地之大德曰生。人類的最大,最高利益,莫過於自身的生生不息。而不是走向他的反面,毀滅自己。自然地生,自然地長,相互依存,子子孫孫,共同發展。

    世界的治理應無為而治。世界已經打了兩次是大戰,第三次大戰似乎隱約可見。倘若發生,應是人類前所未有的大劫難。”天之道,利而不害。”依天道治理,不影響萬事萬物的蓬勃發展。人類社會應該極力避免這種極端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今天的發展需要道德情懷,需要兼顧環境,不自生而長生。”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不能竭澤而漁,留一點乾淨的空氣,水,土地,食物給未來,使後代子孫可以生存。

    當今,科學研究中需要道德情懷,”道法自然”是人們不能超越自然的限制。否則,核武器,轉基因被錯誤利用,都將置人於死地。

    “安其食”,是安全享用自然的食物。而不是無數的化學新增劑。

    今天的社會需要道德情懷,迫切需要建立起全人類的行為規範,以保證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歸根曰靜,是謂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人類需要反思自己的行為,人類命運就是“覆命”,生命的延續。這是規律,也是明智。人們應該包容,公正是建立在包容的基礎上的。這樣才是全人類的發展,才是人與環境的全面和諧發展。這是道德要求,也只有如此,人類才能子子孫孫生存下去,而沒有危險。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看似無愛的天地自然,實際是關係到人類生生不息,貌似不愛的愛,才是長久永續發展的大愛。

    世界已是地球村,全人類都在一條船上,這條船是翻船,還是不斷地航行下去,在於全體船員的共同努力,共同維護。無論是個體的高貴與卑賤,富有與貧窮,先進與落後,都不應影響到人類的生存,作為人類存在的唯一意義,也是終極意義就是人的生生不息,沒有了人,一切如同混沌的自然,毫無意義。

    老子的善是發自內心的善,老子的行為是善的自然流露。老子的德是老子倡導的善的表現行為,是全心全意為他人生長服務的德。老子的道是具有上德的人們順應自然法則要求的道,而不是逆天之道。老子的道德情懷是人類之愛,蒼生大愛。關乎人類的生存,子孫後代的發展。人類只有生生不息的善,才會有生生不息的生長。這應該成為全人類的共識。因為如此人類生存的大船,才能永遠航行在路上。

  • 7 # 張闖說易學

    老子的情懷,在《道德經》中多有體現!

    天長地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於其根。老子通過對自然規律的觀察與領悟,推演與嫁接到人類社會中,從而得出人們的胸懷要像江海一樣博大水一樣處下,人類社會的和諧要像萬物一樣不爭而和平共處,人們的行為要像天地一樣無為無不為等社會治理的思想。《道德經》實際上就是老子的內心獨白,為人類社會精心繪製的理想藍圖。然而老子萬萬沒有想到自然規律的無為與人類社會的有為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執行規律甚至異向而行,沒有必然的聯絡,達成一致,是何等的艱難。幾千年來人類社會的歷史,和平在風雨中搖擺就是最有力的證明。從“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等章句中,老子也感覺到現實與理想的距離其實非常遙遠,唯有不斷地努力,理想一定能夠變成現實。

    《道德經》中老子塑造了聖人的光輝形象;在現實生活中,一般的人是很難做到的。老子提出“無為而無不為”思想,或許就是從“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中獲得的靈感。

  • 8 # 紜希13

    世界表面一片繁榮,實際潛在有巨大的危機。有環境的危機,核武器,轉基因等被不當使用的科學危機,經濟危機,政治危機,更有道德的危機。這一切危機的本質是人類的生存危機。尤其是今天,人們從來沒有生活的如此舒適,但也從來未有今天如此複雜而深重的危機。隨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短,一旦大的危機爆發,較之地理大發現以前的危害不知要大多少倍。這一切危機中最重要的危機是道德危機,這是擺在今天世界人民面前的最大危機。處理的好,人類社會繼續繁榮昌盛,處理不好,人類將面臨巨大的災難。返樸歸真,讓我們回到兩千多年前,去看看老子的道德情懷,或許能夠給今天的人們以巨大的啟示和裨益。

