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薑“毒”過砒霜,有科學根據麼?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想必這句話大家都聽過。咱們逐一對比"姜"和“砒霜”的特性。首先,強調一點,能經過口鼻面板等等途徑進入人體的物質,都是有安全性指數的。我們可以用毒性簡單衡量。姜是藥食同源的食物,有很多食療中藥特性。砒霜,是毒藥,但同時也是中藥,只要用法得當,也是可以救人的。其次,從劑量角度說毒性,砒霜是三氧化二砷,屬於急性毒藥,劇毒。從毒理學分析顯示,大鼠經口半數致死量(LD50)為14. 6mg/kg,這個是說如果100只大鼠透過吃的方式吃砒霜,攝入劑量按照體重來算,每kg體重吃14.6mg砒霜時,會有50只大鼠死翹翹。為什麼是大鼠?因為不能拿人做實驗啊。對於人,這個劑量可作為參考。按照人均60kg的體重,吃14.6*60=867mg=0.876g的砒霜,100個人大概會有50個人死亡。這麼1g的姜有多少呢?看圖片。(由於家用電子秤精度不高,分度值1g,大致瞭解一下即可)顯而易見,晚上吃這麼一片姜,100人吃,100人都不會死,每天晚上吃,吃上一輩子,也不會有太大風險。順便提一句,我們熟悉的食鹽,也就是氯化鈉,它的大鼠經口LD50為3.75g/kg,意思是100只大鼠,按照1kg體重服用3.75g的劑量,會有50只大鼠死於“齁死”。若放到人身上,100個60kg的人,每人都一口氣吃了225g鹽,大機率有50個人,按照老北京的說法,“快變燕巴虎了” 。那麼回到主題上,是不是真的有一些科學依據呢?還真的有那麼一點。大自然中廣泛存在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人體攝入的硝酸鹽85%-90%來自蔬菜,鮮姜也不例外。亞硝酸鹽的危害,有兩類,一個是急性毒性,它的大鼠經口LD50為57mg/kg,大約是砒霜的四倍;另一個是慢性毒性。現代科學研究,長期、反覆攝入的硝酸鹽、亞硝酸鹽,在一定條件下,會和體內的胺類物質結合生成亞硝胺。亞硝胺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確認為 2A 類致癌物,這個級別代表“很可能與致癌相關”,對於亞硝酸鹽,很可能會導致食管癌、胃癌等。現在大家都知道要少吃醃製的加工肉和鹹菜,也知道不要吃綠葉菜的隔夜菜,這些食物中的亞硝酸鹽含量相對高一些。2002年,JECFA(聯合食品新增劑專家委員會)評估認為,亞硝酸鹽安全值線ADI,即每日允許攝入量應定為0.07毫克/千克(以亞硝酸根離子計算),而普通人在正常的飲食情況下基本不會超過這個水平。那麼姜裡的亞硝酸鹽含量到底有多高呢?按照《四川食品與發酵》裡的一篇論文,測定出鮮姜中亞硝酸酸鹽的含量為0.3046mg/100g。可推算出,若因使用鮮姜而造成亞硝酸鹽急性中毒,60kg體重的人,約需集中食用1140kg鮮姜。慢性毒性就不是那麼容易推算了,在此從略。筆者所在肉製品工廠,曾有產品被檢測出亞硝酸鹽,數值很貼近最大檢出限,同時肉色發粉,查詢原因,配方里並沒有亞硝酸鹽。逐一排查,並經過大量實驗和檢測後,發現鮮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會因物理加工而變化。鮮姜加工成薑末後,隨著存放時間,亞硝酸鹽含量會增加,再新增到肉製品中,最終產品檢測出。規範鮮姜加工薑末以及新增到產品中的時間管理,可以規避該不必要的風險。換句話來說,鮮薑末做好後,及時使用,更安全。筆者曾在網紅餛飩店裡吃鮮肉餛飩,裡面放了大量的鮮姜,味道很鮮,但同時肉餡呈粉紅色,一想到這代表著亞硝酸鹽含量略高,瞬間沒了食慾。無論是不是晚上吃,都有點“賽”砒霜的不安。
