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對於學習成績差,既沒有學習興趣,也沒有學習動力,自律性還比較差的學生,該如何引導?

9
回覆列表
  • 1 # 陽光九寸

    我是一名中學老師,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您的問題是對於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動力的學生如何提高學習成績? 首先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那麼他的成績幾乎不可能提高的。所以要想提高成績, 必須要解決他為什麼沒有學習動力的問題。不知道您的孩子處於哪個年齡段? 我想不同的年齡段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也有所不同。 通常低年齡段的孩子沒有學習動力由以下幾個原因。1是因為孩子小,不理解為什麼而學。即使通過周圍的成年人的說教,也能說出為了將來生活的好,有份好的工作等,但是孩子未必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2是家庭沒有給孩子營造學習的環境或氛圍,為孩子做榜樣。 比如孩子在家的時候,家裡人都在玩手機,看電視,孩子怎麼能靜下心來讀書學習呢?3是家庭之外,孩子是否有一個積極好學的同學圈子?這個小群體可以是老師在學校為學生營造的,也可以是家長為孩子有意識的建立維護的。這樣的良性的小生態圈對孩子的學習動力的建立要優於其他的因素。 4. 除此之外, 教育孩子成為一個孝順的孩子,一個孝順的好孩子為了讓父母快樂也會好好學習的。幫助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長大後成為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 以上都可以使孩子有學習動力, 從而主動學習,成為優秀的學生。而高年級的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1.是孩子基礎沒打好,學起來很困難見不到成績,就失去興趣了。2.隨孩子年齡的增長,感興趣的東西多了,所以興趣遷移到別處,比如說遊戲上癮等。3.青春期早戀等。無論是什麼原因,學生學習動力不足,一定會影響學生的成績,如果不及時解決甚至會影響孩子的前途。所以建議家長要多和老師溝通,找到學生沒有學習興趣和動力的原因,對症下藥,家校形成合力,幫助孩子儘早走上正軌。

  • 2 # 象山易學堂

    創設bai適當的問題情境,激發和維持du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

    動機中最重要和最重點的部zhi分是什麼呢?毫無疑問,dao就是求知慾和好奇心。求知階段的學生求知慾和好奇心尤為強烈,只要能把其求知慾和好奇心培養和激發出來,那麼他們就會自動地去學習和發現問題。在我的多年教學實踐中,認為創設問題情境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學起于思、思起於疑”,在教學中經常提出一些與學習有關的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去發現、去攀登,可以激發和強化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可把一個較難理解的知識或解決的問題,分解為幾個較為簡單的知識或問題,多用啟發示,逐層推進,逐步深入,循循善誘,讓學生理解知識或解決問題有一種“ 拾級而上”的感覺。當教師一步一步把他引向正確的結果時,他也會豁然開朗,哦,原來如此簡單,對學習也產生了深厚的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也可創設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問題情境。難度適宜的問題情境,經過努力可以實現,使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感,從而產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動機。那麼,教師應怎樣去創設難度適宜的問題情境呢?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狀態,使新的學習內容與學生已有展水平構成一個適當的跨度。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最近發展區”的概念。他認為“最近發展區”是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即學生能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獨立地完成任務,不需教師的幫助即可達到的水平)與學生的第二個發展水平(即在現有發展水平之上,學生不能自行完成任務,須經過教師的啟發幫助才能達到的水平)之間的距離。教育要促進學生的心理髮展,必須把著眼點放在學生心理髮展的第二個水平上,也就是說,教師應不斷地向學生提出新的課題和內容,它的水平應稍高於學生的原有水平,以激發學生內部矛盾的發展,不斷地把最近發展區的水平轉化為現有發展水平,這樣不斷髮展,推動學生向更高的水平發展。也就是說,教師對學生提出的目標或要求,能使學生“跳一跳,夠得著”,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獲得“柳暗花明”的驚喜 。

