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育兒手帳

    說一說自己的事情吧。我婆婆年齡比較大,快七十了。一直在農村種地和趕集賣東西支援生活,每日早出晚歸,現在快七十了早上四五點起來去山上種地晚上八九點回家吃晚飯;外出趕集也不捨得花手裡的每一分錢,自己從家裡帶著饅頭帶著水,餓了就啃幾口,也不會在集上買點好吃的飯菜,生活極其節儉,並且七十年來一直是這樣過來的。

    生了孩子後,我老公想讓婆婆來這邊照料下,其實是不忍心婆婆在老家受苦,在這邊就做做飯洗洗尿布,沒有老家那麼累。我同意了。

    婆婆應該是習慣了農村生活,(首先說明我並沒有歧視農村的意思)來到這邊依然按照自己的習慣。外出回到家裡不換鞋,經常踩到地板上鞋印,擤鼻涕不捨得用紙,只用手捏著鼻子擤在垃圾桶裡,上完廁所不捨得沖水,也不洗手就直接抱孩子,喜歡抱著孩子又親又舔,二十多度的天氣也不洗澡,因為她覺得用花灑洗澡很浪費水老公在家吃飯的時候就抄一個菜,經常是三個大人圍著一個菜,老公不在家吃飯就不炒菜,就水啃饅頭。洗碗洗鍋不用洗潔精等等等等,其實家務活那些我都可以自己做,因為我正在休假在家,但是最忍不了的是親孩子。說起這些來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我是90後,婆婆是快七十的人,我們兩個的生活背景完全不同!你說我能跟她計較嗎?婆婆現在還在為生活不停的拼搏,我也真的不忍心去計較,如果真的計較這日子該怎麼過下去。自己能親自做的事情就自己做,婆婆的習慣很難改掉,只能慢慢的提醒她,或者跟老公溝通讓老公去說。還好婆婆也不是特別刻薄的人,家務活我基本能做的就做好,實在忍不了的地方就讓老公跟婆婆說。

    婆媳相處沒必要故意去討好,就做好自己,當朋友相處。能包容的儘量包容,真的有忍不了的事情也不能拉下臉當面發作,畢竟中間還有老公,也要多為老公的感受考慮。只要婆婆不做涉及原則過分的事情,能包容的當然選擇包容,每個人都不容易,何況婆婆還養育了老公,沒有婆婆的付出哪有現在的老公呢?再退一萬步,就算為了老公也要多敬重一分婆婆。

    所以,你說應該計較還是包容呢?呵呵

  • 2 # 別樣明月

    婆媳關係,是每個女人進入婚姻後最擔心的事情。婆媳關係處理得好,能為婚姻添磚加瓦;婆媳關係劍拔弩張,有可能會到離婚的關係。

    婆媳關係,要掌好一個度。

    其一,有底線的包容。

    婆婆和兒媳只是法律上的母女關係,兩個人從未在一起生活過。

    生活習慣不同,自然難免有矛盾。作為晚輩,對婆婆要有容忍之心,理解她的不容易,但前提是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線。

    底線,是為了更好的保護自己,更是避免矛盾衝突,不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情。

    其二,在是非面前計較。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生活裡,計較顯得兒媳不懂事,太拔尖;不計較,婆婆會認為兒媳好欺負。計較是要分是非的。

    我單位的一位同事,和婆婆相處就十分愉快,她也經常講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

    比如,在家庭裡的一些大事上,從不擅自作主,而是全家人商討決定。

    在一些小事上,當婆媳發生分歧時,從不鬥嘴,而是隻論是非,對事不對人去解決。

    生活中,如果要單獨的理論計較和包容,思想難免會狹隘了,要把這些放在具體的事情中去看待,更能從局外人的角度客觀的理解。

    總之,婆媳之間相處要有一定的界限感,這才是相處時最應該有的態度。

  • 3 # 不生不滅不來不去

    其實我很早之前就想寫一些關於我與婆婆之間的雞毛蒜皮,恩怨情仇的事,但總覺得當著這麼多人說自家的事有點難為情,不過看到這個題目,我想了想還是寫一下吧!我的近二十年鬥爭經驗是該計較的時候就計較,該包容的時候就包容吧,各位看官: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唄!

    我的婆婆是地道的寧波人,在上海人的眼裡,寧波婆婆是出了名的惡,這也是我結婚之後才知道的。因為提到我婆婆,只要說是寧波婆婆,大家就會心知肚明的發出長長的“呃~~~”的聲音,同時配以同情的表情。

    首先,為啥大多寧波婆婆的名聲不好呢?主要原因是偏心,就是特別“捂短”,兒子,孫子都是心頭肉,媳婦靠邊站。結婚前七年,我們一直跟公婆吃住在一起。我和先生下班到家一般都是晚上6點半以後了,所以吃飯都是公婆先吃,我們後吃。只要我們吃飯,我婆婆就會坐在一旁觀察,還要發表長篇大論:誰家媳婦吃魚,都是自己吃魚頭魚尾巴,魚當中都是給老公兒子吃的;誰家媳婦自己不吃肉,都是給老公兒子吃的;又是誰家的媳婦從來不要老公做事的,自己又勤快又肯幹等等。

