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名夏CC

    請問,技術的發展,是導致技術犯罪的原罪嗎?

    白色垃圾的存在,應該怪塑膠的研發嗎?

    全球變暖,應該問責汽車的發明嗎?

    個人資料洩露,應該辱罵收集資料的各大網際網路巨頭嗎?

    之前甚囂塵上的“北大學生弒母案”,難道該責怪他母親生他嗎?(這個案例有點跑題)

    好了,思考完以上幾個問題

    回到問題本身。共享、免費絕不是造就低素質的根源,也許低素質一直存在,共享、免費等只是往暗處打進了一束光,或者揭開了一塊遮羞布而已。over。

  • 2 # 山野樵夫32

    共享個免費其實和人的素質沒啥必然聯絡,只不過“免費”必然體現人的基本道德水準。共享其實是一個偽概念,公用設施必然是“共享”的!比如公共交通、圖書館、道路設施、公園、電影院等都是“在一定條件下共享或者免費的”,人類從一開始就是集體“共享共生”的。現在的“共享”概念其實是“在個人完全可以擁有,這種擁有並不會妨礙他人,僅僅是作為一種可有可無的補充”這個方面的“共享”。比如單車,你個人完全可以擁有一輛單車,你的單車完全不影響他人,你的單車不是你出行的必備。同樣的結論完全適用於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等東西。這種非必要的共享最基本的問題是“花在沒必要的事物上的時間,金錢更多,最後是災難性的”。簡單的解釋一下“資源足夠多,代價足夠低”導致的結果:比如電話費是一元一分鐘,你會在重要的時候,用簡練的語言,最少時間和對方溝通,你的溝通是高效和有用的!現在微信溝通,可能你會和朋友吃個飯的事來回扯半天。並不是說我們素質低到不知道什麼是重點,不浪費別人時間等問題。回到共享問題(單就共享單車來說,其他可以類比),廉價的非必要的東西存在,使用者會隨時“放棄”,共享單車我騎到哪裡都可以,自己的車不會,這樣導致共享單車的亂停亂放(如果我們硬性規定必須停到固定地方,被實施切實可行的監管和懲罰,則共享單車會“靜態的死”);作為非必要的補充,佔據了大量的公共資源(我用共享單車的目的就是解決公交到家的最後一點路,那麼到家後單車怎麼辦?是否會隨意放,是否應該建單獨的停車位置,這樣都是對原本的公共資源的佔用);耗費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從單車的生產成本,投入城市的設施成本,維護成本自己管理成本等)。那麼既然這種共享“如此不堪”,為啥會全面開花?這個不能深入的說,大致可以歸結為自行車廠商圈錢和運維公司融資的需要吧!他們基本不在乎投放到市場的單車結果怎樣,其實這個結果是他們咱就能預見的。共享單車的出現和要求公交車隨時隨地停車一樣的搞笑。說了這麼多,那麼該說說共享個人的素質關係了,我們首先說“我們的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你所謂的精神世界存在於你的家或者某團隊),沒有物質的世界什麼都不是”!那麼社會的前進依託於物質的豐富和多維的發展,同樣一個人一個家庭要在社會有“歸宿感”,必然是和物質聯絡在一起的(比如在某個城市,你沒有房,沒有工作,沒有親戚朋友提供物質基礎,你待不下去的!)。當把個人物權共有以後得問題是這個東西不是我的,只是我可以暫時使用(參照太平天國的天朝田畝制度),對於沒有“物權”的東西,任何人不會在乎這個物質的本身!

  • 3 # 九五之星

    共享及免費與低素質沒有什麼關係。素質低即使沒有共享與免費照樣素質低。有什麼證明由於免費與共享照成人們的素質變低了呢。只是這些素質低的人,把壞習慣帶到了這些免費及共享的專案上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章子怡和鞏俐在國際上誰更有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