    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不斷深化學習動機

    利用學習結果的反饋資訊,給予適當的評定

    從資訊理論和控制論角度看,沒有資訊反饋就沒有控制。在學習中,讓學生及時瞭解自己學習的結果,也會產生相當大的激發動作用。當學生知道自己的進度、成績時,可以激起進一步學好的願望,同時又可通過反饋的作用及時看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及時改正,並激發起上進心。美國心理學家佩奇(E.B.Page)曾對74個班的2000多名學生的作文進行過研究。他把每個班的學生分成三組,分別給予三種作文記分方式。第一組的作文只給甲、乙、丙、丁一類的等級,既無評語也不指出作文中存在的問題。第二組給予特殊評語,即不僅給予等級,而且給評語,但獲得同一等級的作文的評語是一樣的,不同等級的評語不一樣。例如,對甲等成績,評語為“好,堅持下去”;對乙等成績,評語為“良好,繼續前進”等。第三組除評定等級外,還給予順應性評語。例如對於他們文章中發揮寫得較好的地方,圈點讚揚,存在的問題加以矯正,同時還提出一些有針對性,啟發性的意見和建議讓他在下一次作文中採納或改正。結果表明,三種不同的評語對學生後來的成績有不同的影響。在開學時,學生作文水平差不多。但到期末時,發現作文水平的提高程度不一致,第三組學生的成績明顯優於其它兩組。由此可見,反饋在學習上的效果是很顯著的。如果沒有反饋,不知道自己的學習效果,則缺乏學習的激勵,很少進步。

  • 3 # 千里求真善

    題主,您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看起來,你的這個假設問題比較嚴重:成績差,沒有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自律性還比較差。但回到現實,我們仔細想想,這一系列的現象完全是連鎖反應: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動力自然不足;沒有動力,學習自律性會差;學習自律性差,成績肯定不會太好(除非是真正的天才)。

    下面,針對您的問題,就如何引導這型別的學習談談我的想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1、學習沒興趣,這孩子對什麼感興趣?

    第一步:找到孩子的興趣

    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一般會有其他的興趣。比如玩遊戲?看動畫片?打球?和同學一起玩?喜歡做模型?研究機器人?

    如果暫時沒有發現孩子的興趣,那就一定要去觀察,看孩子做什麼事情最高興?做什麼事情很主動,不要你安排他就會去做?什麼事性他會完成得很好?

    通過仔細觀察,去發現、培養孩子的興趣。不管是什麼興趣,只要孩子有興趣,就可以循著興趣進行下一步了。

    請記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陪孩子玩,打成一片。而不是隻給孩子買玩具。

    2、通過參與孩子的興趣,與孩子打成一片

    第二步:走進孩子心裡

    孩子成績不好,自律差性,這其實和家長的關注和使用的方法有很大的關係,並不完全是孩子的原因。

    有的家長說把最好的都給孩子了,孩子就是不領情。比如看到別人有的東西就給孩子買,自己認為好吃的東西一定給孩子吃,孩子想玩的也全部滿足孩子,但孩子就是不稱心。

    這其實就是沒有走進孩子心裡,沒有了解到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孩子也感覺不到你理解他、支援他。

    怎麼才能走進孩子的心裡?那就是通過參與孩子的興趣,先無條件和孩子打成一片。

    比如孩子喜歡打球,那就在孩子想去打球的時候抽出時間陪孩子去打球;

    如果孩子喜歡玩遊戲,那就最好學會這款遊戲,和孩子一起玩或者大侃這款遊戲的玩法、心得;

    如果孩子喜歡機器人,那就千方百計給孩子創造條件,讓他去研究、把玩機器人;

    ......

    只要你是無條件的參與、支援孩子的興趣愛好,孩子一定會慢慢地接受你,喜歡你,進而喜歡和你聊天,和你說他最內心的想法。

    你信任孩子,孩子也會信任你。

    到這裡,恭喜你,已贏得孩子初步的信任,已成功了一半。

    和孩子面對面溝通。

    3、溝通引導孩子一定要有方法

    第三步:描述式溝通

    任何人都有脾氣,孩子也不例外。

    比如有一天孩子回家晚了一點。孩子一進門,家長就問:“今天怎麼這麼晚才回?是不是又到哪裡去玩了?”孩子一聽這話,馬上沒好氣:“我哪裡去玩了!”或者,馬上衝進自己房間,不想理家長了。

    比如,晚上10點了,家長看到孩子還在做作業,而平板就擺在邊上。可能家長會這樣呵斥孩子:“怎麼這麼晚了還沒做完?是不是又去玩遊戲去了?”

    各位,如果我們是孩子,我們聽到家長這樣的話,是何感覺?你會心平氣和地和家長說嗎?

