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惟德是崇
-
2 # 綠林青年
《西遊記》原著裡師徒四人前期確實是矛盾重重的,彼此之前爆粗口直呼外號等都是常有的事。猴子罵八戒呆子、八戒稱悟空弼馬溫,唐僧和悟空也是互罵過禿頭、猢猻、潑猴等……總的來說,原因有三:
八戒性格圓滑,貪吃好色,通曉人際關係,畢竟是在天庭有過正職的,跟師父關係微妙,很會來事,而且能猜透人性,語言情商比較高。
沙僧性格比較悶,表面老實巴交,其實也是儲存實力,不爭不搶,他是因為免受七劍穿心之苦才聽從觀音的話保唐僧取經,一切都是為了自保。
所以這樣四種不同性格的人在一起,很難不產生矛盾。
二、取經初心各異唐僧作為取經團隊的師父,也是領導者,他取經是被觀音和太宗皇帝指派的,為了將大乘佛法傳回東土,他的初心有被驅使的一面,也有自己對佛法的追求一面。一路凶險,總是在衡量值不值得。
悟空就是為了收穫自由才答應觀音保師父取經,誰知道剛獲自由,又增加了一個緊箍咒的管束,總是被師父唸咒,疼得死去活來。這種日子不自由,又沒辦法,所以總想著把緊箍弄下來,但是又不得不聽師父話,所以一直是憋屈的,打幾個強盜毛賊都會被師父放大。
八戒貪吃好色,老想著散夥回高老莊,它墮入豬胎也是一種被毀形象的安排,所以取經的動力懶散消極,目的也是不明確的,只想著高老莊。求佛之心完全不純。
沙僧呢,為了免受七劍穿心之苦才答應觀音保唐僧取經,他的目的很簡單,從道派的懲罰中解脫就行。
三、團隊初期管理不善唐僧作為取經團隊的管理者,其實是不擅長管理的,私心也很重,怕惹麻煩,對於孫悟空,他大多數時候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因為有緊箍咒在手,所以對猴子的管理是命令與征服式的。猴子乾的活最多最累,而且還老是挑毛病。悟空打幾個毛賊就要推脫責任,還要趕他走。領導不重用賢能就罷了,還動不動要開除能幹的人,這就有點不善管理了。
綜上,作為磨合期的師徒幾人,性格各異,初心不齊,而且團隊領導不平等對待,所以前期的矛盾自然就不會少啦。
-
3 # 瑞瑞找動漫
然而,唐僧這時候卻是一個迂腐不堪的老實和尚,而且對於惡人太過寬容,對於妖魔鬼怪不知辨認。孫悟空偏偏是個猴子,猴急猴急的性子也讓他跟慢吞吞的唐僧相處不來,於是師徒之間矛盾不斷,直到三打白骨精的時候來了一次大爆發,孫悟空負氣走了。孫悟空這次走了之後,唐僧吃了好大一虧,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唐僧雖然迂腐,但也不是傻瓜,所以這次算是長了教訓。
然而好了一段時間,雙方又累積了不少矛盾,後來在真假美猴王的時候又來了一次大爆發,這次事情鬧得特別大。兩個猴子從天上打到地下,又打到了如來面前,可以說各方最厲害的大佬都驚動了,最終還是靠如來佛祖化解了這場紛爭。這次教訓是十分慘痛的,不管是孫悟空還是唐僧,估計都留下了很深的陰影。打這以後,兩人的矛盾似乎少了不少,彼此也和睦起來。
其實這種關係蠻常見的,從互相不對付到配合默契,生活裡這樣的人也比比皆是。孫悟空和唐僧初次接觸時,差異太大,必定合不來。孫悟空會想,你一個肉眼凡胎,何德何能,要我齊天大聖作保,你救我其實也是奉了觀音菩薩點化,我用不著太感激你。唐僧會想,你這毛猴子,當日沒有我揭了那封印,哪來你的自由快活,還敢不聽話,特別是唐僧得了緊箍咒以後,有了制服孫悟空法門。兩人實力可以說一下子從天差地別變成了旗鼓相當,自然矛盾不斷了。但是相處久了就會發現,兩人也沒有什麼原則性的矛盾,都是受觀音和如來指引幹活的,何必分什麼敵我呢。這唐僧就發現這個猴子不錯機靈能幹,這猴子也發現這唐僧還行,起碼老實善良,對自己沒有壞心。特別是在經歷一次次磨難之後,咱常有說法患難之交,患難見真情,所以兩人的關係到後期不可能不緩和。