    我的父母都是讀書人,所以打小就教育我要尊老愛幼,不跟長輩頂嘴。結婚剛開始,我吃飯時低頭不說話,菜也不大好意思夾,但後來我從不說話到開始回嘴,用了七年時間,每次她一開口我就會說:哎呀,媽,您說的這些媳婦都是很優秀的,但我也沒看您學她們呀?在我心裡,您就是我的榜樣,您咋做我也咋做呢哈反覆次數多了,漸漸地她就改了。

    其次,一般來說上了年紀的,老一輩寧波婆婆都比較節儉和算計。我結婚的時候,婆婆就68歲了,很多生活習慣不跟她計較是過不下去的。我只要洗澡洗衣服,她就會說:你怎麼又洗澡了?你怎麼又洗衣服了?我都是一週才洗一次,你怎麼洗這麼勤?衣服得堆到她認為可以洗了才能清洗,如果我去洗,她都覺得太浪費水和電,一定會強行關洗衣機。結婚剛開始,我只能手洗,她會順便說,把誰誰的也一起洗了。沒幾年,就把我從溫順嫻淑的女子逼成了罵街的潑婦,只要再讓我手洗衣服,我就會成為魯迅筆下的圓規婦女,一腳原地不動,一腳妥妥滴踏開半步,倆手叉腰大聲說:現在您看看誰家,有洗衣機不洗,硬要手洗,我洗個澡要算天數。我們吃飯付飯錢,吃個蝦都要算只數,醬油衝開水也算一個湯。回家您第一時間要看幾點幾分,讓鄰居們看看,有沒有這樣過日子的人家。

    臨產前三天,我婆婆當著我媽的面問我,生完孩子可不可以不要回家住,她怕小孩吵到自己睡不好。我媽當時就氣了,說可以,出院就回孃家。

    兒子小的時候,婆婆帶他出去後的費用當天都會跟我結算清楚。什麼坐搖搖車1元,吃了一根香蕉8毛,一個茶葉蛋1元等等,我給她錢,她都會收起來。有時候,我也會計較起來,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他是您孫子,您是他奶奶,您真的要算這麼清楚嘛?她會回答:我老了兒子都不靠,孫子跟我有什麼關係?

    傷人傷心的話說太多了,我也會針對起來。漸漸地,在我的計較之下,她不再跟我當面計較了,但是會跟我公公說,然後公公會疊加在一起,累計到適宜的時機就爆發一次家庭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只要我公公一開罵,我就會躲在房間裡哭,後來發展到我一對二,也不會輸。我不會像公公一樣罵髒話,我說不出口,公公最常用的就是:娘咯錯逼~吶幫唔滾出去。我會講道理:我們滾出去可以,但房子是您兒子的名字,是我們的共同財產。我跟您兒子離婚,孩子歸我,到時候看到底是誰滾出去。

    再後來發展到我們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卻成了陌生的倆家人,互不說話。這裡提一下我的先生。每次與公婆發生矛盾,從理上來說,每次我都佔理,所以他也不能昧著良心罵我。私下裡先生也說,他知道自己父母的性格脾氣,有時候也會受不了但礙於孝順只能忍受,但不能綁架我也要忍受,所以很多次,我與他父母發生矛盾的時候,他是選擇沉默不語的。

    這是我計較的結果,讓自己一直處於壓抑的不開心中,家對於我來說,是一個牢門一樣。後來,我選擇不去計較但沒達到包容的地步,就是選擇了離開。結婚第七年,我們另外買了房子,搬出去住。

    先生很多朋友得知我跟公婆一起住了七年,都說我了不起,說如果是他們,一天也住不下去我不知道是誇我還是嘲笑我

    轉眼十多年過去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公婆主動示好了,經常打電話想我們回去看看他們,生病的次數也多了,需要我們陪伴。這個時候,我選擇了包容。

    婆婆膝蓋不好,需要去打針,一週一次,一個療程五週,每次先生開車,我攙扶她去的時候,醫生和其他患者都認為我是她女兒,她都會解釋說是兒媳婦。我不知道她心裡的想法,但說實話,我很想問問她是否記得以前怎麼對我的呢?

    公公有糖尿病,94歲的高齡也是經常需要人照顧了,我們也是隨叫隨到,生活中需要什麼只要開口,我們都會滿足他們。問寒問暖,如果不是選擇了包容又怎會如此呢?

    雖然我盡心盡力的照顧他們,兩頭奔波,累的時候,也會回想以前的種種,又開始跟先生抱怨。抱怨之後,還是選擇去做個好媳婦。

    我想,人經常會有一種兩難的選擇吧,是計較還是包容都不是一句話就能蓋棺定論的,因緣不同,結果不同。不能一味地選擇軟弱退讓,也不必得理不饒人,饒人處且包容,萬事有個度,不卑不亢的生活態度還是比較愉快的吧!智慧如您,又怎麼認為的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被人欺負過嗎?最後是怎麼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