    實話實說,如果我碰到這樣的家長,我很難心平氣和,要麼頂回去,要麼不理。

    家長與孩子溝通要避免犯的禁忌:憑主觀判斷孩子的情況,而不問實際情況

    孩子回來晚了,家長可以這樣問:“今天比昨天晚回來半小時,是不是學校有 什麼事?”“天氣太晚了,路上要注意安全,媽媽很擔心你。”

    孩子10點還在做作業,家長可以這樣問:“你一般9點鐘以前就做完作業了,今天10點了還在做,是不是今天老師佈置的作業比昨天多?”

    這樣,家長通過描述自己看到的現場情況,不加任何判斷,也不加任選情緒,孩子聽了自然不會來氣,如果孩子確實心裡有事,家長也不要去逼問孩子,孩子暫時不願意說,不要強求。

    學會了與孩子的溝通,那麼下一步就是水到渠成了。

    習慣養成

    4、引導孩子自立 、自主、自學

    每個孩子,不會天生就厭惡學習,也不會天生就喜歡學習。喜歡或者不喜歡,都是後天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其實就是孩子不喜歡做被別人要求做的事,你越要求,越命令,他越反感,越消極。

    孩子只有自己願意學習,自己主動學習,自己安排學習計劃,他才會開開心心地做,積極主動去完成。其他生活習慣也一樣。

    對孩子的學習,家長們要同樣運用描述的溝通技巧,向孩子描述看到的現象而不是判斷或帶有情緒的語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引導孩子。

    比如,你哪天看到孩子幫你洗菜,你可以說:“可以幫媽媽做事了,媽媽真高興”。

    比如,老師發微信告訴你,孩子今天和同學在學校發生的吵架。孩子一回來,你可以這樣和孩子說:“X老師告訴我你今天和XX同學有點爭執,如果你感覺憋在心裡不好受,你可以和媽媽說說。媽媽相信你和同學爭執一定有不得已原因,雙方適度控制好自己就可以。”

    比如,孩子星期天作業還沒有做完就在打遊戲,你可以和他這樣溝通:“XX,和你商量一件事。重要的事情做好了,獎勵獎勵自己玩會遊戲是可以的,爸爸忙完一件大事,也喜歡打半小時遊戲放鬆自己。我給你兩點建議:一是把作業、閱讀、複習都做好了,就玩半小時的遊戲、再運動半小時;二是要有時間能幫媽媽做點家務就更好了 。身體很重要,要注意保護好眼睛,多鍛鍊身體。”

    在把看到的情況和孩子心平氣和溝通,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合理安排時間,先完成重要的事項。

    在相信孩子的同時,也要注意監督孩子。在現在誘惑這麼多的情況下,大人自己都難以完全控制好自己,更何況小孩子呢?!

    發現孩子鬱悶、消極、不說話等異常情況時,就要更加細緻觀察,必要時主動和孩子交流,給予支援。

    另外,要幫助孩子樹立長遠目標、近期目標,引導孩子達成目標。

    完成任務,和孩子一起慶祝。

    按以上幾個步驟,基本上可以解決您所述的上述情況。個人意見,供參考。

  • 4 # 藝術類研究升

    當下大凡有正當職業,家境殷實的家長,都願意花更多時間在孩子的教育上。讀書的時候,擠出時間接送孩子,回家後妥善安排起居飲食,學費和學習用品、練習冊的費用完全不用孩子操心,可以說為孩子營造了衣食無憂的的讀書條件。這種家庭的孩子,從小沒有體驗過求學路上的物質阻礙。

    這是因為,你重視的“教育”,實際上是“考出好成績的好處”,然而並沒有潛移默化傳達給孩子“敬畏知識”的品質。

    我小時候很長一段時間是由奶奶帶大的,她是一個字都不認識,但是對於村裡有學問的人(一位鄉村民辦教師)敬畏有加,儘管這位民辦教師也只是高中學歷,但在師資力量匱乏的那個年代,尤其在農村絕對算是高學歷了。這位村裡的民辦教師也就成為了奶奶給我樹立的榜樣,大到人家現在是某某小學的教導主任,小到這位教師小時候怎麼用功讀書了,還有他幫我們村裡人寫信等等。

    從小,上學讀書在我心目中就不單純是為了考好試,而是一件聖潔、值得驕傲的事——我在學習知識哪!就是這種聖潔感,讓我經歷了應試教育的“反人性的折磨”之後,經歷高考之後,仍沒有喪失求知的熱情,沒有喪失思考的興趣,沒有喪失對世界的好奇心。

    各位痛心孩子不肯好好唸書的家長們,你們可以反思一下,在為孩子的教育“付出”了那麼多之餘,你是不是無意識地暗示過孩子,讀書只是為了考試,為了找份好工作?是不是不經意說過某某親戚小孩只會“死讀書”,情商太低,將來肯定“在社會吃不開”?你內心是不是覺得學好知識,讀透理論並不能幫助你更深刻地看待這個世界,反而是你的人脈,你的資訊來源才能幫助你掙到錢,讓你在咱國家“混下去”?

