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邏輯文史游
-
2 # 魏青衣
首先,十八般武藝指的並不是十八種功夫,而是十八種武器。
並且,十八般武藝的武器,也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改變的。
而太極屬於武功,不在十八般武藝之列。其次,在《水滸傳》中,誰告訴你武松和林沖會十八般武藝了?
在原著中,會十八般武藝的人不多,九紋龍史進算一個,史進的師父王進算一個,青面獸楊志,浪子燕青算一個。
其餘的,都沒有說他們會十八般武藝,而是各有所長,比如小李廣花榮的箭術了得,浪裡白條張順的水上功夫牛逼,神行太保戴宗跑的跟汽車似的,入雲龍公孫勝的法術超神等等。
而林沖和武松,在後世的評書裡,有人這樣評價“馬上林沖,馬下武松”。
再次,水滸傳的時間發生在北宋年間,太極功夫是元末明初的時候出現的。
如果林沖和武松也會了太極功夫,那麼到底是太極功夫穿越回了北宋,還是他們兩人穿越去了明初去學武功?
-
3 # 於是非凡1
哪個腦殘提的這問題?武松學藝少林寺功夫練到八年上,太極不是少林功夫,少林學藝如何能學到?再說太極是元末明初張三丰初創,現在的太極拳到楊露禪才有太極之名的,陳家溝的拳還不叫太極呢!你讓一個北宋時期的人會清朝的武功?那不是穿越了嗎?還有一點武松可不是十八般武藝都會,武松的武藝就是拳棒和刀,你見過武松用槍用叉用戟用斧子嗎?武松也沒射過箭也沒扔過飛刀,兵器就是哨棒朴刀單刀雙刀
我決定冒著掉粉的危險來回答以及糾正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點,《水滸傳》中功夫好的人不少,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林沖屬於馬術和槍法比較突出的,而打虎英雄武松的優勢在於他的拳腳功夫,我不記得書中有提到這二人精通十八般武藝(可能書中真的提到過,我看過不精遺漏了,如果真是這樣請大力的吐槽我!)。倒是一說梁山上的九紋龍史進算得上是精通十八般武藝,其餘人物都各有所長吧。
第二點,自古這“十八般武藝”的具體內容也一直在變化,而在《水滸傳》中,它的含義就簡單的多,就單單是指十八樣兵器。比如說史進拜王進為師,花了大半年的時間習得了十八般武藝,由一個愣頭青小生升級為能獨當一面的高手,文中也向我們交代了這十八般武藝的內容:
史進每日求王教頭點撥十八般武藝…哪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統,鞭鐧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杈。所以大家大可不必糾結武松會不會火焰刀、小無相功、六脈神劍之類的絕技,人家說的就是兵器!等再往後一點,這十八般武藝就有了新的詮釋,從明代開始,你不僅得能使得了兵器,也得能“空手套白狼”,所以當時就有“武藝十八,終以‘白打’”。到了清朝,“考核”的專案又有了改變,在盔山樵夫的《隱居雜記》中有一段武秀才王漢卿學藝的記載,當時他的十八般武藝為為一拳術,二劍術、三騎術、四槍術、五射術、六鏢術、七暗術、八躲術、九攀術、 十高術、十一遠術、十二滾術、十三夜行術、十四草上飛術、十五硬功、十六軟功、十七輕功、十八水上功,我們發現這個時代武藝和武器就有了更細的劃分,武器的運用技術相對簡略了一些(強身健體比上陣殺敵更重要?)而武藝聯絡卻被強調了不少。
第三點,我們來說說太極。我想上過大學的朋友都應該在體育課上學過太極拳吧,不過我們所認識的太極可不是電視裡的那種以柔克剛、見招拆招的拳法,更多的是作為觀賞和養生去練習它。另外的,我記得太極拳是明代的張三丰創立的吧,水滸的背景是宋朝,不太可能有太極功夫,就算有,那也肯定不叫這個名字。
最後,水滸中的英雄大多都是嫉惡如仇、風風火火、性情剛烈之人,而和他們相匹配的武藝也大多都是快準狠系列的(輕功、神行術不算),像燕青、焦挺等人的柔術能在書中出現已經算破了個天荒了。所以說你想象一下,當秦明不用狼牙棒,魯智深不用禪杖,公孫勝不作法,而是敵軍來襲時去打一套太極…嘖嘖,辣眼睛~
功夫再高也怕菜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