    一,老子的道的情懷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夫物芸芸”,”萬物並作”。老子的道是生生不息的道。

    就個體的人來說生存是第一性的。就家庭來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血脈延續是第一性的。就人類來說,生生不息也是第一性的。沒有生命這個載體,所謂富貴名利皆沒有意義。

    “天之道,利而不害。”天道是有利於萬物的生長,並不妨害萬物。

    “萬物負陰抱陽,充氣以為和。”道是和諧的,平衡的。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道是迴圈往復。

    “天之道其尤張弓乎?高者下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天之所以亙古以來,執行億萬斯年,因為天道是平衡的。而人道則恰恰相反。人間只有得道者才能依天道而行。人們要想社會平穩執行,就應該依天道而行。

    “天長地久。”(第七章)人們要像天地一樣長久生存。”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天地不為自己而生存而生,所以天長地久。人也應效法天的做法,才能地久天長。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是四大之一,人有著與天地道一樣的本事。”人發殺機,天翻地覆”(陰符經)。只要人的延續無限,人的思維是無限的。人的主觀能動性一旦發揮出來,人們會有無窮的創造力,它可能給人帶來巨大的好處,也可能是巨大的危害。所以人必須有所限制,人必須自覺自律。必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行為只有在自然規律的範圍內做事,才能與天地共存,因為人是可以逆天的。“無為”,就是不逆天,“無不為”,就是隻要不逆天,任何事都可以做。

    道法自然就是人為的作用不要違反自然的發展要求,最後影響到自身的發展。通俗地說就是人要順天而行,不能逆天而行。人們要尊重自然規律,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永續地利用自然,生生不息地發展自己。老子的道的情懷就是人們尊重自然規律,達到自然與人類的和諧發展,最大限度地滿足人類長久的生存需要。

    道是人們必須遵守的自然規律。循道而行就是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人應該是自然的人,而不是逆天的人。但今天環境破壞,物種大量滅絕是逆天的,核武器是逆天的,轉基因不是自然的,也未經自然驗證,或許是逆天的。人類或許已經面臨萬劫不復的深淵。

    二,老子的德的情懷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萬物是道所生,是德所養。“虛其心,實其腹。”“為腹不為目。”其實人類的生存目的,不外乎“心“和“腹“,本質上是為“腹“。餓死了。心也不存在了。所以“德“,就是得,可以是自然的獲得,也可以是由此而產生的經驗,認識。既是物質營養,也是精神營養。德就是人們對待賴以生存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態度。

    群居是人與自然鬥爭的選擇。人既沒有尖牙,也無厲爪。人與其它動物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思維。是自然環境的逼迫,使人們團結在一起與自然作鬥爭。群居自然是非多得多,群居首先面對的就是食物的分配,也就是勞動所得的分配。沒有群居,人類戰勝不了自然。處理不好勞動所得,群居必然解體。群居產生了社會。由此,產生了社會行為規範,即德。德就是人民對待賴以生存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態度,是維護人類生存的行為規範。也就是今天的社會規範,社會道德。

    自從人將老虎獅子關進籠子裡,成了珍稀保護動物後後,人成為所謂的萬物之靈。人與自然的矛盾大量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急劇增加,社會進入另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急需全人類遵守的新的行為規範,以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這種矛盾最激烈的解決方式。新的社會行為規範的建立,迫切地擺在人類的面前。唯其如此,方能避免激烈的,暴力的方式。今天的地球人面臨的道德問題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廣大,艱難,複雜。利益更加難以調和。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少則得,多則惑。”況且“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人不能貪得無厭。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為嗇,是為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根深固柢,長生久視之道。”人不能奢侈過分,人應該節約積德。節約積德,自然和社會資源消耗和生產才能平衡,才能天長地久。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俢之於鄉,其德乃長;俢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德是人們的修養行為。

    德就是人們必須遵守的社會行為規範。是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的自覺遵守標準和規範。