    是的,你們是對的。

    正因為你們是對的,所以你不能指望孩子們熱愛讀書。

    因為你們的孩子沒有經歷過你們的奮鬥,他如果對讀書沒有興趣,你也不能指望他非常成熟、有目的,或者說功利地為“未來”去奮鬥。成年人尚且有那麼多妥協,你要求一個孩子為未來,“很久之後”的體面工作而讀書,這很難成為他讀書的動力——換言之,他跟你們一樣,並不敬畏知識。

    愛因斯坦說:“這個公式很美。”你能感受到這種美麗嗎?如果你感受不到,那你能理解,進而你鼓勵孩子去感受,去追求科學的美了嗎?你曾經看過一些書籍,深刻得“像一把斧子,狠狠地將混沌鑿開一條縫,透進一線光”(豆瓣網友語),讓你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讓你激賞不已麼?……如果你從來沒有體驗過知識、思考帶來的樂趣,而你卻希望你孩子讀好書,考個好大學,而你的孩子也沒有受到其他人的影響,那麼你的孩子成績不錯只有兩種情況(據我觀察):1.他非常早熟,很小就失去孩子的天真,有了成年人的功利算計;2.他有點小聰明,能迅速糊上一面質量不好但能撐到高考的知識牆(但他本來可以更好的,本來可以,如果他“讀得下”)。

    行文到此,我已經將我的思考和各位家長分享完了。但原諒我的囉嗦,我還要請各位家長思考一下,即使你對“愛智”嗤之以鼻,不以為然,但你真的做到督促孩子學習了嗎?你是不是讓孩子在房間裡“好好做作業”,然後自己和朋友在客廳打麻將? 你是不是沒有幫助過孩子的學習,僅僅只在拿到期中期末成績之後,對孩子發一通脾氣,過後還寬慰自己“平時不能給孩子太多壓力”?你有沒有對孩子說過:“爸爸(媽媽)給你買手機,是希望你能隨時聯絡我們,如果你拿去玩影響學習,到時候不要埋怨父母沒有管你就好了”……是的,你似乎盡職了,但是,如果你沒有真正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如果你沒有真正花時間和耐心幫助孩子克服人類都有的惰性……如果你只是說一說,孩子就會變好,那麼,這世界將沒有不盡責的父母,沒有變壞的孩子。

    所以,請各位家長思考一下,你確定你重視孩子的教育嗎?

  • 5 # 生而平等之途

    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動力”,是學生學習首先要掃除的障礙。我在教學實踐中,引入“榜樣”,來激發學生。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六年級的學生,正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形成的基礎階段。對每個學生來說,只有當他心中有了自己認同和想要學習的榜樣,他的學習熱情才會被激發出來,才能自覺、自主地全身心投入。

    那麼,如何以行之有效的方式來讓學生在心中樹立自己的榜樣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談幾點淺見:

    一 鮮活的榜樣就在身邊。

    學習,涉及面廣,綜合性強。好的習慣和素養非常重要。四十多個學生,總是各有所長,如能取長補短,則能不斷進步和提高。

    在課堂內外,每個人身上的閃光點,總是很引人注目的。如果一個學生在某個方面表現得特別優秀,那麼在這方面他就可以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小學生喜歡模仿,而且模仿能力也很強。榜樣就是最好的模仿物件。

    如在我們班,李紫薇同學的作業總是字跡最工整、卷面最整潔的。筆者有意識地組織同學們評選優秀作業,並在公佈欄裡展示出來。李紫薇同學脫穎而出。做完作業後,大家總習慣性拿來和她比一比,找差距。慢慢地,下次評選中,又多了陳穎、肖瑤等同學。各學習小組能評為“優”並加分的同學也越來越多了。

