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遵守我給你的約定2
-
2 # 我和寵物的故事
家裡有小孩的可以餵養小動物。
首先,不管家裡有小孩還是孕婦,都可以餵養小動物。如果家長給小朋友餵養的是烏龜,小鳥這類小動物,除了餵食,沒有太多需要注意的。
其次,如果家長給小朋友餵養的是貓貓狗狗,那主人把寵物帶回來的時候,一定要第一時間訓練好它們的基本指令,比如:坐,握,握手這些,還不能養成它們騎跨,亂叫等壞習慣。
最後,只要寵物聽主人口令,就是注意寵物和小朋友的衛生問題,寵物的生活環境,還有小朋友餵食它們或接觸它們以後,都要洗手。
我們很多年輕的家長朋友們養了寵物,但是在自己有了小孩子之後,之前陪伴我們的寵物是送走還是繼續養?有孩子的家庭適不適合養寵物?孩子和寵物太親密好不好?孩子害怕小動物怎麼辦?
孩子們一般都很喜歡小動物,無論在什麼場合只要有小動物出現,孩子們的注意力和興趣就會被吸引,即使是不相識的小朋友,也能聚在一起,細緻地觀察、嘻逗、津津有味地議論,這時他們心情十分愉快,慷慨地把食品送給小動物,表達愛護。有的孩子則不然,一看見小動物,或聽到小動物的叫聲,就嚇得躲避、奔跑,即便是假的動物如帶毛的貓、狗,也會引起恐懼心理。這是什麼原因呢?
有些孩子懼怕小動物是因為膽小。他們對會動的東西或沒接觸過的東西有一種畏懼感和陌生感,首先表示拒絕以維護自己的安全;有的孩子是不瞭解小動物的習性首先試探,躲避遠一些,當他熟悉了,又會接近小動物;有些孩子是曾經受到小動物的驚嚇,或看見過小動物的襲擊,小動物的張牙舞爪或叫聲給孩子留下了可怕印象。
上述種種是孩子幼稚心理的表現。另一種情況就是教育引導的不當,有些家長用小動物恐嚇孩子說:“別動,它會咬你!”或說:“它身上有傳染病。”更甚者說:“別哭,再哭讓小狗來叼走你!”,這些都會造成孩子對小動物的懼怕心理,見到小動物就神情緊張。
多數孩子還是喜愛小動物的,到動物園總願意去猴山觀賞小猴,其他的如熊、獅、虎甚至鳥類都吸引孩子。有的小孩非常同情飢餓或受迫害的小動物,有個孩子說“貓也是一隻小生物,為什麼把它玩弄死,它太可憐了”,為此他把一隻貓從幾個拳打腳踢的小朋友手中救出來。
孩子們喜歡小動物的心理很豐富:首先,因為是“小”,小動物和小孩有一種“同齡”的感情,很和諧;小孩認為小動物不會傷人,沒有危險,小動物和小孩一樣,好動,好跑,好玩,特別是小貓、小狗不僅形象可愛,還有滾翻伏跳的本領。小狗蹲著要食,小貓繞著線團玩耍,這些“精彩表演”都會引得小朋友哈哈大笑,感到小動物的親切有趣。其次,小孩常常產生一種“擬人”心理,把小動物甚至玩具動物也當做“人”,和小動物說話,或把小動物當做一個角色參與遊戲,如一邊同小動物說一邊給小動物餵食,把小動物當做小朋友對待。
孩子們的思維屬於具體形象思維,他們把想象與真實事物往往分不清楚,把人和小動物聯絡在一起,以為小動物也能理解人的語言和情感。孩子們這種表現是正常的,沒什麼不好,不必去幹涉和禁止,但要因勢利導,讓他們觀察、瞭解小動物,豐富孩子生活,增加生物知識,促進孩子成長。
在有了小孩子之後,我們大可不必忍痛送走陪伴過自己的小動物,我們要做好驅蟲衛生防疫工作,讓孩子和小動物一起快樂的成長。