晚上吃薑“毒”過砒霜,有科學根據麼?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想必這句話大家都聽過。咱們逐一對比"姜"和“砒霜”的特性。首先,強調一點,能經過口鼻面板等等途徑進入人體的物質,都是有安全性指數的。我們可以用毒性簡單衡量。姜是藥食同源的食物,有很多食療中藥特性。砒霜,是毒藥,但同時也是中藥,只要用法得當,也是可以救人的。其次,從劑量角度說毒性,砒霜是三氧化二砷,屬於急性毒藥,劇毒。從毒理學分析顯示,大鼠經口半數致死量(LD50)為14. 6mg/kg,這個是說如果100只大鼠透過吃的方式吃砒霜,攝入劑量按照體重來算,每kg體重吃14.6mg砒霜時,會有50只大鼠死翹翹。為什麼是大鼠?因為不能拿人做實驗啊。對於人,這個劑量可作為參考。按照人均60kg的體重,吃14.6*60=867mg=0.876g的砒霜,100個人大概會有50個人死亡。這麼1g的姜有多少呢?看圖片。(由於家用電子秤精度不高,分度值1g,大致瞭解一下即可)顯而易見,晚上吃這麼一片姜,100人吃,100人都不會死,每天晚上吃,吃上一輩子,也不會有太大風險。順便提一句,我們熟悉的食鹽,也就是氯化鈉,它的大鼠經口LD50為3.75g/kg,意思是100只大鼠,按照1kg體重服用3.75g的劑量,會有50只大鼠死於“齁死”。若放到人身上,100個60kg的人,每人都一口氣吃了225g鹽,大機率有50個人,按照老北京的說法,“快變燕巴虎了” 。那麼回到主題上,是不是真的有一些科學依據呢?還真的有那麼一點。大自然中廣泛存在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人體攝入的硝酸鹽85%-90%來自蔬菜,鮮姜也不例外。亞硝酸鹽的危害,有兩類,一個是急性毒性,它的大鼠經口LD50為57mg/kg,大約是砒霜的四倍;另一個是慢性毒性。現代科學研究,長期、反覆攝入的硝酸鹽、亞硝酸鹽,在一定條件下,會和體內的胺類物質結合生成亞硝胺。亞硝胺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確認為 2A 類致癌物,這個級別代表“很可能與致癌相關”,對於亞硝酸鹽,很可能會導致食管癌、胃癌等。現在大家都知道要少吃醃製的加工肉和鹹菜,也知道不要吃綠葉菜的隔夜菜,這些食物中的亞硝酸鹽含量相對高一些。2002年,JECFA(聯合食品新增劑專家委員會)評估認為,亞硝酸鹽安全值線ADI,即每日允許攝入量應定為0.07毫克/千克(以亞硝酸根離子計算),而普通人在正常的飲食情況下基本不會超過這個水平。那麼姜裡的亞硝酸鹽含量到底有多高呢?按照《四川食品與發酵》裡的一篇論文,測定出鮮姜中亞硝酸酸鹽的含量為0.3046mg/100g。可推算出,若因使用鮮姜而造成亞硝酸鹽急性中毒,60kg體重的人,約需集中食用1140kg鮮姜。慢性毒性就不是那麼容易推算了,在此從略。筆者所在肉製品工廠,曾有產品被檢測出亞硝酸鹽,數值很貼近最大檢出限,同時肉色發粉,查詢原因,配方里並沒有亞硝酸鹽。逐一排查,並經過大量實驗和檢測後,發現鮮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會因物理加工而變化。鮮姜加工成薑末後,隨著存放時間,亞硝酸鹽含量會增加,再新增到肉製品中,最終產品檢測出。規範鮮姜加工薑末以及新增到產品中的時間管理,可以規避該不必要的風險。換句話來說,鮮薑末做好後,及時使用,更安全。筆者曾在網紅餛飩店裡吃鮮肉餛飩,裡面放了大量的鮮姜,味道很鮮,但同時肉餡呈粉紅色,一想到這代表著亞硝酸鹽含量略高,瞬間沒了食慾。無論是不是晚上吃,都有點“賽”砒霜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