    很多同學覺得覺得作文最難寫。可我們班的綦觀瑩同學,每篇作文一下筆就洋洋灑灑五、六百字,優美詞語隨處可見,修辭手法恰到好處,讓大家佩服不已。在班會上,筆者有意識安排她作經驗介紹:課餘大量閱讀好文章,背誦精彩的段落,積累優美的詞句。大家聽了很受鼓舞。筆者就勢發動同學們設立班級圖書角,擴大閱讀量,常寫讀後感,比一比誰積累的優美詞句多。慢慢的,以讀帶寫,大家的寫作熱情和能力都有了明顯提高。

    我們班這樣的榜樣還有很多。這些身邊的榜樣,通過大家的共同評選和推舉,總是很快能在某一方面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比、趕、超”蔚然成風。

    二 在文字閱讀中感悟榜樣的魅力。

    這學期的第14課是《昆蟲迷》。筆者有意識地讓同學們圍繞法布林和《昆蟲記》,在課內外充分開展“聽、說、讀、寫”系列活動,以便讓大家更全面瞭解法布林的感人事蹟,深刻領會其可貴精神。

    《昆蟲迷》列舉了法布林如痴似迷觀察昆蟲的四個小片斷。在“我喜歡讀”的環節,好幾個同學都搶著來繪聲繪色地朗讀,既體現趣味,又飽含欽佩,也自然而然理解了“他在昆蟲學上的許多新發現,都是通過長期觀察得來的。”

    在“我想評”環節,也有多位同學特別點到“小時候,他沒有上過像樣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刻苦自學得來的。”結合法布林曾說過:“學習這件事,有沒有教你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你有沒有自覺。”大家都很有感觸。

    肖瑤同學感慨地說:“相比法布林,我們現在的學習條件要好很多。但我的學習成績仍不夠理想。我看問題還是出在自己不能像法布林那樣,對學習有高度的自覺性。從今以後,我要努力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多發掘自己的興趣點,從不斷進步中感受快樂,讓學習成為我最樂意、最自覺去做的事。”

    在“說句心裡話”環節,發動大家在日記裡給法布林寫封信,說說自己的心裡話。徐悅同學寫道:“法布林老爺爺,學習了您的感人事蹟,在我心底,您已是我最欽佩的人之一。雖然我以後不一定也成為一名昆蟲學家,但無論做什麼,我都要像您一樣,有濃厚的興趣而如痴似迷,以高度的自覺來全身心投入,通過長年累月的刻苦探索來實現自己的理想。”

    還有《詹天佑》、《蘇武牧羊》和《居里夫人和她的老師》等課文,也都講述了古今中外名人的感人事蹟和可貴品質,從不同側面以他們獨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同學們,最終也成為了同學們學習的榜樣。

    三 以專題片推介科學泰斗,激發同學們科學報國的豪情。

    金秋時節,在“天宮一號”和“神八”成為同學們關注的焦點時,筆者順勢組織同學們觀看六集紀錄片《錢學森》。很多同學曾在不同場合聽人或多或少提過錢學森,略知他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但一口氣看完這六集紀錄片後,大家對錢學森才有了更全面的瞭解和深刻認識。

    趁大家感慨萬千之時,召開以“理想與愛國”的主題班會,讓大家暢談觀感,也說說自己是怎樣理解當前祖國需要和自己的理想定位的。也許有人會說,這對於六年級的學生還太抽象。但在討論和交流中,我們也驚喜地發現:大家年紀雖小,但對祖國和自己的未來,也有了初步明確的思考和定位。

    施雨欣同學飽含深情地說:“錢學森爺爺放棄美國的優越條件和優厚待遇,毅然回到貧窮落後、急需人才來建設的新中國。他以自己淵博的知識,卓越的領導才能,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推動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到強,既實現了自己個人的理想,又促進了祖國的繁榮強大。人的一生,能這樣度過,是最具有價值和意義的。我愛大海,長大後我要成為一句海洋學家,讓海洋為祖國奉獻更多寶藏。”

    張虎同學也深有感觸地說:“以前我總聽別人說,混個畢業證了就去打工賺錢。自己平常學習馬馬虎虎,不求上進。今天和錢學森爺爺一比,慚愧不已。從今天開始,我要‘醒’過來,發憤學習,不斷進步。以錢學森爺爺為榜樣,長大後,我也要做一名造福一方百姓的農藝師。”