當然了,這裡面的轉變還有一點是兩人心態的變化。先說這唐僧吧,他一開始是個富貴和尚,在大唐地位尊崇,哪裡遭遇如此多磨難。一次次的經歷他會發現自己剛出行的時候太天真太簡單了,如果單靠自己和悟淨悟能,是走不了這取經路的。反觀這孫悟空,雖然是個毛猴子,這個武藝高強倒也罷了,沒想到人際關係還那麼硬,每次找來幫忙的是什麼樣的神仙都有啊,這猴子有本事。當然我們讀者知道,孫悟空之所以關係這麼硬,除了當年在天宮混個臉熟以外,最主要的是大家都知道他保唐僧取經是奉瞭如來旨意,大家主要給如來觀音面子。但是不管咋說,每次請人見人的都是孫悟空啊,唐僧看到的都是孫悟空如何如何能耐,因此對自己這徒弟愈發佩服。後面態度自然越來越好了。
而孫悟空呢,也逐漸看明白了,這是大家都在配合唐僧玩呢,這唐僧本來有六丁六甲諸神暗中庇佑,再加上自己師兄弟幾人,還有極其龐大的眾仙佛外援團。自己保唐僧絕對是個美差啊,自己這次站隊很正確,何必去跟唐僧較勁呢。而且孫悟空走了這麼一遭,越往後就越覺得自己當年太狂妄了,不少妖怪本領不下自己,甚至有些比自己還厲害,還不是一個個給人家當坐騎寵物或者僕人啥的,他也就逐漸收起了驕縱之氣,越到後面越安分了。
而且有句話說的好,行百里者半九十,這路走到後面了,大家都離目標越來越近了,特別是到九十的時候,曙光在前啊,這時候可千萬不能出岔子,不然前面可就功虧一簣了。因此大家到了後面都會小心翼翼,格外在意自己言行,更加要避免內部矛盾了。不然最後關頭失敗,這麼多年吃的苦受的罪不都白費了嗎。所以越往後越融洽。
當然了,後期師徒關係融洽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大家發現彼此沒有利益衝突,因為所有的主動權和解釋權都卡在佛祖那,他們互相之間是決定不了什麼的,這樣就更沒有必要鬧矛盾了。
-
4 # 0鵬叔影視0
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過程時,往往都會探討到其情義與堅忍的信念,只有在這樣強大的信念支撐下,才能夠通過多年的持續努力,在西天終於修成正果並且取得真經。但是從實質上來說,西天取經過程中也絕非一帆風順,因為各種勢力在其中的參與和糾纏,造成了多次不歡而散的問題,但是在任何情況下,西天取經的四人都沒有出現任何形式的背叛。再大的爭吵最後都能夠通過合理的方式予以解決,但是對於一眾凡間的造物而言,這是相當困難的,那麼為什麼師徒四人能夠做到這一點呢?首先從根源上來說有這樣一個原因不可忽視,取經本身是各方勢力所促成的一次形成,有凡間帝王的期許,有天庭眾仙的幫助,也有西天眾佛的冥冥之中的指引。隨著在這幾方勢力的相互撮合之下最終才形成了西天取經這樣一個行程,而作為其中重要的紐帶和力量,唐僧的存在可以說是串起了西天和唐皇的聯絡,而其餘的每個徒弟身上,也基本都擔負著兩股勢力之間的糾葛。兄弟三人之間,感情肯定也是有的,從日常的插科打諢裡就能看出來,要不是真的拿對方當兄弟,肯定不會那麼玩。有一回裡唐僧說悟空因為八戒笨,所以經常欺負他,所以自己對他偏心點也是應該的,一副家長教訓哥哥不該欺負弟弟的口氣。在人蔘果那回,悟空偷了三個人蔘果,給八戒和沙僧一人帶了一個,而且在摘的時候自己一點沒動,拿回去之後才開吃的。這待遇可就連他那群猴子猴孫們都沒有(蟠桃會上的東西都是悟空吃剩下的才給他們帶回去)這悟空絕對是把他倆當自己人了才會這麼幹。要說《西遊記》中師徒四人的感情好不好,毋庸置疑肯定好!因為如果不好的話怎麼能夠共患難西天取得真經呢?
