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民也優雅

    如果你是一個農民,五一是出去旅遊還是照常勞動,為什麼???看到這個問題,就感覺提問者不是農民,看看我這老農民是怎麼樣過的五一吧。

    其實不用為什麼,也不用如果,我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老農民,屬於農民的節日可是不多啊,只有立夏,清明,端午,中秋和春節。

    立夏,到了立夏一年的希望就開始了,田裡地裡,陸陸續續的種子開始播下去,有了播種就會有收穫,所以這個節日農民都記得。清明不用說了,一年四季唯一的一個可以緬懷祖宗和先烈的日子,必須記得。

    農村蚊蟲多,農村有個傳統,端午這一天門窗上面掛點菖蒲,可以防蚊蟲,所以這個日子大家也都知道。中秋春節那就不用說了,可以一家團團圓圓,熱熱鬧鬧。

    五一呢?五一是個啥?不是現在出去打工的多了,大概農民根本不知道五一是什麼。農民的狀態只有一個,那就是不間斷的勞作,休息不休息得看地裡有沒有需要,要說勞動節假期,只有農閒的時候才是農民真正的五一節。

    過幾天就是五一了,農村這時節各種忙碌,犁田栽秧,玉米花生,豆角南瓜等等等,所以,真的沒有為什麼,就是得做!有句話說的好,種瓜得瓜,不種啥都沒。種個五一在地裡,好像啥也得不到啊,還談啥出去旅遊呢!

  • 2 # 使用者2741112749505

    家有寶地,地長精華,延年食之,豈能放棄。華北地區正值管期,焉能不理,錯過時節,豐收無望,痛心!無有閒空四處遊蕩!

  • 3 # 擁抱幸福cwf

    過了五一,地裡忙的差不多了,也可以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看看泰山的日出,領略一下長城的雄偉,布達拉宮的壯觀,農民嗎,雖然在有的人心目中是最底層的,但他們有的是實力證明,他們也是最棒的,最最主要的是,時間自己支配,想咋安排咋安排,沒辦法就是有這個實力。

  • 4 # 沱江人

    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憫農二首,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相信大家都能耳熟能詳,家喻戶曉。即使是真的有人沒有讀過,也時常聽人吟誦過。這兩首詩深刻的反映出農民辛勤勞動獲得的果實,換來的卻是兩手空空,以及農民無法改變飢餓的悲慘命運!詩中充滿了對農民兄弟的深切理解和同情,揭露了封建專制制度下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狀況。

    《憫農二首》<一>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雖說現在的社會已經進入了人類社會文明史上最強盛的時代,農村變了樣,農民過上了以前從未有過的好日子!但許多方面依然存在著不容忽視的突出問題,如社會資源的分配不公,貧富懸殊愈演愈烈,城鄉經濟發展不均勻,行業之間的差距太大。尤其是教育、醫療、住房成為了新時期的壟斷行業,長期壓在農民的頭上,榨取農民的血汗,使農民永遠抬不起頭、喘不過氣!

    5.1勞動節,有幾個農民外出旅遊?作為農民,我壓根就沒有這方面的打算,甚至連想都不敢想。5.1勞動節期間,正是農忙季節。俗話說,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清明過後是穀雨,每年的5.1勞動節就是在這個時間節點如約而至!

    穀雨時節種穀天,南坡北窪忙種棉,一到穀雨節,地裡的農活就愈來愈繁重,農民不僅要忙著春收,還要加快春耕春種,加強田間管理,要趕時間搶季節,莫誤農時。

    5.1勞動節,對地地道道的農民來說,不光是個奢侈品,而且還是一種無情的嘲諷,有誰知道農民是怎樣過的5.1勞動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好聽的民謠歌曲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