    嚴玉婷同學還聯想到具有錢學森精神的袁隆平爺爺,“雖然學歷不高,起點低,但是他立志堅定,依靠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最終也能造福於億萬農民。我們農村的孩子,學習條件是差一些,關鍵更在於學習能自覺、刻苦,立大志,志向要堅定。這樣長大後能取得的成就,並不一定會比城裡的孩子遜色。”

    培養興趣,樹立信仰,正是剛理解人生和祖國的青少年最需要的。興趣提供前行的動力,信仰是指航的明燈。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中,引導學生從瞭解優秀人物中認識榜樣,心中樹立榜樣,在奮進中學習榜樣,最終創造能媲美榜樣的傑出成就和輝煌人生。

  • 6 # UP大男孩

    似乎大部分家長都面臨這樣的苦惱,家裡的神獸不想學習,沒有動力,做事拖拖拉拉,既不能多說教,也不能放任自流。學習不好,不得不找家教補課,似乎效果也不好,有點花錢找罪受,挺讓人頭疼的。

    說說我和孩子之間由於他學習動力不足,導致老媽崩潰棄之而去,黑夜尋子的故事。自那以後我就基本擺正心態,一直在考慮是學習好重要,還是處理事情的能力強重要?如何激發孩子內心的渴望,讓他強化自己的特長和愛好,用愛好的學習帶動孩子的學業學習,讓孩子能快馬加鞭自奮蹄。

    事情是這樣的,小朋友6年級的時候,數學一直一般般,在家也做練習,每次考試結果都挺讓人失望的。沒辦法就給他報了數學補習班,每次去補習中心做題,老師現場給批改和講解錯題的知識要點。一個知識要點的練習和考試應該2周左右完成。孩子不想去補習中心,由於他從心裡抗拒,每次做題也不上心,導致做題慢不說,還反覆犯同樣的錯誤,一個知識點來來回回做題,弄了一個多月,老師給他考核的時候,考試卷子做了大概二三遍,還是成績不行,我可以想象老師的崩潰心理。於是,晚上7點多我去接他的時候,老師和我說了這個情況。做爹媽的這個時候一般都有恨鐵不成鋼的切膚之痛,特不高興說他幾句,看著他迷迷糊糊,愛答不理的樣子,這心裡都冒火的感覺。憤怒是魔鬼,頭腦一熱,把孩子扔到那兒,開車就走了,就是想嚇唬嚇唬他。兜了一圈,開回離開他的地方,琢磨著這孩子怎麼也會在原地等我,沒想到他已經沒影了。補習中心周圍是個夜市,人員眾多還比較雜,我這一下子有點緊張了,趕緊回中心問老師孩子是否回來,老師說他沒有回來。於是把情況和老師簡要說了,老師趕緊出去幫我找孩子。我也開著車四處去找,那天比較不巧孩子的手機沒電了,電話打不通,我就給他留言,一遍一遍的打和留言。先生也被我叫過來,我們就繞著市場和過來中心的路上,來來回回的找。這樣折騰了差不多一個多小時,真是要崩潰了,各種可能性都在心裡飄過。

    老師幫著找也沒有找到,我去市場邊上的警察局和警察說,有一箇中國男孩子,年齡,名字,樣子,穿的衣服是什麼,如果看到這個男孩,請他們把孩子留住,給我打電話。找了一個半小時的時候,我和先生商量,再找不到就報警。就在我們準備報警的時候,我的手機響了,兒子電話打過來,他說他已經在6,7公里外的一個Golf俱樂部,和當地一位華人經理借了充電器,手機一開機馬上給我打電話。

    一邊囑咐他別離開,一邊開車去找他。看到他的時候,他特別淡定,說媽媽沒事,反倒是我抱著他不撒手。回家的路上,他告訴我他的經歷。他說補習中心離家20多公里,離學校10公里,他計劃必須10點半前回到家,這樣才安全,所以他必須儘快到學校附近,找他的好朋友,這樣就能聯絡我們。於是他沿著我們來的路40分鐘跑了6-7公里到了一個Golf球場,去裡面找人,借Iphone的充電器,好不容易從Golf俱樂部經理那裡借到,給手機充電,才聯絡上我們。和他聊著,我突然發現11歲的孩子,在人生地不熟的國外城市,沒有公共交通,一個人黑燈瞎火的奔跑在路上,他沒有慌張,而是琢磨著如何快速到家和聯絡上父母,我突然發現孩子處理緊急事件很有章法,他內心的強大平時是看不出來的。這一刻我一下子醒悟,以後不能把他當成小孩子,動不動就教訓一通。

