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禮拜6電影

    這個也分南北方的。南方就沒有這種習俗。北方的話過年就比較常見。我就是北方人,從小到大,一到過年就給長輩磕頭。 年初一走在大街上。不管你年齡多大,見到你的長輩照樣當街就給跪下磕頭。特別是農村,所以大年初一走在街上,人們穿著新衣服,但是能看到很多人膝蓋位置都是有土有灰的。

    不要以為磕頭就是陋習,就是封建迷信,好像就沒了自尊,沒面子。其實磕頭就是古時候的跪拜禮。既然幾千年來能延續下來,說明自有它的道理。古代的時候見了老師要磕頭,見了家族長輩要磕頭,夫妻結婚洞房之前要互相跪拜。官員上下級見面更不必說。

    另一方面磕頭是一種感恩父母和長輩的形式。華人不像老外,喜歡擁抱親吻。磕頭跪拜禮只不過是中國特有的形式。我覺得一個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受到尊重,才能事業有成,如果不懂得感恩長輩和父母,那麼他怎麼能感恩世界感恩國家呢這個人肯定會迷失方向。

    雖然我本人也覺得磕頭有點過時,但這是一個古老而古樸的感恩形式。特別是年輕人,不要把它當為封建陋習全盤否定,因為我們感恩不是作秀,而是叩頭者內心虔誠,受禮者虛懷若谷,又沒有傷害第三者。我們應該以包容心態去看待,如果你舍不下臉去磕頭,也可以用其他方式來表達,一樣的。

  • 2 # 上善若水9799

    過年晚輩給長輩拜年磕頭,也不是風俗,也不是陋習,是傳統美德,是孝道。給男方父母拜年磕頭是應該的,在家為女,結了婚為媳。

  • 3 # 豫鄉文旅

    過年磕頭是風俗還是陋習?“閨女頭貴如金”,女子嫁人後過年應不應該給男方長輩磕頭?

    農村老俗話說,“男兒膝下有黃金”,作為女子,膝下有沒有黃金呢?有的,甚至比男兒還貴!因此農村老話說“閨女頭貴如金”,可見,女子的磕頭禮不是誰都能夠受的起的。

    在以前的農村,為出嫁的姑娘,都是待字閣中的大家閨秀,也是知書達禮的。對自己的父母爺奶以及宗親長輩關心備至,在過年的時候也是要磕頭拜年的,人們也習以為常,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

    但是出嫁以後,在過年的時候是不是也要給男方家庭的長輩磕頭拜年的呢?農村老俗話說,“女婿半個兒”,那麼作為兒媳婦,說“兒媳半個閨女”,也是有道理的。既然是半個閨女,在婚後過年向公公婆婆以及宗親長輩磕頭拜年也未嘗不可。

    有人說這是農村民間的一種陋習,是一種地方風俗。其實都不是,是傳統的“孝道文化”而已。為什麼有的地方農村有磕頭拜年的習俗,而有的農村地方沒有的呢?農村老俗話說“十里不同俗百里改規矩”,有的地方保留的傳統孝道文化比較齊備完整,有的地方乾脆都被遺忘和拋棄了。

    據報道說,某個地方的農村人,在過年的時候,有年輕人在村中要磕頭作揖幾百個,全部是給本村的宗親長輩拜年。因為本村都是同一個宗親,長輩人就有上百個,一個村子轉下來,膝蓋都跪的腫脹發疼。但人家每年如此的還在堅守著。這就叫傳統的孝道文化,也是百年習俗,不是說丟就丟的。

    作為已經出嫁的女性,既然嫁入自己的男人家庭,就要“入鄉隨俗”的,夫唱婦隨雖然有些落伍,但尊重當地的民俗還是應該的。如果實在適應不了,可以躲在外面不要回來農村老家過年。

  • 4 # 雪蘭兮

    為什麼丈夫不需要給岳父母磕頭?說風俗也好,說禮數也罷,其實都是自古以來重男輕女的心理在作怪。當然,如果公婆對妻子視如己出,妻子也會懷著感恩的心去以禮相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目前市面上的智慧攝像頭感覺都不是智慧的,有沒有AI功能的攝像頭?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