但是要說矛盾的話,其實也沒什麼矛盾。取經的隊伍本身成分就是複雜的,這也就使得他們在對於發生事件時候的解決方式有所不同,但是總歸而言目的上都是一致的,讓西天取經這一事件能夠正常執行下去,才是每個人的期盼。對於這一點細緻分析,孫悟空代表的力量來自於天庭和西天,雖然大鬧天宮的歷史,讓天庭很多時候幫助悟空都是處於一種後怕的狀態,但是的確很多時候降妖除魔,都是在他的促成之下才能夠完成。而對於西天來說,悟空原本是為他們所封印,如來也希望在五百年的靜修當中,悟空能夠收束心性,從而更好的稱謂西天取經本身的受益者。對於八戒、沙僧、白龍馬而言其理由也是幾近相同的,在來自天庭的降罪以及來自西天給予的贖罪機會都是他們最大的支援取經的理由,而且參與到這一過程之前,幾乎都是由觀世音菩薩一一給予他們指點,然後才能夠簇生每一個成員的加入,即便是唐僧的啟程也是在觀音菩薩的指點之下上路的。
所以從這一點出發,取經的路上可能會有爭執,但是在各自所代表的勢力的背景下,師徒四人維持的是一個大的和根本的目標,所以在遇到事件的時候才能夠多次團結一心粉碎磨難,無論是妖魔鬼怪還是陰謀詭計,都能夠在彈指間消弭殆盡。當然取經本身除了路途當中的磨難也並非一無是處,首先在到達西天之後如來給予眾人的修行成果的認可便是最大的獎勵,眾人升為佛門使者也充分說明了取得真經本身代表著境界以及思想的提升。有很多後世研究者猜想西天取經的道路上是否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祕密,但是實際上作為文學作品,西遊記本身並不應該以考古的史學研究態度去進行分析,情節上的變動以人性作為基礎尚且可行。如果以實際的社會態度去進行考量就顯得過於拘謹了。因此對於吳承恩的情節安排,是相當符合其設想的世界觀設定的,西天取經可以容納和消化小的不和與矛盾,但是並不會出現無法化解的大矛盾。因而唐僧師徒在遇到諸如三打白骨精的欺騙之後,儘管唐僧會驅逐孫悟空,後者也憤而回山,但是在遭遇險情之後,豬八戒的一番肺腑之言和感念師兄恩情的話語卻真正喚回了孫悟空,縱然是再大的隔閡,在共歷生死的師徒之間,也能夠談笑間化解。
師徒八十一難中面多了多少考驗。在我看來唐僧將物孫悟空從五指山救出來,孫悟空出山的時候還讓師傅躲遠點別傷了他,要是以之前的妖猴的性格,孫悟空哪裡會管人命,都是以自我為中心。還有孫悟空從花果山回唐僧身邊前還特意在海里洗了個澡,怕身上的妖氣薰到他師父,你看這些行為能說說他們沒感情嗎?最考驗師徒四人感情的我感覺莫過於《三打白骨精》這一篇章了。師傅唐僧一心向善,不願殺生,且鑑別能力差,容易妖魔幻變的善意被表面所矇蔽,所以他並不知道那是妖怪,且對自身認定的事物十分執著,對於大徒弟孫悟空的解釋他完全不聽,在兩難的情況下只好念緊箍咒,最後還決定與大徒弟孫悟空斷絕師徒之情,孫悟空只好又回到花果山。在對兩位師弟豬八戒與沙和尚親自到花果山的勸說也置之不理。可是當他得知師傅唐僧被妖魔抓住,遇到生命危險是,他還是毫不猶豫,奔向師傅,救他於水深火熱之中。由此可見他對是師傅的真心與忠心及責任。
-
5 # 風箏文化娛樂
因為意識形態沒統一。
唐僧是華夏內部最大的一個叛徒,猴子是道家派出的臥底,八戒沙僧白馬是拉攏策反的物件。
一路上,道教不停的騷擾,阻攔,恐嚇這隻魚龍混雜的隊伍,但終歸還是失敗了。
一群心懷鬼胎的帶著不同任務的東西混在了一個起,能安穩就奇怪了。
這一夥人裡,猴子是孤軍作戰,走的最艱苦,最後也淪陷了,被洗腦成功,徹底叛變,加入了對方陣營。
道家徹底失敗,佛教成為華夏第一大宗教。
-
6 # 狸貓聊影視
作為一個新的團隊,總是需要磨合的,尤其是為了團隊的主導權,和師兄弟之間的猜忌 妒忌,等,其實不難看出,取經一直是孫悟空在主導著整個取經隊伍前進,老唐和老豬還有老沙一直都不服,你一個剛出獄的猴子,動不動對我們吆五喝六的,憑什麼啊,老唐在大唐是聖僧(僧官),老豬是天蓬元帥,老沙是捲簾大將,後來老唐被孫悟空在經歷了真假美猴王,被老孫教訓一頓後,看到了老孫的真實後臺以後,大家都老老實實被老孫領著往前走了。
-
7 # 帝國艦長
因為不斷的有新人加入,所謂一人挑水有水喝,兩人挑水有水喝,三人挑水無水喝就是這個原因,因為很多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問題要互相包容和解決,那難免就會產生矛盾,所以新人加入磨合期有,團隊作戰磨合期也有,所以矛盾就前期比較多點了。
回覆列表
確如問答所說,在唐僧師徒四人前面的經歷中間,有很多矛盾,有時甚至是非常激烈的。
每支隊伍的組建,無論人員多少,都會有一個磨合期。處理得好,時間會短些;處理得不好,時間會長些。唐僧師徒四人的磨合期,還是比較短的,因為他們都不是一般的人。唐僧師徒四人之間的矛盾,主要體現在從第十四回“心猿歸正,六賊無蹤”,到第三十一回“豬八戒義激猴王,孫行者智降妖怪”這些章節中。這些矛盾,在師父唐僧和大徒弟孫悟空身上出現的更多些。
到後來,唐僧師徒四人在西天取經的路上,遇到了難以預料的重重困難。師徒同心協力,戰險阻、鬥惡魔,取得一個接一個的勝利。當然,這期間,唐僧師徒四人之間,也會有新的矛盾發生;幾個徒弟之間,也會是小矛盾不斷。但是,隨著取經目標的日趨一致,師徒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少,徒弟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少,這就為西天取經創造了有利條件。最後,唐僧師徒四人齊心協力,共同完成了西天取經的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