    這個事情之後,我們有關他學習的決定都和他商量,有一點我們之間明確,補習或獲取任何學習資源,不是他應得的,他需要努力才有資格獲得。他不願意去的補習或不願做的事情,就算了。但是他要想清楚,一旦取消,以後就不會再給他,除非他有充分的理由說服我們。這樣他自己做決定的時候會比較謹慎。反而他要的補習或家教,他會認真的去對待,後來的數學家教一節課3個小時,他也堅持下來了。學琴也是,練了3,4年時不時的想放棄,每次內心鬥爭後還是不太情願的繼續學;另外一個激勵他練下去的因素就是老師發現他琴練的不錯,給他安排學校的演出或音樂課上做演示,他的同學佩服他,一下子他有成就感了。所以家庭和學校老師的結合也是非常關鍵的。

    從我們的故事,可以看出讓孩子有責任感,他需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和承擔後果挺重要的。另外家長還要細心觀察,孩子的拖拉,不愛學習是能力問題,還是方法不當,必要時需要家長幫一把,而不是把孩子直接推給學校或補課。孩子的個性不同,導致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也是各不相同,家長能平和的聽孩子說,找到孩子的真正問題,彼此之間達成一種共識,也是考驗家長的定力和耐心。想一想,孩子和家長之間是互相成就的一個過程。善待彼此。

  • 7 # jmh3344912

    像這樣的孩子要分幾個階段,小學1~3年級,4~6年級,初中,高中。每個階段的孩子都不能一概而論。今天我們談一下1~3年級這個階段。每個家庭不同,對待孩子方式不同,形成的情況千差萬異。我想在啟蒙階段,第一引導,放低姿態平等的與孩子交流,找到上課沒聽懂的原因,與孩子共同想解決的辦法。第二提高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時候就得看孩子為什麼做錯做不上了。在這裡分幾種情況,我打一個比方說,如果把孩子的學習比做一個國家,新知識就是要在這個國家生活的外中國人。一種是排外,也就是孩子掌控知識的能力,一個是主觀上的,討厭學習,不願意接受新知識。一種是客觀的,生活方式不同,不能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要改變學習接納知識的方式。一種是國土面積的大小,也就是孩子容納知識的能力。一種國土面積小,表現為孩子不能理解新知識,這時要開疆拓土,建立新的知識體系。一種國土面積太大,不能有效的管理。還處在遊牧民族,表現在今天會做,明天不會。所以要建立知識網,更有效的掌握知識。孩子學習不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到原因,才能更好的解決。

  • 8 # 友誼之手

    學習的興趣很重要,有了學習的興趣才會主動去學習,重要的是你的目標在哪!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你想在哪兒生活?想好了就會知道該做什麼了!

    1.要弄懂自己為什麼學習.當我們弄懂了為什麼要學習時,我們就有了學習的責任,就不會輕言放棄.

    2.發覺學習的興趣.當我們發覺了學習的興趣的時候,就會認真鑽研,一絲不苟的學習.

    3.不要受外界影響.無論有多少外物影響我們,我們都要明白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將學習擺在第一位.

    4.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什麼事都怕半途而廢,學習也是如此,所以要不斷進取,永不言棄.

    5.不要心慌,學習一定要靜心.

    這是我上學的時候老師推薦我們一個部落格裡看到的,感覺對我影響深,省了不少彎路使我學到好多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在百度上搜李曉鵬新浪部落格,希望你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祝你學習愉快

  • 9 # 30王偉康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把學生當朋友,

    一般學生沒有學習興趣

    就是這個科目或者老師

    他們不喜歡

    就不學

    不學就不會,

    不會就破罐子破摔了

    學生都想學好

    學習倒數第一的

    也想考高分

    所以發現問題,然後解決問題

  • 10 # 愛的教育從小做起

    孩子沒有學習興趣也沒有學習動力,首先要找到原因,是孩子本身學習能力差還是學習習慣不好。如果是學習能力差,家長要多幫助多鼓勵,扶助孩子學會學習。如果是學習行為習慣不好,那就要和孩子好好溝通,讓他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要對自己負責,同時不能事事都順著他,不好好學習,也不能給他享受其它的東西,讓他知道所有的東西都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得到!孩子的教育要從小做起,越小越好,不然長大了很難糾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雞湯,散文,詩歌讀著讀著,味道是不是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