    三,老子的善

    老子說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善與不善是同時產生的。

    四大之一的人類,由於思維的無限性,具有無窮的發展創造能力。無數的人間奇蹟被創造出來了。老子深深懂得人的這種能力,今天的世界,人類的慾望,好像是填不滿的黑洞,藉助科學的發展,人的能力得到巨大的釋放。人對自然的掠奪和毀壞,已經破壞了自然的平衡,影響了人類的生存。貧富兩極分化加重,也加深了不同階層之間的矛盾。食物中的激素和毒藥,已經對人的健康造成了危害。科學研究已經表現出毀滅人類的端倪,核武器是可見的毀滅,非自然的,未經過自然檢驗的轉基因食物極有可能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潛在的危害。

    這就是人為什麼要善良。如果人的貪慾,私慾極端膨脹,不受限制,後果是人的自我滅亡。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最好的善就是象水一樣的善。人心應該像水一樣。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第二十七章)人們的善應該是發自內心的自然流露。就像“上德不德。”從不把德掛在嘴上,表現在形式上。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第四十九章)真正的蒼生大愛是無差別的愛。

    善應該是每一個個體發自內心的,對萬事萬物的愛。唯有發自內心的善,才是道德情懷的基礎。唯如此,人才會自覺地像水一樣,甘於處於都不願呆的低處,永遠利益萬物,而不與萬物爭利。否則,人類的不善無限,則“不道早已。”很快會自取滅亡。

    四,老子的道德情懷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第四十九章)老子關心的是天下的蒼生,心裡裝的是天下蒼生。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是宇宙的總綱領,是人類的行為總則。天地之大德曰生。人類的最大,最高利益,莫過於自身的生生不息。而不是走向他的反面,毀滅自己。自然地生,自然地長,相互依存,子子孫孫,共同發展。

    世界的治理應無為而治。世界已經打了兩次是大戰,第三次大戰似乎隱約可見。倘若發生,應是人類前所未有的大劫難。”天之道,利而不害。”依天道治理,不影響萬事萬物的蓬勃發展。人類社會應該極力避免這種極端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今天的發展需要道德情懷,需要兼顧環境,不自生而長生。”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不能竭澤而漁,留一點乾淨的空氣,水,土地,食物給未來,使後代子孫可以生存。

    當今,科學研究中需要道德情懷,”道法自然”是人們不能超越自然的限制。否則,核武器,轉基因被錯誤利用,都將置人於死地。

    “安其食”,是安全享用自然的食物。而不是無數的化學新增劑。

    今天的社會需要道德情懷,迫切需要建立起全人類的行為規範,以保證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歸根曰靜,是謂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人類需要反思自己的行為,人類命運就是“覆命”,生命的延續。這是規律,也是明智。人們應該包容,公正是建立在包容的基礎上的。這樣才是全人類的發展,才是人與環境的全面和諧發展。這是道德要求,也只有如此,人類才能子子孫孫生存下去,而沒有危險。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看似無愛的天地自然,實際是關係到人類生生不息,貌似不愛的愛,才是長久永續發展的大愛。

    世界已是地球村,全人類都在一條船上,這條船是翻船,還是不斷地航行下去,在於全體船員的共同努力,共同維護。無論是個體的高貴與卑賤,富有與貧窮,先進與落後,都不應影響到人類的生存,作為人類存在的唯一意義,也是終極意義就是人的生生不息,沒有了人,一切如同混沌的自然,毫無意義。

    老子的善是發自內心的善,老子的行為是善的自然流露。老子的德是老子倡導的善的表現行為,是全心全意為他人生長服務的德。老子的道是具有上德的人們順應自然法則要求的道,而不是逆天之道。老子的道德情懷是人類之愛,蒼生大愛。關乎人類的生存,子孫後代的發展。人類只有生生不息的善,才會有生生不息的生長。這應該成為全人類的共識。因為如此人類生存的大船,才能永遠航行在路上。

  • 9 # 袁楚驍

    面對社會的動盪不寧、人心的焦灼不安,老子身懷濟世救人的一腔熱忱,在靜觀默想之間,為當時、也為後世,留下了“無為而無不為”這種高明而深邃的智慧。老子的家國情懷值得我們發揚和繼承!

  • 10 # 星姐的擺攤美味

    唉唉唉聖經看過幾遍?老子?!只聽說?!至少古代德孝!孝!智!善!?還是離不開規矩!?三角中很多智慧有老子?思維方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朗普承認伊拉克戰爭美國錯了,那麼伊拉克能不能要求美國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